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4028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机组,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式的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从我国湿度区域分布图中可以看出除了新疆、甘肃、宁夏等干热地区以及沿海等高湿度地区以外,我国大部分地理区域属于中湿度地区,由于蒸发冷却尤其是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几乎在任何地方都能提高机械制冷,而空调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作用,对于全年运行的集中式空调系统来说,机械制冷运行费用高,能耗大,并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电能消耗的费用、设备损坏更新费用持续上升,导致使用成本逐年递增,居高不下,而且机械制冷所使用的制冷机CFCs及HCFC工质,会对臭氧层产生破坏导致温室效应的产生,所以蒸发冷却就更为经济、环保,为了使蒸发冷却空调在我国更广泛的区域得到应用,就要突破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用于干热地区的困难,将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既能够缓解制冷系统能耗过高的现象,又使蒸发冷却技术推广到广大中湿度地区,更广泛的推广空调节能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将蒸发冷却技术和机械制冷技术配合使用的复合式空调机组。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式空调机组,由依次接通的新风过滤段、热管回收间接蒸发冷却段、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段、前中间段、机械制冷表冷器段、后中间段、直接蒸发段、再热段和送风段组成,各段的底部均为水箱,其中新风过滤段开进风口,进风口处设有初效过滤网,热管回收间接蒸发冷却段分为排风区和新风区,排风区内顶部设有排风扇,排风区和新风区由上倒下分别依次设置布水装置和热管换热器,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段顶部开有出风口,出风口处安装风机,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段底部水箱上方安装循环泵,与循环泵连接的水管伸至风机下方,水管连接有淋水盘,淋水盘下方的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段内设置外覆亲水性材料的椭圆管结构,与机械制冷表冷器段连通的前后加设前中间段和后中间段,在前、后中间段内设计由电机百叶调节的回风口,后中间段连接直接蒸发段,直接蒸发段内布置冷却用的无机填料,再热段内设置高压喷雾加湿器,最后的送风段内设置排风机并开出风口。

所述的机械制冷表冷器段内设30kW的表冷器,并两组水管与其连接,两组水管分别为接冷却塔高温冷水管和冷冻水回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相结合,可根据室内外状态变化,开启不同功能段来满足室内空调要求,除了可以在干热地区使用外,在中湿度地区将蒸发冷去与机械制冷相结合,不仅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且对能源有效利用,缓解能源紧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新风过滤段;2-热管回收间接蒸发冷却段;3-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段;4-前中间段;5-机械制冷表冷器段;6-后中间段;7-直接蒸发段;8-再热段;9-送风段;10-排风扇;11-布水装置;12-出风口;13-风机;14-淋水盘;15-表冷器;16-无机填料;17-高压喷雾加湿器;18-排风机;19-出风口;20-进风口;21-初效过滤网;22-热管换热器;23-循环泵;24-水箱;25-椭圆管结构;26-回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复合式空调机组,由依次接通的新风过滤段1、热管回收间接蒸发冷却段2、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段3、前中间段4、机械制冷表冷器段5、后中间段6、直接蒸发段7、再热段8和送风段9组成,各段的底部均为水箱24,其中新风过滤1段开进风口20,进风口20处设有初效过滤网21,热管回收间接蒸发冷却段2分为排风区和新风区,排风区内顶部设有排风扇10,排风区和新风区由上倒下分别依次设置布水装置11和热管换热器22,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段3顶部开有出风口12,出风口12处安装风机13,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段3底部水箱24上方安装循环泵23,与循环泵23连接的水管伸至风机13下方,水管连接有淋水盘14,淋水盘14下方的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段3内设置外覆亲水性材料的椭圆管结构25,与机械制冷表冷器段5连通的前后加设前中间段4和后中间段6,在前中间段4、后中间段6内设计由电机百叶调节的回风口26,后中间段6连接直接蒸发段7,直接蒸发段7内布置冷却用的无机填料16,再热段8内设置高压喷雾加湿器17,最后的送风段9内设置排风机18并开出风口19。

所述的机械制冷表冷器段5内设30kW的表冷器15,并两组水管与其连接,两组水管分别为接冷却塔高温冷水管和冷冻水回水管。

应用时,在大部分过渡季节里,关闭机械制冷主机,开启热管回收间接蒸发段2,加上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段3,加上直接蒸发冷却段7组成三级蒸发冷却机组,夏季时,调节进入机械制冷表冷器段5的冷却塔高温冷水管流量,开启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段3或热管回收间接蒸发冷却段2和机械制冷表冷器段5,通过机械制冷制取冷冻水,热管回收间接蒸发冷却段2及管式间接蒸发冷却段3对新风进行等湿预冷降温,来降低机械制冷表冷器段5所承担的复合。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