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热水燃烧器的火排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3795阅读:24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气热水燃烧器的火排配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热水器,尤指一种燃气热水燃烧器的火排配置结构。
燃气(包括煤气、天然气、石油气等)热水器中,皆具有一主炉燃烧器1(配合


图1所示),是使混合燃气能被导入并分流外排,以利点火燃烧形成加热火焰使用。此燃烧器1是藉助一架板11上的数个导气接座12来嵌置火排13,使火排能被架置成上挺等间并列状态,并使各火排13间为一横杆14所串固,可于其上组设阻流板18及点火感应等周边元件。
然而,如
图1所示的燃烧器1中所使用的常见火排13,其顶端所设供给喷流燃气的喷嘴15,通常是制成圆孔状;且常见火排13底端的进气管壁16以及导气接座12,皆是制成得以相嵌套的圆形管壁状;同时火排13的喷嘴15底缘的壳壁上制有凹陷的缩口壁17;藉以自导气接座12内分流混合燃气至每一火排13内,并藉缩口壁17的阻流,使燃气能从火排13内的双侧流道分流至顶端的每个圆孔形喷嘴15中喷流而出,供应点火形成燃烧火焰;惟其具有以下的缺点1、在组装燃烧器时,各火排嵌置在导气接座12上的定位性不佳,且组置数量难以提增;因知,常见火排底端的进气管壁16以及用以嵌接的导气接座12二者皆制成圆形管壁,在嵌接时极易产生枢动现象,亦即在组装过程中各火排13之间的平行并列形态较难以被矫正定位,使于穿设横杆14时的便利性大为降低;同时在有限的架板11空间上采用圆形管壁的等间并列组装火排方式,将难再予增加火排的并组数量。
2、火排13内分流至各喷嘴15间的燃气流量较不均匀;因为经由缩口壁17产生阻流作用后,大多数燃气皆被导流至双侧流道中,使当较接近双侧流道的喷嘴15处所能得到的燃气量较为丰沛,而位处中央部位的喷嘴15因较远离双侧流道,导致所能分配到的燃气流量较少,如此一来,将使火排13上各喷嘴15的燃气喷流强度不均匀,亦即在后续点火引燃燃气后,将造成每一火排上的大小火现象,导致产生热能难于均匀分配的困扰。
3、火排13上的各个圆孔喷嘴15所能产生的火焰难于强旺,且难于达到蓄热的效果;因知圆孔形喷嘴15的阻流性较低,易使燃气直接向外喷流,虽然其流通性较佳,惟在同等燃气供应压力下所形减的火焰强度即无法提升;且圆孔喷嘴15于形成火焰时,其热能已被带离喷嘴,造成难于低燃温下产生蓄热的效果。
针对以上背景所述的问题及困扰,正是为本实用新型特予重新设计一新款火排的研创动机所在,亦是本创作人累积多年来从事燃气热水器的主炉制造经验所得的构思,兹再逐一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后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燃气热水燃烧器的火排配置结构,使火排上每个喷嘴在导流燃气时,能提增其喷流燃气的强度、混合度及其稳定度,并使各喷嘴间具有蓄热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燃气热水燃烧器的火排配置结构,将火排底端的进气管壁制成利于和导气接座嵌固的圆体角面状,以提升架板上火排的组装数量,及其嵌置的稳定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燃气热水燃烧器的火排配置结构,是包含将火排嵌套于架板的导气接座上,以及在火排的出气口间设导流片及喷嘴座所构成;其中火排的燃气导流腔槽上具有双侧内凹的缩口壁,使缩口壁的双侧内部形成流道;该导流片是制成与出气口同形的挡片形态,片体上设有二个中置的较大导气框孔,以及二个侧置的较小导气框孔相对应,并使导流片能被嵌扣于出气口内;该导流片是制成断面呈冂形状的嵌接座体形态,座面上设有数组平行等间并列的条孔状喷嘴,每一组喷嘴通常是由一只以上的条状喷孔所组成,能将此喷嘴座扣固于火排的出气口上;藉由以上,促使火排内部的燃气,在经缩口壁阻挡而分流至双侧流道后,能藉导流片上的双侧较小导气框孔,在分流部份燃气通过的同时将其他燃气稍加阻流,使被阻流的其他部份燃气能有足够的压力再排流至中置较大的导气框孔上排流而出,以便让火排内的燃气能充分均匀的被分配至喷嘴座上的每一组喷嘴间等压供流。
各组喷嘴上的条状喷孔,是为具有二次分流并助流燃气之效,且能在低燃温时发挥蓄热效用的细条状喷孔。
火排底端的进气管壁是制成圆体角面状,且架板上用以嵌套火排并供导送燃气使用的导气接座亦是制成圆形角面状管壁,以便提升各火排被各导气接座嵌套时的稳定性及其架板上的配置数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燃气热水燃烧器的灭排配置结构,特别是在火排顶端出气口处嵌组导流片及喷嘴座,促使火排在导流燃气时,得以提增每个喷嘴中所喷流供燃的燃气强度、混合度及其稳定度;同时亦将火排底端的进气管壁制成利于和导气接座嵌固的圆体角面状,可以提升燃烧器上火排的组置数量及其稳定性。
兹将配合附图举实施例详加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后附图简单说明
图1是为常见燃烧器的立体图;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燃烧器上的火排的立体局部分解图;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火排的剖示图;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火排的另一剖示图;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火排上喷嘴的另一剖示图;图6是为本实用新型沿图4中A-A’线的剖示图。
图号说明1燃烧器 11架板12 导气接座13火排14 横杆15喷嘴16 进气管壁17缩口壁18 导气接座2 火排20 肋面21出气口22 凹槽23缩口壁24 颈部25通孔26 进气管壁27流道3导流片 31较大导气框孔32 较小导气框孔33凸肋4喷嘴座 41喷嘴411 喷孔42缩颈部43 肋部44勾部首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燃气热水燃烧器的火排配置结构,是包含将燃烧器1中的每一只火排2制成顶端具条孔状贯列的出气口21形态,并使出气口21的近底缘双侧壁面上成型有凹槽22,使能于出气口21内嵌设一导流片3,并于出气口21上扣组一喷嘴座4所组成。其中
该火排2上的燃气导流腔槽区间亦设有一双侧内凹形的缩口壁23(如图2及图4所示);且在火排2的颈部24双侧肋面20上设有通孔25(如图2及图3所示),能供给横杆14穿套使用。
火排2底端的进气管壁26是制成圆体角面状,且架板11上用以嵌套火排2并供导送燃气使用的导气接座18亦是制成同等的圆形角面状管壁(如图2所示),以便能增加架板11上等间开设导气接座18的设置数量,进而增加火排2的嵌置装设数量;同时,提升在各导气接座18上火排2被嵌套后的稳定性(配合图4,嵌组火排2能利用该等非呈圆管状态的管角部位来制约定位,参见图6所示)。
同时,该导流片3是制成与出气口21同形的挡片形态(如图2所示),片体上设有二个中置的较大导气框孔31,以及二个侧置的较小导气框孔32相对应,且片体的顶部双侧制有多数凸肋33;藉此,能利用该等凸肋33使导流片3能被稳固的嵌扣于出气口21内部,并与喷嘴座4保持一凸肋33高度的助流区间(配合图3至图5所示)。
另关于该喷嘴座4(如图2所示),是制成断面呈冂形状的嵌接座体形态;喷嘴座4的座面上设有数组平行等间并列的条孔状喷嘴41,每一组喷嘴41通常是由一只以上的条状喷孔411所组成;喷嘴座4的座面双端制有缩颈部42,且双侧底部制有肋部43,肋部43上缘并冲制有勾部44;其间该肋部43是为加强座体双侧壁面间的强度而制成的,该缩颈部42以及勾部44是能分别补卡扣于火排2的出气口21双侧肋面20上及凹槽22内,以便将喷嘴座4扣固于火排2的出气口21上(配合图3及图4所示)。
藉由以上组构而成的火排2,当燃气经由导气接座18供流至火排2内部后(如图3所示),火排2内部的燃气是会被缩口壁23所阻挡,而分流经双侧流道27后导送至顶端的出气口21间,此刻因导流片3上的双侧较小导气框孔32较接近双侧流道27,能在分流部份燃气通过的同时将其他燃气稍加阻流(配合图4所示),使被阻流的其他部份燃气能有足够的压力再排流至中置较大的导气框孔31上排流而出(配合图5所示),促使流经导流片3后的燃气能充分均匀的被分配至喷嘴座4上的每一组喷嘴41间,此各组喷嘴41上的喷孔411中,皆能具有等压排流燃气之效。同时,亦能藉由条状喷孔411给予燃气二次分流并助流,促使经由燃气自然吹混空气所成的燃气,其混合比更为均匀且强旺,以达提增燃气喷流供应时的均匀混合度及其喷燃强度与稳定性。又,在引燃喷孔411上所喷燃的燃气后,因各组喷嘴41上的细条状喷孔411的排列极密,促使喷嘴座4上能在低燃温时发挥蓄热的效果,以提升其低温火焰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1.一种燃气热水燃烧器的火排配置结构,是包含将火排(2)嵌套于架板(11)的导气接座(18)上,以及在火排(2)的出气口(21)间设导流片(3)及喷嘴座(4)所构成;其中火排(2)的燃气导流腔槽上具有双侧内凹的缩口壁(23),使缩口壁的双侧内部形成流道(27);其特征为该导流片(3)是制成与出气口(21)同形的挡片形态,片体上设有二个中置的较大导气框孔(31),以及二个侧置的较小导气框孔(32)相对应,并使导流片(3)能被嵌扣于出气口(21)内;该导流片(4)是制成断面呈冂形状的嵌接座体形态,座面上设有数组平行等间并列的条孔状喷嘴(41),每一组喷嘴(41)通常是由一只以上的条状喷孔(411)所组成,能将此喷嘴座(4)扣固于火排(2)的出气口(2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燃烧器的火排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组喷嘴(41)上的条状喷孔(411),是为具有二次分流并助流燃气之效,且能在低燃温时发挥蓄热效用的细条状喷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热水燃烧器的火排配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火排(2)底端的进气管壁(26)是制成圆体角面状,且架板(11)上用以嵌套火排(2)并供导送燃气使用的导气接座(18)亦是制成圆形角面状管壁。
专利摘要一种燃气热水燃烧器的火排配置结构,是包含在燃烧器中每一火排的顶端出气口内嵌组一导流片,并于出气口上扣组一喷嘴座所组成;其中喷嘴座上设有数组平行等间并列的条孔状喷嘴,每一组喷嘴通常是由一只以上的条状喷孔所组成;同时导流片上设有中置的较大导气框孔以及侧置的较小导气框孔,促使经由较大及较小导气框孔中排流至喷嘴间的燃气量能更为均等,并藉助极细密的条状喷嘴给予燃气二次分流及助流,以达提增燃气喷流供应时的均匀混合度及其喷燃强度与稳定性。
文档编号F24H9/18GK2319753SQ9723080
公开日1999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24日
发明者彭垂庆 申请人:彭垂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