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装置和用于运行这种装置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851462发布日期:2020-08-14 18:18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通风装置和用于运行这种装置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对建筑物的至少一个空间进行通风和换气的通风装置。本发明在此尤其涉及一种通风装置,其具有用于从换气介质流到通风介质流上的热传递的蓄热器单元,具有用于控制空气流路径的封闭和打开装置,其中,在空气流动路径中设置有过滤元件。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通风装置已经由de3207761a1已知。本发明描述一种具有用于居住空间和停留空间、办公室、学校、仓库和工作空间的排气热量的回收的通风和换气设备,所述通风和换气设备具有能安装在墙壁上和/或中间天花板中的箱状壳体,其中,两个径流式风机被设置用于分开地输入和输出空气流。对于进气和排气,各一个存储器组被用作热交换器。这些存储器组的板根据开关状态与进气或排气直接接触。在径流式风机连续工作的情况下,根据存储器组的热状态,通过可控制的空气活门,利用存储器组内的空气流的速度矢量的连续变化,在存储器组和空气流之间的热传递的边界层附近的区域内实现空气流的方向改变。

在已知的通风装置中,用于进气和排气的空气流的定向对于空气交换由于在通风装置内部的布置而不恰当地分配给一侧,从而在通风装置外部必须借助通道偏转附加地工作。另外的通道偏转需要附加的结构空间,这会起到阻碍作用。

此外,由现有技术已知一种根据de202012010671u1的空气技术设备,所述空气技术设备设置用于对建筑物的至少一个空间通风和换气。为此,该空气技术设备具有两个空气通道,该空气通道分别在进入侧以及排出侧分别具有一个通道开口并且在所属的通道开口之间通过具有空气输送装置在流动技术上互相连接,并且具有封闭装置,该封闭装置在用于构造经由空气输送装置引导的第一空气路径的第一运行模式中将第一空气通道的一个通道开口与另一个第二空气通道的一个通道开口在流动技术上连接。此外,封闭装置在流动技术上使在用于构造经由空气输送装置引导的第二空气路径的第二运行模式中第一空气通道的另一通道开口与第二空气通道的另一通道开口连接。

这种已知的通风装置在结构上设计成,使得封闭装置包括通风滑动件,通过该通风滑动件以旋转运动控制相应的运行模式。用于通过通风滑动件将封闭装置调节到所选择的运行模式中的时间上的过程表现为周期性的,从而在该时间段中的空气交换中断,这可能不利地影响空气交换并且由于始终反复交替的噪声干扰地影响位于空间中的人员。此外,热交换器和过滤元件被交替地穿流,其中,通过将穿过所述热交换器的所述通风和换气介质流的空气穿流分成两半,甚至仅使用了一半的可用存储容量,这对热回收程度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已证明不利的是,过滤元件由所述通风和换气介质流交替地穿流。已经通过换气介质流从空间中吸出的污物颗粒又通过通风介质流被导入到空间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同时,利用该通风装置应当实现高的空气功率、良好的消声、小的固有噪声和高的热回收程度。

根据本发明,该问题的解决方案根据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通风装置的壳体在高度上通过中间底部分开地形成上平面和下平面。此外,壳体在上平面中的长度上通过封闭和打开装置分开地构造并且下平面借助于分隔壁分开地构造,由此形成两个上部的空气流动通道和两个下部的空气流动通道。此外,在此由用于通风介质流的进气风机和用于换气介质流的排气风机组成的空气输送装置连续地在空气输送方向上运行并且将上平面与下平面连接。此外,所述上部的空气流动通道向着所述壳体的侧面在上平面上分别具有蓄热器单元,其中,在蓄热器单元与外侧之间分别配设进气过滤元件,该进气过滤元件在空气流动通道中可连续地全面地交替地并且反向地被所述通风和换气介质流通过所述封闭和打开装置穿流。在此,空气流动通道在下平面中通过通风和换气介质流保持不变地穿流。由此实现了,从空间内侧排出的换气介质流和供给到室内的通风介质流在保持压力稳定性的情况下维持保持不变的体积流量。由于在上平面中布置两个蓄热器,蓄热器又通过前置的封闭和打开装置彼此分开地交替接通,可以在鼓风机功率几乎持续相同的情况下保持向外侧和从外侧向空间内侧保持不变的持续的通风和换气介质流。

为了提高效率和完全利用热回收设备,在通风装置的一种优选的设计方案中,在壳体的朝向外侧的侧面上在上平面上为上部的空气流动通道的相互的通风和换气介质流分别设置入口和出口,从而至少两个布置的蓄热器在运行状态下连续地全面地在相应的入口和出口上由所述通风和/或换气介质流交替地穿流。因此,由来自空间内侧的排气加热的换气介质流在穿流期间可以分布在蓄热器的整个区域中,该换气介质流存储热量并且相应地随着通过封闭和打开装置的空气流方向的变换将所存储的热量同样通过蓄热器的整个横截面再次输出给所述通风介质流的空气的反向穿流。

以有利的方式,在朝向壳体的空间内侧的侧面上在下平面上为下部的空气流动通道的通风介质流设置出口并且为下部的空气流动通道的换气介质流设置入口。由于下部的空气流动通道的设计方案,在空间内侧上可以建立通风介质流和换气介质流的连续的分离。

为了能够简单地清洁或更换过滤元件,朝壳体的侧面在下部的空气流动通道的入口的区域中布置排气过滤元件,该排气过滤元件持久地在一侧由换气介质流穿流。此外,排气过滤元件负责被去除了污物颗粒的换气介质流、在通风装置中被穿流的构件。由此避免污物在空气流动通道和蓄热器中的可能的聚集。通过从构造为箱的过滤器支架的空间内侧简单地拉出来实现排气过滤元件的清洁或更换,该过滤器支架位置定位在空气引导模块的下平面中。

通风装置的另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这样来实现,即进气风机布置在壳体的下平面中,而排气风机朝向壳体的上平面。这种布置方式为相应鼓风机提供了尽可能大的结构空间,并且仔细地分离了两个用于空气输送的部件。

为了最佳地安装和从空间内侧拆卸,例如为了清洁目的,壳体在通风装置的长度上模块化地分成三个区段,其中,中间区段提供技术模块并且外部区段分别提供空气引导模块。因此,每个单独的部件随着在壳体中的滑动形成限定的末端位置,其中,同时通过分割所述区段,整个通风装置的重量分布到模块部件上,这对安装和拆卸产生了进一步的优点。

尤其是在技术模块中,可以简单地执行通风装置的可能的精调。为此,所有功能和调节构件,如封闭和打开装置、排气和进气风机以及控制单元被安置在技术模块中。优选在空气引导模块中布置空气流动通道、蓄热器单元和排气和进气过滤元件。定位在空气流动通道中的蓄热器在空气恒定穿流的情况下(如通风装置的设计方案所规定的那样)获取空气的温度。如果例如从外侧吸入较冷的通风介质流,则蓄热器冷却。在接着从空间内侧向外流过换气介质流时,蓄热器冷却换气介质流并且在此被加热。在空气穿流方向再次反向时,蓄热器如同热交换器那样作用并且加热吸入的空气并且在此再次自身冷却。蓄热器非常适合于这样的过程,该蓄热器由陶瓷的、金属的或由合成材料制成的存储物质构成并包括多个通道。陶瓷的、金属的或由合成材料制成的存储物质具有高的热容量,因为通风装置的蓄热器由于通风和换气介质流的有规律的且无过渡的间隔而通过加热干燥可能形成的湿气。优选地,蓄热器是相同构造的,这防止了安装时的混淆,并且这对通风装置的运行状态期间的功能性的平衡关系具有积极的影响。此外,在空气输送方向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排气过滤元件在下平面中被换气介质流连续地穿流,其中,在上平面中的两个另外的进气过滤元件在向外侧的热回收设备前面周期性地被所述通风和换气介质流交替地穿流。排气过滤元件阻止从空间内侧吸出的空气的热回收设备的污染,其中,提高了使用时间或寿命。所有流过空气的构件如空气流动通道、蓄热器单元、空气输送装置以及封闭和打开装置通过前置的过滤元件被保护免受外部影响,例如空气和/或花粉的污物颗粒。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规定,借助两个分隔壁实现模块的区段的划分,其中,分隔壁具有空气流截断部,所述空气流截断部与空气流动通道适配地构造成相互作用连接。分隔壁与壳体一起按照抽屉系统的方式向模块的所有侧提供用于安装和拆卸的完全的容纳可能性。同样可以考虑用于使模块在分隔壁上简化移动的引导装置。此外,通风装置通过分隔壁在长度上获得了壳体的基架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从通风介质流到换气介质流中的无噪声的且几乎无过渡的切换,布置在壳体的上平面上的封闭和打开装置具有闭合机构,该闭合机构优选由通风滑动件构成,以用于打开和闭合用于通风和换气介质流的空气流动通道,其中,在分离壁的下平面上设置有用于持久的空气流动走向的开口。

封闭和打开装置的另一个有利的特征规定,为了产生几乎连续的空气引导,通风滑动件相应快速地闭合地和/或相应快速地打开地工作地通过齿条驱动器来运行。为此,通风滑动件的终端位置在鼓风机的相应侧上对角地间隔开,该通风滑动件同时形成分配给上平面的空气流动通道的封闭状态或打开状态并且由此影响通风和换气介质流。齿条驱动器提高了在通风滑动件的方向改变时的闭合效果,并且因此提高了通风装置的驱动系统的可靠性。

为了操纵通风滑动件,封闭和打开装置优选具有电机动的驱动器。通风滑动件可以有利地通过各一个驱动器彼此分开地控制,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单元选择通风装置的运行状态以用于通风和换气或例如用于完全封闭。驱动器到通风滑动件上的传递通过与控制单元作用连接的正齿轮实现,该正齿轮与布置在通风滑动件上的齿条作用连接并且允许通风滑动件直线往复运动。

在功能上认为对于通风装置重要的并且在制造中成本低廉的是,通风滑动件由在壳体的侧面上引导的容纳在凹槽中并且直接在进气风机和排气风机旁边布置。随着通过通风滑动件开关所述封闭和打开装置,例如具有所布置的第一蓄热器的第一通风滑动件处于通风介质流的模式中,其中,第二蓄热器到其他布置的通风滑动件同时保持在换气介质流的模式中。在封闭和打开装置的每次切换过程之后,通风滑动件从壳体的一侧改变到另一侧,使得布置的蓄热器单元被交替穿流。

此外,通风装置还通过如下方式证明是成本低廉的并且在安装中简单的,即,封闭和打开装置在两个位置上没有结构改变地使用。唯一的区别在于具有通风滑动件的开关位置,该通风滑动件在运行状态期间以周期性的方向改变到壳体的相应的侧面而具有不同的终端位置。因此,在第一运行状态中布置在通风装置的相对于中心平面分开的半部上的通风滑动件处于打开的通风介质流的终端位置中并且穿流所述一个蓄热器,其中,布置在通风装置另一半上的通风滑动件处于打开的换气介质流的终端位置并且穿流另一个蓄热器。随着通风滑动件的终端位置的变化设定第二运行状态,从而通过上平面中的通风和换气介质流的方向改变从相反方向穿流相应的蓄热器。

通过电机动的驱动器操纵封闭和打开装置的通风滑动件,通风滑动件可以通过驱动器分别彼此分离地控制,从而可以通过控制单元选择通风装置的运行状态,以对空气路径进行通风和换气或例如完全封闭,该控制单元具有电路板,所有驱动的构件电连接在该电路板上。优选地,所有电子构件和所有可移动地驱动的构件布置在技术模块中,从而例如为了维护上述部件的目的仅将技术模块从通风装置的壳体中取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改进方案规定,空气输送装置的在运行状态期间连续地在旋转方向上工作的鼓风机是径流式通风机。为了实现额定体积流量、高的压力稳定性和尽可能保持不变的体积流量,优选使用径流式通风机。此外,连续的运行导致相对低的运行成本并且保护空气输送装置,从而使得所述空气输送装置低磨损地并且几乎无噪声地工作。

通风装置的竖直的中心平面在此形成空间分离的鼓风机的居中布置。在此,鼓风机彼此错开地布置在中心平面上并且提供足够的位置用于简单的安装并且提供足够的隔绝材料以隔绝以及也确定鼓风机的尺寸,这使得固有噪声较低并且具有空气动力学走向的、用于声音吸收作用的空气流动通道较长地延伸。在保持通风装置在中心平面上的对称结构的情况下并且通过将一个鼓风机布置在壳体的外侧并且将另一个鼓风机布置在壳体的室内的侧面上,分别得到与过滤元件和与蓄热器的尽可能大的距离。由此,除了有利的空气穿流情况之外,也造成空气穿流的较长的停留时间与穿过壳体的所输入的通风介质流的与此相关的更好的加热。

通风装置的壳体以有利的方式包围所有的功能构件,这些功能构件可以简单且快速可移动地位置固定地安装和拆卸。在壳体中的集成的功能构件在装入状态下完全被遮盖地布置。可能导致损害通风装置寿命的污染通过壳体的密封连接排除。也可以简化地为了可能的维护通过移动从壳体中拆卸属于空气引导模块的过滤元件并且必要时清洁所述过滤元件。

为了实现提高的消声和为了尽可能充分利用功能构件的现有空间需求,壳体在朝向空间内侧的侧面上具有用于通风介质流的出口和用于换气介质流的入口。用于通风和换气介质流的入口和出口布置在朝向壳体外侧的侧面上。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运行通风装置的方法,该通风装置用于给建筑物的空间通风和换气,其中在通风和换气介质流中设置有鼓风机和蓄热器,其中,通过交替地穿流所述蓄热器实现了所述通风和换气介质流的温度交换,通过在所述通风装置的壳体的上平面中交换所述通风和换气介质流的通风路径,在保持所述鼓风机的输送方向的情况下实现了所述蓄热器的交替穿流,并且通过保持通向所述鼓风机的空气流动通道,所述通风和换气介质流在下平面中被保持不变地通流。

附图说明

其他有利的设计方案从附图中得出。示出:

图1示出建筑物墙壁中的通风装置的透视图,其中示出正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

图2示出根据图1的通风装置穿过蓄热器和空气引导通道的区域的俯视图和剖视图,

图3示出通风装置的俯视图的剖视图,通风装置具有通风和换气介质流的在上平面中穿过相应的蓄热器的空气穿流的第一循环走向,

图4示出通风装置的俯视图的剖视图,通风装置具有通风和换气介质流的在下平面中穿过相应的空气引导通道的空气穿流的按照图3的第一循环走向,

图5示出通风装置的俯视图的剖视图,通风装置具有通风和换气介质流的在上平面中穿过相应的蓄热器的空气穿流的第二循环走向,

图6示出通风装置的俯视图的剖视图,通风装置具有通风和换气介质流的在下平面中穿过相应的空气引导通道的空气穿流的按照图5的第二循环走向,

图7以技术模块的根据图3的通风装置的中间区段的俯视图示出剖视图的放大的截取部分,

图8以技术模块的根据图5的通风装置的中间区段的俯视图示出剖视图的放大的截取部分,

图9示出具有按照图5至图8的剖面说明的按照图1的通风装置向着空间内侧的正视图,以及

图10示出具有根据图9的通风装置的侧视图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的图1示出具有用于同时对空间进行通风和换气的壳体2的通风装置1的透视图。通风装置1可以根据图1优选从空间内侧5或也可以根据需要从外侧7紧固在建筑物墙壁3中,该建筑物墙壁尤其可构造为立面墙壁。在此,建筑物墙壁3朝外侧7具有穿口,该穿口同样考虑用于窗或门。通风装置1也可以用在建筑物墙壁3中的专门设计的穿口中。

此外,图1和图2示出,通风装置1的壳体2在高度h上通过中间底部13分开地形成上平面14和下平面15,其中,所述中间底部13被构造成三个部分。根据图2的壳体2在上平面14中再次以总长度l通过封闭和打开装置12分开并且下平面15借助于分隔壁16分开,由此得到两个上部的空气流动通道17、18和两个下部的空气流动通道19、20。

从图3至图8出发,在此,空气输送装置8包括用于通风介质流9的进气风机21和用于换气介质流10的排气风机22、连续地在空气输送方向上运行并且将上平面14与用于空气流的下平面15连接。此外,所述上部的空气流动通道17、18向着壳体2的侧面6在上平面14上分别具有蓄热器单元11。在蓄热器单元11与上平面14的外侧7之间根据图3和5分别配设进气过滤元件23,进气过滤元件在空气流动通道17、18中连续地全面地交替地并且反向地由通风和换气介质流9、10利用前置的封闭和打开装置12穿流。在此,空气流动通道19、20在下平面15中根据图4和图6通过通风和换气介质流9、10保持不变地穿流。由此实现了,从空间内侧5排出的换气介质流10和供给到室内5中的通风介质流9在保持压力稳定性的情况下维持保持不变的体积流量。由于根据图3和图5的两个蓄热器11布置在上平面14中,该两个蓄热器又可以通过前置的封闭和打开装置12彼此分开地交替开关,所以可以在鼓风机21、22的功率几乎持续相同的情况下,维持朝向外侧7和从外侧7朝向空间内侧5保持不变地恒定持续的通风和换气介质流9、10。

为了提高效率和完全利用热回收设备,在通风装置1中在向着壳体2的外侧7的侧面6上在按照图3和5的上平面14上为上部的空气流动通道17、18的相互的通风和换气介质流9、10分别设置入口和出口24、25,从而所述至少两个布置的蓄热器11在运行状态下连续地全面地在相应的入口和出口24、25上由通风和/或换气介质流9、10交替地穿流。因此,由来自空间内侧5的排气加热的换气介质流10可以在穿流期间分布在蓄热器11的整个区域中,所述换气介质流存储热量并且相应地随着通过图3和图5的封闭和打开装置12的空气流方向的变换将所存储的热量同样通过蓄热器11的整个横截面又输出给通风介质流9的空气的反向的穿流。

按照图4和图6,在朝向壳体2的空间内侧5的侧面4上在下平面15上为下部的空气流动通道19的通风介质流9设置出口26并且为下部的空气流动通道20的换气介质流10设置入口27。借助于下部的空气流动通道19、20在空间内侧5上建立通风介质流9和换气介质流10的连续的分离。

相对于壳体2的侧面4,在按照图4和5的下部的空气流动通道20的入口27的区域中布置排气过滤元件28,该排气过滤元件持久地从一侧由换气介质流10穿流。此外,排气过滤元件28负责被去除了污物颗粒的换气介质流10、在通风装置1中被穿流的构件。由此避免污物在空气流动通道17、18、20和蓄热器11中的可能的聚集。通过从构造为箱的未示出的过滤器支架的空间内侧简单地拉出,可以实现排气过滤元件28的清洁或更换,该过滤器位置支架定位在空气引导模块的下平面中。

此外,根据图4和图6的进气风机21布置在壳体2的下平面15中,而根据图3和图5的排气风机22面向壳体2的上平面14。在相应平面14、15上的划分在鼓风机21、22的尽可能大的设计方案中为鼓风机21、22提供了功率力的完全利用。

结合图2还清楚的是,例如为了清洁目的,壳体2从空间内侧5在通风装置1的长度l上模块化地分成三个区段29、30、31,其中,中间区段30提供技术模块32并且外部区段29、31分别提供空气引导模块33。因此,每个单个的区段29、30、31以可移动地可导入地在需要时能取出的方式被支承到壳体2中。通过区段29、30、31的分开,重量分配到部件上,这作为安装和拆卸的另一优点示出。

尤其是在根据图7和图8的技术模块32中,可以简单地执行通风装置1的可能的精调。为此,所有功能和调节构件,如封闭和打开装置12、排气和进气风机21、22以及带有用于联接电机动的驱动器和传感器的电路板的控制单元34被安放在技术模块32中。优选地,在根据图3至6的空气引导模块33中,布置有空气流动通道17、18、19、20、蓄热器单元11和排气和进气过滤元件23、28。定位在空气流动通道17、18、19、20中的蓄热器11在空气恒定穿流的情况下(如通风装置1的设计方案所规定的那样)获取空气的温度。如果例如从外侧7吸入较冷的通风介质流9,则蓄热器11冷却。在接着从空间内侧5向外穿流换气介质流10到外侧7上时,蓄热器11冷却换气介质流10并且在此被加热。在空气穿流方向再次反向时,蓄热器11如同热交换器那样作用、加热吸入的空气并且在此再次自身冷却。

蓄热器11非常适合于这样的过程,该蓄热器由陶瓷或金属的存储物质组成并且包括多个通道。陶瓷的、金属的或由塑料构成的存储物质由于材料选择和造型而达到高的热容量。由于通风和换气介质流9、10的规则和无过渡的间隔,在可能形成湿气的情况下,通风装置1的蓄热器11由于高的热吸收通过加热而被干燥。优选地,根据图3和图5的蓄热器11在俯视图中和在图2中在正视图中示出,该蓄热器构造成相同的,这防止了安装时的混淆,并且这对通风装置1的运行状态期间的功能性的平衡关系起到积极的作用。根据需要,多个蓄热器11也可以分开地布置在空气流动通道17、18、19、20中。

从图4和图6中还可看出,在保持不变的空气输送方向的情况下,排气过滤元件28在下平面15中被换气介质流10连续地穿流,其中,两个另外的、根据图3和5的进气过滤元件23在上平面14中在向外侧7的热回收设备前面由所述通风和换气介质流9、10周期性地交替穿流。排气过滤元件28阻止从空间内侧5吸出的空气的热回收设备的污染,其中,进气过滤元件23通过持续变换空气输送方向而被自清洁。所有流过空气的构件如空气流动通道17、18、19、20、蓄热器单元11、空气输送装置8以及封闭和打开装置12通过前置的过滤元件23、28被保护免受外部影响,例如空气和/或花粉的污物颗粒。

根据图2至图8,区段29、30、31借助于两个分隔壁35、36进行划分,其中,所述分隔壁35、36具有空气流截断部37、38、39、40,所述空气流截断部与所述空气流动通道17、18、19、20适配地过渡地作用连接。

分隔壁35、36与壳体形状配合和/或传力配合地连接并且与壳体2按照抽屉系统的方式向模块32、33的所有侧提供用于安装和拆卸的完全的容纳可能性。同样可以考虑用于使模块32、33在分隔壁35、36上简化移动的引导装置。

根据图7和图8,布置在壳体2的上平面14上的封闭和打开装置12通过闭合机构具有从通风介质流9到换气介质流10的无噪声且几乎无过渡的切换,该闭合机构由用于打开和闭合用于通风和换气介质流9、10的空气流动通道17、18的通风滑动件41、42形成。不同地,根据图4和图6,在分离壁16的下平面15上设置用于持久的空气流动走向的开口43、44。

在图7和8中所示的封闭和打开装置12中规定,为了产生几乎连续的空气引导,通风滑动件41、42相应快速地闭合地和/或相应快速地打开地工作地通过齿条驱动器45来运行。为此,通风滑动件41、42的终端位置在鼓风机21、22的相应侧上对角地间隔开,该通风滑动件同时形成分配给上平面14的空气流动通道17、18的封闭状态或打开状态并且由此影响通风和换气介质流。齿条驱动器45提高了在通风滑动件41、42的方向改变时的闭合效果,并且因此提高了通风装置1的驱动系统的可靠性。

继续根据图7和图8,为了操纵通风滑动件41、42,封闭和打开装置12优选具有电机动的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正齿轮47直接连接。通风滑动件41、42可以通过在每个正齿轮47上相应地布置驱动器来彼此分开地控制,从而可以选择通风装置1的运行状态用于通过控制单元34对空气路径进行通风和换气或例如用于完全封闭空气路径。因此,驱动器到通风滑动件41、42上的传递通过与控制单元34作用连接的正齿轮47实现,该正齿轮又与布置在通风滑动件41、42上的齿条46实现,并且允许通风滑动件41、42的直线往复运动。

通风滑动件41、42按照图7和8由在壳体2的侧面4、6上在凹槽48、49中可移动引导地容纳并且直接在进气风机和排气风机21、22旁边布置。随着封闭和打开装置12通过通风滑动件41、42的切换,例如根据图7具有布置的第一蓄热器11的第一通风滑动件41处于通风介质流9的模式中,其中,第二蓄热器11到其他布置的通风滑动件42同时保持在换气介质流10的模式中。在封闭和打开装置12的每次切换过程之后,通风滑动件41、42从壳体2的一侧4改变到另一侧6,使得交替地穿流所布置的蓄热器单元11。

根据图3至图8,在没有结构改变的情况下,封闭和打开装置12在两个固定的位置上在鼓风机21、22旁边使用。通风滑动件41、42在以周期性的方向改变到壳体2的相应侧面4、6的运行状态期间具有不同的终端位置。在第一运行状态中在通风装置1的相对于中心平面50分开的半部上布置的通风滑动件41位于打开的通风介质流9的终端位置中并且穿流蓄热器11时,在通风装置1的另一半部上布置的通风滑动件42在打开的换气介质流10的终端位置中负责流过另一个蓄热器11。随着通风滑动件41、42的终端位置的变换而设定第二运行状态,从而通过在上平面14中的通风和换气介质流9、10的方向改变从相反方向穿流相应的蓄热器11。

布置在相应具有通风滑动件41、42处的、未在附图中示出的电机动的驱动器彼此分开地控制通风滑动件41、42,从而使得可以通过控制单元34选择通风装置的运行状态以用于进行通风和换气或例如用于完全封闭。为此,控制单元34具有电路板,所有驱动构件电连接在该电路板上。所有电子构件,例如还有传感器和所有可移动地驱动的构件都布置在技术模块32中,从而例如为了维护上述部件的目的,技术模块32只能由被授权的专业人员从通风装置1的壳体2中取出。

空气输送装置8的在运行状态期间连续地沿旋转方向工作的鼓风机21、22是径流式通风机,所述径流式通风机实现合适的额定体积流量、高的压力稳定性和尽可能保持不变的体积流量。此外,连续的运行导致相对低的运行成本并且保护空气输送装置,从而使得所述空气输送装置低磨损地并且几乎无噪声地工作。

在此,根据图7和图8的通风装置1的竖直的中心平面50形成空间分离的鼓风机21、22的居中布置。在此,鼓风机21、22彼此错开地布置在中心平面50上并且为简单安装和为用于隔绝以及用于鼓风机21、22的尺寸确定的足够隔绝材料提供足够的位置,由此实现了鼓风机21、22的低的固有噪声和空气流动通道17、18、19、20的长形走向,所述空气流动通道具有用于吸声作用的空气动力学走向。隔绝材料因此给空气流动通道17、18、19、20加衬或者形成空气流动通道17、18、19、20。此外,壳体2的壳体罩在内侧上至少部分地被隔绝材料覆盖。通过隔绝,通风装置1声学地(为了避免固体声的传递以及来自外侧的噪声)、机械地和热地缓冲地起作用。

随着保持通风装置1的在中心平面50上的对称结构,并且通过一个鼓风机21相对于侧面6的布置和另一个鼓风机22在壳体2的侧面4上的布置,分别得到相对于过滤元件23、28和相对于蓄热器11的最大可能的距离。

根据图1和图2,壳体2保护性地且紧凑地包围通风装置1的所有功能构件,所述功能构件能够简单且快速可移动地在壳体2中位置固定地安装和拆卸。在壳体2中的集成的功能构件在装入状态下完全被遮盖地布置。可能导致损害通风装置寿命的污染通过壳体的密封连接排除。简化地,属于空气引导模块33的过滤元件23、28也可以通过也由非专业人员为了可能的维护而将技术模块32从壳体2中分离通过移动被拆卸并且必要时被清洁。

在图3至6和图10中,壳体2在朝向空间内侧5的侧面4上具有用于通风介质流9的出口26和用于换气介质流10的入口27。在壳体2的侧面6上朝向外侧7分别布置有用于通风和换气介质流9、10的入口和出口24和25。

总之,得到一种用于运行通风装置1以对建筑物的空间进行通风和换气的方法,其中在通风和换气介质流9、10中设置有鼓风机21、22和蓄热器11,其中通过交替地穿流所述蓄热器11实现了所述通风和换气介质流9、10的温度交换,通过在所述通风装置1的壳体2的上平面14中交换所述通风和换气介质流9、10的通风路径,在保持所述鼓风机21、22的输送方向的情况下实现了所述蓄热器11的交替穿流,并且通过保持通向所述鼓风机21、22的空气流动通道19、20,所述通风和换气介质流9、10在下平面15中被保持不变地通流。

附图标记列表

1通风装置

2壳体

3建筑物墙壁

4侧面

5空间内侧

6侧面

7外侧

8空气输送装置

9通风介质流

10换气介质流

11蓄热器单元

12封闭和打开装置

h高度

13中间底部

14上平面

15下平面

l长度

16分离壁

17空气流动通道

18空气流动通道

19空气流动通道

20空气流动通道

21进气风机

22排气风机

23进气过滤元件

24入口和出口

25入口和出口

26出口

27入口

28排气过滤元件

29外部区段

30中部区段

31外部区段

32技术模块

33空气引导模块

34控制单元

35分离壁

36分离壁

37空气流截断部

38空气流截断部

39空气流截断部

40空气流截断部

41通风滑动件

42通风滑动件

43开口

44开口

45齿条驱动器

46齿条

47正齿轮

48凹槽

49凹槽

50中心平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