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位排水阀与双流向热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9654发布日期:2019-03-19 21:21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高低位排水阀与双流向热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用阀技术领域,是一种高低位排水阀与双流向热水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流向热水系统往往需要从高水位排出热水,由于现有的阀只能实现同一位置排水,为了在有需求时能将存水容器内的水全部排出,往往需要在存水容器上额外安装能将水排空的排水阀,甚至无法将水完全排出,同时,多个阀的设置会占用更多的空间,也会使得安装更加繁琐,费时费力,还会增加使用中的漏水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低位排水阀与双流向热水系统,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阀无法满足不同水位的排水需求,需要多个阀才能满足工况需求,使得安装繁琐,增加漏水风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高低位排水阀,包括阀体、连通管、出水管、差位管和执行部件,阀体的下部左侧设有第一接口,阀体的左部上侧设有第二接口,阀体上设有能连通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连接通道,连通管的下部安装于第二接口内;阀体的右部设有沿竖直方向上下贯通的差位通道,差位通道的上端称为上差位接口,差位通道的下端称为下差位接口,出水管的下部安装于上差位接口内,出水管的上端低于连通管的上端,出水管的管壁下部设有能与其内腔相通的排水口,排水口位于阀体上方,出水管的下部内侧套装有位于差位通道内且能封堵排水口的差位管,差位管上设有能与其内腔相通的调节口,调节口与排水口的高度一致且两者在圆周上呈错位分布;阀体上安装有内端伸入阀体内并与差位管连接在一起的执行部件,所述执行部件能带动差位管绕其轴线旋转至调节口与排水口连通且能带动差位管复位。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执行部件可为换向调节杆,阀体和出水管上均分布有位置对应且长轴沿水平方向布置的长圆孔,换向调节杆的内端由外至内依次穿过两个长圆孔并与差位管固定在一起,换向调节杆的外端位于阀体外侧。

上述对应长圆孔上方和下方位置的出水管与差位管之间均可设置至少一个密封圈。

上述换向调节杆的外端可固定有操作手柄。

上述执行部件可为调节齿轮和调节轴,差位管上分布有矩形传动窗,调节齿轮位于矩形传动窗内,矩形传动窗的顶部或底部设有能与调节齿轮啮合在一起的配合齿,阀体上安装有能相对其旋转的调节轴,调节轴的内端穿入差位通道内并与调节齿轮的中部固定在一起。

上述对应调节轴位置的阀体外侧可设有套装在调节轴外侧的安装座,安装座与调节轴之间设有密封圈。

上述调节轴可位于阀体的右部,调节轴与安装座之间设有能防止调节轴左右移动的限位部件,限位部件为环形压盖,安装座内设有套装在调节轴外侧的第一环台,调节轴外侧设有套装在安装座内的第二环台,第二环台位于第一环台的右侧,调节轴的右部外侧套装有环形压盖,环形压盖的左端面抵在第二环台右侧,且环形压盖与安装座固定安装在一起。

上述调节轴的右端可固定有能与之同步旋转的操作旋钮。

上述第一接口处可通过连接管安装有开关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二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使用上述高低位排水阀的双流向热水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设备、高低位排水阀、开关阀、第一启闭阀、第二启闭阀、第三启闭阀、第四启闭阀、第一三通接头、第二三通接头、第三三通接头、第四三通接头、第一三通阀、泄压阀、出水部件、出水龙头和能通过供电对其内腔的水进行加热的电热水箱,开关阀、第一启闭阀、第二启闭阀、第三启闭阀和第四启闭阀均设有两个接口;电热水箱底部设有均能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高低位排水阀安装于第一连通孔处;阀体的上部安装于第一连通孔内,连通管和出水管均位于电热水箱内,连通管的顶端不低于电热水箱的最高水位线,排水口位于电热水箱内且位于电热水箱的底部,第一接口处通过连接管安装有开关阀;下差位接口与第一启闭阀的其一接口通过连接管连接在一起,第一启闭阀的其二接口与第一三通接头的其一接口通过连接管连接在一起,第一三通接头的其二接口与第一三通阀的其一接口通过连接管连接在一起,第一三通接头的其三接口与第三三通接头的其一接口之间通过连接管串联有第二启闭阀;第一三通阀的其二接口与第二三通接头的其一接口通过连接管连接在一起,第一三通阀的其三接口与出水部件通过连接管连接在一起,第二三通接头的其二接口第二连通孔之间通过连接管串联有泄压阀,第二三通接头的其三接口与第四三通接头的其一接口通过连接管串联有第三启闭阀;第三三通接头的其二接口与太阳能集热设备的出水连接端通过连接管连接在一起,第三三通接头的其三接口与出水龙头通过连接管连接在一起;第四三通接头的其二接口与太阳能集热设备的进水连接端之前通过连接管串联有第四启闭阀,第四三通接头的其二接口上连接有水源连接管。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构思巧妙,通过设置连通管和连接通道可实现对存水容器的溢流,便于用户掌握注水时间,同时在用户需要将存水容器内的水排出时,可与大气压连通,确保水流正常输出;设置执行部件可使差位管能绕其轴线旋转,从而实现对调节口的封堵和打开,当调节口封堵时,可使得存水容器内的水从高于出水管的位置排出,尤其适用于将高低位排水阀与电热水器的组合,由于电热水器的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注入凉水使热水排出,而凉水注入的位置通常位于电热水器的底部且更接近调节口,此时若调节口打开,凉水将会直接从调节口排出,无法满足用户的热水取用需求,因此,在此情况下使调节口封堵即可确保热水从出水管排出;当调节口打开时,可便于将存水容器内的水从低位排出,使得用户能将存水容器内的水完全排空;另外,高低位排水阀还可用于用户向存水容器内注水,由此可使得使用高低位排水阀的双流向热水系统能实现双向流通,且在停水时用户依然能将水箱内的水取出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右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3的右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阀体,2为连通管,3为出水管,4为差位管,5为连接通道,6为下差位接口,7为排水口,8为调节口,9为换向调节杆,10为长圆孔,11为密封圈,12为操作手柄,13为调节齿轮,14为调节轴,15为矩形传动窗,16为配合齿,17为安装座,18为操作旋钮,19为开关阀,20为太阳能集热设备,21为第一启闭阀,22为第二启闭阀,23为第三启闭阀,24为第四启闭阀,25为第一三通接头,26为第二三通接头,27为第三三通接头,28为第四三通接头,29为第一三通阀,30为泄压阀,31为出水部件,32为出水龙头,33为电热水箱,34为第一连通孔,35为第二连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如附图1、2、3、4、5所示,该高低位排水阀包括阀体1、连通管2、出水管3、差位管4和执行部件,阀体1的下部左侧设有第一接口,阀体1的左部上侧设有第二接口,阀体1上设有能连通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连接通道5,连通管2的下部安装于第二接口内;阀体1的右部设有沿竖直方向上下贯通的差位通道,差位通道的上端称为上差位接口,差位通道的下端称为下差位接口6,出水管3的下部安装于上差位接口内,出水管3的上端低于连通管2的上端,出水管3的管壁下部设有能与其内腔相通的排水口7,排水口7位于阀体1上方,出水管3的下部内侧套装有位于差位通道内且能封堵排水口7的差位管4,差位管4上设有能与其内腔相通的调节口8,调节口8与排水口7的高度一致且两者在圆周上呈错位分布;阀体1上安装有内端伸入阀体1内并与差位管4连接在一起的执行部件,所述执行部件能带动差位管4绕其轴线旋转至调节口8与排水口7连通且能带动差位管4复位。本实施例可用于与现有公知的存水容器的连接,尤其是封闭的存水容器,且存水容器上至少应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安装孔,在使用过程中,可先将本实施例安装于安装孔处,使连通管2和出水管3均位于存水容器内,并使连通管2的顶端不低于存水容器的最高水位线,排水口7位于存水容器内且位于存水容器的底部,然后可在第一接口处安装现有公知的开关阀19,之后可向存水容器内注水,具体为:先打开开关阀19,通过下差位接口6、差位通道和出水管3向存水容器内注水直至有水从开关阀19处流出,然后可停止注水,待开关阀19处无水流出时,将开关阀19关闭,完成注水过程;当需要将存水容器内的水排出时,可打开开关阀19,使得存水容器能与外界大气压连通,在此条件下,当存水容器内水位线高于出水管3时,存水容器内的水可直接通过出水管3和差位通道由下差位接口6处排出,当存水容器内的水位线低于出水管3顶面或与出水管3顶面平齐时,可通过驱动执行部件使差位管4绕其轴线旋转至调节口8与排水口7连通,此时可使得存水容器内的水经过排水口7、调节口8、差位管4并由下差位接口6排出,操作结束后通过驱动执行部件使差位管4复位即可使得差位管4能再次封堵排水口7。本实施例结构合理,构思巧妙,通过设置连通管2和连接通道5可实现对存水容器的溢流,便于用户掌握注水时间,同时在用户需要将存水容器内的水排出时,可与大气压连通,确保水流正常输出;设置执行部件可使差位管4能绕其轴线旋转,从而实现对调节口8的封堵和打开,当调节口8封堵时,可使得存水容器内的水从高于出水管3的位置排出,尤其适用于将本实施例与电热水器的组合,由于电热水器的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注入凉水使热水排出,而凉水注入的位置通常位于电热水器的底部且更接近调节口8,此时若调节口8打开,凉水将会直接从调节口8排出,无法满足用户的热水取用需求,因此,在此情况下使调节口8封堵即可确保热水从出水管3排出;当调节口8打开时,可便于将存水容器内的水从低位排出,使得用户能将存水容器内的水完全排空;另外,本实施例还可用于用户向存水容器内注水,由此可使得使用本实施例的双流向热水系统能实现双向流通,且在停水时用户依然能将水箱内的水取出使用;本申请权利人在先提交有申请号为201821032886.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其提出了一种套管式孔口差位阀与双流向热水系统(下文统称在先申请),在先申请中调节口8位于排水口7的下方,使得差位管4需通过上下移动实现对调节口8的封堵和打开,虽然与本申请原理相似,但其结构并不相同,虽然在先的申请能通过调节轴14和调节齿轮13实现对差位管4的上下移动,进而实现对调节口8的封堵和打开,但是由于在先申请与本申请均用于流体的通过,尤其是用于与存水容器的连接,在此工况下,差位管4将完全位于液面下方,上下端面及其内侧面均会受到液体对其的作用力,使在上下移动时会受到较大的阻力,从而使其启闭需要更大的力气,且会缩短其使用寿命;本申请采用使调节口8与排水口7位于同一高度并呈错位分布,可使得用户仅需通过执行部件带动差位管4绕其轴线转动即可完成调节口8的封堵和打开,无需抵抗差位管4上下端面的作用力,使得对调节口8封堵和打开的操作更加省时省力,且能延长本实施例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本申请仅需转动差位管4即可完成对调节口8封堵和打开的操作,这可使本申请相比所述的在先申请能够缩减体积,降低生产成本,使其便于安装,减少对空间的需求。根据需求,差位管4的顶端可高于或低于或等于出水管3的高度,当差位管4的顶端高于出水管3的高度使,差位管4的高度将决定调节口8封堵时能够排出水的最低水位线。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高低位排水阀与双流向热水系统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实施例二:如附图1、2所示,执行部件为换向调节杆9,阀体1和出水管3上均分布有位置对应且长轴沿水平方向布置的长圆孔10,换向调节杆9的内端由外至内依次穿过两个长圆孔10并与差位管4固定在一起,换向调节杆9的外端位于阀体1外侧。由此可便于用户通过控制换向调节杆9在长圆孔10内的位置实现对差位管4的转动,进而实现对调节口8封堵和打开的操作。

如附图1、2所示,对应长圆孔10上方和下方位置的出水管3与差位管4之间均设置至少一个密封圈11。由此可使出水管3与差位管4之间保持良好的密封性。根据需求,对应密封圈11位置的差位管4侧壁可为加厚侧壁,由此可在差位管4的外壁上设置能使密封圈11装入的外环槽,同时确保差位管4的强度满足工况需求。

如附图1、2所示,换向调节杆9的外端固定有操作手柄12。由此可通过操作手柄12驱动换向调节杆9沿长圆孔10移动。根据需求,阀体1外侧可设有能与操作旋钮18对应的刻度盘,由此可使用户能直观的看到调节的档位,更加方便省力。

实施例三:如附图3、4所示,执行部件为调节齿轮13和调节轴14,差位管4上分布有矩形传动窗15,调节齿轮13位于矩形传动窗15内,矩形传动窗15的顶部或底部设有能与调节齿轮13啮合在一起的配合齿16,阀体1上安装有能相对其旋转的调节轴14,调节轴14的内端穿入差位通道内并与调节齿轮13的中部固定在一起。由此可通过旋转调节轴14使调节齿轮13绕其轴线旋转,矩形传动窗15通过配合齿16与调节齿轮13啮合,进而带动差位管4绕自身轴线旋转,实现对调节口8封堵和打开的操作。根据需求,对应矩形传动窗15位置的差位管4侧壁处可为加厚侧壁,由此可使差位管4在开设矩形传动窗15时,确保差位管4的强度满足工况需求。

如附图3、4所示,对应调节轴14位置的阀体1外侧设有套装在调节轴14外侧的安装座17,安装座17与调节轴14之间设有密封圈11。通过设置密封圈11可使调节轴14与阀体1之间保持良好的密封性,防止存水容器内的水由此处渗漏,还可对调节轴14起到限位作用,当用户将调节轴14旋转一定角度后,旋转轴能保持原位不变。

如附图3、4所示,调节轴14位于阀体1的右部,调节轴14与安装座17之间设有能防止调节轴14左右移动的限位部件,限位部件为环形压盖,安装座17内设有套装在调节轴14外侧的第一环台,调节轴14外侧设有套装在安装座17内的第二环台,第二环台位于第一环台的右侧,调节轴14的右部外侧套装有环形压盖,环形压盖的左端面抵在第二环台右侧,且环形压盖与安装座17固定安装在一起。由此可通过环形压盖配合第一环台和第二环台实现对调节轴14的左右移动的限位,确保调节齿轮13能与齿条配合;根据需求,限位部件还可采用其他现有公知技术,如孔用挡圈等;第一环台可与安装座17一体设置,第二环台可与调节轴14一体设置。

如附图3、4所示,调节轴14的右端固定有能与之同步旋转的操作旋钮18。由此可便于用户通过操作旋钮18控制调节轴14的旋转。根据需求,阀体1外侧可设有能与操作旋钮18对应的刻度盘,由此可使用户能直观的看到调节的档位,更加方便省力。

如附图3、4所示,第一接口处通过连接管安装有开关阀19。由此可使用户无需额外配置,使用更加方便省力,开关阀19在开启时可在水箱注满水后由此溢出,也可在需要从下差位接口6排水时连通存水容器的内外压力,开关阀19在关闭时可避免存水容器与外界连通,防止出现溢水。

实施例四:如附图1、2、3、4、5所示,该使用上述高低位排水阀的双流向热水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设备20、高低位排水阀、开关阀19、第一启闭阀21、第二启闭阀22、第三启闭阀23、第四启闭阀24、第一三通接头25、第二三通接头26、第三三通接头27、第四三通接头28、第一三通阀29、泄压阀30、出水部件31、出水龙头32和能通过供电对其内腔的水进行加热的电热水箱33,开关阀19、第一启闭阀21、第二启闭阀22、第三启闭阀23和第四启闭阀24均设有两个接口;电热水箱33底部设有均能与其内腔相通的第一连通孔34和第二连通孔35,高低位排水阀安装于第一连通孔34处;阀体1的上部安装于第一连通孔34内,连通管2和出水管3均位于电热水箱33内,连通管2的顶端不低于电热水箱33的最高水位线,排水口7位于电热水箱33内且位于电热水箱33的底部,第一接口处通过连接管安装有开关阀19;下差位接口6与第一启闭阀21的其一接口通过连接管连接在一起,第一启闭阀21的其二接口与第一三通接头25的其一接口通过连接管连接在一起,第一三通接头25的其二接口与第一三通阀29的其一接口通过连接管连接在一起,第一三通接头25的其三接口与第三三通接头27的其一接口之间通过连接管串联有第二启闭阀22;第一三通阀29的其二接口与第二三通接头26的其一接口通过连接管连接在一起,第一三通阀29的其三接口与出水部件31通过连接管连接在一起,第二三通接头26的其二接口第二连通孔35之间通过连接管串联有泄压阀30,第二三通接头26的其三接口与第四三通接头28的其一接口通过连接管串联有第三启闭阀23;第三三通接头27的其二接口与太阳能集热设备20的出水连接端通过连接管连接在一起,第三三通接头27的其三接口与出水龙头32通过连接管连接在一起;第四三通接头28的其二接口与太阳能集热设备20的进水连接端之前通过连接管串联有第四启闭阀24,第四三通接头28的其二接口上连接有水源连接管。根据需求,水源连接管上可串联有双口总控阀,由此可通过双口总控阀的启闭控制水源的注水与中断;泄压阀30可采用现有公知技术;电热水箱33可采用现有公知技术,如保温水箱等;出水部件31可采用现有公知技术,如花洒、用水管等,当出水部件31为用水管时,其可与相应的第一用水阀或增配用水阀组合形成水龙头;电热水箱33可采用现有公知技术,如电热水器等;太阳能热水设备可采用现有公知技术,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720521546.0中公开的两用式太阳能热水装置或其它现有公知的太阳能太阳能热水设备等。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可将水源连接管接入现有水源,当采用太阳能集热设备20进行热水作业时,关闭第三启闭阀23和出水龙头32,并开启第四启闭阀24、第二启闭阀22、第一启闭阀21和开关阀19,此时水源可经过第四启闭阀24注入太阳能集热设备20中,经太阳能集热设备20加热后可通过第三三通接头27、第二启闭阀22、第一三通接头25、第一启闭阀21和高低位排水阀进入电热水箱33内,待热水注入至最高水位线时,可将开关阀19关闭,若连通管2的顶端与电热水箱33的最高水位线平齐,则可通过热水是否从开关阀19溢出判断注水是否达到最高水位线,注水完成之后,用户可通过第一启闭阀21、第一三通接头25、第一三通阀29和用水部件取用电热水箱33内的水;当采用太阳能集热设备20进行热水作业时,用户也可关闭出水龙头32和第一启闭阀21,并开启第四启闭阀24和第二启闭阀22,此时水源可经过第四启闭阀24注入太阳能集热设备20中,经太阳能集热设备20加热后可通过第三三通接头27、第二启闭阀22、第一三通接头25和第一三通阀29由用水部件取用热水,第三启闭阀23的开启可使得第一三通阀29能够作为混水阀,当用户直接通过用水部件取用的经太阳能集热设备20加热后的水的温度过高时,可根据第一三通阀29进行温度调节;当采用太阳能集热设备20进行热水作业时,还可关闭第三启闭阀23、第二启闭阀22和第一三通阀29,并开启第四启闭阀24和出水龙头32,此时用户可通过出水龙头32直接取用经太阳能集热设备20加热的水;当太阳能集热设备20无法正常提供热水时,用户可通过给电热水箱33供电对电热水箱33内的水进行加热和取用,注水加热操作具体可为:先关闭第四启闭阀24、第二启闭阀22和第一三通阀29,并开启第三启闭阀23和开关阀19,此时水源可经过第三启闭阀23、第二三通接头26和泄压阀30后注入电热水箱33内,待热水注入至最高水位线时,可将开关阀19关闭,再将电热水箱33的电源线接入外接电源,此时即可对电热水箱33内的水进行加热即可;在此方式下电热水箱33内热水的取用可与现有技术中电热水器的热水取用相同,也可与采用太阳能集热设备20进行热水作业时电热水箱33内热水的取用操作相同;由此可通过高低位排水阀实现双流向热水系统的水流双向变换,使本实施例能集电加热和太阳能加热为一体,便于用户选择适合的热水方式,尤其是用户在遇到多日连阴雨天气且太阳能加热设备无法满足用户用热水需求时,可通过电热水箱33对水进行加热;采用太阳能集热设备20用于本实施例可使其具有良好的热效率和集热效果,加速太阳能热水的效率,尤其是阳光充分时,可实现过水即热,满足用户即时取用热水的需求。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