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换热器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547890阅读:来源:国知局
[0094]采用变形例2,除了上述实施方式的上述效果以外,通过将制冷剂流出口 38直接连结于第一侧箱42,从而不需要中继管50、连接器70。
[0095][第二实施方式]
[0096]接下来,参照图12、图13的(a)及图13的(b)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组合换热器。在本实施方式的组合换热器中,只有水冷冷凝器30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冷凝器30不同。因而,以下仅对水冷冷凝器30进行说明。而且,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构造相同或等同的构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
[0097](水冷冷凝器的构造)
[0098]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图13的(a)及图13的(b)所示,水冷冷凝器30的上侧的箱32的一部分暴露在流出侧箱23的上部。水冷冷凝器3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水冷冷凝器30同样地包括多根管31 (并未一一图示)、一对箱32及箱33、O型环34、制冷剂流入口37、以及制冷剂流出口 38。
[0099]上侧的箱32包括形成有供管31的端部结合的孔的内侧板32A、和安装于内侧板32A的外侧板32B。如图13的(a)所示,在内侧板32A上形成有自流出侧箱23的收容室23A向外侧伸出的凸缘72。凸缘72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密封板35同样地发挥作用。
[0100]在凸缘72与流出侧箱23的密封座部23B之间配置O型环34。凸缘72利用一对分体夹紧接头(divided pinching adapters) 80固定于流出侧箱23的安装凸缘23T。各分体夹紧接头80具有C字状截面。一对分体夹紧接头80通过将安装凸缘23T和凸缘72夹紧而将水冷冷凝器30固定于流出侧箱23。两个分体夹紧接头80利用固定片81及82相互固定。
[0101]在下侧的箱33没有形成凸缘72,箱33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构造。因而省略对箱33的说明。
[0102](效果)
[0103]采用本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全部效果。除了上述效果以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水冷冷凝器30的箱32的一部分暴露。因而,能够减小水冷冷凝器30在流出侧箱23内所占的容积,能够使流出侧器23小型化。
[0104]此外,凸缘72形成于内侧板32A,因此,不需要将凸缘72设置为独立的构件,能够使水冷冷凝器30轻量化,能够降低水冷冷凝器30的制造成本。
[0105]需要说明的是,凸缘72设在了内侧板32A上,但凸缘72可以与管31 —体地形成,也可以与外侧板32B、制冷剂流入口 37 —体地形成。
[0106]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依照权利要求书而确定。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辅助散热器20及空冷冷凝器40沿着与外部气流正交的面配置。但辅助散热器20及空冷冷凝器40也可以沿前后方向稍微错开地配置。
[0107]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辅助散热器20配置在了空冷冷凝器40的上方。但也可以将空冷冷凝器40配置在辅助散热器20的上方。
[0108]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辅助散热器20对水冷式中冷器3的CAC冷却水进行冷却。但辅助散热器20也可以用于对搭载于车辆上的各种电子设备所使用的制冷剂(例如用于对逆变器进行冷却的冷却水)进行冷却。
[0109]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换热器设置了水冷冷凝器30。但是,第二换热器也可以是油冷却器等。
[0110]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水冷冷凝器30被收容在辅助散热器20的流出侧箱23内。但水冷冷凝器30也可以收容在辅助散热器20的流入侧箱22内。在该情况下也同样地,在水冷冷凝器30内流动的A/C制冷剂与在辅助散热器20内流动的CAC冷却水进行换热。
[0111]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水冷冷凝器30被从上部插入口 23A1插入于流出侧箱23。但水冷冷凝器30也可以通过设计变更而从流出侧箱23的下侧插入。
[0112]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管31是通过挤压成形而形成的。但管31也可以通过挤压成形以外的方法形成。例如,管31也可以是内翅片管、具有制冷剂通路的管、管体等。
[0113]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水冷冷凝器30在上部插入口 23A1和下部开口 23A2处被固定于流出侧箱23ο但水冷冷凝器30也可以在(不是上部插入口 23A1和下部开口 23A2)长度方向上的至少两个以上部位固定于流出侧箱23。
【主权项】
1.一种组合换热器,其中, 该组合换热器包括: 第一换热器; 第二换热器,其收容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箱内;以及 第三换热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上方或下方, 在所述第一箱内流动的第一制冷剂与在所述第二换热器内流动的第二制冷剂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所述第二制冷剂流入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三箱, 所述第二换热器具有供所述第二制冷剂流入的制冷剂流入口、和供所述第二制冷剂流出的制冷流出口, 所述制冷剂流入口及所述制冷剂流出口设在所述第一箱上的彼此相对的位置, 所述制冷剂流出口与所述第三箱相连接。
2.根据权利I所述的组合换热器,其中, 所述第一箱突出到比所述第三箱靠外侧的位置, 所述制冷剂流出口配置于在所述第三箱的外侧形成的空间内,并经由与所述第三箱相连通的中继管与所述第三箱相连接。
3.根据权利I或2所述的组合换热器,其中, 所述组合换热器还包括: 制冷剂贮存箱,其用于贮存在所述第三换热器内流动的所述第二制冷剂, 所述制冷剂贮存箱设置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与所述第三箱相反的一侧。
4.根据权利I?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换热器,其中, 所述第三箱具有供所述第二制冷剂流入的流入位置、和供所述第二制冷剂流出的流出位置, 所述流入位置及所述流出位置彼此分开。
5.根据权利I所述的组合换热器,其中, 所述第三箱具有与所述制冷剂流出口相连接的连接器。
6.根据权利I所述的组合换热器,其中, 所述制冷剂流出口直接与所述第三箱相连接。
7.根据权利I?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换热器,其中, 所述第一换热器是辅助散热器, 所述第二换热器是水冷冷凝器, 所述第三换热器是空冷冷凝器。
8.根据权利I所述的组合换热器,其中, 在所述第一箱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二换热器向所述第一箱内插入的插入口、和与所述插入口相对的开口, 所述第二换热器具有多根管、和分别与所述多根管的两端连结的一对箱, 所述制冷剂流入口安装于所述一对箱中的一个箱, 所述制冷剂流出口安装于所述一对箱中的另一个箱, 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侧、即设有所述一对箱中的所述一个箱和所述制冷剂流入口这一侧固定于所述插入口,所述制冷剂流入口暴露在外部, 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侧、即所述一对箱中的所述另一个箱和所述制冷剂流出口这一侧固定于所述开口部。
9.根据权利8所述的组合换热器,其中, 所述制冷剂流出口及所述开口分别形成为中空圆筒状, 以所述制冷剂流出口在所述开口内穿过的状态将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侧固定于所述开口部。
10.根据权利9所述的组合换热器,其中, 在所述制冷剂流出口与所述开口内之间设置有密封构件。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换热器,其包括第一换热器;收容在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箱内的第二换热器;设置在第一换热器的上方或下方的第三换热器。在第一箱内流动的第一制冷剂与在所述第二换热器内流动的第二制冷剂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第二制冷剂流入第三换热器的第三箱。第二换热器具有供所述第二制冷剂流入的制冷剂流入口、和供所述第二制冷剂流出的制冷剂流出口。制冷剂流入口及制冷剂流出口设在第一箱上的彼此相对的位置。制冷剂流出口与第三箱相连接。采用上述组合换热器,制冷剂流入口及制冷剂流出口不朝向第二换热器的侧向外方突出,从而制冷剂流入口及制冷剂流出口的配置自由度得到提高。
【IPC分类】F28F9-02, F28F9-26
【公开号】CN104870927
【申请号】CN201380066105
【发明人】森荣一, 松平范光, 辻本直也
【申请人】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13日
【公告号】DE112013006036T5, WO2014097977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