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热回收芯体的支承元件构造及其热回收机组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696214阅读:来源:国知局
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案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为了简单和清楚的目的,下文恰当的省略了公知技术的描述,以免那些不必要的细节影响对本技术方案的描述。
[0144]参见图1-9所示,一种热回收机组,参见图6、7所示,所述热回收机组包括热回收芯体6、第一过滤器5-1和第二过滤器5-2以及芯体安装架8,所述的热回收芯体、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借由芯体安装架安装。所述热回收芯体6也称热交换芯体。
[0145]机箱本体2座落在机组底架I上,第一风机402、第二风机302分别装置在机箱本体内,所述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分别借由机箱本体内部设置的新风输送风道301和污风输送风道401输送新风和排放污风。所述机箱本体上配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0146]第一进风口 201,以能够让室外新风由此进入机箱本体的方式配置。第二进风口203,以能够让室内污风由此进入机箱本体的方式配置。新风出(送)风口 204,以能够让经过热回收芯体6处理的新风由此向室内送出的方式配置。污风出(排)风口 202,以能够让经过热回收芯体6处理的污风由此排出室外的方式配置。机箱本体的一侧是检修板205,检修口 206在此配置,用于检修。第二风机可以负责输送新风,第一风机可以负责输送污风。前述配置可以是一般已有技术,细节不予赘述。
[0147]所述热回收机组中热回收芯体的装配构造。它包括了单密封结构和双密封结构的支承元件型材构造。及其密封元件构造。还有,一体式和分体式芯体安装架的构造。还有可调节和不可调节芯体安装架的构造。还有,适配安装正四面体棱柱状芯体和六面体棱柱状芯体的不同支承元件的构造。
[0148]本案所述单密封结构是指:对热回收芯体的密封,借由支撑构造组件中的支承元件对热回收芯体的相邻侧面均设置密封构造。其中的支承元件构造见图2、2a所示。
[0149]本案所述双密封结构是指:对热回收芯体和过滤器密封,借由支撑构造组件中的支承元件对热回收芯体的相邻侧面均设置密封构造,同时,对板式过滤器的正、背两面均设置密封构造。其中的支承元件构造见图Ula-1d所示。
[0150]所述热回收芯体6借由芯体安装架8安装在机箱本体2内,所述的芯体安装架借由热回收芯体的支撑构造组件构成。
[0151]所述热回收芯体的支撑构造组件构造与换热器芯体的形状构造匹配设置。
[0152]所述热回收芯体6为棱柱状,包括但不限于如图4所示的正四面体棱柱状结构。也可以是六面体棱柱状结构,如已有技术交叉逆流板式热交换器的芯体构造,未图示,其中,所述热回收芯体的每相邻侧面之间的棱边称为包角侧棱。
[0153]如图4所不,所述芯体第一侧面61-1与所述芯体第二侧面61-2之间是第一包角侧棱61-12 ;所述芯体第二侧面61-2与所述芯体第二侧面61-3之间是第二包角侧棱61-23 ;所述芯体第三侧面61-3与所述芯体第四侧面61-4之间是第三包角侧棱61-34 ;所述芯体第四侧面61-4与所述芯体第一侧面61-1之间是第四包角侧棱61-41,以此类推。所述包角侧棱长度与支承元件的长度匹配相当。
[0154]如图4所示,所述热回收芯体的每相邻侧面之间的夹角称为侧棱包角。
[0155]所述芯体第一侧面61-1与所述芯体第二侧面61-2之间的夹角为第一侧棱包角60-120,以此类推。
[0156]所述热回收芯体的侧棱包角角度与支承元件8-9所对应的支承元件的芯体滑道8-9-5-3的角度匹配相当,由此,热回收芯体可以沿着支承元件的芯体滑道顺畅安装。
[0157]芯体安装架的限位、对准构造;及其一体式和分体式构造;及其可调节和不可调节位置的构造通过提供支撑构造组件的措施实现。
[0158]参见图3、5所示,所述支撑构造组件用于构成芯体安装架8,它具有支承元件8-9和架体元件8-1,所述架体元件包括但不限于方框体框架结构,并以能够安装在机箱本体2内的构造配置。支承元件借由架体元件安装。
[0159]所述的架体元件8-1,其中,第一端边框8-1_1、8’ -1-1与第二端边框8_1_2、8’-1-2构造相同,第一端边框与第二端边框之间借由侧棱柱8-1-0连接形成棱柱状架体元件。
[0160]所述的第一或第二端边框的结构以第一端边框为例描述:
[0161]所述的第一端边框的框体周边,分别配置与支承元件匹配结合的限位槽口8-1-11-1、8-1-12-1、8-1-13-1,由此,具有限位槽口的框边形成了该框体的限位装配框边,即图示中第一装配框边8-1-11、第二装配框边8-1-12、第三装配框边8-1-13。
[0162]各个装配框边上的限位槽口宽度8-1-b距离与安装于此的支承元件的中空通道的宽度距离8-9-4b匹配相当,由此可以实现限位安装。
[0163]进一步,各装配框边的各个限位槽口均设置对位槽8-1-12-10,用于与支承元件对位凸起8-9-3-1匹配结合,对准工位,由此形成第一、第二端边框的限位、对准双功效。
[0164]还有,辅助支撑体912安装于第一端边框和第二端边框的框体之间,固装在第一端边框和第二端边框的第四装配框边8-1-14上,该第四装配框边通常坐落于机箱本体的底部,该辅助支撑体用于让热回收芯体与机箱本体的底部留有预设的工位距离,以便于拆、装、维修作业。
[0165]所述辅助支撑体具有支承元件安装基部912-1,用于安装支承元件。
[0166]由此,在架体元件的第一端边框与第二端边框上,所述的各个装配框边上的各个限位槽口与辅助支撑体的安装基部共同构成了能够确定各个支承元件的工装位置的构造,借此形成了能够确定热回收芯体的工装位置的架体构造。
[0167]所述的架体元件可以是不可调节高度的结构,如图3、3b所示。
[0168]还有,是可调节高度的结构,如图3d、图7所示。
[0169]所述辅助支撑体所在的第四装配框边的两侧是第一装配框边和第三装配框边,该第一装配框边和第三装配框边上的限位槽口可以配置邻接两个。
[0170]由此架体元件具备了位置调节功能。也就是说,在实际安装热回收芯体时,操作者能够根据工况条件上、下调节热回收芯体的安装位置。
[0171]所述的架体元件可以是一体和分体两种结构,如图3b、图3d所示。
[0172]所述第一装配框边8-1-11和第三装配框边8-1-13也可以是一整段的结构,由此形成架体元件的一体结构。
[0173]所述第一装配框边8’ -1-11和第三装配框边8’ -1-13可以配置为中间断开的两段结构,如图3d、图7所示,由此形成架体元件的分体结构,对于大型机组应用,或其他特别需要的工况条件应用,适用性更好。
[0174]如图3c所示,所述的各个装配框边设置为两边互相垂直成角形的长条型材结构,就是通常说的角铁构造,由此互相垂直成角形的两边其中一条边为架体装配边8-1-12-a,用于固装支承元件,另一条边为架体止抵边8-1-12-b,用于止抵支承元件的端部,该止抵边与前述的限位槽口结合形成支承元件的限位止口。
[0175]所述支承元件包括基板、颈部、冠部,支承元件设置为A-A向任一横截面构造相同的长条型材。如图l、la、lb、lc、ld、图2、图2a。
[0176]所述支承元件基板8-9-3,支承元件借由它与架体元件固定安装。其中,所述的支承元件基板上具有支承元件对位凸起8-9-3-1。
[0177]所述支承元件基板既可借由架体元件的第一端边框8-1-1与第二端边框8-1-2上的各架体装配边结合,还可用于与架体元件中辅助支撑体的支承元件安装基部912-1匹配结合,实现固定安装。
[0178]所述的支承元件对位凸起8-9-3-1用于与前述架体元件中各装配框边的各个限位槽口上的对位槽8-1-12-10匹配结合。
[0179]由此,支承元件与架体元件的各端边框形成限位、对准构造,支承元件与架体元件组装时可以对准工位。
[0180]沿所述支承元件基板向上为支承元件的中空通道8-9-0,该中空通道借由型材的中空型腔形成,所述支承元件中空通道设置为三角形与矩形结合的五边形构造,支承元件中空通道其中的矩形部分形成支承元件颈部8-9-4,该支承元件颈部的第一颈部侧壁8-9-41与第二颈部侧壁8-9-42平行对应,且垂直于支承元件基板8_9_3。第一颈部侧壁与第二颈部侧壁之间的宽度8-9-4b与架体元件的各个装配框边上的限位槽口宽度8-1-b匹配适应,借此,形成支承元件与架体元件的又一限位构造。
[0181]支承元件颈部有两个功效,一是形成支承元件的立向支撑,二是形成支承元件的限位、对准部。
[0182]参见图l、la、lb,所述支承元件的中空通道的三角形等腰斜边称为第一斜边壁8-9-5-11与第二斜边壁8-9-5-21,借此形成支承元件冠部的基础,所述支承元件冠部8-9-5是由第一过滤器滑道8-9-5-1和第二过滤器滑道8-9-5-2以及芯体滑道8_9_5_3构成。
[0183]所述芯体滑道8-9-5-3是以第一斜边壁8_9_5_11与第二斜边壁8_9_5_21交汇点O为顶点,沿着所述第二斜边壁顶点方向向外延伸,设置芯体滑道第一侧壁8-9-5-31 ;沿着所述第一斜边壁延伸设置芯体滑道第二侧壁8-9-5-32。芯体滑道第一侧壁与芯体滑道第二侧壁形成容芯体沿此滑入的通道。
[0184]在芯体滑道第一侧壁8-9-5-31上设置芯体滑道第一密封条钳口 8_9_5_311,在芯体滑道第二侧壁8-9-5-32上设置芯体滑道第二密封条钳口 8-9-5-321,所述芯体滑道第一、第二密封条钳口上构造相同,各密封条钳口上均配置芯体滑道钳口缩颈8-9-5-321-1,借此形成密封条钳口的密封条安装腔8-9-5-321-10,该密封条安装腔用于容置密封元件10的密封条安装基部10-1,参见图8、图8a所示。所述芯体滑道第一侧壁与芯体滑道第二侧壁交汇所成的夹角称为芯体滑道夹角a,该芯体滑道夹角与前述热回收芯体的侧棱包角角度匹配相当,所述芯体滑道夹角包括但不限于90度或120度。
[0185]由此,本案提供了不同实施例的支承元件,可以适配正四面体棱柱状结构的换热器芯体,也可以适配六面体棱柱状结构的换热器芯体。
[0186]由此,热回收芯体可以沿着芯体滑道插入,实现顺畅安装。
[0187]参见图lc、图1d所示,所述芯体滑道密封条钳口用于安装密封元件,所述芯体滑道钳口缩颈是用于通过缩口卡住密封元件的安装基部,让密封元件的蓬松冠部在芯体的挤压下得以形成铺设并覆盖在芯体滑道上的密封层,由此,当芯体沿滑道推进时,密封元件的蓬松冠部受挤压,能够“溢”出钳口,如“毛毡垫”般铺溢在芯体滑道上,藉此形成芯体滑道的密封“毛毡”层。
[0188]由此可以实现形成支承元件对芯体的单密封构造。
[0189]所述第一过滤器滑道8-9-5-1和第二过滤器滑道8-9-5-2构造相同,分别设置在芯体滑道8-9-5-3的两侧,用于安装板式过滤器。
[0190]所述第一过滤器滑道8-9-5-1的构成是:它具有第一过滤器滑道第一侧壁8-9-5-13,第一过滤器滑道第二侧壁8-9-5-12,该两侧壁之间借由前述的第一斜边壁形成第一过滤器滑道底部8-9-5-11。
[0191]所述第二过滤器滑道8-9-5-2的构成是:它具有第二过滤器滑道第一侧壁8-9-5-23,第二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