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炉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3265发布日期:2018-06-28 03:57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炉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具,尤其涉及一种节能炉架。



背景技术:

出于结构稳定、加工难度等多方面因素考虑,炉架都是固定的、无法变形的,但待加热容器的口径却是不定的,因此,现有炉架的承载区域都做的比较大,而承载区域较大的炉架又会难以集中热量,导致热能浪费。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节能炉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不同口径容器的节能炉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节能炉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具有多个高低不同且同轴设置的承载区;相邻的两个承载区中,直径较小的承载区位于直径较大的承载区的下方;每个所述承载区都具有一个聚热圈,所述聚热圈的直径小于其对应的承载区的直径且不小于其下方承载区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上的承载区的数量为两个。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聚热圈的底面共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聚热圈的顶面与其对应承载区的底面共面设置。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聚热圈中,直径较小的聚热圈的高度小于直径较大的聚热圈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聚热圈的内侧壁设有反射层。

进一步的,所述聚热圈由不锈钢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层由铝箔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包括炉头,所述炉头设于直径最小的承载区的下方且位于承载区的中心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包括支脚,所述炉头与所述支脚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高低不同的承载区使得炉架能够适用于多种口径的容器,每个承载区都设置聚热圈,有利于减少热量的散逸,延长热量的驻留时间,从而使得炉架更为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节能炉架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节能炉架的整体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本体;

2、第一承载区;

3、第二承载区;

4、第一聚热圈;

5、第二聚热圈;

6、第一聚热圈的顶面;

7、第一承载区的底面;

8、炉头;

9、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设置多个高低不同的承载区且每个承载区分别设有聚热圈。

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节能炉架,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上具有多个高低不同且同轴设置的承载区;相邻的两个承载区中,直径较小的承载区位于直径较大的承载区的下方;每个所述承载区都具有一个聚热圈,所述聚热圈的直径小于其对应的承载区的直径且不小于其下方承载区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简述如下:利用小聚热圈矮,大聚热圈高的布置方式,在适用小桶时,大聚热圈成为桶的外档圈,可以起到导向热气作用,使得小通的桶壁也能被加热到;在适用大桶时,小聚热圈成为火焰挡板,隔热挡风。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高低不同的承载区使得炉架能够适用于多种口径的容器,每个承载区都设置聚热圈,有利于减少热量的散逸,延长热量的驻留时间,从而使得炉架更为节能。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1上的承载区的数量为两个。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体上承载区的数量适当布置,有利于控制炉架体积。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聚热圈的底面共面设置。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聚热圈中,直径较小的聚热圈的高度小于直径较大的聚热圈的高度。

由上述描述可知,多个所述聚热圈的底面共面设置,延长了热气逃出本体的路径,有利于进一步减少热量散逸。

进一步的,所述聚热圈的顶面与其对应承载区的底面共面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聚热圈紧贴待加热容器底部,不仅让待加热容器可以放置得更加稳当,而且聚热圈上的热量可以直接传递给待加热容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优选的,待加热容器的口径小于承载其的承载区的直径且不小于该承载区对应的聚热圈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聚热圈的内侧壁设有反射层。

进一步的,所述聚热圈由不锈钢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层由铝箔制成。

由上述描述可知,聚热圈设置反射层,有利于提高聚热圈的聚热能力,从而减少热量的散逸。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1包括炉头8,所述炉头8设于直径最小的承载区的下方且位于承载区的中心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1包括支脚9,所述炉头8与所述支脚9固定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炉头集成到炉架上,方便用户使用。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节能炉架,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上具有多个高低不同且同轴设置的承载区;相邻的两个承载区中,直径较小的承载区位于直径较大的承载区的下方;每个所述承载区都具有一个聚热圈,所述聚热圈的直径小于其对应的承载区的直径且不小于其下方承载区的直径。

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设有第一承载区2和第二承载区3,所述第一承载区2的直径小于第二承载区3的直径,所述第一承载区2具有第一聚热圈4,所述第二承载区3具有第二聚热圈5。

多个所述聚热圈的底面共面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聚热圈4的底面与第二聚热圈5的底面共面。

优选的,所述聚热圈的顶面与其对应承载区的底面共面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聚热圈的顶面6与第一承载区的底面7共面,第二聚热圈的顶面与第二承载区的底面共面。

相邻的两个聚热圈中,直径较小的聚热圈的高度小于直径较大的聚热圈的高度。

可选的,所述聚热圈的内侧壁设有反射层。详细的,所述聚热圈由不锈钢制成,所述反射层由铝箔制成。

可选的,所述本体1包括炉头8,所述炉头8设于直径最小的承载区的下方且位于承载区的中心轴上。详细的,所述本体1包括支脚9,所述炉头8与所述支脚9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节能炉架,设置高低不同的承载区使得炉架能够适用于多种口径的容器,每个承载区都设置聚热圈,有利于减少热量的散逸,延长热量的驻留时间,从而使得炉架更为节能;多个所述聚热圈的底面共面设置,延长了热气逃出本体的路径,有利于进一步减少热量散逸;聚热圈设置反射层,有利于提高聚热圈的聚热能力,进一步减少热量的散逸;炉头集成到炉架上,方便用户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