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637832阅读:来源:国知局
D3,据以各第二流管50的一端可对应套设于其中一个第二连接口 202。其中一个第二流管50的两端对应塞设于两个第二连接口 202中,而另外两个第二流管50的一端则分别塞设于其中一个第二连接口 202。
[0048]具体来说,第一流管40可以是用以连通各热交换管20的U型连通管,第二流管50可以包括有用以连通各热交换管20的U型连通管、用以输出热水的L型热水管,及用以与冷水管相连接的U型连通管,而第三流管60则可以是冷水输入管。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流管40及第二流管50的数量及其外型,可以依据需求加以改变,且用以作为热水管并不局限于第二流管50,亦可以是第一流管40 ;相同地,用为冷水管的第三流管60亦可以是通过其中一个第一流管40与热交换管20相连通。值得一提的是,各第一流管40、各第二流管50及第三流管60的截面,较佳地,可以是椭圆形,据以可提高容置于各流管中的液体的热交换效率。
[0049]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7,各第一流管40的两端分别对应套设于热交换管20的第一连接口 201时,各热交换管20的第一连接口 201周缘更套设有一第一焊料单元70。亦即,当口径相对较大的第一流管40的各端对应套设于各热交换管20的第一连接口 201时,各第一流管40与各热交换管20相互套接处更套设有一第一焊料单元70。据此,当本体10倾斜地(倾斜方向是向第一流管40方向倾斜)设置于硬焊炉,以进行自动焊接时,受高温加热而成熔融状的各第一焊料单元70,将顺着各热交换管20的外管壁,向该热交换管20与其对应套接的第一流管40方向流动,而受第一流管40端壁的抵挡,而停留于该热交换管20与该第一流管40相互套接处,并据以冷却后,可于该套接处形成第一焊接单元(图中未示出),进而可使该热交换管20与该第一流管40稳固地相互连接。
[0050]值得一提的是,如图7所示,在更好的实施方式中,各第一流管40邻近于与各热交换管20相互套接处,可以向外凸伸形成有一第一抵顶部401。据以,当第一焊料单元70呈熔融状,沿热交换管20向第一流管40方向流动,且跨越第一流管40的端壁时,该些沿第一流管40的外管壁流动的熔融状第一焊料单元70,将受第一抵顶部401的抵挡,而不再沿第一流管40的外管壁向外流动。亦即,通过第一抵顶部401的设置,可有效地防止部分于高温加热过程中,溢出于第一流管40的端壁的第一焊料单元70,持续沿第一流管40向外流出的问题。
[0051]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8,各热交换管20的第二连接口 202对应套设于各第二流管50的一端时,各第二连接口 202的周缘可以套设有一第二焊料单元80。据以,当本体10向第二流管50的套接的热交换管20方向倾斜,且设置于硬焊炉中,进行自动焊接时,预先套设于各第二流管50周缘的第二焊料单元80,受高温加热而呈熔融状,将沿各第二流管50的外管壁,向其所对应套接的热交换管20方向流动,并据以受到热交换管20的管壁抵挡,而于该第二流管50与该热交换管20相互套接处,冷却形成该第二焊接单元(图未示)。
[0052]另外,如图8所示,在更好的实施方式中,各第二流管50邻近于与各热交换管20相互套接处,可以向外凸伸形成有一第二抵顶部501,据以各第二流管50与其对应所套接的热交换管20间,形成有一间隙(图中未示出),进而使得一第二焊料单元80得以套设于该间隙中。当本体10向第二流管50对应套接的热交换管20的方向,倾斜设置于硬焊炉中进行自动焊接时,各第二焊料单元80受高温加热呈熔融状,因为受到第二抵顶部501与热交换管20的端壁限制,将直接于该间隙中冷却形成第二焊接单元(图中未示出)。换言之,通过第二抵顶部501的设置,得以确使第二焊料单元80受热熔融后,限制位于第二抵顶部501与热交换管20的管壁间,据以确保第二流管50与热交换管20可稳固地相互连接。
[0053]特别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第三流管60的一端通过第二流管50与热交换管20相连接。其中,第二流管50与第三流管60相连接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有一屏蔽502,而第三流管60与该第二流管50相连接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有一限位部601,据以当该第二流管50与该第三流管60相连接时,屏蔽502与限位部601间形成有一容槽(图中未示出),据以可置放一第三焊料单元90。如此,当本体10向第三流管60倾斜设置于硬焊炉,进行自动焊接时,第三焊料单元90得以被限制于屏蔽502与限位部601间,而使第二流管50及第三流管60可确实地稳固接合。
[0054]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装置,通过使与热交换管两端相连接的流管口径大小不同的设计,据以使得本体倾斜地设置于硬焊炉中进行自动焊接时,焊料可稳定地位于各热交换管与各流管间,而确保各流管与各热交换管相互连接的稳定性。
[00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装置包括: 一本体; 数个热交换管,该些热交换管间隔设置于该本体的一端口,各该热交换管的两端分别为一第一连接口及一第二连接口; 数个第一流管,各该第一流管的口径大于任一该热交换管,且各该第一流管的至少一端与该第一连接口相互套接; 数个第一焊接单元,各该第一焊接单元固定设置于各该第一连接口与各该第一流管相互套接处; 数个第二流管,各该第二流管的口径小于任一该热交换管,各该第二流管的至少一端与该第二连接口相互套接;以及 数个第二焊接单元,各该第二焊接单元固定设置于各该第二连接口与各该第二流管相互套接处; 其中,该热交换装置适用于,使该本体由各该第一流管向各该热交换管方向倾斜地设置于一硬焊炉,以于各该第一流管及其对应的各该热交换管间形成各该第一焊接单元,且于各该第二流管及其对应的各该热交换管间形成各该第二焊接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些热交换管外壁套设有数个热交换鳍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流管及各该第二流管的截面为椭圆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流管,其环绕该本体设置,且该第三流管的一端与其中一该第一流管的一端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流管的截面为椭圆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端分别连接该热交换管及该第三流管的该第二流管,其与该第三流管相连接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有一屏蔽,且该第三流管与该第二流管相连接处则向外延伸形成有一限位部,而当该第三流管与该第二流管相互连接时,该限位部与该屏蔽间形成有一容槽。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流管向外凸伸形成有一第一抵顶部,该第一抵顶部邻近于该第一流管与该第一连接口相互套接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流管具有一第二抵顶部,该第二抵顶部邻近于该第二流管与该第二连接口相互套接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抵顶部与其所对应的该热交换管的端壁间形成有一间隙。
【专利摘要】一种热交换装置,其包括:一本体、数个热交换管、第一流管、第一焊接单元、第二流管及第二焊接单元,数个热交换管间隔设置于本体的一端,各热交换管两端分别为一第一连接口及一第二连接口,各第一流管口径大于任一热交换管;各第二流管口径小于任一热交换管,各第一流管及各第二流管的至少一端分别与其中一第一连接口及其中一第二连接口相连接,各第一流管及各第二流管与各热交换管相连接处,分别设置有第一焊接单元及第二焊接单元。本实用新型可有效的解决公知技术中,热交换装置倾斜地设置而进行自动焊接时,焊料无法有效固定设置于热交换管与外部管路相连接处的问题。
【IPC分类】F28F1-32, F28F9-26, F24H9-00
【公开号】CN204345923
【申请号】CN201420673147
【发明人】詹仕荣
【申请人】铨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