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法合成革贝斯烘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6491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合成革湿法加工制造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湿法合成革贝斯烘干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合成革的生产方法分为干法合成法和湿法合成法。湿法合成法中,将以革基布为基材,在含有二甲基甲酸胺(DMF)的浸槽中浸入树脂进行定型,然后进入20-60%DMF的预凝固槽,再挤压干燥定型,进入涂料台。因此需要对经过浸槽的基材进行烘干。现有技术下,主要通过烫平轮或辊筒对基材供热以干燥基材,烫平轮或辊筒的热量,一般来自于集体供热的导热油。此种方法一来导热油集中供热,温度很难控制产品要求,成本较高,干燥后的基材手感较硬,二来单纯的接触式供热,其烘干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约成本,具有良好烘干效果的湿法合成革贝斯烘干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湿法合成革贝斯烘干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烘干装置和第二烘干装置,所述第一烘干装置包括第一烘干腔室、挤压装置和牵引装置,所述第二烘干装置包括第二烘干腔室和传热管道,所述传热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烘干腔室相连通,所述传热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烘干腔室相连通,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牵引件和牵引带,所述牵引件包括第一组牵引件和第二组牵引件,所述第一组牵引件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烘干腔室的顶部,所述第二组牵引件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烘干腔室的底部,所述牵引带依次交错地与所述第一组牵引件和所述第二组牵引件连接,所述挤压装置设于所述第一烘干腔室内,所述挤压装置挤压所述牵引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组牵引件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一烘干腔室的顶部,所述第二组牵引件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一烘干腔室的底部,所述第一组牵引件与所述第二组牵引件在所述第一烘干腔室的横向方向上错开设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中空的导热筒,所述导热筒与所述传热管道相连通,所述导热筒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烘干腔室的顶部,且朝所述第一烘干腔室的底部延伸,所述导热筒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组牵引件内的相邻的牵引件之间,所述导热筒的侧壁上设有导热孔。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装置包括第一挤压轮和第二挤压轮,所述第一挤压轮与所述牵引件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挤压轮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挤压轮的两侧,且所述牵引带穿过所述第一挤压轮和所述第二挤压轮之间的空隙,所述第一挤压轮和所述第二挤压轮挤压所述牵引带。

进一步的,还包括排风装置,所述排风装置与所述传热管道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排风装置为鼓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件为牵引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合成革贝斯在牵引件的带动下,放置于牵引带上随牵引带在第一烘干腔室内被挤压,从而将合成革贝斯中的水分挤出。同时,第二烘干腔室的产生的热量通过传热导管传到第一腔室内,对合成革贝斯进行烘干,实现了在第一腔室内利用两种方式加热干燥,也充分利用了第二烘干腔室的热能,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湿法合成革贝斯烘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第一烘干腔室;2、第二烘干腔室;3、传热管道;4、牵引装置;41、第一组牵引件;42、第二组牵引件;43、牵引带;5、挤压装置;51、第一挤压轮;52、第二挤压轮;6、导热筒;7、导热孔;8、排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在第一烘干腔室内设置挤压装置挤水,同时设置了连通第二烘干腔室的传热管道利用第二烘干腔室的热量烘干合成革贝斯,提高了烘干效果。

请参照图1,一种湿法合成革贝斯烘干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烘干装置和第二烘干装置,所述第一烘干装置包括第一烘干腔室1、挤压装置5和牵引装置4,所述第二烘干装置包括第二烘干腔室2和传热管道3,所述传热管道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烘干腔室2相连通,所述传热管道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烘干腔室1相连通,所述牵引装置4包括牵引件和牵引带43,所述牵引件包括第一组牵引件41和第二组牵引件42,所述第一组牵引件41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烘干腔室1的顶部,所述第二组牵引件42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烘干腔室2的底部,所述牵引带43依次交错地与所述第一组牵引件41和所述第二组牵引件42连接,所述挤压装置5设于所述第一烘干腔室1内,所述挤压装置5挤压所述牵引带43。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合成革贝斯在牵引件的带动下,放置于牵引带上随牵引带在第一烘干腔室内被挤压,从而将合成革贝斯中的水分挤出。同时,第二烘干腔室的产生的热量通过传热导管传到第一腔室内,对合成革贝斯进行烘干,实现了在第一腔室内利用两种方式加热干燥,也充分利用了第二烘干腔室的热能,节约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组牵引件41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一烘干腔室1的顶部,所述第二组牵引件42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一烘干腔室1的底部,所述第一组牵引件41与所述第二组牵引件42在所述第一烘干腔室1的横向方向上错开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错开设置的第一组牵引件41与第二组牵引件42使得牵引带43在第一烘干腔室1内呈波浪形,充分利用了第一烘干腔室1内部的空间,也让合成革贝斯有了更长的烘干时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中空的导热筒6,所述导热筒6与所述传热管道3相连通,所述导热筒6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烘干腔室1的顶部,且朝所述第一烘干腔室1的底部延伸,所述导热筒6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组牵引件41内的相邻的牵引件之间,所述导热筒6的侧壁上设有导热孔7。

由上述描述可知,从第二烘干腔室传来的热风通过导热筒上的导热孔,均匀的吹过合成革贝斯的表面,不仅提升了烘干效果,同时充分利用了第二烘干腔室产生的热量,节约能源。

进一步的,所述挤压装置5包括第一挤压轮51和第二挤压轮52,所述第一挤压轮51与所述牵引件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挤压轮52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挤压轮51的两侧,且所述牵引带43穿过所述第一挤压轮51和所述第二挤压轮52之间的空隙,所述第一挤压轮51和所述第二挤压轮52挤压所述牵引带43。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第一挤压轮51与所述牵引件的总个数相同,所述第一挤压轮51和所述第二挤压轮52配合挤压所述牵引带43。

进一步的,还包括排风装置8,所述排风装置8与所述传热管道3相连通。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排风装置8将第二烘干腔室2产生的热量随传热管道3吹向第一烘干腔室。

进一步的,所述排风装置8为鼓风机。

由上述描述可知,鼓风机产生的风将第二烘干腔室2产生的热量吹向第一烘干腔室1。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件为牵引轮。

由上述描述可知,牵引轮拉动所述牵引带运动。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湿法合成革贝斯烘干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烘干装置和第二烘干装置,所述第一烘干装置包括第一烘干腔室1、挤压装置5和牵引装置4,所述第二烘干装置包括第二烘干腔室2和传热管道3,所述传热管道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烘干腔室2相连通,所述传热管道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烘干腔室1相连通,所述牵引装置4包括牵引件和牵引带43,所述牵引件包括第一组牵引件41和第二组牵引件42,所述第一组牵引件41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烘干腔室1的顶部,所述第二组牵引件42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烘干腔室2的底部,所述牵引带43依次交错地与所述第一组牵引件41和所述第二组牵引件42连接,所述牵引带43首先与第二组牵引件42中离所述第二烘干腔室2最远的牵引件相连,接着牵引带43与第一组牵引件41中离所述第二烘干腔室2最远的牵引件相连,然后牵引带43再与第二组牵引件42中离所述第二烘干腔室2第二远的牵引件相连,接着牵引带43再与第一组牵引件41中离所述第二烘干腔室2第二远的牵引件相连,按照所述连接方式,直至牵引带43与第一组牵引件41或第二组牵引件42中离所述第二烘干腔室2最近的牵引件相连,所述挤压装置5设于所述第一烘干腔室1内,所述挤压装置5挤压所述牵引带43。

所述第一组牵引件41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一烘干腔室1的顶部,所述第二组牵引件42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一烘干腔室1的底部,所述第一组牵引件41与所述第二组牵引件42在所述第一烘干腔室1的横向方向上错开设置。

还包括中空的导热筒6,所述导热筒6与所述传热管道3相连通,所述导热筒6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烘干腔室1的顶部,且朝所述第一烘干腔室1的底部延伸,所述导热筒6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组牵引件41内的相邻的牵引件之间,所述导热筒6的侧壁上设有导热孔7。

所述挤压装置5包括第一挤压轮51和第二挤压轮52,所述第一挤压轮51与所述牵引件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挤压轮52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挤压轮51的两侧,且所述牵引带43穿过所述第一挤压轮51和所述第二挤压轮52之间的空隙,所述第一挤压轮51和所述第二挤压轮52挤压所述牵引带43。

还包括排风装置8,所述排风装置8与所述传热管道3相连通。

所述排风装置8为鼓风机。

所述牵引件为牵引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约成本,具有良好烘干效果的湿法合成革贝斯烘干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湿法合成革贝斯烘干系统依次设有两个烘干腔室,在第一烘干腔室内通过两种方式挤出水分与干燥合成革贝斯。合成革贝斯在牵引轮的带动下,放置于牵引带上随牵引带在第一烘干腔室内被挤压,从而将合成革贝斯中的水分挤出。同时,第二烘干腔室的产生的热量经鼓风机形成热风,通过传热导管传到导热筒,再通过导热筒上的导热孔热风均匀的吹向合成革贝斯的表面,完成对合成革贝斯进行烘干,从而具有良好的烘干效果,也充分利用了第二烘干腔室的热能,节约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