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2262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交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图15是表示现有的热交换装置的概略构造的正面图,图16是表示该热交换装置的概略构造的俯视图。如图15及图16所示,热交换装置的主体100在下面具有检修盖101,在侧面具有室内吸入口 102、室内吹出口 103、室外吸入口 104以及室外吹出口 105。另外,在主体100的中央部内,排气用叶片106和供气用叶片107安装于电动机108上。在排气用叶片106的外侧设有排气用风扇壳体109,在供气用叶片107的外侧设有供气用风扇壳体110。层叠L形的风道而构成的多个热交换元件111配置在排气用风扇壳体109及供气用风扇壳体110的外周部。另外,热交换装置的主体100还设有供气风道114和排气风道116。在此,供气风道114为从室外吸入口 104到供气用风道构成板112、热交换元件111、供气用叶片107、吹出管113、室内吹出口 103的风道。排气风道116为从室内吸入口 102到排气用风道构成板115、热交换元件111、排气用叶片106、吹出管113、室外吹出口 105的风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对多个热交换元件111进行维修时,将在主体100的下面设有的检修盖101卸下之后,取出热交换元件111。因此,需要使检修盖101至少比排气用风扇壳体109及供气用风扇壳体110的外形大。在不拆下排气用风扇壳体109和供气用风扇壳体110,就卸下热交换元件111的情况下,检修盖101的大小必须更大。另外,在从主体100的四面侧面中的一个侧面对热交换元件111的情况(未图示),为了将全部热交换元件111卸下,必须卸下排气用风扇壳体109和供气用风扇壳体110。在这种现有的热交换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安装于热交换装置主体的多个热交换元件111,使得风道构造复杂,维修作业困难。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 3492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热交换装置具备:主体外壳,其具有室内空气口、排气口、户外气体口以及供气口 ;排气用风扇及供气用风扇,该排气用风扇设于主体外壳内,将室内空气从室内空气口吸入并从排气口排出,供气用风扇将户外气体从户外气体口吸入并从供气口向室内供给;热交换元件,其在主体外壳内分别隔开规定间隔而层叠多个板体,在板体之间交替地将室内空气从元件室内空气吸入口吸入并从元件室内空气排出口排出,将户外气体从元件户外气体吸入口吸入并从元件户外气体排出口排出,进行室内空气和所述户外气体的热交换,其中,热交换元件将元件室内空气排出口和元件户外气体排出口夹着排出口边界部而形成,并且将多个热交换元件以使排出口边界部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形成热交换元件单元,热交换元件单元具有从元件室内空气排出口到排气用风扇的室内空气通风道和从元件户外气体排出口到供气用风扇的户外气体通风道。通过排出边界部不会使室内空气通风道和户外气体通风道的空气混合。而且,通过设为使热交换元件和风道一体化的热交换元件单元,在维修时不用分别将隔开多个热交换元件的风道卸下,因此,维修作业变得容易。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装置的概略构造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装置的概略构造的正面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元件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元件单元的侧面剖面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元件单元的正面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元件单元的背面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装置的直交流型元件的热交换元件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使用该热交换装置的直交流型元件的热交换元件的热交换元件单元的侧面剖面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装置的概略构造的正面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元件单元的正面立体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元件单元的背面立体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装置的概略构造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装置的概略构造的正面图;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元件单元的正面立体图;图15是表示现有的热交换装置的概略构造的正面图;图16是表示现有的热交换装置的概略构造的俯视图。标记说明1:主体外壳la、Ig:侧面Ib:检修盖Ic:上面Id:下面Ie:—侧If:另一侧2:室内空气口3:排气口4:户外气体口5:供气口6:排气用风扇6a:排气用叶片6b:排气用壳体
6c:排气风道7:供气用风扇7a:供气用叶片7b:供气用壳体7c:供气风道8:风道隔板9a:电机基座9b:电机IOa:L 形壁IOb: L形通风路IOc:板体IOd:导热体IOe:扩大板体11、15:热交换元件Ila:元件室内空气排出口Ilb:元件户外气体排出口lie:排出口边界部Ild:风道边界板Ile:元件室内空气吸入口Ilf:元件户外气体吸入口Ilh:直交流型元件Il1:风道扩大部12:热交换元件单元12a:室内空气通风道12b:户外气体通风道12c:风扇侧外装面12d:检修口侧外装面12e、14a:把手12f:元件轨道12g: 一面12h:与一面相对的面13:过滤器轨道13a:室内空气过滤器13b:户外气体过滤器13c:室内空气过滤器导向件13d:户外气体过滤器导向件14:保持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I)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装置的概略构造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该热交换装置的概略构造的正面图。热交换装置具备主体外壳1、排气用风扇6、供气用风扇
7、热交换元件11。如图1、图2所示,在主体外壳I的侧面Ia设有室内空气口 2、排气口 3、户外气体口 4、供气口 5。在主体外壳I的至少一面设有检修盖lb。在主体外壳I内的一侧Ie设有由排气用叶片6a和排气用壳体6b构成的排气用风扇6。排气用风扇6将室内空气从室内空气口 2吸入并且从排气口 3排出。在此,室内空气是指在室内产生的污染空气。另外,在主体外壳I内的一侧Ie设有由供气用叶片7a和供气用壳体7b构成的供气用风扇7。供气用风扇7将户外气体从户外气体口 4吸入并且从供气口 5向室内供给。另外,在主体外壳I内设有风道隔板8以免排气风道6c (从室内空气口 2至排气口 3的风道)和供气风道7c (从户外气体口 4至供气口 5的风道)混流。在此,排气风道6c为连接室内空气口 2、排气用风扇6以及排气口 3的风道。供气风道7c为连接户外气体口 4、供气用风扇7以及供气口 5的风道。电机基座9a为风道隔板8的一部分。在电机基座9a固定有旋转驱动排气用叶片6a和供气用叶片7a的电机%。在排气风道6c和供气风道7c配置有具备热交换元件11的热交换元件单元12。即,热交换元件11为排气风道6c及供气风道7c的路径的一部分。热交换元件单元12配置于主体外壳I内的另一侧If,通过元件轨道12f固定于主体外壳I内。另外,若卸下检修盖lb,热交换元件单元12则从主体外壳I内侧向检修盖Ib的方向滑行。如图1所示,用于检修主体外壳I内的设备的检修盖Ib设于另一侧If的主体外壳I的侧面lg。通过这样的检修盖Ib的配置,容易取出热交换元件单元12。接着,使用图3 图6对热交换元件单元12的构造进行详细说明。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元件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该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元件单元的侧面剖面图,图5是表示该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元件单元的正面立体图,图6是表示该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元件单元的背面立体图。如图3所示,热交换元件11将多个板体IOc分别隔开规定间隔,例如I 3mm而层叠形成。在此,多个板体IOc通过L形壁IOa设有L形通风路10b,板体IOc大致为长方形。板体IOc由导热体IOd和L形壁IOa构成。导热体IOd在其表面及背面流过室内空气和户外气体而进行潜热及显热的交换。而且,板体IOc隔开规定间隔层叠多块,在板体IOc间交替流过室内空气和户外气体而进行热交换。在热交换元件11还设有吸入室内空气的元件室内空气吸入口 lie、将吸入的室内空气排出的元件室内空气排出口 11a、吸入户外气体的元件户外气体吸入口 Ilf以及将吸入的户外气体排出的元件户外气体排出口 lib。如图4 图6所示,热交换元件单元12并列组合多个热交换元件11而构成。如图4所示,元件室内空气排出口 Ila和元件户外气体排出口 Ilb夹着排出口边界部Ilc而设置。将多个热交换元件11以使排出口边界部Ilc相对的方式配置,构成热交换元件单元
12。相对的排出口边界部Ilc彼此通过风道边界板Ild连结。另外,元件室内空气吸入口Ile的端部彼此、元件户外气体吸入口 Ilf的端部彼此分别在风道扩大部Ili处连结。如图5、图6所示,将热交换元件单元12的排气用风扇6和供气用风扇7侧的面作为风扇侧外装面12c,将相反侧的面作为检修口侧外装面12d。另外,检修口侧外装面12d为距侧面Ig (参照图1)最近的热交换元件单元12的面。而且,热交换元件单元12具有从元件室内空气排出口 Ila到排气用风扇6的室内空气通风道12a和从元件户外气体排出口Ilb到供气用风扇7的户外气体通风道12b两条风道。如前所述,在热交换元件单元12使用多个热交换元件11,但在检修口侧外装面12d侧和风扇侧外装面12c侧改变热交换元件11的配置方向。即,沿着室内空气通风道12a、户外气体通风道12b从上游侧向下游侧排列有多个热交换元件11。在此,上游侧、下游侧由室内空气及户外气体流动的方向进行定义。在热交换元件单元12,上游侧是指检修口侧外装面12d侧,下游侧是指风扇侧外装面12(:侧。检修口侧外装面12d侧的热交换元件11使元件室内空气排出口 Ila和元件户外气体排出口 Ilb面向风道边界板Ild侧。另外,如图5所示,风扇侧外装面12c侧的热交换元件11使元件室内空气排出口 Ila和元件户外气体排出口 Ilb面向风扇侧外装面12c。即,检修口侧外装面12d侧的热交换元件11和风扇侧外装面12c侧的热交换元件11配置为旋转90°的形状。另外,在检修口侧外装面12d与风扇侧外装面12c的距离较长,使用三个以上热交换元件11的情况下,具体如下。夹在检修口侧外装面12d侧的热交换元件11和风扇侧外装面12c侧的热交换元件11之间的热交换元件11使元件室内空气排出口 Ila和元件户外气体排出口 Ilb面向风道边界板Ild侧。另外,风道扩大部Ili以室内空气通风道12a和户外气体通风道12b各自的截面面积从检修口侧外装面12d向风扇侧外装面12c扩大的方式倾斜。根据这种结构,热交换元件11的一部分排出口(元件室内空气排出口 Ila和元件户外气体排出口 Ilb)面向排气用风扇6及供气用风扇7侦彳。因此,室内空气通风道12a内和户外气体通风道12b内的压力损失不会变大。另外,通过风道扩大部lli,室内空气通风道12a和户外气体通风道12b的风速降低,因此,热交换元件单元12的整体压力损失降低。因此,排气用风扇6及供气用风扇7所需要的能量降低,电机9b所需要的输出能量降低。另外,热交换元件单元12在检修口侧外装面12d设有把手12e。因此,在维修时,通过把手12e可以一体地取出热交换元件单元12。另外,把手12e由具有弹性的材质构成。在关闭检修盖Ib时,通过检修盖Ib自身进行压靠,将室内空气通风道12a和户外气体通风道12b的出口、即风扇侧外装面12c向排气用风扇6及供气用风扇7压靠并紧密贴合。如图6所示,长方体形状的热交换元件单元12的一面12g具备元件室内空气吸入口 lie,在与一面相对的面12h具备元件户外气体吸入口 Ilf。而且,设有覆盖元件室内空气吸入口 Ile的室内空气过滤器13a以及覆盖元件户外气体吸入口 Ilf的户外气体过滤器13b。另外,分别保持室内空气过滤器13a、户外气体过滤器13b的过滤器轨道13设于热交换元件单元12。即,在过滤器轨道13与元件室内空气吸入口 Ile之间安装有室内空气过滤器13a,在过滤器轨道13与元件户外气体吸入口 Ilf之间安装有户外气体过滤器13b。室内空气过滤器13a及户外气体过滤器13b在固定热交换元件单元12的状态下,能够使其从风扇侧外装面12c向检修口侧外装面12d的方向滑动行。接着,对主体外壳I内部的风道构成进行说明。若驱动电机%,则安装于电机9b的旋转轴的排气用风扇6和供气用风扇7旋转,室内空气口 2和户外气体口 4成为负压。在室内产生的包含污染物质的室内空气从通道等(未图示)经由室内空气口 2向主体外壳I的内部流入。户外气体从通道等(未图示)经由户外气体口 4向主体外壳I流入。而且,从室内空气口 2流入至主体外壳I的室内空气不与从户外气体口 4流入的户外气体混合而流入热交换元件单元12。另一方面,从户外气体口 4流入至主体外壳I的供气空气不与从室内空气口 2流入的室内空气混合而流入热交换元件单元12。在此,对热交换元件单元12的内部的空气(室内空气和户外气体)的流动进行详细说明。在热交换元件单元12的热交换元件11中,从元件室内空气吸入口 Ile及元件户外气体吸入口 Ilf流入的各自的空气由于导热体IOd而不使室内空气和户外气体混流。而且,显热及潜热通过导热体IOd交接。热交换后的室内空气从元件室内空气排出口 Ila通过室内空气通风道12a,从排气用风扇6经由排气口 3向屋外排气。另一方面,热交换后的户外气体从元件户外气体排出口 Ilb通过户外气体通风道12b从供气用风扇7经由供气口5向室内供气。此时,包含于从室内空气口 2流入的室内空气的室内的尘埃等异物附着在室内空气过滤器13a。包含于从户外气体口 4流入的户外气体的尘埃等异物附着于户外气体过滤器13b。由此,防止尘埃等进入热交换元件11内的风道,防止尘埃等流入室内。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装置的直交流型元件的热交换元件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使用该热交换装置的直交流型元件的热交换元件的热交换元件单元的侧面剖面图。如图3 图6所示,热交换元件单元12设为具有L字通风路IOb的热交换元件11,但也可以使用图7、图8所示的直交流型元件llh。以下,对维修时进行说明。在维修室内空气过滤器13a及户外气体过滤器13b的情况下,将设于主体外壳I的侧面Ig的检修盖Ib卸下。于是,热交换元件单元12、室内空气过滤器13a、户外气体过滤器13b露出。室内空气过滤器13a和户外气体过滤器13b不卸下热交换元件单元12而一边从过滤器轨道13滑动一边被容易从主体外壳I内部取出。因此,可以仅对各自的过滤器进行维修。在维修热交换元件单元12的情况下,若将设于主体外壳I的侧面Ig的检修盖Ib卸下,则热交换元件单元12的把手12e显现出。热交换元件单元12在侧面具备元件轨道12f。若拉把手12e,则热交换元件单元12沿元件轨道12f滑动并容易被向主体外壳I的外部取出。这样,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热交换装置,构成热交换元件11的风道截面及外形大致成为长方形,因此,风道截面不会变得复杂。因此,即使并列配置热交换元件11,风道也不会变得复杂。另外,在维修时,不用分别卸下隔开多个热交换元件11的风道。另外,热交换元件单元12为将多个热交换元件11和风道形成一体的结构。因此,即使并列配置热交换元件11,风道也不会变得复杂。而且,不用个别地将热交换元件11取出,通过作为热交换元件单元12 —体取出,维修作业变得容易。另外,在风扇侧外装面12c设有元件室内空气排出口 Ila和元件户外气体排出口lib。通过将热交换元件单元12的排气用风扇6及供气用风扇7侧设为其它风道,降低室内空气通风道12a及户外气体通风道12b的风速。因此,热交换元件单元12的整体压力损失降低。另外,热交换元件单元12搭载有室内空气过滤器13a及户外气体过滤器13b。由此,可以降低异物等向热交换元件11的附着,防止虫的侵入,净化户外气体。而且,即使不卸下热交换元件11、隔开热交换元件11的风道、及热交换元件单元12,也能够维修室内空气过滤器13a及户外气体过滤器13b。(实施方式2)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对与实施方式I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对其详细说明。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热交换装置的概略构造的正面图,图10是表示该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元件单元的正面立体图,图11是表示该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元件单元的背面立体图。如图9 图11所示,热交换元件单元12由多个热交换元件11、15构成。热交换元件单元12从检修口侧外装面12d侧向风扇侧外装面12c侧排列有多个热交换元件11、
15。即,沿室内空气通风道12a、户外气体通风道12b从上游侧向下游侧排列有多个热交换元件11、15。如图11所示,热交换元件单元12由热交换元件11和热交换元件15构成,该热交换元件15层叠有L形壁IOa的高度比板体IOc高、例如为I 3mm的1.5倍的扩大板体IOe0扩大板体IOe的。在检修口侧外装面12d侧(风道上游侧)使用热交换元件15。另一方面,在风扇侧外装面12c侧(风道下游侧)使用热交换元件11。在检修口侧外装面12d与风扇侧外装面12c的距离较长,使用三个以上热交换元件11、15的情况下,如下地构成。在被检修口侧外装面12d侧的热交换元件15和风扇侧外装面12c侧的热交换元件11夹着的位置配置有热交换元件11,元件室内空气排出口 Ila和元件户外气体排出口 Ilb面向风道边界板Ild侧。在此,若在检修口侧外装面12d侧使用热交换元件11,则检修口侧外装面12d侧的热交换元件11与风扇侧外装面12C侧的热交换元件11相比,由于距排气用风扇6及供气用风扇7较远因而空气不易流动。因此,热交换元件单元12的风速分布产生不均衡。但是,在检修口侧外装面12d侧使用热交换元件15的情况下,检修口侧外装面12d侧的热交换元件15与风扇侧外装面12c侧的热交换元件11相比,风道压力损失变小。因此,可以改善热交换元件单元12的风速分布,降低整体的压力损失。而且,排气用风扇6及供气用风扇7所需的能量减少,电机9b的所需的输出能量降低。(实施方式3)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中,对与实施方式I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对其详细说明。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装置的概略构造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该热交换装置的概略构造的正面图,图14是表示该热交换装置的热交换元件单元的正面立体图。如图13所示,在主体外壳I的至少上面Ic或者下面Id设有检修盖lb。另外,在主体外壳I内设有风道隔板8,以免排气风道6c和供气风道7c混流。L形壁IOa (参照图3)由树脂或者板金形成。而且,热交换元件单元12以使元件室内空气排出口 Ila彼此、元件户外气体排出口 Ilb彼此相对的方式由多个热交换元件11构成。
如图14所示,在热交换元件单元12设有风道边界板Ild,将元件室内空气排出口Ila和元件户外气体排出口 Ilb分隔开,以免室内空气通风道12a和户外气体通风道12b混流。另外,在热交换元件单元12设有以室内空气通风道12a和户外气体通风道12b的截面面积向风扇侧外装面12c扩大的方式倾斜的风道扩大部lli。另外,在主体外壳I内固定热交换元件单元12时,以在元件室内空气吸入口 Ile侦U、元件户外气体吸入口 Ilf侧形成空间的方式设置保持脚14。该空间成为热交换元件11的元件室内空气吸入口 Ile的入口和元件户外气体吸入口 Ilf的入口空间。即,保持脚14为风扇侧外装面12c及检修口侧外装面12d从元件室内空气吸入口 Ile及元件户外气体吸入口 Ilf分别向垂直方向延伸的部分。在保持脚14设有在维修时取出热交换元件单元12或者按照热交换元件单元12时成为手柄的把手14a。把手14a在设于检修口侧外装面12d的保持脚14设置。若卸下上面Ic或下面Id的检修盖lb,则通过拉把手14a而能够使热交换元件单元12从主体外壳I内侧向检修盖Ib的方向滑动。如图12所示,在室内空气口 2与元件室内空气吸入口 Ile之间具有使室内空气过滤器13a滑动的室内空气过滤器13c,在室内空气过滤器13c安装有室内空气过滤器13a。室内空气过滤器13a能够沿室内空气过滤器13c从主体外壳I内侧向检修盖Ib的方向滑动。另外,同样地,在户外气体口 4与元件户外气体吸入口 Ilf之间具有使户外气体过滤器13b滑动的户外气体过滤器13d,在户外气体过滤器13d安装有户外气体过滤器13b。户外气体过滤器13b能够沿户外气体过滤器13d从主体外壳I内侧向检修盖Ib的方向滑动。接着,对维修时进行说明。在对室内空气过滤器13a及户外气体过滤器13b进行维修的情况下,将主体外壳I的上面Ic或下面Id的检修盖Ib卸下。于是,热交换元件单元12、室内空气过滤器13a以及户外气体过滤器13b显现出。室内空气过滤器13a及户外气体过滤器13b从主体外壳I的上面Ic或者下面Id取出。不用卸下热交换元件单元12,室内空气过滤器13a和户外气体过滤器13b沿室内空气过滤器13c或户外气体过滤器13d滑动,容易被从主体外壳I内部取出。在对热交换元件单元12进行维修的情况下,若将主体外壳I的上面Ic或下面Id的检修盖卸下,则热交换元件单元12的把手14a显现出。若拉把手14a,则热交换元件单元12沿上下方向滑动比国内容易被向主体外壳I的外部取出。这样,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热交换装置为将多个热交换元件11和风道一体化的热交换元件单元12。因此,在维修时,不用将隔开多个热交换元件11的风道分别卸下,另外不用个别地将热交换元件11取出,而是作为热交换元件单元12 —体取出,维修作业变得容易。另外,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使并列配置热交换元件11,风道也不会复杂,且收纳在有限的空间内,可以构成紧凑的热交换装置。另外,在热交换元件单元12搭载有室内空气过滤器13a及户外气体过滤器13b。因此,可以减轻异物等向热交换元件11的附着,防止虫的侵入,净化户外气体。而且,即使不卸下热交换元件11、隔开热交换元件11的风道以及热交换元件单元12,也能够对室内空气过滤器13a及户外气体过滤器13b进行维修。另外,风扇侧外装面12c及检修口侧外装面12d设有从元件室内空气吸入口 Ile及元件户外气体吸入口 Ilf分别向垂直方向延伸的保持脚14。通过保持脚14可将热交换元件单元12固定在主体外壳I内的希望的位置。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不仅作为在商务用建筑物中专业者进行维修的热交换装置,还作为在一般家庭用建筑物中居住者进行维修的热交换装置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热交换装置,具备: 主体外壳,其具有室内空气口、排气口、户外气体口以及供气口 ; 排气用风扇及供气用风扇,所述排气用风扇设于所述主体外壳内,将室内空气从所述室内空气口吸入并从所述排气口排出,所述供气用风扇将户外气体从所述户外气体口吸入并从所述供气口向室内供给; 热交换元件,其在所述主体外壳内分别隔开规定间隔而层叠多个板体,在所述板体之间交替地将所述室内空气从元件室内空气吸入口吸入并从元件室内空气排出口排出,将所述户外气体从元件户外气体吸入口吸入并从元件户外气体排出口排出,进行所述室内空气和所述户外气体的热交换,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元件将所述元件室内空气排出口和所述元件户外气体排出口夹着排出口边界部而形成,并且将多个所述热交换元件以使所述排出口边界部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形成热交换元件单元, 所述热交换元件单元具有从所述元件室内空气排出口到所述排气用风扇的室内空气通风道和从所述元件户外气体排出口到所述供气用风扇的户外气体通风道。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外壳内的一侧设有所述排气用风扇及所述供气用风扇,在所述主体外壳内的另一侧设有所述热交换元件单元,在所述另一侧的所述主体外壳的侧面设有用于检修所述主体外壳内的设备的检修盖。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距所述侧面最近的所述热交换元件单元的检修口侧外装面设有把手。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关闭所述检修盖时,通过所述检修盖按压所述把手而使所述热交换元件单元的所述排气用风扇及所述供气用风扇侧的面即风扇侧外装面紧密贴合于所 述排气用风扇及所述供气用风扇。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设有L形的通风路。
6.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空气通风道及所述户外气体通风道从所述检修口侧外装面朝向所述风扇侧外装面分别设有使风道截面面积扩大的风道扩大部。
7.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元件单元具备所述热交换元件,所述热交换元件在所述检修口侧外装面的一侧设有通过所述板体使间隔扩大的扩大板体。
8.按权利要求4或7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扇侧外装面设有所述元件室内空气排出口和所述元件户外气体排出口。
9.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长方体形状的所述热交换元件单元的一面具备所述元件室内空气吸入口,在与所述一面相对的面具备所述元件户外气体吸入口,并设有覆盖所述元件室内空气吸入口的室内空气过滤器及覆盖所述元件户外气体吸入口的户外气体过滤器,而且,设有分别保持所述室内空气过滤器、所述户外气体过滤器的过滤器轨道。
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侧外装面及所述检修口侧外装面设有从所述元件室内空气吸入口及所述元件户外气体吸入口分别向垂直方向延伸的保持脚。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设于所述检修口侧外装面的所述保持脚具备有把手。
12.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交换元件单元设有使所述室内空气过滤器滑动的室内空气过滤器导向件、及使所述户外气体过滤器滑动的户外气体过滤器导向件。
13.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空气过滤器及所述户外气体过滤器从所述主体外壳上面或者 下面取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装置,具备热交换元件,其在主体外壳内,将室内空气从元件室内空气吸入口吸入并从元件室内空气排出口排出,将户外气体从元件户外气体吸入口吸入并从元件户外气体排出口排出而进行室内空气和户外气体的热交换,热交换元件使元件室内空气排出口和元件户外气体排出口夹着排出口边界部而形成,并且,将多个热交换元件以使排出口边界部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而形成热交换元件单元,热交换元件单元具有室内空气通风道和户外气体通风道。
文档编号F24F7/08GK103097823SQ20118001953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1日
发明者中曾根孝昭, 高山吉彦, 桥本俊彦, 饭尾耕次, 曾我洋太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