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锅灶烟气循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1786发布日期:2020-12-25 08:02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锅灶烟气循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锅灶烟气循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能源资源消耗持续增加、能源利用率低、消费结构不合理、供需矛盾加剧等问题日益突出,当前我国的大气污染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污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使用的锅灶大多为燃气灶,市场上的锅灶尾气污染物排放量很大,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氮氧化合物等,直接排放污染物后,对空气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为此,提出一种用于锅灶烟气循环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锅灶烟气循环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锅灶烟气循环结构,包括锅灶炉膛、箱体和控制器,所述锅灶炉膛底部设有点火器,所述锅灶炉膛的一侧面设有废气管,所述废气管将锅灶炉膛内的废气排出,所述箱体为开口向上的空腔结构,所述箱体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过滤箱、过渡箱和第二过滤箱,所述废气管与第一过滤箱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箱与过渡箱之间通过第一输气管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箱内充满过滤水,所述过渡箱内设有一氧化碳传感器,所述过渡箱的输出端设有第二两通输气管,所述第二两通输气管中的一个输气管与第二过滤箱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两通输气管中的另一个输气管与点火器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箱内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组件,所述箱体右侧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第二过滤箱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箱体外侧固接有控制器,所述第一输气管、第二两通输气管和排气管上均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一氧化碳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相连。

具体的,所述第一过滤箱底部设有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箱体外侧还固接有水箱,所述进水管与水箱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上均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控制器电相连。

具体的,所述点火器一侧还连接有燃气管,所述燃气管将燃气送入点火器进行燃烧。

具体的,所述第二过滤箱为圆柱体结构。

具体的,所述第二过滤箱包括壳体、活性炭过滤器和陶瓷载体催化器,所述壳体左侧设有与第二两通输气管连接的输入端,所述壳体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活动连接有活性炭过滤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活动连接有陶瓷载体催化器,所述活性炭过滤器和陶瓷载体催化器的一侧固接有提手,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体积小于第二安装腔的体积,所述壳体右侧设有活动盖,所述壳体与活动盖之间通过锁紧组件连接,所述活动盖中部设有与排气管连接的输出端。

具体的,所述锁紧组件包括若干锁扣和若干锁槽,每个所述锁扣均匀铰接于活动盖边缘,每个所述锁槽设置于壳体外侧,且分布在靠近壳体右侧一端,所述锁槽与锁扣相匹配。

具体的,所述活动盖与壳体接触的一端还设有橡胶垫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箱体,能够将锅灶炉膛产生的废气通过废气管输送至箱体,废气经过第一过滤箱,能够初步回收可溶解于水的废气,经过过渡箱,配合过渡箱内设有一氧化碳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一氧化碳含量,若监测的一氧化碳含量大于控制器的预设阈值时,则将废气通过第二两通输气管送至点火器进行燃烧,若监测的一氧化碳含量小于控制器的预设阈值时,则将废气通过第二两通输气管送至第二过滤箱进行过滤,最后将符合要求的废气排放至空气中,实现了节能环保;通过在第二过滤箱内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组件,便于实现安装、拆卸、清洁及更换,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过滤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锅灶炉膛1、点火器2、废气管3、箱体4、第一输气管5、控制器6、排气管7、电磁阀8、第二过滤箱9、过渡箱10、一氧化碳传感器11、排水管12、进水管13、水箱14、第一过滤箱15、燃气管16、第二两通输气管17、第二安装腔18、第一安装腔19、陶瓷载体催化器20、活性炭过滤器21、橡胶垫圈22、活动盖23、锁扣24、锁槽25、提手2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附图1,一种用于锅灶烟气循环结构,包括锅灶炉膛1、箱体和控制器6,所述锅灶炉膛1底部设有点火器2,所述锅灶炉膛1的一侧面设有废气管3,所述废气管3将锅灶炉膛1内的废气排出,所述箱体为开口向上的空腔结构,所述箱体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过滤箱15、过渡箱10和第二过滤箱9,所述废气管3与第一过滤箱1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箱15与过渡箱10之间通过第一输气管5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箱15内充满过滤水,所述过渡箱10内设有一氧化碳传感器11,所述过渡箱10的输出端设有第二两通输气管17,所述第二两通输气管17中的一个输气管与第二过滤箱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两通输气管17中的另一个输气管与点火器2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箱9内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组件,所述箱体右侧设有排气管7,所述排气管7与第二过滤箱9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箱体外侧固接有控制器6,所述第一输气管5、第二两通输气管17和排气管7上均设有电磁阀8,所述电磁阀8、一氧化碳传感器11分别与控制器6电相连;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箱体,能够将锅灶炉膛1产生的废气通过废气管3输送至箱体,废气经过第一过滤箱15,能够初步回收可溶解于水的废气,经过过渡箱10,配合过渡箱10内设有一氧化碳传感器11,能够实时监测一氧化碳含量,若监测的一氧化碳含量大于控制器6的预设阈值时,则将废气通过第二两通输气管17送至点火器2进行燃烧,若监测的一氧化碳含量小于控制器6的预设阈值时,则将废气通过第二两通输气管17送至第二过滤箱9进行过滤,最后将符合要求的废气排放至空气中,实现了节能环保;通过在第二过滤箱9内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组件,便于实现安装、拆卸、清洁及更换,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具体的,所述第一过滤箱15底部设有进水管13和排水管12,所述箱体外侧还固接有水箱14,所述进水管13与水箱1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进水管13和排水管12上均设有电磁阀8,所述电磁阀8与控制器6电相连,设置水箱14,能够实现定期更换第一过滤箱15内的水,保证第一过滤箱15内的水能够完全回收可溶解于水的废气。

具体的,所述点火器2一侧还连接有燃气管16,所述燃气管16将燃气送入点火器2进行燃烧。

具体的,参考附图2,所述第二过滤箱9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过滤箱9包括壳体、活性炭过滤器21和陶瓷载体催化器20,所述壳体左侧设有与第二两通输气管17连接的输入端,所述壳体内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安装腔19和第二安装腔18,所述第一安装腔19内活动连接有活性炭过滤器21,所述第二安装腔18内活动连接有陶瓷载体催化器20,所述活性炭过滤器21和陶瓷载体催化器20的一侧固接有提手26,所述第一安装腔19的体积小于第二安装腔18的体积,所述壳体右侧设有活动盖23,所述壳体与活动盖23之间通过锁紧组件连接,所述活动盖23中部设有与排气管7连接的输出端;所述锁紧组件包括若干锁扣24和若干锁槽25,每个所述锁扣24均匀铰接于活动盖23边缘,每个所述锁槽25设置于壳体外侧,且分布在靠近壳体右侧一端,所述锁槽25与锁扣24相匹配,便于实现安装、拆卸、清洁及更换,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具体的,所述活动盖23与壳体接触的一端还设有橡胶垫圈22,保证活动盖23与壳体之间连接的气密性。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2中箭头方向为气流方向。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锁扣24和锁槽25例如但不限于饭盒的锁扣和锁槽结构。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锅灶炉膛1、点火器2、一氧化碳传感器11、电磁阀8、控制器6、活性炭过滤器21及陶瓷载体催化器20均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旨在一种用于锅灶烟气循环结构的结构特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使用时,用户首先将控制器6预设一氧化碳含量的的阈值,随后将锅灶炉膛1和箱体进行装配,通过锅灶炉膛1的废气管3能够将锅灶炉膛1产生的废气输送至箱体内,废气首先经过第一过滤箱15,第一过滤箱15的水能够初步回收可溶解于水的废气,随后废气进入过渡箱10中,通过过渡箱10内设有一氧化碳传感器11,一氧化碳传感器11能够实时监测一氧化碳含量,若监测的一氧化碳含量大于控制器6的预设阈值时,则将废气通过第二两通输气管17送至点火器2进行燃烧,若监测的一氧化碳含量小于控制器6的预设阈值时,则将废气通过第二两通输气管17送至第二过滤箱9进行再次过滤,最后将符合要求的废气排放至空气中,实现了节能环保;通过将活性炭过滤器21和陶瓷载体催化器20依次放置于壳体内部的第一安装腔19和第二安装腔18中,通过在活性炭过滤器21和陶瓷载体催化器20的一侧固接有提手26,能够实现放置拿取方便,通过设置第一安装腔19的体积小于第二安装腔18的体积,能够实现放置拿取方便,通过在壳体与活动盖23之间通过锁紧组件连接,能够实现将壳体与活动盖23的位置固定及紧密结合,通过在活动盖23与壳体接触的一端设置橡胶垫圈22,能够保证活动盖23与壳体之间连接的气密性,便于实现安装、拆卸、清洁及更换,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能够结构紧凑,能够有效回收过滤锅灶炉膛1产生的废气,实现了节能环保,另外,通过在第二过滤箱9内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组件,便于实现安装、拆卸、清洁及更换,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