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用具有平稳出料结构的自动化干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70465发布日期:2021-04-06 12:17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业用具有平稳出料结构的自动化干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干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业用具有平稳出料结构的自动化干燥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们在农业种植领域的技术也日渐成熟,农作物的产量也日渐提升,在农业种植中玉米作为一种高产量农作物,其具有很强的耐寒性、耐旱性,且其作为优良的粮食作物常被广用作于饲料原料、国粮存储,受玉米特性影响,成熟后的玉米内部通常为湿润状,为保障成熟后的玉米在优质状态下被存储,通常需要对玉米进行干燥操作,以去除玉米中的水分,避免玉米在存储过程中受潮湿腐蚀,以便于延长玉米的存储时间,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烘干装置对玉米棒进行烘干除水操作;

现有技术中的玉米棒加工用烘干装置,其通常再用热风烘干的方式,对玉米进行干燥处理,即将玉米堆放在罐状烘干仓内部,通过罐体内部加热,配合气流流动,将玉米棒内部的水汽进行去除,现有技术中的玉米棒加工用干燥装置,其虽然可以对新鲜玉米棒进行干燥操作,但是其仍存在以下几点缺憾:

一、现有技术中的玉米干燥装置,其干燥结束后,通常是在设备的罐体下方位置开设有活动门开口,通过活动门开口的启闭实现对设备内部的玉米棒进行出料控制,由于玉米棒的外形为长条状,在实际出料过程中,受玉米棒的相互堆叠影响,使得玉米棒出料时容易横置堵塞,影响玉米干燥装置的出料平稳通常性;

二、现有技术中的玉米干燥装置,其在进行烘干操作时,通常直接将玉米堆放在仓体内部,受玉米棒相互挤压影响,使得玉米棒之间相互堆叠紧密,在实际干燥过程中,相互堆叠紧密的玉米影响气流流通性,导致玉米干燥效率受到影响;

三、现有技术中的玉米干燥装置,其在进行工作时,通常直接将玉米堆放在单个大仓中,在重力作用下,相互堆叠的玉米棒之间堆压紧密,导致在需要对玉米棒进行搅拌时搅动不便,影响玉米棒干燥过程中的干燥速度。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农业用具有平稳出料结构的自动化干燥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业用具有平稳出料结构的自动化干燥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的玉米棒干燥装置,其在工作时,受玉米棒长条状影响,导致玉米棒下料容易堵塞,影响设备出料平顺通畅性,以及设备在工作时,内部玉米棒整体堆放紧密,影响玉米棒干燥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业用具有平稳出料结构的自动化干燥设备,包括干燥机构,所述干燥机构包括有外筒,且外筒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底仓,所述底仓的正面固定焊接有引导仓,且引导仓的正面下方位置固定安装有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机构包括有出料仓,且出料仓焊接连通在引导仓的正面下方位置,所述出料仓的内部上方位置前后两侧对称状转动连接有橡胶辊,所述出料仓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且第一伺服电机的转动输出轴固定连接在其中一组所述橡胶辊的中间位置,两组所述橡胶辊之间固定连接有皮带轮传动机构,两组所述橡胶辊之间通过皮带轮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橡胶辊的截面为“丫”字形,所述出料仓的左右两侧下方外壁上对称开设有通槽,且通槽的内部前后两侧对称状镶嵌有滑动座,所述出料仓的内部下方位置安装有输出组件,且输出组件包括有输出辊,所述输出辊共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输出辊分别插设在左右两侧对应的两组所述滑动座之间,所述输出辊与滑动座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输出辊的右端中间位置固定焊接有第一锥齿轮,右侧两组所述滑动座的外侧焊接固定有l形架,且l形架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旋转套,所述旋转套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二锥齿轮,且第二锥齿轮外侧装配的齿牙与第一锥齿轮外侧装配的齿牙相适配,对应的两组所述旋转套的中间位置贯穿插设有连接轴,所述出料仓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且第二伺服电机的转动输出轴固定连接在连接轴的背面一端中间位置上。

优选的,所述引导仓倾斜状固定连通在底仓的正面,所述底仓的底部为倾斜状,所述底仓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收集仓,且底仓与收集仓的连通处固定焊接有滤板。

优选的,所述外筒的内壁上均匀固定有电热管,所述底仓的背面固定安装有风机,且风机的出风口处固定连通有主风道,所述主风道竖直状设置在外筒的背面,所述风机的进风口处固定连通有回流管,且回流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在外筒的顶部,所述风机的进风口内部固定安装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滑动座的外侧尺寸与通槽的内部尺寸相适配,所述滑动座与通槽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通槽的内部镶嵌有弹簧,且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通槽的内壁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动座的外壁上,所述滑动座通过弹簧与通槽之间弹性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转动连接在出料仓的右侧外壁上,所述连接轴的截面外形为方形,所述旋转套的内部尺寸与连接轴的外侧尺寸相适配,所述旋转套与连接轴之间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分隔机构,且分隔机构共设置有六组,六组所述分隔机构依次竖直堆叠在底仓的顶部,所述分隔机构包括有分隔筒,且最下方一组所述分隔筒焊接连通在底仓的顶部,六组所述分隔筒之间依次堆叠焊接连通,所述分隔筒的内壁上镶嵌有转环,且转环与分隔筒之间转动连接,所述转环的内壁上均匀固定有拨动板,所述转环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外齿圈,且外齿圈的正面一侧啮合连接有直齿轮,所述直齿轮的中间位置竖直固定有竖轴,所述直齿轮通过竖轴与分隔筒之间转动连接;

优选的,每组所述分隔筒的背面一侧外壁上均固定焊接连通有分流罩,且分流罩与分隔筒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隔板,且隔板的内部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分隔筒的上方外壁上均匀环绕开设有排气孔。

优选的,每组所述分隔筒的内部均安装有封堵机构,且封堵机构包括有阀板,每组所述分隔筒的内部均设置有两组阀板,且两组所述阀板对称状转动连接在分隔筒的下方内壁上,每组所述阀板贴近于分隔筒底部中间位置的一侧均固定焊接有半齿轮,所述分隔筒的内部上方中间位置固定焊接有竖筒,且竖筒的内部竖直插设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底部焊接固定有齿条,且齿条竖直插设在对应的两组所述半齿轮之间,所述齿条外侧装配的齿牙与半齿轮外侧装配的齿牙相适配。

优选的,最上方一组所述分隔筒的顶部固定连通有盖仓,且盖仓的顶部固定焊接有进料口,且进料口与盖仓之间相连通,所述进料口的上方外形为漏斗状,所述进料口的顶部开口外形为长方形。

优选的,上方一组所述封堵机构内部的齿条焊接固定在下方一组所述封堵机构内部的升降杆正上方,所述盖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最上方一组所述升降杆的顶部固定焊接在电动伸缩杆的动力输出轴上,相邻两组所述分隔机构内部的竖轴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外筒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三伺服电机,且第三伺服电机的转动输出轴固定连接在最下方一组所述竖轴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出料机构安装在引导仓的正面下方位置,借助于出料仓内部上方设置的两组橡胶辊的同步同向转动,通过两组橡胶辊的旋转拨动,使得横置在出料仓内部的玉米棒可以树立起来,配合下方两组输出辊之间的同步相对转动,进行稳定挤压输送,有效的避免玉米棒卡合在出料仓的内部,有效的保障了该装置出料时的平顺稳定性;

2.通过设置弹簧镶嵌在通槽的内部,通过通槽的弹性支撑,使得滑动座可以在通槽的内部补充移动,该装置工作时,当较大的玉米棒挤压在对应的两组输出辊之间时,借助于挤压作用,配合弹簧的弹性支撑,使得输出辊可以始终贴合在玉米棒外侧,有效的保障了该装置出料输送的稳定性,且使得该装置适用于不同规格的玉米出料;

3.通过设置收集仓固定连通在底仓的底部,且设置滤板固定焊接在底仓与收集仓的连接处,通过滤板的阻挡,使得该装置工作时,该装置内部下落的玉米棒上掉落的玉米粒可以穿过滤板掉落在收集仓内部收集起来,有效的对玉米棒与掉落的玉米粒进行分类收集,通过设置底仓的底部为倾斜状,便于避免玉米棒堵塞在底仓底部,有效的保障了该装置的出料稳定性;

4.通过设置转环与分隔筒之间转动连接,且设置直齿轮与外齿圈之间齿牙啮合连接,使得该装置工作时,通过竖轴转动驱动可以带动转环在分隔筒的内部旋转,从而使得拨动板在分隔筒内部旋转扰动,对分隔筒内部的玉米棒进行搅拌,便于避免玉米棒之间堆叠紧密影响气流流通性,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干燥效率效果;

5.通过设置封堵机构安装在分隔筒的内部,设置阀板转动连接在分隔筒的内部下方位置,通过阀板对分隔筒的底部的封堵,使得分隔筒内部形成独立的空间,便于将该装置内部的玉米棒逐级分离开来,避免玉米棒堆叠过重导致搅拌受阻,通过设置齿条与半齿轮之间齿牙啮合连接,使得该装置对于阀板控制便捷,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控制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正视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背视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出料机构的结构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出料机构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分隔机构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分隔机构的结构立体剖解示意图。

图中:100、干燥机构;110、外筒;120、底仓;130、引导仓;140、收集仓;150、滤板;160、电热管;170、风机;180、主风道;190、回流管;200、出料机构;210、出料仓;221、橡胶辊;222、第一伺服电机;223、皮带轮传动机构;231、通槽;232、滑动座;233、弹簧;240、输出组件;241、输出辊;242、第一锥齿轮;243、l形架;244、旋转套;245、第二锥齿轮;246、连接轴;247、第二伺服电机;300、分隔机构;310、分隔筒;320、转环;330、拨动板;340、外齿圈;350、直齿轮;360、竖轴;410、分流罩;420、隔板;430、排气孔;500、封堵机构;510、阀板;520、半齿轮;530、竖筒;540、升降杆;550、齿条;610、盖仓;620、进料口;710、电动伸缩杆;720、第三伺服电机;800、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9,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农业用具有平稳出料结构的自动化干燥设备,包括干燥机构100,干燥机构100包括有外筒110,且外筒110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底仓120,底仓120的正面固定焊接有引导仓130,且引导仓130的正面下方位置固定安装有出料机构200,出料机构200包括有出料仓210,且出料仓210焊接连通在引导仓130的正面下方位置,出料仓210的内部上方位置前后两侧对称状转动连接有橡胶辊221,出料仓210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222,且第一伺服电机222的转动输出轴固定连接在其中一组橡胶辊221的中间位置,两组橡胶辊221之间固定连接有皮带轮传动机构223,两组橡胶辊221之间通过皮带轮传动机构223传动连接,橡胶辊221的截面为“丫”字形,出料仓210的左右两侧下方外壁上对称开设有通槽231,且通槽231的内部前后两侧对称状镶嵌有滑动座232,出料仓210的内部下方位置安装有输出组件240,且输出组件240包括有输出辊241,输出辊241共设置有两组,两组输出辊241分别插设在左右两侧对应的两组滑动座232之间,输出辊241与滑动座232之间转动连接,输出辊241的右端中间位置固定焊接有第一锥齿轮242,右侧两组滑动座232的外侧焊接固定有l形架243,且l形架243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旋转套244,旋转套244的外侧固定套设有第二锥齿轮245,且第二锥齿轮245外侧装配的齿牙与第一锥齿轮242外侧装配的齿牙相适配,对应的两组旋转套244的中间位置贯穿插设有连接轴246,出料仓210的外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247,且第二伺服电机247的转动输出轴固定连接在连接轴246的背面一端中间位置上,通过设置橡胶辊221的截面为“丫”字形,该装置在进行放料出料操作时,通过第一伺服电机222通电启动带动其中一组橡胶辊221转动,通过皮带轮传动机构223的传动,使得前后两组对应的橡胶辊221之间同步同向转动,借助于连照顾橡胶辊221的转动拨动,使得横躺在两组橡胶辊221上方的玉米棒调整竖立起来,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出料操作的稳定性,便于避免玉米棒横躺在出料仓210内部导致出料堵塞,有效的提高了该装置的出料稳定性,通过设置两组输出辊241前后对称状转动连接在出料仓210的内部下方位置,该装置工作时,通过第二伺服电机247通电启动后带动固定在其转动输出轴上的连接轴246转动,从而使得其外侧套设的两组旋转套244同步转动,通过旋转套244带动对称设置的两组第二锥齿轮245转动,借助第二锥齿轮245与第一锥齿轮242之间的齿牙啮合传动,使得前后两组对称设置的输出辊241同步对向转动,借助于两组输出辊241的旋转挤压,使得上方竖直输送下来的玉米稳定被挤压输送出去,有效的保障了该装置出料时对于玉米棒出料平稳顺畅,便于保障该装置的出料稳定性;

进一步的,引导仓130倾斜状固定连通在底仓120的正面,底仓120的底部为倾斜状,底仓120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收集仓140,且底仓120与收集仓140的连通处固定焊接有滤板150,通过设置引导仓130倾斜状固定连通在底仓120的正面,借助于重力下滑引导,使得玉米棒在出料时更加顺畅,通过设置底仓120与收集仓140之间固定镶嵌有滤板150,使得该装置在工作后出料过程中,玉米棒上掉落的玉米可以通过滤板150的过滤可以稳定进入到收集仓140内部收集起来,有效的对玉米棒以及掉落的玉米颗粒进行分类收集出料,便于保障玉米棒后期加工处理的便捷性,通过设置底仓120的底部为倾斜状,有效的保障了玉米下落过程中滑动的流畅性,避免玉米堆积在底仓120底部影响该装置出料;

进一步的,外筒110的内壁上均匀固定有电热管160,底仓120的背面固定安装有风机170,且风机170的出风口处固定连通有主风道180,主风道180竖直状设置在外筒110的背面,风机170的进风口处固定连通有回流管190,且回流管190的另一端固定连通在外筒110的顶部,风机170的进风口内部固定安装有单向阀800,该装置工作时,通过风机170通电启动,将外界的空气通过主风道180抽送到设备内部,借助于电热管160通电后发热加温,提升该装置内部的热量,有效的对该装置内部的玉米棒进行烘烤,配合回流管190连通在外筒110与风机170的进风口位置,有效的使得该装置内部形成热风循环,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对于玉米棒烘烤风干的效率,通过设置单向阀800安装在风机170的进风口位置处,有效的保障了该装置内部气流流通方向稳定;

进一步的,滑动座232的外侧尺寸与通槽231的内部尺寸相适配,滑动座232与通槽231之间滑动连接,通槽231的内部镶嵌有弹簧233,且弹簧23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通槽231的内壁上,弹簧23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动座232的外壁上,滑动座232通过弹簧233与通槽231之间弹性滑动连接,通过设置弹簧233弹性支撑在滑动座232与通槽231之间,使得该装置使用时的,对应的两组输出辊241之间可以实现相对移动,当较大的玉米向下掉落时,在玉米棒体积的挤压作用下,使得弹簧233受挤压形变,滑动座232处于通槽231内部被推动,有效的保障了两组输出辊241之间的间距可以灵活调整,便于该装置工作时,输出辊241始终保持与玉米棒紧贴状态,有效的保障了该装置的适用性以及输送稳定性;

进一步的,连接轴246转动连接在出料仓210的右侧外壁上,连接轴246的截面外形为方形,旋转套244的内部尺寸与连接轴246的外侧尺寸相适配,旋转套244与连接轴246之间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旋转套244的内部尺寸与连接轴246的外侧尺寸相适配,通过旋转套244内部与连接轴246外侧形状的限制,使得旋转套244与连接轴246之间仅可相对进行前后移动,避免旋转套244与连接轴246之间出现空转,有效的保障了该装置工作时,连接轴246与旋转套244之间的传动稳定性;

进一步的,底仓12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分隔机构300,且分隔机构300共设置有六组,六组分隔机构300依次竖直堆叠在底仓120的顶部,分隔机构300包括有分隔筒310,且最下方一组分隔筒310焊接连通在底仓120的顶部,六组分隔筒310之间依次堆叠焊接连通,分隔筒310的内壁上镶嵌有转环320,且转环320与分隔筒310之间转动连接,转环320的内壁上均匀固定有拨动板330,转环320的外壁上固定套设有外齿圈340,且外齿圈340的正面一侧啮合连接有直齿轮350,直齿轮350的中间位置竖直固定有竖轴360,直齿轮350通过竖轴360与分隔筒310之间转动连接,该装置工作时,通过对竖轴360进行旋转驱动,舒蝶竖轴360带动其外侧固定的直齿轮350转动,通过直齿轮350与外齿圈340之间的齿牙啮合传动,舒蝶转环320在分隔筒310的内部旋转,从而使得转环320内壁上固定的拨动板330在分隔筒310内部转动,对分隔筒310中放置的玉米棒进行搅拌,有效的保障了玉米棒被烘烤风吹烘干的均匀性,有利于提升了玉米棒被干燥的效率;

进一步的,每组分隔筒310的背面一侧外壁上均固定焊接连通有分流罩410,且分流罩410与分隔筒310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隔板420,且隔板420的内部均匀开设有通孔,分隔筒310的上方外壁上均匀环绕开设有排气孔430,通过设置分流罩410固定连通在分隔筒310的背面外壁上,通过设置分流罩410与主风道180之间固定连通,使得该装置工作时,主风道180内部的气流可以均匀快速吹入分隔筒310内部,通过分隔筒310上方外壁上开设的排气孔430,有利于使得分隔筒310内部气流流通顺畅,从而使得该装置内部放置的玉米棒烘干均匀快速;

进一步的,每组分隔筒310的内部均安装有封堵机构500,且封堵机构500包括有阀板510,每组分隔筒310的内部均设置有两组阀板510,且两组阀板510对称状转动连接在分隔筒310的下方内壁上,每组阀板510贴近于分隔筒310底部中间位置的一侧均固定焊接有半齿轮520,分隔筒310的内部上方中间位置固定焊接有竖筒530,且竖筒530的内部竖直插设有升降杆540,升降杆540的底部焊接固定有齿条550,且齿条550竖直插设在对应的两组半齿轮520之间,齿条550外侧装配的齿牙与半齿轮520外侧装配的齿牙相适配,通过设置阀板510转动连接在分隔筒310的内部,该装置使用时,当升降杆540上下移动过程中,可以带动其下方固定的齿条550上下移动,借助于齿条550与半齿轮520之间的齿牙啮合,使得齿条550上下移动过程中,带动半齿轮520旋转,从而使得阀板510旋转偏斜,控制阀板510的倾斜角度,实现对分隔筒310底部的封堵,通过两组阀板510的封堵,使得该装置工作时,分隔筒310内部的玉米棒分层独立,便于避免过高的玉米棒之间堆叠紧密,有利于使得拨动板330对分隔筒310内部的玉米棒混合稳定有效,避免玉米棒堆叠过多导致翻滚不便;

进一步的,最上方一组分隔筒310的顶部固定连通有盖仓610,且盖仓610的顶部固定焊接有进料口620,且进料口620与盖仓610之间相连通,进料口620的上方外形为漏斗状,进料口620的顶部开口外形为长方形,通过设置盖仓610的顶部固定有进料口620,通过敞口设置的进料口620可以有效的对玉米棒进料时进行引导,有效的提升玉米棒在加注在该设备内部时的便捷性;

进一步的,上方一组封堵机构500内部的齿条550焊接固定在下方一组封堵机构500内部的升降杆540正上方,盖仓61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710,最上方一组升降杆540的顶部固定焊接在电动伸缩杆710的动力输出轴上,相邻两组分隔机构300内部的竖轴360之间固定连接,外筒1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三伺服电机720,且第三伺服电机720的转动输出轴固定连接在最下方一组竖轴360的底部,通过设置上下相邻的两组分隔机构300内部的齿条550与升降杆540之间固定连接,且设置电动伸缩杆710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在升降杆540上,使得该装置工作时,通过电动伸缩杆710的驱动可以同步控制各个齿条550上下升降移动,从而对各个阀板510进行同步控制,有效的保障了该装置的控制便捷性,通过设置竖轴360之间相互固定连接,使得第三伺服电机720通电工作时可以同步带动各个竖轴360同时转动,有利于该装置驱动稳定;

工作原理:工作时,工作人员通过导线将本装置连接外接电源,使得外接电源为本装置提供电力支持,随后,工作人员控制该装置通电启动;

工作时,工作人员通过控制电动伸缩杆710通电启动,通过电动伸缩杆710的伸缩驱动下方升降杆540向上移动,升降杆540带动齿条550向上移动,通过升降杆540与齿条550之间的依次焊接,使得各个齿条550同步向上移动,借助于齿条550与对应的半齿轮520之间的齿牙啮合,使得各个分隔筒310内部对应的两组阀板510外侧向下翻转,形成倾斜斜面,同步的阀板510与分隔筒310的内壁之间空置出足够的间隙;

工作时,工作人员通过盖仓610上方的进料口620进行玉米棒加料操作,通过进料口620的引导,使得玉米棒快速掉落到下方分隔筒310的内部,玉米棒通过分隔筒310与阀板510之间的间隙逐层堆满在各个分隔筒310的内部,随后,工作人员为电动伸缩杆710提供电力支持,使得电动伸缩杆710通过升降杆540带动齿条550向下移动,使得阀板510旋转后翻转与分隔筒310的内壁之间闭合,将各个分隔筒310内部的玉米棒进行隔离;

工作时,第三伺服电机720通电启动后带动固定在其转动输出轴上的竖轴360转动,通过竖轴360带动对应的直齿轮350转动,借助于直齿轮350与外齿圈340之间的齿牙啮合,使得转环320在分隔筒310内部旋转,从而使得拨动板330在分隔筒310中间位置环绕转动,对分隔筒310内部放置的玉米棒进行搅拌,同步的,风机170通电启动后将外界气流向该装置内部输送,通过主风道180的输送以及各个分流罩410的分流,使得气流均匀稳定的的流入各个分隔筒310的内部,并在后续气流的推动下自对应的分隔筒310上方外壁上的排气孔430中导出至外筒110内部,在回流管190的汇聚下重新汇入风机170的进风口位置,进行循环供风操作;

工作时,外筒110内壁上固定的电热管160通电发热,对该装置内部进行加热操作,配合气流流通进行热风循环干燥,配合拨动板330的搅拌,使得玉米棒快速被干燥;

工作时,当该装置对于玉米棒的干燥操作结束后,工作人员通过控制电动伸缩杆710通电启动带动齿条550向上移动,使得阀板510偏转倾斜,在重力作用下,干燥过后的玉米棒从阀板510与分隔筒310内壁之间的连接位置向下掉落,玉米棒自上向下掉落到底仓120内部后,通过引导仓130的引导进入到出料仓210内部,玉米棒掉落过程中,其上方掉落下来的玉米颗粒通过滤板150的过滤进入到收集仓140内部收集起来;

工作时,当第一伺服电机222通电启动后带动固定在其转动输出轴上的一组橡胶辊221转动,通过皮带轮传动机构223的传动,使得对应的两组橡胶辊221同步同向转动,通过两组橡胶辊221的拨动调整,使得横躺在出料仓210内部的玉米棒竖立起来,随后,第二伺服电机247通电启动后带动固定在其转动输出轴上的连接轴246转动,通过连接轴246带动两组旋转套244转动,使得对称设置的两组第二锥齿轮245同步转动,通过第二锥齿轮245与第一锥齿轮242之间的齿牙啮合,使得前后对应的两组输出辊241同步相对转动,通过输出辊241的旋转挤压使得玉米棒稳定输出进行出料操作,以上为本发明的全部工作原理。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