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以及空气调节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55228发布日期:2021-01-29 16:08阅读:77来源:国知局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以及空气调节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是关于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以及空气调节机。


背景技术:

[0002]
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有空气调节机的一例。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单元包括收纳室内风扇的外壳。外壳设置有上壁和下壁。吹出口和达到吹出口的空气通道形成于这些上壁和下壁的内侧。在外壳中,开关吹出口的导风板和辅助百叶板被连接。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室内单元中,通过导风板和补助百叶板来控制从吹出口吹出的风的风向。
[0003]
在引用文献1记载的室内单元中,补助百叶板设置于上壁和下壁的内侧。补助百叶板配置成从吹出口吹出的风通过补助百叶板的上侧和下侧的两方。即,补助百叶板配置于吹出风的风路上。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0334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
在引用文献1记载的室内单元中,补助百叶板的端部位于吹出风的风路上。由此,存在从室内单元的吹出风与补助百叶板的端部冲突而产生压力损失的问题。
[0006]
本公开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可以抑制吹出风的压力损失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以及空气调节机。解决问题的手段
[0007]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包括:室内机主体:吹出口、送风路以及第一风向板。吹出口设置于室内机主体的前面和下面的至少一方。吹出口吹出风。送风路设置于室内机主体内。送风路连接于吹出口。第一风向板,能够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室内机主体,使得开关吹出口。第一风向板在打开吹出口的状态下,控制从吹出口的吹出风的方向。在打开吹出口的状态下,第一风向板的风上侧端部位于比吹出口更靠室内机主体的内侧处并且更靠送风路的外侧处。
[0008]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机包括所述室内机。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示意分解立体图。图2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吹出口被打开的状态的室内机的示意剖视图。图3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吹出口被关闭的状态的室内机的示意剖视图。图4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冷运转时的室内机的示意剖视图。图5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热运转时的室内机的示意剖视图。
图6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机构的示意分解立体图。图7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机构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分解立体图。图8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吹出口被关闭的状态的驱动机构的内部结构的示意侧视图。图9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热运转时的驱动机构的内部结构的示意侧视图。图10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冷运转时的驱动机构的内部结构的示意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以下,对实施了本发明的优选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但是,下述实施方式仅为例示。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001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室内机2的宽度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将室内机2的进深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室内机2的高度方向作为上下方向。
[0012]
(空气调节机1的概要)图1是空气调节机1的室内机2的示意分解立体图。图2是打开吹出口122的状态的室内机2的示意剖视图。图3是扩大关闭吹出口122的状态的室内机2的一部分的示意剖视图。
[0013]
空气调节机1包括图1和图2中所示的室内机2和室外机。室内机2设置于室内。室外机设置于室外。室内机2和室外机分别包括热交换器。室内机2的热交换器和室外机的热交换器通过冷剂回路来连接。
[0014]
例如,在制冷运转时或除湿运转时,在室内机2的热交换器30(参照图2)中,通过在相对高温的室内空气和相对低温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内空气被冷却的同时制冷剂被加热。被加热的制冷剂经由冷剂回路被移送到室外机的热交换器。在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中,通过被加热的制冷剂和低温的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制冷剂被冷却的同时室外空气被加热。
[0015]
例如,在制热运转时,在室内机2的热交换器30中,通过在相对低温的室内空气和相对高温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器,室内空气被加热的同时制冷剂被冷却。被冷却的制冷剂经由冷剂回路被移送到室外机的热交换器。在室外机的热交换器中,通过在被冷却的制冷剂和高温的室外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制冷剂被加热的同时室外气被冷却。
[0016]
(室内机2的概要)如图1以及图2所示,室内机2固定于室内的壁面3。如图2所示,室内机2包括室内机主体10、送风机20、热交换器30、第一风向板40以及第二风向版50。室内机主体10包含壳体11和导向壁12。
[0017]
壳体11形成有收容送风机20和热交换器30的收容室111。壳体11包括前面板112、第一底面部113、第二底面部114、背面部115、第一侧壁部116(参照图1)以及第二侧壁部117。
[0018]
前面板112位于收容室111的前方。背面部115位于收容室111的后方。如图1所示,第一侧壁部116相对于收容室111位于宽度方向的一方侧(朝向室内机2的左侧),第二侧壁部117相对于收容室111位于宽度方向的另一方侧(朝向室内机2的右侧)。通过第一侧壁部116来连接前面板112的宽度方向的一方端(朝向室内机2的左侧端)和背面部115的宽度方向的一方端(朝向室内机2的左侧端)。通过第二侧壁部117来连接前面板112的宽度方向的
另一方端(朝向室内机2的右侧端)和背面部115的宽度方向的另一方端(朝向室内机2的右侧端)。
[0019]
如图2所示,在壳体11中,形成有在上方开口的开口部118。开口部118连接于收容室111。由该开口部118构成将空气吸入于收容室111的吸入口。
[0020]
在收容室111的下方中,设置有第一底面部113和第二底面部114。详细而言,第一底面部113位于收容室111的前方部分的下方处。更详细而言,第一底面部113覆盖在收容室111中、位于比设置有送风机20的区域更靠前方处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下方。第二底面部114位于收容室111的后方部分的下方处。详细而言,第二底面部114覆盖在收容室111中、位于比设置有送风机20的区域更靠后方处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的下方。
[0021]
第一底面部113包含水平部113a和铅垂部113b。水平部113a从前面板112的下端部向后方略水平地延伸。铅垂部113b从水平部113a的后端部向下方略铅垂地延伸。由这些铅垂部113b和水平部113a来形成台阶。
[0022]
送风机20收容于收容室111。送风机20由向宽度方向延伸的轴心为中心旋转的风扇构成。
[0023]
热交换器30收容于收容室111。热交换器30配置于开口部118和送风机20之间的吸气路径上。
[0024]
导向壁12连接于壳体11。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壁12和壳体11一体形成。基本上导向壁12整体位于壳体11的收容室111内。送风路121和吹出口122分别形成于导向壁12的内侧。即,导向壁12包含至少一对的相对的部分,送风路121和吹出口122分别形成于其相对的部分之间。导向壁12遍及送风机20和壳体11的下面而设置。由此,送风路121形成为从送风机20到达壳体11的下面。吹出口122设置于室内机主体10的前面和下面的至少一方处。详细而言,吹出口122位于壳体11的下面处或比下面更靠下方处。此外,壳体11的下面由第一底面部113和第二底面部114构成。
[0025]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壁12包含前方导向壁123和后方导向壁124。后方导向壁124配置于比前方导向壁123更靠后方处。后方导向壁124在前后方向上与前方导向壁123远离设置。送风路121和吹出口122由这些前方导向壁123和后方导向壁124、第一侧壁部116以及第二侧壁部117(参照图1)来形成。
[0026]
前方导向壁123包含相对部123a和导向部123b。相对部123a与送风机20的外周面相对。相对部123a朝向下方且向后方延伸。导向部123b连接于相对部123a的下端部。导向部123b从相对部123a的下端部朝向下方且向斜前方延伸。导向部123b是略平板状。导向部123b的下端部123b1从第一底面部113向前方突出。通过导向部123b的下端部123b1和第一底面部113来形成向后方凹陷的线状凹部125。线状凹部125沿着宽度方向延伸。即,导向壁12包含突出部,突出部从壳体11向前方突出,该突出部与壳体11之间,向后方形成凹陷的线状凹部125。
[0027]
后方导向壁124形成为略弯曲面状。后方导向壁124的前端部连接于第二底面部114的前端部。
[0028]
吹出口122连接于送风路121的下端。吹出口122位于导向壁12的下端。吹出口122由前方导向壁123的下端、后方导线壁124的下端、第一侧壁部116以及第二侧壁部117形成。
[0029]
室内机2包括第一风向板40和第二风向板50。第一风向板40和第二风向板50分别
在室内机主体10可以开关地设置为开关吹出口122。第一风向板40和第二风向板50分别控制从吹出口122吹出的吹出风的方向。
[0030]
具体而言,第一风向板40可以配置为控制吹出风的方向朝向下方。因第一风向板40位于吹出风的上方,并且吹出风与第一风向板40接触,从而设置成可以控制吹出风的风向朝向下方。
[0031]
详细而言,第一风向板40安装于第一底面部113或前方导向壁123。第一风向板40设置为可以向双方向旋转。第一风向板40可以旋转地设置,使得可以采取吹出口122处于打开状态的姿势、和吹出口122的一部分(具体而言,吹出口122的前方部分)处于关闭状态的姿势。
[0032]
第一风向板40的旋转轴a1位于比吹出口122更靠前方处。
[0033]
第一风向板40的旋转轴a1在第一风向板40打开吹出口122的状态下,位于第一风向板40的风上侧端部和风下侧端部之间。即,第一风向板40包括在第一风向板40打开吹出口122的状态下位于比旋转轴a1更靠风下侧处的主部41和位于风上侧处的基端部42。沿着主部41的吹出风的风向的长度长于沿着基端部42的吹出风的风向的长度。即,主要主部41进行风向控制。在第一风向板40打开吹出口122的状态下,第一风向板40的基端部42位于比吹出口122更靠室内机主体10的内侧处。具体而言,基端部42位于比下端部123b1的顶端更靠风上侧处。而且,基端部42位于送风路121的外侧处。具体而言,基端部42位于导向壁12的外侧(与导向壁12的送风路121相反的一侧)处。
[0034]
例如,在风向板的导风面位于送风路上的情况下,可以控制吹出风的方向,而难以较大地阻碍吹出风的流动或气流大幅紊乱。对此,在风向板的端部位于送风路上的情况下,吹出风与风向板的端部冲突,因此吹出风的流动被阻碍,并且气流紊乱。因此,压力损失会增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风向板40打开吹出口122的状态下,第一风向板40的基端部42位于比吹出口122更靠室内机主体10的内侧处而且更靠送风路121的外侧处。由此,吹出风难以与基端部冲突。因此,可以抑制阻碍吹出风的流动、气流紊乱。从而,可以抑制发生压力损失。另外,由于可以抑制从基端部42与室内机主体10之间漏出吹出风。因此可以增加吹出风的风量。
[0035]
沿着基端部42的吹出风的风向的长度(在图2中,在基端部42的延伸方向中的基端部42的长度)长于旋转轴a1和吹出口122的沿着前后方向的长度。由此,第一风向板40的基端部42可以位于导向壁12的外侧处。即,基端部42可以位于与导向壁12(具体而言,为前方导向壁123,更具体而言,为前方导向壁123的下端部123b1)的送风路121相反的一侧。具体而言,在第一风向板40打开吹出口122的状态下,第一风向板40的基端部42位于与下端部123b1的送风路121相反的一侧。即,第一风向板40的基端部42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一风向板40打开吹出口122的状态下,可以在上下方向上与导向部123b重叠。
[0036]
第一风向板40的旋转轴a1位于将导向壁12的送风路121侧的面延伸到风下侧的虚拟延伸面p1的上方、或比虚拟延伸面p1更靠外侧处(在图2中为上侧)。即,旋转轴a1不位于比虚拟延伸面p1更靠内侧处(在图2中为下侧)。具体而言,虚拟延伸面p1是虚拟平面,将前方导向壁123的下端部123b1的靠近送风路121侧的面沿着与该面的法线正交的方向延伸到下流侧。
[0037]
第二风向板50配置为可以控制吹出风的方向朝向上方。第二风向板50位于吹出风
的下方,吹出风与第二风向板50接触,从而可以控制地设置为将吹出风的风向朝向上方。
[0038]
详细而言,第二风向板50设置于第二底面部114或后方导向壁124。第二风向板50设置为可以向双方向旋转。第二风向板50可以旋转地设置为可以采取吹出口122处于打开状态的姿势、和吹出口122的一部分(具体而言,吹出口122的后方部分)处于关闭状态的姿势。
[0039]
在第二风向板50打开吹出口122的状态下,第二风向板50的风上侧端部位于导向壁12的外侧处(与导向壁12的送风路121相反的一侧)。
[0040]
第二风向板50的旋转轴a2位于比吹出口122更靠后方处。旋转轴a2在第二风向板50打开吹出口122的状态下,位于第二风向板50的风上侧端部处。第二风向板50的风上侧端部与后方导向壁124在上下方向上重叠。
[0041]
旋转轴a2位于将后方导向壁124的送风路121侧的面延伸到风下侧的虚拟延伸面p2的上方、或比虚拟延伸面p2更靠外侧处(在图2中为下侧)。即,旋转轴a2不位于比虚拟延伸面p2更靠内侧处(在图2中为上侧)。具体而言,虚拟延伸面p2是虚拟平面,该虚拟平面将后方导向壁124的下端部的靠近送风路121侧的面,沿着与该面的法线正交的方向延伸到下流侧。
[0042]
图3是运转停止时的室内机2的示意剖视图。如图3所示,在第一风向板40以及第二风向板50关闭吹出口122的状态下,第一风向板40的前端部(在图3中为后端部)与第二风向板50的前端部(在图3中为前端部)最接近。在第一风向板40和第二风向板50关闭吹出口122的状态下,第一风向板40的前端部和第二风向板50的前端部相对。
[0043]
图4是制冷运转时的室内机2的示意剖视图。如图4所示,在制冷运转时,第一风向板40采取第一风向板40整体位于比虚拟延伸面p1更靠上方处的姿势。第二风向板50采取第二风向板50的至少前端部(下流侧端部)位于比虚拟延伸面p2更靠上方处的姿势。第一风向板40和第二风向板50实际上平行的。由此,从吹出口122的吹出风和第二风向板50接触,被第二风向板50引导于上方。
[0044]
图5是制热运转时的室内机2的示意剖视图。如图5所示,在制热运转时,第一风向板40采取主部41位于比虚拟延伸面p1更靠下侧处的姿势。第二风向板50采取第二风向板50整体位于比虚拟延伸面p2更靠下侧处的姿势。第一风向板40和第二风向板50实际上平行的。由此,从吹出口122的吹出风与第一风向板40接触,被第一风向板40引导于下方。
[0045]
图6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机构60的示意分解立体图。图7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机构60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分解立体图。图8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吹出口被关闭的状态的驱动机构60的内部结构的示意侧视图。图9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制热运转时的驱动机构60的内部结构的示意侧视图。图10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制冷运转时的驱动机构60的内部结构的示意侧视图。
[0046]
接下来,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风向板40和第二风向板50的驱动机构60,参照图1以及图6至图10进行详细说明。
[0047]
如图1所示,室内机2包括驱动结构60。驱动机构60是驱动第一风向板40和第二风向板50的机构。具体而言,驱动机构60使第一风向板40和第二风向板50旋转。
[0048]
驱动机构60包含:第一驱动机构60a,安装于第一侧壁部116的内面;第二驱动机构,安装于第二侧壁部117的内面。第一驱动机构60a对于第一风向板40和第二风向板50位
于室内机2的宽度方向的一方侧处(在图1中为右侧),第二驱动机构对于第一风向板40和第二风向板50位于室内机2的宽度方向的另一方侧处(在图1中为左侧)。
[0049]
第一驱动机构60a具有与第二驱动机构实际上相同的结构。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第一驱动机构60a进行说明,并且将第一驱动结构60a的说明引用于第二驱动机构。
[0050]
第一驱动机构60a包括图6中所示的壳体61、图7中所示的第一驱动部62、第二驱动部63、图6中所示的第一动力源64a以及第二动力源64b。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而言,第一动力源64a和第二动力源64b分别由电动马达构成。
[0051]
如图6所示,壳体61包括主体61a和盖子61b。如图7所示,在主体61a中形成有凹状的收容空间61c。如图6所示,盖子61b以覆盖收容空间61c的方式安装于主体61a。
[0052]
如图7所示,第一驱动部62以及第二驱动部63配置于收容空间61c内。第一驱动部62包含齿轮62a和齿轮62b。壳体61可以旋转地支持每个齿轮62a和齿轮62b。齿轮62a与安装于壳体61的外侧的第一动力源64a(参照图6)连接。齿轮62a通过第一动力源64a来旋转驱动。齿轮62b与齿轮62a啮合。由此,齿轮62b随着齿轮62a的旋转而旋转。臂65a的一方侧端部65a1可以旋转地设置于齿轮62b。如图8所示,臂65a的另一方侧端部65a2从壳体61内到壳体61的外侧。臂65a的另一方侧端部65a2可以旋转地设置于位于比第一风向板40的旋转轴a1更靠前端侧(在图8中为后方侧)的部分。
[0053]
如图7所示,第二驱动部63包含齿轮63a和齿轮63b。壳体61可以旋转地支持每个齿轮63a和齿轮63b。齿轮63a与安装于壳体61的外侧的第二动力源64b(参照图6)连接。齿轮63a通过第二动力源64b来旋转驱动。齿轮63b与齿轮63a啮合。由此,齿轮63b随着齿轮63a的旋转而旋转。臂65b的一方侧端部65b1可以旋转地设置于齿轮63b。如图8所示,臂65b的另一方侧端部65b2从壳体61内到壳体61的外侧。臂65b的另一方侧端部65b2可以旋转地设置于位于比第二风向板50的旋转轴a2更靠前端侧(在图8中为前方侧)的部分。
[0054]
在室内机2中,通过第一动力源64a和第二动力源64b的动力来旋转第一风向板40和第二风向板50。具体而言,被第一动力源64a旋转驱动齿轮62a,则齿轮62b随着齿轮62a的旋转而旋转。例如,齿轮62a在图7和图8中向逆时针方向(向左转)旋转,则齿轮62b在图7和图8中向顺时针方向(向右转)旋转。通过该齿轮62b的旋转,臂65a推出到前方(在图7和图8中为左侧)。其结果,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风向板40在图9和图10中向顺时针方向(向右转)旋转驱动。
[0055]
齿轮63a被第二动力源64b旋转驱动,则齿轮63b随着齿轮63a旋转而旋转。例如,齿轮63a在图7和图8中向顺时针方向(向右转)旋转,则齿轮63b在图7和图8中向逆时针方向(向左转)旋转。臂65b通过该齿轮63b的旋转来被推出到前方(在图7和图8中为左侧)。其结果,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二风向板50在图9和图10中向逆时针方向(向左转)旋转驱动。
[0056]
(空气调节机1的动作)接下来,说明空气调节机1的动作。在断开空气调节机1的电源的状态中,如图3所示,通过第一风向板40和第二风向板50来关闭吹出口122。吹出口122实际上从第一风向板40和第二风向板50不露出。
[0057]
例如用户操作遥控器等的操作件,并且开启空气调节机1的电源,则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风向板40和第二风向板50旋转,吹出口122被打开。例如,用户选择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则如图4所示,第一风向板40旋转驱动,使得基本上第一风向板40整体位于比虚拟延
伸面p1更靠上方处,并且第二风向板50旋转驱动,使得第二风向板50的风下侧部分位于比虚拟延伸面p1更靠上方处。例如,用户选择制热运转,则如图5所示,第一风向板40旋转驱动,使得第一风向板40的主部41位于比虚拟延伸面p1更靠下方处,并且第二风向板50旋转驱动,使得第二风向板的基本上全部位于比虚拟延伸面p2更靠下方处。通过这样的第一风向板40和第二风向板50的旋转驱动来露出吹出口122。
[0058]
接下来,开始驱动送风机20和分别设置于室内机2以及室外机的热交换器。通过驱动送风机20,室内的空气从由开口部118构成的吸气口(参照图2)供应给收容室111内。被供应的空气通过热交换器30来被冷却或加热后,经由送风机20、送风路121从吹出口122吹出到室内。吹出风的风向由第一风向板40和第二风向板50控制。具体而言,在制冷运转或除湿运转时,吹出风通过第一风向板40和第二风向板50来向下方引导。在制热运转时,吹出风通过第一风向板40和第二风向板50来向上方引导。在运转状态中,第一风向板40和第二风向板50的至少一方也可以摇动。
[0059]
用户操作操作件,并且断开空气调节机1的电源,则停止驱动送风机20、分别设置于室内机2以及室外机的热交换器,并且第一风向板40以及第二风向板50旋转,封闭吹出口122。
[0060]
如以上那样,在室内机2中,在第一风向板40打开吹出口122的状态下,第一风向板40的基端部42位于比吹出口122更靠室内机主体10的内侧处且更靠送风路121的外侧处。由此,由基端部42难以阻碍风的吹出。另外,可以抑制从基端部42和室内机主体10之间漏出吹出风。因此,可以抑制吹出风的压力损失。另外,难以损失吹出风的整流性,而可以将吹出风送风到更远的地方。
[0061]
从抑制吹出风的压力损失的观点来看,优选为第一风向板40的旋转轴a1位于比虚拟延伸面p1更靠外侧处(与送风路相反的一侧)。
[0062]
从相同的观点来看,优选为第二风向板50的风上侧端部(在图2和图3中为后端部)位于导向壁12的外侧处。优选为第二风向板50的旋转轴a2位于导向壁12的外侧处。
[0063]
在室内机2中,位于第一风向板40的风上侧的基端部42可以位于与导向壁12的送风路121相反的一侧。通过使基端部42位于与导向壁12的送风路121相反的一侧,从而可以抑制从导向壁12和第一风向板40之间漏风。因此,可以抑制吹出风的压力损失而且提高吹出风的风速。
[0064]
在室内机2中,设置有开关吹出口122的上侧部分的第一风向板40和开关吹出口122的下侧部分的第二风向板50。由此,可以提高吹出风的风向控制自由度。另外,例如与设置一个风向板的情况相比,可以对第一风向板40和第二风向板50进行小型化。因此,可以对第一风向板40的驱动机构和第二风向板50的驱动机构进行小型化。
[0065]
从小型化第一风向板40和第二风向板50的观点来看,在关闭吹出口122的状态下,优选为第一风向板40的前端部和第二风向板50的前端部最接近,更优选为第一风向板40的前端部与第二风向板50的前端部相对。
[0066]
在室内机2中,驱动第一风向板40的第一驱动部62和驱动第二风向板50的第二驱动部63收纳于共通的壳体61内。由此,可以提高第一驱动部62和第二驱动部63的位置精度。因此,可以高精度地驱动第一风向板40和第二风向板50。具体而言,可以抑制第一风向板40和第二风向板50所形成的角度的大小偏离希望的角度。
[0067]
另外,通过将第一驱动部62和第二驱动部63收纳于共通的壳体61内,来可以实现对驱动机构60进行小型化。
[0068]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前方导向壁123和后方导向壁124、第一侧壁部116和第二侧壁部117来形成送风路121和吹出口122的例子。如此,导向壁也可以与其他部件一起形成送风路和吹出口。换言之,只要形成送风路和吹出口的壁部的一部分由导向壁构成即可。但是,形成送风路和吹出口的壁部整体也可以由导向壁构成。换言之,也可以只由导向壁形成送风路和吹出口。
[0069]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包括在关闭吹出口122的状态下互相前端部相对的第一风向板40和第二风向板50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构成。例如,室内机也可以包含只一个风向板。在该情况下,一个风向板例如能够以位于吹出风的上方处的方式设置,也能够以位于下方处的方式设置。例如,室内机也可以包括三个以上的风向板。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将三个以上的风向板中的一个配置于吹出风的上方,将其他风向板中的一个配置于下方。另外,例如在第一风向板和第二风向板关闭吹出口的状态下,也可以设置第一风向板和第二风向板,以第一风向板至少覆盖第二风向板的前端部。例如,在第一风向板和第二风向板关闭吹出口的状态下,也可以设置第一风向板和第二风向板,以第二风向板至少覆盖第一风向板的前端部。
[0070]
风向板例如也可以不可旋转地设置。
[0071]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一风向板40的旋转轴a1位于第一风向板的风上侧端部和风下侧端部之间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结构。例如,第一风向板的旋转轴也可以设置于第一风向板的风上侧端部。即,基本上第一风向板整体也可以位于比第一风向板的旋转轴更靠吹出风的风下侧处。
[007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动力供应给第一驱动部62的第一动力源64a、和将动力供应给第二驱动部63的第二动力源64b分别设置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结构。例如,也可以一体设置将动力供应给第一驱动部的动力源、和将动力供应给第二驱动部的动力源。即,也可以将动力从一个动力源供应给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的两方。如此,通过将动力从共通的动力源供应给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来可以更高精度地驱动第一风向板和第二风向板。但是,从提高第一风向板和第二风向板的控制弹性度的观点来看,优选为对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分别设置动力源。
[007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驱动机构60包含第一驱动机构60a和第二驱动机构的两个驱动机构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结构。例如,室内机可以构成为,通过在室内机的宽度方向中位于第一风向板和第二风向板的一方侧的一个驱动机构来驱动第一风向板和第二风向板。附图标记说明
[0074]
1 空气调节机2 室内机10
ꢀꢀ
室内机主体121 送风路122 吹出口12
ꢀꢀ
导向壁
40
ꢀꢀ
第一风向板50
ꢀꢀ
第二风向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