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换热装置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7023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室内换热装置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内换热装置及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家庭不可缺少的电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公共区域的室内场所安装空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一些公共区域的室内场所,如一些较小的餐馆,由于室内为狭长格局而传统空调送风距离有限、安装多个传统空调又很大程度上增加运营成本等原因并不适合安装传统的空调;夏天仅采用一排风扇进行散热,由于人员流动较大以及其他热源的影响,气温高时电扇吹出的是热风,而冬天也没有辅助的取暖措施,严重影响客人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空调由于送风能力有限不能适应狭长格局的室内空间而安装多个传统空调又增大运营成本的问题,提供一种送风距离长且成本低廉的室内换热装置及空调。

一种室内换热装置,包括:流通管道、换热器和风机,所述流通管道包括换热管道和送风管道,所述送风管道与所述换热管道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送风管道与所述换热管道连通,所述送风管道开设有出风口;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换热管道内;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送风管道内,所述风机转动时能够在所述送风管道内将气体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输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管道包括多段送风管,每段所述送风管中设置至少一个所述风机,每段所述送风管开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出风口,多段所述送风管可拆卸的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管道还包括导风件,所述导风件设置于所述出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转动设置于所述出风口,转动设置的所述导风件能够关闭或者开启所述出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送风管道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送风管道的内侧,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导风件传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的截面与所述换热管道的截面相同或相似,所述换热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换热管道的延伸方向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内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通孔,所述换热管道的侧壁内设置有格栅以及滤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道还包括接水盘和换热支架,所述接水盘设置于所述换热管道的底部,所述换热器通过换热支架设置于所述接水盘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室内换热装置及空调外机,所述室内换热装置为上述方案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换热装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还包括管道支架,所述流通管道能够通过所述管道支架可拆卸的固定设置于墙上或者其他装置上;所述送风管道安装时所述出风口向下倾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道以及每个所述送风管单独固定。

上述室内换热装置及空调,将换热器及风机组合安装于流通管道中,不仅实现了将热交换后的气体长距离输送,且成本低廉、易于实现,可根据实际工况选择流通管道的总体长度,提高了流通管道对环境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换热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换热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送风管结构的出风口关闭状态正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送风管结构的出风口关闭状态左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送风管结构的出风口关闭状态俯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送风管结构的出风口开启状态正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送风管结构的出风口开启状态左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送风管结构的出风口开启状态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道结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管道结构的右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送风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支架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室内换热装置

110-流通管道

111-换热管道

1111-格栅以及滤网

1112-接水盘

1113-换热支架

112-送风管道

1121-出风口

1122-送风管

1123-导风件

1124-驱动组件

120-换热器

121-气管

122-液管

123-排水管

124-电子膨胀阀

125-集气管及分液头

130-风机

140-风机支架

200-管道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室内换热装置及空调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实施例附图中各种不同对象按便于列举说明的比例绘制,而非按实际组件的比例绘制。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内换热装置100,包括流通管道110、换热器120以及风机130,流通管道110包括换热管道111和送风管道112,送风管道112与换热管道111可拆卸的连接,送风管道112与换热管道111连通,送风管道112开设有出风口1121,换热器120设置于换热管道111内,风机130设置于送风管道112内,风机130转动时能够在送风管道112内将气体向出风口1121的方向输送。

上述室内换热装置100及空调,将换热器120及风机130组合安装于流通管道110中,不仅实现了将热交换后的气体长距离输送,且成本低廉、易于实现,可根据实际工况选择流通管道110的总体长度,提高了流通管道110对环境的适应性。

可选的,换热器120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当需要输出冷风时换热器120是蒸发器,当需要输出热风时,换热器120是冷凝器。

可选的,送风管道112与换热管道111之间的可拆卸的连接包括螺纹连接、法兰连接、卡接等,可拆卸连接的具体实现形式不限,只要能实现送风管道112与换热管道11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即可。

可选的,送风管道112可以沿直线方向单向延伸,此时送风管道112位于换热管道111的一端,送风管道112也可以沿直线方向双向延伸,此时送风管道112位于换热管道111的两端,或者送风管道112还可以弯折以改变送风管道112内气体的流向,送风管道112的布置形式不限,可根据实际环境对送风管道112进行布局,只要能将气体输送至各个位置即可。

可选的,送风管道112与换热管道111可以是圆形管道,也可以是矩形管道,或者是其他形状的管道,送风管道112与换热管道111的具体形状结构不限,只要具有中空的结构以及便于实现可拆卸的连接即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室内换热装置100具体是室内制冷装置,包括流通管道110、换热器120以及风机130,流通管道110包括换热管道111和送风管道112,送风管道112与换热管道111之间是螺纹连接,送风管道112与换热管道111均为圆形管道,送风管道112与换热管道111连通,送风管道112只安装在换热管道111的一端,且送风管道112沿直线单方向延伸,送风管道112开设有出风口1121,换热器120选用蒸发器,蒸发器设置于换热管道111内,风机130设置于送风管道112内,风机130转动时能够在送风管道112内将气体向出风口1121的方向输送。室内制冷装置运行时,空气进入换热管道111与换热管道111内的蒸发器进行换热后自身的温度降低,在风机130的作用下,降低温度的气体沿送风管道112进行输送,当降低温度的气体到达出风口1121位置后,一部分降低温度的气体从出风口1121排出,一部分降低温度的气体继续沿送风管道112的延伸反向输送,直至到达下一个出风口1121,如此反复。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室内换热装置100具体是室内制热装置,包括流通管道110、换热器120以及风机130,流通管道110包括换热管道111和送风管道112,送风管道112与换热管道111之间是法兰连接,送风管道112与换热管道111均为矩形管道,送风管道112与换热管道111连通,换热管道111的两端均具有开口,送风管道112安装在换热管道111的两端,送风管道112沿直线方向双向延伸,送风管道112开设有出风口1121,换热器120选用冷凝器,冷凝器设置于换热管道111内,风机130设置于送风管道112内,风机130转动时能够在送风管道112内将气体向出风口1121的方向输送。室内制热装置运行时,空气进入换热管道111与换热管道111内的冷凝器进行换热后自身的温度升高,在风机130的作用下,温度升高的气体沿送风管道112进行输送,当温度升高的气体到达出风口1121位置后,一部分温度升高的气体从出风口1121排出,一部分温度升高的气体继续沿送风管道112的延伸反向输送,直至到达下一个出风口1121,如此反复。

如图3到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送风管道112包括多段送风管1122,每段送风管1122中设置至少一个风机130,每段送风管1122开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口1121,多段送风管1122可拆卸的连接。

可选的,风机130包括轴流风机、贯流风机以及离心风机等,风机130的具体类型不限,只要能将气体沿送风管道112输送至出风口1121即可。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送风管道112包括三段送风管1122,三段送风管1122的长度相同,三段送风管1122均为圆形管,每段送风管1122的一端具有内螺纹,另一端具有外螺纹,每段送风管1122一端的内螺纹或者外螺纹能够与相邻送风管1122的外螺纹或者内螺纹相适配,三段送风管1122首尾顺次连接,换热管道111是圆形管,换热管道111的一端具有外螺纹,换热管道111具有外螺纹的一端与首尾顺次连接的三段送风管1122具有内螺纹的一端螺纹连接,每个送风管1122中安装有一个轴流风机,轴流风机安装在送风管1122内靠近内螺纹的一端,每个送风管1122的侧壁上开设有出风口1121,出风口1121开设在送风管1122内靠近外螺纹的一端,三段送风管1122远离换热管道111的一端用帆布封住。

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送风管道112内安装的是贯流风机。

具体的,风机130是通过风机支架140设置于送风管1122内的,风机支架140包括三根等长且相互夹角为60°的支架腿,三根支架腿的一端交汇于一点,三根支架腿的另一端分别与送风管1122的内壁连接,风机支架140将风机130固定在送风管1122的轴线位置。

多段送风管1122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可根据实际工况延长或者缩短送风管道112的总体长度,不仅提高了流通管道110对环境的适应性,当某一段送风管1122出现故障时,也可较方便的拆卸并进行维修。

在一个实施例中,送风管道112还包括导风件1123,导风件1123设置于出风口1121。

可选的,导风件1123包括导风板以及导风格栅,导风件1123的具体结构并不限定,只要能实现改变风向的目的即可。

进一步,导风件1123转动设置于出风口1121,转动设置的导风件1123能够关闭或开启出风口1121。

可选的,导风件1123的转动设置包括360°全转动以及固定角度范围的往复转动,其具体转动形式并不限定,只要能实现关闭出风口1121以及开启出风口1121即可。

再进一步的,送风管道112还包括驱动组件1124,驱动组件1124设置于送风管道112的内侧,驱动组件1124与导风件1123传动连接。

更进一步的,驱动组件1124包括动力源和传动组件,动力源包括电机、液压缸、气缸等,传动组件包括联轴器、齿轮副、同步带轮等。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导风件1123选用导风板,导风板具有与出风口1121的外缘相适配的形状,导风板转动设置于出风口1121,动力源选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安装在送风管1122的内侧壁,传动组件选用联轴器以及同步带轮组件,步进电机通过联轴器以及同步带轮组件驱动导风件1123进行转动。

导风件1123能够有效的改变送风管道112内的气体的流向,使降低温度的气体进入温度较高的室内环境。转动设置的导风件1123不仅能有效的改变送风管道112内的气体的流向,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降低温度气体的排出方向进行调整,使得室内换热装置100对环境的适应性更高。具有驱动组件1124的导风件1123,不仅能够实现多角度的气体排出方向,而且能够实时调整风向,实现扫风的功能。

如图9以及图10在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120的截面与换热管道111的截面相同或相似,换热器120的延伸方向与换热管道111的延伸方向相同。

可选的,换热管道111是圆管,换热器120呈圆弧板状结构。或者换热管道111是矩形管,换热器120的外形是与换热管道111的内壁相适应的弯折结构。

换热器120的截面与换热管道111的截面相同或相似,不仅便于换热器120在换热管道111内的布置,还能够增大换热面积。

进一步,换热器120包括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设置于第一换热器的内侧。双层设置的换热器120,使得进入换热管道111中的气体与换热器120进行充分的换热,提高了换热效率。

再进一步,换热管道111的侧壁上开设有进风通孔,换热管道111的侧壁内设置有格栅以及滤网1111。

可选的,换热管道111上机开设的进风通孔规则分布或不规则分布,其具体分布形式并不限制,只要能实现进风的效果即可。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换热管道111是圆形管,换热器120呈圆弧板状结构,换热器120包括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均包括两块截面接近半圆的圆弧板,两块圆弧板相对设置组成一个近似圆管的换热器120,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与换热管道111同回转轴设置。换热管道111的侧壁上沿换热管道111的轴向以及周向开设有进风通孔,室内的气体能够通过进风通孔进入换热管道111与换热器120进行换热。格栅以及滤网1111可有效的防止灰尘或者其他东西进入换热管道111内,能够减少脏堵。在本实施例中,进入换热管道111中的气体经第一换热器以及第二换热器的热交换后被风机130的抽吸作用输送至送风管道112中,降低温度的气体然后在出风口1121处通过导风件1123以一定的角度重新输送至室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换热管道111还包括接水盘1112和换热支架1113,接水盘1112设置于换热管道111的底部,换热器120通过换热支架1113设置于接水盘1112的上方,防止换热器120浸泡在水中;换热器120上方具有集气管及分液头125,集气管及分液头125采用吊装固定,吊装配合下方的换热支架1113以保证换热器120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换热器120还具有气管121、液管122、排水管123以及电子膨胀阀124,电子膨胀阀124设置在蒸发器的外侧,方便检修,排水管123设置在换热器120的下方。

如图2、图11及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室内换热装置100及空调外机,空调室外机采用传统的空调室外机,室内换热装置100为上述方案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换热装置100。

进一步,空调还包括管道支架200,流通管道110能够通过管道支架200可拆卸的固定设置于墙上或者其他装置上;送风管道112安装时出风口1121向下倾斜。

可选的,空调的室内换热装置100可直接通过管道支架200固定于墙上,也可以设置专门的安装装置。

再进一步,换热管道111以及每个送风管1122单独固定。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管道支架200支撑换热管道111以及送风管1122的两端,管道支架200将室内换热装置100固定于墙上,送风管道112的出风口1121在安装时向下倾斜,有助于将换热后的空气直接输送至室内的下部,提高室内人员的舒适度。换热管道111以及三个送风管1122之间是通过法兰连接的,当其中一段管道需要维修时,可单独卸下而不影响其他段,提高了拆装以及维修的效率。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换热管道111以及三个送风管1122之间是通过螺纹连接的,更换某一段管道时,需从离换热管道111最远的送风管1122开始拆卸,使用旋转的方式将送风管1122分离,取下后将备用的送风管1122代替需要更换的送风管1122,旋转固定,然后依次旋转装上拆下的送风管1122,如此整个空调可继续使用,而需更换的送风管1122拆下来后更方便检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还可以只开启风机130而不开启换热功能,如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兼具风扇的功能,能够适应只需风扇就能满足需求的情况。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