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钮可升降的电陶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1059阅读:9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钮可升降的电陶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陶炉,具体是一种旋钮可升降的电陶炉。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陶炉一般采用控制旋钮调节或者按键调节等方式对电陶炉进行功率调节,由于控制旋钮式调节可以使用户做到无级调节,所以被广泛应用,但由于电陶炉的表面一般较为平整,停止工作状态下,凸出的控制旋钮在生产包装的时候往往需要对包装材料进行再加工,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凸出的控制旋钮在用户不使用电陶炉时也导致存放不便,也不美观。

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旋钮可升降的电陶炉,电陶炉停止工作时,其控制旋钮的按钮帽与侧板齐平,方便用户收纳,也使产品更加美观;在电陶炉工作时,其控制旋钮的按钮帽沿通孔向外凸出,方便用户拧扭以调节电陶炉的发热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旋钮可升降的电陶炉,包括底座,面板,侧板和控制旋钮,侧板开设有与控制旋钮配合的通孔,控制旋钮的按钮帽通过可伸缩机构沿通孔向外凸出或者与侧板齐平。

所述底座,面板和侧板形成内腔,内腔设有发热元件和控制元件,控制元件分别与发热元件和控制旋钮电性连接,发热元件与面板的底部紧贴。

所述电陶炉还设有散热装置。

所述散热装置包括设置于内腔的散热风扇和设置于底座和/或侧板的散热孔。

所述底座,面板和侧板配合形成矩形的电陶炉结构。

所述底座和面板为圆形结构,侧板为向外凸出的圆弧环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控制旋钮的按钮帽可以在电陶炉工作和停止工作的状态下分别呈沿通孔向外凸出或者与侧板齐平状态,减少了生产包装的耗材,使本产品更加美观,当停止工作时,与侧板齐平的按钮帽使产品的收纳更加方便,同时,底座,面板和侧板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选择不同的形状搭配,进一步使产品更加实用,符合消费者审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工作时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停止工作时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工作时的侧面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停止工作时的侧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图3,本旋钮可升降的电陶炉,包括底座4,面板1,侧板2和控制旋钮3,侧板2开设有与控制旋钮3配合的通孔,控制旋钮3的按钮帽通过可伸缩机构(图中未画出)沿通孔向外凸出或者与侧板2齐平,当用户需要电陶炉停止工作时,只需按压向外凸出的控制旋钮3,此时,控制旋钮3的按钮帽与侧板2齐平,方便用户收纳,也使产品更加美观;当用户需要电陶炉工作时,只需按压与侧板2齐平的控制旋钮3,控制旋钮3的即可通过可伸缩机构沿通孔向外凸出,方便用户拧扭以调节电陶炉的发热功率。

进一步地,底座4,面板1和侧板2形成内腔,内腔设有发热元件5和控制元件6,控制元件6分别与发热元件5和控制旋钮3电性连接,发热元件5与面板1的底部紧贴,控制旋钮3通过控制元件6,实现了对发热元件5的控制调节,使用户可以通过拧扭按钮帽即可实现对电陶炉发热功率的调节控制。

进一步地,电陶炉还设有散热装置。

进一步地,散热装置包括设置于内腔的散热风扇71和设置于底座4和/或侧板2的散热孔72,散热风扇71和散热孔72增强了电陶炉内腔的空气对流,从而避免了内腔的各种元件因过热而老化损坏,散热孔72可以设置在底座4或者侧板2,或者同时设置在底座4和侧板2上,提高了产品外观的多样性。

进一步地,底座4,面板1和侧板2配合形成矩形的电陶炉结构,矩形的电陶炉结构与一般的锅具形状更加搭配,一般适合用户作煮食使用。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4-图5,本旋钮可升降的电陶炉,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底座4和面板1为圆形结构,侧板2为向外凸出的圆弧环状结构,侧板2的向外突出圆弧环状结构外观古典优雅,与茶具更加搭配,一般适合用户作煮茶使用。

其余未述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重复叙述。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设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