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传送装置的窑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1106发布日期:2019-09-13 21:57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传送装置的窑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窑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传送装置的窑炉。



背景技术:

窑炉是通过高温和保温效果来实现烧制产品的热工设备,现有技术中的窑炉,通常为固定式结构,待烧土坯只能由开放式门进入,对于微小型的试验窑炉来讲方便土坯的放置,但在将土坯放入中小型窑炉时,由于窑体较深等原因,不方便将原料直接放入窑内,而且直接放置时容易发生磕碰现象,造成原料的损坏。为改变这一情况,有设计采用推拉式底座,但此类设计在将底座放入窑内时,会产生下方不平滑的现象造成底座的晃动,而且对于门高小于窑顶最高的窑炉来讲,此设计不能充分利用拱形窑内高层空间,造成资源浪费。特别的拼装式炉体的活动性较大,不易实现窑炉全密封,这将大大影响窑炉的整体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具有传送装置的窑炉,实现机械式输送,提高工作效率,密封性能好且窑炉内空间的利用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窑炉、底座和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窑炉两侧墙的下端面均设有缓冲装置,窑炉通过缓冲装置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设置在侧墙下端面的放置槽、T形密封件和设置在放置槽内部以连接T形密封件的弹性件;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平台和设置在第一平台两侧的第二平台,第一平台自上而下包括耐火层、保温层和支撑层,其中耐火层与保温层的两侧边均设有延其宽度方向设置的翻边,所述第二平台上侧面设有凹形槽,侧墙下端面设置在凹形槽内,所述底座两端面处设有用于放置窑炉背墙和活动门的第三平台;所述传送装置设置在窑炉下方,底座下侧面通过液压缸与传送装置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传送装置的窑炉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窑炉侧墙的腰部设置有固定装置以将窑炉固定在地面,窑炉下端面腾空设置;窑炉背墙下端面低于窑炉侧墙下端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传送装置的窑炉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装置的长度小于窑炉侧墙的长度,放置槽两端均位于侧墙内,缓冲装置中放置槽与T形密封件之间填充陶瓷纤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传送装置的窑炉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平台的宽度与窑炉侧墙内侧面之间的距离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传送装置的窑炉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平台宽度与第二平台的宽度相同,第一平台的高度大于第二平台的高度,第三平台的长度大于第一平台与第二平台宽度之和,所述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和第三平台之间一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传送装置的窑炉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边自第一平台处至其自由端厚度依次减小。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窑炉采用传送机构向窑内输送土坯,实现机械化传送,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安全性能提高。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窑炉采用门体和底座活动式结构,传送装置自下而上将待烧结土坯输送至窑炉内,底座上放置的土坯不受窑炉门高的限制,可充分利用拱形窑内空间,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本实用新型的窑炉,窑炉本体与活动式结构的连接处设置有弹性密封装置,保证窑炉整体的密封性能;窑炉内设置耐火层与保温层的翻边,将窑炉侧墙与底座之间实现无缝衔接,进一步保证了窑炉的密封性,提高了保温效果。

第四,本实用新型窑炉中的翻边,翻边的厚度自水平段至其竖直段厚度依次减小,翻边的末端贴放在侧墙内侧,在保证密封性能的前提下,不占用炉内空间且翻边与侧墙交接处存不会储存炉内渣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窑炉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侧墙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座与传送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底座与传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01、侧墙,102、背墙,103、放置槽,104、T形密封件,105、弹性件, 201、第一平台,202、第二平台,203、第三平台、204、翻边,3、传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

如图中所示一种具有传送装置的窑炉,包括窑炉、底座和传送装置3,所述窑炉侧墙101外侧面的腰部设置有固定装置以将窑炉固定在地面,窑炉下端面腾空,传送装置3设置在窑炉下方,底座下侧面通过液压缸与传送装置3固定连接,传送装置3在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运动,实现传送装置3和底座上的土坯输送或移出窑炉。本实用新型的窑炉窑顶与侧墙101和背墙102之间固定连接,窑炉前端面设置活动式开合门,窑炉底部由设置在传送装置3上的底座密封。

窑炉的两侧墙101的下端面均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设置在侧墙101下端面的放置槽103、T形密封件104和设置在放置槽103内部以连接T形密封件104的弹性件105,所述缓冲装置的长度小于窑炉侧墙101的长度,放置槽103两端均位于侧墙101内,缓冲装置中放置槽103与T形密封件104之间填充陶瓷纤维,更保证了缓冲装置内部的密封性,窑炉通过缓冲装置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平台201和设置在第一平台201两侧的第二平台202,设置在第一平台201和第二平台202端面的第三平台203,其中所述第一平台201的宽度与窑炉侧墙101内侧面之间的距离相同,第一平台201宽度与第二平台202的宽度相同,第一平台201的高度大于第二平台202的高度,第三平台203的长度大于第一平台201与第二平台202宽度之和,所述第一平台201、第二平台202和第三平台203之间一体连接。

所述第一平台201自上而下包括耐火层、保温层和支撑层,其中耐火层与保温层的两侧边均设有延其宽度方向设置的翻边204,所述翻边204自第一平台201处至其自由端厚度依次减小,翻边204的末端贴放在侧墙101内侧,在保证密封性能的前提下,不占用炉内空间且翻边204与侧墙101交接处存不会储存炉内渣物。所述第二平台202上侧面设有凹形槽,侧墙101下端面的缓冲装置设置在凹形槽内,传送装置3将底座水平方向输送至窑炉下方,然后传送装置3进行上下方向的运动,将第二平台202上的凹形槽插入缓冲装置内,缓冲装置内的弹性件105受压缩并产生反向弹力,推动T形密封件104与凹形槽之间的密封设置。所述底座两端面处设有用于放置窑炉背墙102和活动门的第三平台203,窑炉背墙102下端面低于窑炉侧墙101下端面,其中背墙102的多出部分卡入第三平台203上,实现底座对炉体墙体的全密封。

使用时,将待烧结土坯放置在底座上,传送装置3在水平方向运动以将底座运送至窑体正下方,传送装置3中的液压杆运动将底座上土坯向上托运,至第二平台202上的凹形槽插接于T形密封件104和侧墙101下端部、背墙102放置于第三平台203,此时底座上的土坯完全放置于窑炉内部,关闭窑体活动门并进行烧结。保温结束后,打开活动门并将液压杆收缩,当土坯上端部露出拱形顶下端面后,输送装置收缩,将底座拉出窑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