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867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一般呈横条状,设于室内机外壳的前部,并通过导风板和扫风组件改变出风口的送风角度;然而,如此设置,由于用户通常位于空调室内机的前部,在制冷模式下,空调室内机从出风口送出的冷风容易直接吹向用户,当制冷温度较低时,可能使用户着凉、甚至感冒,降低用户体验。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空调室内机的冷风直接吹向用户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置腔;以及风道结构,包括离心风轮和驱动所述离心风轮转动的电机,所述离心风轮的轴心沿前后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容置腔的前腔壁设有进风口,所述容置腔的侧腔壁上设有面对所述离心风轮的轮周面设置的至少两个出风口,且两所述出风口的朝向方向不同。优选地,所述容置腔的左侧腔壁和右侧腔壁各设有一所述出风口。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两扫风组件,该两扫风组件一一对应分设在两所述出风口处;每一扫风组件包括于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扫风板,所述扫风板可于上下方向转动,以改变对应出风口的出风角度。优选地,所述容置腔的上侧腔壁还设有另一出风口。优选地,每一出风口处设有一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与壳体枢接,以活动打开或关闭对应的出风口。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位于前部的面框以及位于后部、朝前敞口的底盘,所述面框盖合所述底盘的敞口以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面框的前框面形成所述前腔壁,所述面框的侧框面和所述底盘的侧壁面相对接而共同形成所述侧腔壁;所述出风口开设于所述面框侧框面和所述底盘侧壁面的对接处。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位于所述面框前部的面板,所述面板枢接于所述面框,以活动打开或关闭所述进风口。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面板和滑动结构,所述面板通过所述滑动结构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面框前侧,并可移动打开和关闭所述进风口。优选地,所述离心风轮沿轴向的厚度范围为30mm~50mm。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置腔;以及风道结构,包括离心风轮和驱动所述离心风轮转动的电机,所述离心风轮的轴心沿前后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容置腔的前腔壁设有进风口,所述容置腔的侧腔壁上设有面对所述离心风轮的轮周面设置的至少两个出风口,且两所述出风口的朝向方向不同。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离心风轮和换热器设于壳体的容置腔内,并于容置腔的前腔壁开设一进风口,进风口朝向离心风轮的轴心设置,容置腔的侧腔壁开设至少两出风口,且两出风口的朝向方向不同;如此,该空调室内机工作时,通过空调室内机周侧的出风口送风,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通过前侧出风的出风口送风,能更好地避免出风口送出的风直吹用户,以致用户感冒或引起其他不适状况,提升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图2中底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扫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导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壳体11面框111进风口112滑槽12底盘121出风口122安装柱122a第一连接孔122b第二连接柱122c螺孔柱123围板13面板131滑块2换热器3离心风轮4电机5出风盖板6扫风组件61扫风板611固定部612枢接部62固定轴7导风板71第一连接臂711第一连接柱72第二连接臂721第二连接孔8电加热组件9接水盘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内部形成有容置腔;以及风道结构,包括离心风轮3和驱动离心风轮3转动的电机4,离心风轮3的轴心沿前后方向延伸;其中,容置腔的前腔壁设有进风口111,容置腔的侧腔壁上设有面对离心风轮3的轮周面设置的至少两个出风口121,且两出风口121的朝向方向不同。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应用于壁挂式空调,即容置腔的后腔壁固设于墙体上;该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2设于进风口111和风道结构之间,空调室内机的接水盘9位于换热器2的下方;另外,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电加热组件8,电加热组件8位于换热器2与风道结构之间,以便更好地提升空调室内机的制热效果;本实施例中,风道结构还包括设于电加热组件8和离心风轮3之间的出风盖板5,用于形成风道结构的导风腔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离心风轮3和换热器2设于壳体1的容置腔内,并于容置腔的前腔壁开设一进风口111,进风口111朝向离心风轮3的轴心设置,容置腔的侧腔壁开设至少两出风口121,且两出风口121的朝向方向不同;如此,该空调室内机工作时,通过空调室内机周侧的出风口121送风,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通过前侧出风的出风口送风,能更好地避免出风口121送出的风直吹用户,以致用户感冒或引起其他不适状况,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地,参照图2,壳体1包括位于前部的面框11以及位于后部、朝前敞口的底盘12,面框11盖合底盘12的敞口以形成容置腔;面框11的前框面形成前腔壁,面框11的侧框面和底盘12的侧壁面相对接而共同形成侧腔壁;出风口121开设于面框11侧框面和底盘12侧壁面的对接处。具体地,面框11的侧框面边沿设有多个第一缺口(图未示),底盘12的侧壁面边沿对应每一第一缺口设有第二缺口(图未示),面框11盖合底盘12设置后,对应的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对接,形成出风口121。本实施例中,参照图6,底盘12的左右顶端分设有安装柱122,安装柱122的柱顶面凸设有螺孔柱122c,面框11上设有对应螺孔柱122c的螺孔(图未示),螺钉穿设螺孔和螺孔柱122c,实现面框11和底盘12的固定连接,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底盘12与面框11也可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本设计对此不做限制。另外,本实施例中,底盘12上还设有一围板123,该围板123横设于底盘12的左、右侧面之间且呈与离心风轮3的周面弧度一致的弧形,在面框11盖设底盘12后,围板123将容置腔分隔为上部用于导风的导风腔室和下部用于其他结构安装的安装腔室。进一步地,容置腔的左侧腔壁和右侧腔壁各设有一出风口121。本实施例中,两出风口121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以使空调室内机左、右侧的送风效果一致,实现环抱送风,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在生产时,两出风口121可共用一套模具,降低生产成本。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左侧腔壁或右侧腔壁具有两互成角度的出风面,两出风口121也分设于左侧腔壁或右侧腔壁的两出风面上。进一步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两扫风组件6,该两扫风组件6一一对应分设在两出风口121处;每一扫风组件6包括于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扫风板61,扫风板61可于上下方向转动,以改变对应出风口121的出风角度。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每一扫风组件6还包括一沿上下向延伸的固定轴62;每一扫风板61的一端设有固定部611,另一端设有枢接部612,固定部611用于与底盘12上的连接孔(图未示)固定连接,枢接部612枢接于固定轴62,以使扫风板61可相对固定轴62上下转动。可以理解,如此设置,有利于空调室内机改变送风角度,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送风需求;例如,冬天,空调室内机在制热模式下,扫风组件6调整出风口121朝地面送出热风,从而增强用户的舒适感。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容置腔的上侧腔壁还设有另一出风口121。可以理解,如此设置,增加了空调室内机的送风量,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离心风轮3的利用率,另外,空调室内机在制冷模式时,该出风口121还可以通过朝上送冷风,实现用户无风感设计,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本实施例中,容置腔的顶部、左部以及右部分别设有一出风口121,而容置腔的下部用于安装空调室内机的其他结构,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为容置腔的底部、左部以及右部分别设有一出风口121,而容置腔的上部用于安装上述其他结构,本设计对此不作限制。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3,每一出风口121处设有一导风板7,导风板7与壳体1枢接,以活动打开或关闭对应的出风口121。本实施例中,参照图5,导风板7的两端分设有第一连接臂71和第二连接臂72,第一连接臂71和第二连接臂72呈类“L”型,第一连接臂71的自由端设有第一连接柱711,第二连接臂72的自由端设有第二连接孔721,对应的,参照图6,底盘12的安装柱122的朝向容置腔内的两柱侧面分设有对应第一连接柱711的第一连接孔122a,以及对应第二连接孔721的第二连接柱122b,而围板123的两端也分设有一第一连接孔122a和第二连接柱122b;三个导风板7的第一连接柱711和第二连接孔721分别枢接于对应的第一连接孔122a和第二连接柱122b,以实现导风板7相对出风口121的转动开闭。可以理解,如此设置,一方面,在空调室内机未工作时,导风板7能更好地保护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增强空调室内机的外观完整性;另一方面,在空调室内机工作时,导风板7也能对出风口121的送风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导风板7也可通过其他方式枢接于壳体1。本实施例中,壳体1还包括面板13和滑动结构,面板13通过滑动结构可移动地设在面框11前侧,并可移动打开和关闭进风口111。可以理解,增设可关闭进风口111设置的面板13,在空调室内机未工作时,面板13能更好地保护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同时也增强了空调室内机的外观完整性。具体地,参照图7,面框11的前框面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滑槽112,面板13的后表面对应滑槽112设有滑块131,滑块131与滑槽112滑动配合;滑块131于滑槽112内左右滑动,带动面板13相对面框11左右运动,以打开或关闭进风口111,当然,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一驱动滑块131滑动的驱动装置。可以理解,滑块131与滑槽112的连接是现有技术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活动连接方式,结构简单、稳定,应用在本实用新型中,能方便地实现面板13打开或关闭进风口111。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滑槽112也可于面框11的前框面沿上下方向延伸,滑块131于滑槽112内上下滑动,带动面板13相对面框11上下滑动,以打开或关闭进风口111。另一实施例中,面板13枢接于面框11,以活动打开或关闭进风口111。具体地,面框11的前框面的上端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轴套(图未示),面板13的后表面的上端设有与轴套延伸方向一致的转轴(图未示),转轴插设于轴套内转动,以带动面板13向上转动打开进风口111或向下转动关闭进风口111,当然,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一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轴套也可设于面框11的前框面的下端、左端或右端,相应的,转轴设于面板13上与该轴套对应的其他位置。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离心风轮3沿轴向的厚度范围为30mm~50mm。可以理解,离心风轮3的厚度过小,离心风轮3的轮周面的出风面积过小,以致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量过小,送风效果差;离心风轮3的厚度过大,不利于空调室内机整机的薄型设置。另外,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离心风轮3的工作噪音,在容置腔内空间允许的情况下,使离心风轮3的转动半径最大。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