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染布离心脱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35239发布日期:2019-06-05 23:2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染布离心脱水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印染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染布离心脱水机。



背景技术:

布料染色是在纺织后期处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但是布料染色后期水分含量大,需要对其进行晾干处理后才能进行后期处理。随着工业化大批量的布料生产,传统的自然晾需要的场地大且晾晒速度慢,已经满足不了大批量生产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人们在进行晾晒前会对布料进行脱水处理,降低其含水量节约晾干所需的时间。如专利公告号CN20605613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所提出的一种离心脱水机,它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内设有可绕其中心轴自转的内筒,所述机身上端面铰接有端盖,所述端盖相对内筒一侧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香缎端盖一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包括上圆柱和下圆柱,所述上圆柱的半径大于下圆柱的半径,所述转轴嵌设与端盖内且与端盖呈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与内筒呈同轴设置。

该离心脱水机在进布时将布料均放入筒内,然后将进布完成后的布料一端绑在固定环上;脱水完成后,将布料一端从固定环上取下,实现快速找到布料的一端,提高布料后续处理的效率。但是,布料在染色后含水量大,在将布料放入脱水机时容易造成布料在脱水机内的分布不均匀而造成脱水机的受力不均衡而引起脱水机无法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染布离心脱水机,避免在使用时被脱水的布料受力不均衡而引起的脱水机无法正常运行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染布离心脱水机,包括机身、内壁均匀布满筛孔的内筒、转动铰接在机身上端面且盖合机身上端口的机盖以及电机,所述机身的一侧设有上料装置,所述内筒设有同轴的中心柱;所述上料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地面的立柱和第一油缸,所述立柱、中心柱以及设置第一油缸三者共线,所述第一油缸活塞杆的顶端铰接有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与立柱滑动连接,所述横杆背离立柱的一端设有用于旋转出料的摇架,所述摇架以内筒的中心轴为圆心旋转。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料从上料装置进入到内筒,为保证布料在桶内放置均匀通过摇架绕着中心柱为圆心将布料均匀放入到中心柱与内筒之间的圆环槽内,使得脱水机受力均衡;为方便将布料穿设在摇架上,将横杆铰接在第一油缸活塞杆的顶端,穿设布料时,气缸收缩使得横杆降低方便穿设;为保证横杆的稳定性,横杆的一端设有立柱且与立柱滑动连接;通过设置上料装置将布料均衡放置在脱水机内,使得脱水机重心稳定工作正常。

进一步地,所述内筒的底部抵触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沿内筒的内侧壁竖直上下滑动,所述内筒的底部开设有同轴的弧形通槽,所述机身底部对应通槽设有相对设有两个第二油缸,两个所述第二油缸的轴线与中心柱的轴线三者共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脱水完成后需要将布料从脱水机内取出,由于染布的长度较长且重量较大,人工弯腰拿取不便,且直接拿取染布容易使得染布与机身外壳或者是地面接触造成布料污损,设置滑动板在第二油缸的驱动下升降;当脱水完成后,第二油缸的活塞杆上升穿过弧形通槽后其顶端与滑动板抵触且推动滑动板上升,滑动板上升到内筒端部时,将设有的布料一并拿出;布料拿走后,第二油缸收缩使得滑动板降低重新与内筒底部抵触,第二油缸的活塞杆从弧形通槽退出,不影响内筒的转动;同时将滑动板设置成与内筒滑动连接既可以保证滑动板与内筒同步转动也能够使得在第二油缸上升时滑动板保持稳定不易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柱与滑动板旋转卡接,所述中心柱的底端对称设有两个凸块,所述滑动板的中心开设有卡槽,所述凸块与卡槽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心柱的设置是为了让布料在放置时更加均衡,其可拆卸设置是为了使得内筒的可用空间更大,能够放置更多的布料,通过设置凸块卡接在卡槽内,使得中心柱与滑动板可拆卸设置;在放置布料前将中心柱与滑动板卡接,在布料放置完成后将中心柱从滑动板上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摇架包括无杆气缸、导轨以及摇杆,所述无杆气缸嵌设在横杆内,所述导轨与横杆背离立柱的一端端部固定连接,所述无杆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摇杆铰接,所述摇杆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摇杆背离无杆气缸的一端设有出料孔;所述导轨开设有椭圆滑槽,所述,所述摇杆朝向导轨的一端端面设有与椭圆滑槽滑动连接的导杆,所述椭圆滑槽的长轴大于中心柱的直径且小于内筒的直径,所述椭圆滑槽的短轴长度取决与导杆在摇杆上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摇架用来旋转出料,无杆气缸驱动摇杆滑动,根据曲柄滑块的滑动特性,摇杆的滑动的过程中摇杆一端的运动轨迹为直线,另一端的运动轨迹为圆,其中间的任意一点的运动轨迹均为椭圆,将摇杆的一端铰接在无杆气缸的连接杆上,中间设置导杆在椭圆滑槽内滑动,则摇杆的另一端做旋转运动,在转动的过程中不影响布料从出料孔出布,摇杆在导轨的导向作用下转动,摇杆的出料孔随摇杆的转动而旋转出料,将布料平稳均匀的放入内筒。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横杆以及摇架上设有转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料受重力作用从出料孔滑向内筒,为减小布料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布料由于受到的摩擦力较大而导致布料的出布卡滞,设置转轴将布料与上料装置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转换为滚动摩擦力,保证出布顺畅。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柱内部中空,所述中心柱的侧壁均匀间隔开设有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心柱中空开设通孔,可以使得布料的水受到挤压后从通孔内流出,同时中空设置可以减小中心柱的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机身上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相对内筒一侧与机盖固定,所述机身铰接有气缸,所述气缸活塞杆的一端与连接杆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纺织生产所用的脱水机其体积较大,从而导致其机盖较大,通过驱动气缸活塞杆的伸缩来驱动机盖的开启或者是关闭,从而方便了盖体的打开和关闭,方便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竖直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截面呈凸字型,所述横杆设有与滑槽滑动连接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侧壁与滑槽的内侧壁抵触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杆的连接块与滑槽滑动配合使得横杆能够随第一油缸的伸缩而升降的同时,横杆与立柱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保证横杆在升降的过程中不会与立柱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板均匀布满筛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板设置在内筒底端,滑动板开设筛孔可以使得水从底端流出,从而保证滑动板的设置不影响脱水机的脱水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脱水机的内筒中心轴上设置中心柱对布料放置时进行限位,在布料放置完成后将中心柱取出使得中心柱不影响脱水机内筒空间的使用;通过设置上料装置,布料经转轴的转动从出料孔传送出去,避免人工操作的不便,同时保证布料传送使得平稳以及布料在脱水机内的均衡;设置第二油缸和滑动板,使得布料脱水完成后取出方便,从而达到减少人工操作的强度,保证布料放置均衡使得脱水机工作正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部分爆炸图,主要显示了摇架的组成结构;

图3为本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主要显示了摇架与横杆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4为本实施例的部分爆炸图,主要显示了横杆与立柱之间的连接关系;

图5为本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主要显示了机身内部的设置;

图6为图5中A部放大图,主要显示了中心柱与滑动板之间的连接关系。

附图标:1、机身;11、第二油缸;12、固定杆;13、连接杆;14、气缸;2、内筒;21、中心柱;211、凸块;212、通孔;22、滑动板;221、卡槽;23、通槽;3、机盖;4、电机;5、上料装置;51、立柱;511、滑槽;512、固定孔;513、插销;52、第一油缸;53、横杆;531、连接块;54、摇架;541、无杆气缸;542、导轨;5421、椭圆滑槽;543、摇杆;5431、导杆;5432、出料孔;544、滑块;55、转轴;551、第一转轴;552、第二转轴;553、第三转轴;554、驱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染布离心脱水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身1、设置在机身1内部且内壁均匀布满筛孔的内筒2、机身1上端面转动铰接有盖合机身1上端口的机盖3以及用于驱动内筒2转动的电机4,电机4驱动内筒2高速转动利用离心力将布料中的水从筛孔中甩出;同时在内筒2的内部中心设置同轴的中心柱21,在布料放置时时进行位置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为方便布料的放置,在机身1的一侧设有上料装置5,其中上料装置5包括固定设置于地面的立柱51和第一油缸52,第一油缸52的活塞杆顶端铰接有横杆53,横杆53架设在立柱51和第一油缸52之间,横杆53的一端与立柱51滑动连接,立柱51、中心柱21以及设置第一油缸52三者共线。为保证上料装置5不会影响机盖3的开启或者关闭,立柱51和第一油缸52的高度高于机盖3打开的高度,使得横杆53不与机盖3发生干涉。横杆53背离立柱51的一端设有用于旋转出料的摇架54,为保证布料的出布顺畅,摇架54、横杆53以及立柱51上设有转轴55(显示于图3),将布料与上料装置5之间的滑动摩擦转换为转动摩擦,减少摩擦力。

如图2和图3所示,摇架54以内筒2的中心轴为圆心旋转,摇架54包括嵌设在横杆53内部的无杆气缸541、与横杆53背离立柱51一端端部固定连接的导轨542以及摇杆543,无杆气缸54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滑块544,滑块544与摇杆543的一端铰接,摇杆543背离无杆气缸541的一端设有出料孔5432,摇杆543与导轨542滑动连接。导轨542开设有椭圆滑槽5421,摇杆543朝向导轨542的一端端面设有导杆5431,导杆5431与椭圆滑槽5421滑动连接,根据曲柄滑块的滑动特性,椭圆滑槽5421的长轴为出料孔5432运动轨迹的直径,由于布料旋转放置在中心柱21与内筒2内壁之间的圆环槽内,因此椭圆滑槽5421的长轴长度大于中心柱21的直径且小于内筒2的直径。椭圆滑槽5421的短轴长度取决与导杆5431在摇杆543上的位置,为了使得导轨542的体积较小以保证横杆53更好的保持平衡,导杆5431设置在远离出料孔5432的一端。

如图4所示,横杆53背离摇架54的一端设有连接块531,立柱51朝向第一油缸52的一侧竖直开设有滑槽511,连接块531与滑槽511滑动配合,为保证横杆53的稳定性,滑槽511的截面呈凸字形,连接块531的外侧壁与滑槽511的内侧壁抵触,保证横杆53在升降的过程中不会与立柱51发生脱离。立柱51的顶部开设有贯穿滑槽511的固定孔512,固定孔512设置在横杆53的下方且其内部穿设有插销513,横杆53上升到立柱51的顶端时,将插销513插入固定孔512内,使得横杆53被限制在滑槽511的顶端,摇架54在工作中横杆53不会发生倾斜。

如图3和图4所示,转轴55包括一个设置在横杆53背离立柱51一端的上端面的第一转轴551、多个第二转轴552和一个设置在立柱51顶端的第三转轴553;第一转轴551的一端设有驱动机554,由驱动机554驱动其转动为布料的传送提供动能;第二转轴552包括两个上下平行设置的辊轴,布料从两根辊轴之间穿过,在减少布料与上料装置5之间的摩擦力的同时,对布料起到限位作用;第三转轴553设置在立柱51顶端为布料从立柱51一侧传送到横杆53上提供导向,减小布料在转折处与立柱51之间的摩擦力。布料在重力作用下有向下运动的趋势,使得布料与立柱51和横杆53之间接触,受到摩擦力较大,使得布料在自然状态下不能自动传送,设置第一转轴551为布料提供传送的动能。

如图5所示,为脱水完成后布料从内筒2内取出,内筒2的底部设有滑动板22,滑动板22均匀开设有筛孔,避免滑动板22的设置而影响内筒2底部的出水;内筒2的底部开设有同轴的弧形通槽23,机身1的底部对应通槽23相对设有两个第二油缸11,两个第二油缸11的轴线与中心柱21的轴线三者共面,第二油缸11收缩时不与内筒2接触,使得第二油缸11不影响内筒2的转动,第二油缸11的活塞杆在上升的过程中先穿过通槽23再与滑动板22的底面抵触并推动滑动板22的上升,使得布料随滑动板22的上升而上升。滑动板22与内筒2的内壁滑动连接且沿内筒2的内壁竖直上下滑动,以保证滑动板22与内筒2同步转动的同时,避免在第二油缸11的活塞杆上升的过程中滑动板22发生倾斜。

如图5和图6所示,为避免中心柱21的设置而使得内筒2的使用空间变小,中心柱21设置成与内筒2可拆卸,中心柱21与滑动板22卡接,中心柱21的底端对称设有两个凸块211,滑动板22的中心开设有卡槽221,中心柱21插接在卡槽221内,凸块211与卡槽221滑动连接,转动中心柱21使得凸块211滑动卡接在卡槽221内从而使得中心柱21固定卡接在滑动板22上。中心柱21的内部中空且其周面均匀间隔开设有通孔212,降低中心柱21的重量的同时使得布料受到挤压后水能够经过通孔212流出;当布料放置完成后,反向转动中心柱21,凸块211在卡槽221能滑动,使得中心柱21插接在卡槽221内;向上提拉中心柱21,使得中心柱21与滑动板22脱离,实现中心柱21的拆卸。

如图1和图6所示,由于纺织生产中所用的脱水机其体积较大,使得机盖3的体积也随之变大,为方便机盖3的开启与关闭,机身1上设有固定杆12,固定杆12的一端铰接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相对内筒2一侧与机盖3固定,机身1铰接有气缸14,气缸14平行于内筒2轴向,气缸14活塞杆的一端与连接杆13固定,通过驱动气缸14活塞杆的伸缩来驱动机盖3的开启或者是关闭。

具体实施过程:当第一油缸52收缩时,横杆53在滑槽511上滑动且靠近地面,使得布料依次经过第二转轴552、第一转轴551和出料孔5432,驱动气缸14的活塞杆上升使得机盖3打开,并将中心柱21对准卡槽221插接,转动中心柱21使得凸块211滑动卡接在卡槽221内,从而使得中心柱21卡接在滑动板22上,并使得布料的一端对准内筒2与中心柱21之间的环形槽内;打开驱动机554驱动第一转轴551转动,为布料的传送提供动能,布料在传送的过程中与上料装置5之间产生摩擦使得第二转轴552转动。驱动无杆气缸541的活塞杆运动,使得滑块544沿无杆气缸541的长度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导杆5431沿椭圆滑槽5421的轨迹运动使得摇杆543背离立柱51一端的出料孔5432以中心柱21的轴线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布料从出料孔5432内传送出料落入到内筒2内。

当布料放置完成后,反向转动中心柱21,使得凸块211滑动退出卡槽221,并向上提拉中心柱21,使得中心柱21从滑动板22上脱离;将中心柱21拆卸后驱动气缸14收缩,使得机盖3盖合在机身1的上端开口,打开电机4驱动内筒2转动,利用离心力使得布料内的水分从布料脱离并从筛孔流出内筒2。

脱水完成后,再次驱动气缸14使得机盖3打开,机盖3开启后驱动第二油缸11上升,使得第二油缸11的活塞杆穿过通槽23后与滑动板22抵触并推动滑动板22上升,布料随滑动板22的上升而上升,当布料从内筒2上升到机身1上端口时,将布料取下,布料取下后驱动第二油缸11收缩,使得滑动板22重新抵触在内筒2的底部且使其不影响内筒2的转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