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矿井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9321发布日期:2019-12-31 14:2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矿井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矿井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企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汽废水余热、高温产品和炉渣余热、化学反应余热、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余热等。

目前市面上还没有较为完善的针对矿井余热进行在回收利用的系统,因为矿井中排出的热空气易燃易爆且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所以现有余热回收装置应用与矿井余热回收时需要进行行防爆、耐溶剂腐蚀处理及额外的保温处理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矿井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对余热回收装置进行防爆、耐溶剂腐蚀处理及额外的保温处理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矿井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前端余热回收装置、风机和热泵机组,所述前端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底座和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框架,所述框架的左侧安装左上侧板和左下侧板,并且框架的右侧安装有右上侧板和右下侧板,所述左上侧板上开设有送风口,并且左下侧板上开设有新风口,所述右上侧板上开设有回风口,并且右下侧板上开设有排风口,所述前端余热回收装置的回风口通过软管与风机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风机设置于矿井的出风口,并且风机的进风口为喇叭状,所述前端余热回收装置的送风口通过软管与热泵机组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前端余热回收装置的内部靠近回风口和排风口的一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两个热交换器,分别为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分别具有从左上向右下延伸和从右上向左下延伸的交叉通道。

优选的,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回风进风面与回风口之间设置有保温隔离风道。

优选的,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回风出风面和第二热交换器的回风进风面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风道和第二隔离风道,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回风出风面和所述排风口之间设置有第三隔离风道。

优选的,所述保温隔离风道、第一隔离风道、第二隔离风道和第三隔离风道的截面均为三角形。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矿井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新型矿井余热回收利用系统,通过两个热转换器转换成热风通过送风口输送至热泵机组,将作为热泵机组的热源,利用热泵机组的不间断工作置换出45-50℃的热水,热泵机组连接用户端,可以为用户端进行供热,物尽其用,节省了热能资源,替代煤炭进行供热,进而保护了环境。同时通过使用保温隔离通道、三个隔离通道、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的回风通道一起在机壳内部构成密封隔离的排风通道,避免了对机壳进行防爆、耐溶剂腐蚀处理及额外的保温处理。

(2)、该新型矿井余热回收利用系统,通过保温通道的设置可以余热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减少了在热转换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风道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风机、2热泵机组、3底座、4框架、5左上侧板、6左下侧板、7右上侧板、8右下侧板、9送风口、10新风口、11回风口、12排风口、13前端余热回收装置、14软管、15第一热交换器、16第二热交换器、17保温隔离风道、18第一隔离风道、19第二隔离风道、20第三隔离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矿井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前端余热回收装置13、风机1和机组2,前端余热回收装置13包括底座3和固定在底座3上的框架4,框架4的左侧安装左上侧板5和左下侧板6,并且框架4的右侧安装有右上侧板7和右下侧板8,左上侧板5上开设有送风口9,并且左下侧板6上开设有新风口10,右上侧板7上开设有回风口11,并且右下侧板8上开设有排风口12,前端余热回收装置13的回风口11通过软管14与风机1的出风口相连通,风机1设置于矿井的出风口,并且风机1的进风口为喇叭状,前端余热回收装置13的送风口9通过软管14与热泵机组2相连通,通过两个热转换器转换成热风通过送风口9输送至热泵机组2,将作为热泵机组2的热源,利用热泵机组2的不间断工作置换出45-50℃的热水,热泵机组2连接用户端,可以为用户端进行供热,物尽其用,节省了热能资源,替代煤炭进行供热,进而保护了环境。

前端余热回收装置13的内部靠近回风口11和排风口12的一侧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两个热交换器14,分别为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分别具有从左上向右下延伸和从右上向左下延伸的交叉通道。

第一热交换器15的回风进风面与回风口11之间设置有保温隔离风道17,可以起到保温的效果,是余热回收率更高。

第一热交换器15的回风出风面和第二热交换器16的回风进风面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风道18和第二隔离风道19,第二热交换器16的回风出风面和排风口12之间设置有第三隔离风道20,通过使用保温隔离通道17、三个隔离通道、第一热交换器15和第二热交换器16的回风通道一起在机壳内部构成密封隔离的排风通道,避免了对机壳进行防爆、耐溶剂腐蚀处理及额外的保温处理。

保温隔离风道17、第一隔离风道18、第二隔离风道19和第三隔离风道20的截面均为三角形,增大了换热面积,太高换热效率。

使用时,通过风机1将矿井出风口温度在18℃左右热气输送至前端余热回收装置13的回风口11,热风通过保温隔离风道17进入第一热交换器15,再通过第一隔离风道18和第二隔离风道19进入第二热交换器16,再通过第三隔离风道20输送至排风口12排出,期间新风口10源源不断的新风进入前端余热回收装置13,通过两个热转换器转换成热风通过送风口9输送至热泵机组2,将作为热泵机组2的热源,利用热泵机组2的不间断工作置换出45-50℃的热水,热泵机组2连接用户端,可以为用户端进行供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