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换热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547890阅读:来源:国知局
方面,制冷剂流出口 38作为A/C制冷剂向水冷冷凝器30流出的流出口发挥作用。制冷剂流出口 38形成为中空圆筒状,并被插入流出侧箱23的下部开口 23A2。并且,水冷冷凝器30的另一侧(下侧)被固定在下部开口 23A2的不同位置处,制冷剂流出口 38从下部开口 23A2朝向下方突出。如上所述,制冷剂流出口 38经由中继管50与第一侧箱42相连接。
[0064]在制冷剂流出口 38的外周形成有供各个O型环39安装的槽38A。制冷剂流出口38与下部开口 23A2之间的微小间隙由O型环39密封。制冷剂流出口 38被下部开口 23A2支承,配置在空间S中(参照图2)。
[0065]从上部插入口 23A1插入在流出侧箱23内的水冷冷凝器30在上部插入口 23A1和下部开口 23A2这两处固定于流出侧箱23。
[0066](制冷剂的流动)
[0067]参照图3说明组合换热器I中的CAC冷却水(第一制冷剂)、A/C制冷剂(第二制冷剂)及发动机冷却水的流动。
[0068]向发动机2供给的进气(intake air)由涡轮增压器7压缩而变为高温。因此,高温的压缩进气被水冷式中冷器3冷却。由此,进气密度提高,发动机2的燃烧效率提高。在水冷式中冷器3中,在进气和CAC冷却水之间进行换热,进气被冷却。对于在水冷式中冷器3中流动的CAC冷却水,在其在辅助散热器20的流出侧箱23内流动的期间内被在水冷冷凝器30内流动的A/C制冷剂冷却,其后,进一步由水冷冷凝器30冷却。从水冷冷凝器30中流出的CAC冷却水被利用泵5输送至水冷式中冷器3。
[0069]另一方面,由空调冷冻循环路径中的压缩机8压缩了的高温高压的A/C制冷剂流入水冷冷凝器30,其后流入空冷冷凝器40。流入到空冷冷凝器40中的A/C制冷剂流经空冷冷凝器40的上侧的冷凝部、液体箱60及下侧的过冷却部,最后从流出部42B流出。
[0070](效果)
[0071 ] 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换热器I中,水冷冷凝器30的制冷剂流入口 37及制冷剂流出口 38被设置在辅助散热器20的流出侧箱23的彼此相对的位置,且制冷剂流出口 38与第一侧箱42相连接。因而,制冷剂流入口 37及制冷剂流出口 38不向辅助散热器20的侧向外方突出,制冷剂流入口 37及制冷剂流出口 38 (尤其是与制冷剂流入口 37相连接的流入配管及与制冷剂流出口 38相连接的中继管50)的配置自由度提高。而且,与图14?图16中的组合换热器相比,能够缩短与制冷剂流出口 38相连接的中继管50的长度,能够简化中继管50。
[0072]此外,组合换热器I需要配置在发动机室内的有限的设置区域Y(参照图2)内。由于如上所述制冷剂流入口 37及制冷剂流出口 38不向辅助散热器20的侧向外方突出,因此,如果将自流出侧箱23突出的流出口 23out配置在设置区域Y的外侧,则能够扩大辅助散热器20的换热区域X(参照图2:管21的范围)。而且,流出口 23out不一定要设置在流出侧箱23的侧壁,也可以设置在流出侧箱23的上表面、底面。在该情况下,能够可靠地扩大换热区域X。
[0073]由于要在流出侧箱23的内部设置水冷冷凝器30,因此,流出侧箱23比空冷冷凝器40的第一侧箱42大。因此,流出侧箱23突出到比第一侧箱42靠外侧的位置。其结果,能够将制冷剂流出口 38、中继管50配置在流出侧箱23下方的空间S中,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S。
[0074]液体箱60安装于与供A/C制冷剂流入的第一侧箱42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侧箱43。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与设有水冷冷凝器30的流入侧箱23相反的一侧的空间,能够有效地活用发动机室内的空间,多种组件的配置自由度提高。
[0075]设于第一侧箱42的流入位置42A1及流出位置42B1彼此分开。因此,流经空冷冷凝器40的过冷却部而从流出位置42B1流出的A/C制冷剂(冷却后制冷剂)不易从自流入位置42A1流入而流经空冷冷凝器40的冷凝部的A/C制冷剂(冷却前制冷剂)受热,从而,A/C制冷剂在空冷冷凝器40中的换热效率提高。
[0076]利用水冷冷凝器30 (第二换热器),能够对向空冷冷凝器40流入的A/C制冷剂进行预备冷却,能够使空冷冷凝器40小型化。
[0077]中继管50钎焊于第一侧箱42。因此,不需要中继管50向第一侧箱42的安装作业,组合换热器I的组装作业性提高。
[0078]水冷冷凝器30的设有上侧的箱32及制冷剂流入口 37的一侧(上侧)固定于上部插入口 23A1,水冷冷凝器30的设有下侧的箱33及制冷剂流出口 38的另一侧(下侧)固定于下部开口 23A2。即、水冷冷凝器30在彼此相对的上部插入口 23A1及下部开口 23A2这两个部位处被固定。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水冷冷凝器30在流出侧箱23内的振动。
[0079]在制冷剂流出口 38从下部开口 23A2内穿过的状态下,O型环39介于下部开口23A2的外周与下部开口 23A2的内周之间。由此,能够防止从流出侧箱23内经过的CAC冷却水流出。而且,即使水冷冷凝器30因热膨胀而伸缩,也能够克服制冷剂流出口 38的压缩力而移动,因此,能够应对水冷冷凝器30的伸缩。
[0080]管31通过挤压成形而形成,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从管31内经过的A/C制冷剂流出,且能够容易地制造管31。
[0081]只要使盖36由引导部23C引导而旋转,就能够将水冷冷凝器30固定于流出侧箱23。此外,只要将盖36拆下,就能够将水冷冷凝器30从流出侧箱23拆下。因而,水冷冷凝器30的维护容易。
[0082]而且,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换热器1,还能够实现防止由水冷冷凝器30在流出侧箱23内振动引起的问题这样的效果。参照图17详细说明该效果。
[0083]图17是上述的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组合换热器(收纳在辅助散热器201的流出侧箱203内的水冷冷凝器200)。在水冷冷凝器200内流动的A/C制冷剂与在辅助散热器201内流动的CAC冷却水进行换热。在流出侧箱203的上表面形成有供水冷冷凝器200插入的插入口 205。
[0084]水冷冷凝器200包括:安装于插入口 205的螺旋盖(上部箱)210 ; 一对管即供A/C制冷剂流入的流入管220A和供A/C制冷剂流出的流出管220B ;供A/C制冷剂流动的管230、用于支承管230的隔板240 ;以及用于改变A/C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下部箱250。水冷冷凝器200被螺旋盖210固定于流出侧箱203。
[0085]水冷冷凝器200仅被螺旋盖210固定于流出侧箱203,因此,振动(例如由车辆加减速引起的振动)会引起顶端部分(下部箱250侧的部分)振动。其结果,存在插入口 205、螺旋盖210因振动负荷而损坏的隐患。
[0086]相对于此,采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换热器1,水冷冷凝器30在流出侧箱23的上部插入口 23A1及下部开口 23A2处被固定于流出侧箱23。因而,如上所述,能够防止水冷冷凝器30在流出侧箱23内的振动,能够防止振动引起的问题。
[0087][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0088]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第一侧箱42的变形例。而且,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造相同或等同的构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以下对不同的构造进行说明。
[0089](变形例I)
[0090]如图10所示,第一侧箱42设有与中继管50相连接的连接器70。在连接器70的内部形成有内部流路71。内部流路71的一端向上方敞开,另一端向第一侧箱42的流入部42A敞开。连接器70可以钎焊于第一侧箱42,也可以通过凿紧等其它方法固定于第一侧箱42 ο
[0091 ] 采用变形例I,除了上述实施方式的上述效果以外,通过在第一侧箱42上设置连接器70,能够呈直线状形成中继管50,能够简化中继管50。在本变形例I中是将中继管50连结于连接器70,也可以将水冷冷凝器30的制冷剂流出口 38直接连结于连接器70。
[0092](变形例2)
[0093]如图11所示,制冷剂流出口 38不经由上述实施方式的中继管50、上述变形例I的连接器70,而是直接与第一侧箱42相连接。也可以在供制冷剂流出口 38插入的孔的周围设置用于防止A/C制冷剂流出的密封构件。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