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管式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0401发布日期:2019-04-20 02:34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温管式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加热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温管式炉。



背景技术:

高温管式炉主要应用于冶金、玻璃、热处理、锂电正负极材料、新能源和模具等行业,因高温管式炉具有炉膛结构简单、温度控制精度高、保温效果好、温度范围宽、炉内气氛较纯净等优点,因此高温管式炉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试验和生产中。

目前使用的高温管式炉基本都是将石英炉管置于管式炉的中间,石英炉管的两端裸露在外,试件在加热至实验温度并按工艺要求时间进行保温,待完成工艺要求后对试件进行随炉冷却。由于现有的设备在降温过程中只能依靠炉管材料的导热能力来达到对工件退火的目的,而在降温过程中试件随炉冷却时间较长,影响生产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温管式炉,能够减少炉管的冷却时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高温管式炉,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环形加热炉体,其中,

所述环形加热炉体的两个端部贯穿开设有通道,所述环形加热炉体的炉壁上设有冷却开口,所述冷却开口从炉壁向环形加热炉体内延伸,且所述冷却开口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环形加热炉体上设有用于封盖所述冷却开口的活动炉盖;

所述活动炉盖上设有第一保温层,所述活动炉盖与所述第一保温层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加热炉体上设有第二保温层,所述通道内水平铺设有炉管,所述炉管的中间部分设置在所述通道内,所述炉管的两端均露于所述环形加热炉体外;所述炉管外套设有冷却剂环管,所述炉管的两端均设有端盖。

进一步,所述冷却剂环管呈螺旋状套设在所述炉管外。

进一步,所述活动炉盖的一端与所述冷却开口的一端铰接。

进一步,所述冷却开口的横截面为半圆弧形。

进一步,所述活动炉盖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硅碳棒。

进一步,所述端盖上设有通孔。

进一步,所述活动炉盖的外壁上设有便于开合的抓持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均为氧化锆纤维保温层。

进一步,所述炉管为刚玉管。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温管式炉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温管式炉,在环形加热炉体的两个端部贯穿开设有通道,并在环形加热炉体上开设有从炉壁向炉体内延伸的冷却开口,冷却开口与通道连通,环形加热炉体上设有用于封盖冷却开口的活动炉盖。通道内水平铺设有炉管,炉管外套设有冷却剂环管。当需要对炉管进行降温时,打开活动炉盖,使炉管的中间部分暴露在空气中,可借助外部设备如冷风机吹风以加快炉管的降温过程。同时,在炉管外套设的冷却剂环管内通入冷却剂,加快炉管的降温速度。本实用新型能够加快炉管的降温过程,加快生产进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温管式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温管式炉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环形加热炉体;3.通道;4.冷却开口;5.活动炉盖;6.凹槽;7.硅碳棒;8.第一保温层;9.第二保温层;10.炉管;11.冷却剂环管;12.端盖;13.通孔;14.环形凹槽;15.抓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高温管式炉,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环形加热炉体2,其中,所述环形加热炉体2的两个端部贯穿开设有通道3,所述环形加热炉体2的炉壁上设有冷却开口4,所述冷却开口4从炉壁向环形加热炉体2内延伸,且所述冷却开口4与所述通道3连通;所述环形加热炉体2上设有用于封盖所述冷却开口4的活动炉盖5。

具体的,所述底座1为所述环形加热炉体2提供稳定的支撑作用。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弧形凹槽14,所述环形加热炉体2的放置在所述弧形凹槽14内,所述弧形凹槽14对所述环形加热炉体2底部起到承托的作用。使用该高温管式炉时,将试件放置在所述炉管10内,将炉管10放置在所述通道3内加热,待加热至试件所需的温度后保温一定的时间后,可打开所述活动炉盖5,所述通道3内的炉管10通过冷却开口4与外界连通,操作人员也可采用制冷设备如冷风机对冷却开口4处吹风,减少的炉管10的冷却时间。

所述活动炉盖5上设有第一保温层8,所述活动炉盖5与所述第一保温层8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加热炉体2上设有第二保温层9,所述通道3内水平铺设有炉管10,所述炉管10的中间部分设置在所述通道3内,所述炉管10的两端均露于所述环形加热炉体2外;所述炉管10外套设有冷却剂环管11,所述炉管10的两端均设有端盖12。

具体的,第一保温层8设置在所述活动炉盖5外壁或内壁上,主要起保温、防止热量散失的作用。所述第二保温层9可设置在所述环形加热炉体2的外壁上、内壁上或设置在所述环形加热炉体2的外壁与硅碳棒7之间的夹层内,主要对环形加热炉体2起到保温、防止热量散失的作用。

所述炉管10的两端均露于所述环形加热炉体2外,方便操作人员将炉管10从通道3中抽出,进行装填试件或清洗维护的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快所述炉管10的冷却,在炉管10外套设冷却剂环管11,冷却剂可采用冷却水,操作人员可在所述冷却剂环管11的一端注入冷却水,冷却水经过所述冷却剂环管11的管道从冷却剂环管11的另一端流出,如此循环操作,冷却水带走所述炉管10表面的热量,降低所述炉管10的温度,提高所述炉管10的冷却速度。

进一步,所述冷却剂环管11呈螺旋状套设在所述炉管10外。所述冷却剂环管11的一端为冷却剂进口,另一端为冷却剂出口,操作人员将冷却剂从冷却剂进口注入,冷却剂在冷却剂环管11管道内流通,带走炉管10表面热量,然后从冷却剂出口流出。因高温管式炉加热后炉内温度较高,冷却剂环管11采用不锈钢材质,耐腐蚀、使用寿命长且导热性能较好。

进一步,所述活动炉盖5的一端与所述冷却开口4的一端铰接。所述活动炉盖5的一端可通过合页铰接在所述冷却开口4的一端,方便操作人员对所述活动炉盖5进行开合操作。在使用高温管式炉时,将所述活动炉盖5盖合在所述冷却剂开口上,防止炉体内热量散失。待试件加热操作完成后,可打开所述活动炉盖5,使炉管10露在空气中,加快所述炉管10的降温过程。

进一步,所述冷却开口4的横截面为半圆弧形。因所述冷却开口4开设在环形加热炉体2上,所述环形加热炉体2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所述冷却开口4横截面为半圆形。为了使得所述活动炉盖5打开时,通道3内的炉管10能够露出,所述冷却开口4的水平中心线与所述环形加热炉体2的水平中心线重合。

进一步,所述活动炉盖5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6,所述凹槽6内设有硅碳棒7。所述硅碳棒7可采用型号为ROC 20/180/14的硅碳棒,所述硅碳棒7可设置多个,多个硅碳棒7通过导线依次连接,并连接至电源,通电后硅碳棒加热系统为所述环形加热炉体2提供热源。硅碳棒加热系统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所述端盖12上设有通孔13。根据试验条件需要,试件若需在还原性气氛下加热时,可将所述炉管10与气瓶连接,向所述炉管10内通入还原性气体,其中,气瓶的出气口通过不锈钢管与所述炉管10一端的端盖12连接,所述通孔13的尺寸与不锈钢管的尺寸相适配,为了保证气密性,所述通孔13与不锈钢管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

进一步,所述活动炉盖5的外壁上设有便于开合的抓持部15,方便操作人员对所述活动炉盖5进行打开或闭合操作。所述抓持部15可采用拉手、卡爪等利于操作人员抓持的部件。

进一步,所述第一保温层8和第二保温层9均为氧化锆纤维保温层,氧化锆纤维保温材料是一种高温下理想的绝热保温材料,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效果,减少热量散发,提高环形加热炉体2的使用热效率。

进一步,所述炉管10为刚玉管,因刚玉管为晶体陶瓷,结构坚硬且耐高温,采用刚玉管用作炉管10可提高所述炉管10的使用寿命。

由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温管式炉,在环形加热炉体2的两个端部贯穿开设有通道3,并在环形加热炉体2上开设有从炉壁向炉体内延伸的冷却开口4,冷却开口4与通道3连通,环形加热炉体2上设有用于封盖冷却开口4的活动炉盖5。通道3内水平铺设有炉管10,炉管10外套设有冷却剂环管11。当需要对炉管10进行降温时,打开活动炉盖5,使炉管10的中间部分暴露在空气中,可借助外部设备如冷风机吹风以加快炉管10的降温过程。同时,在炉管10外套设的冷却剂环管11内通入冷却剂,加快炉管10的降温速度。本实用新型能够加快炉管10的降温过程,加快生产进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