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8413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空调器仅具有一个出风口,现有的调节出风方向的装置虽能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出风方向,但是调整的角度始终还是有限,无法满足用户对舒适度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法满足用户对舒适度的要求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底壳,具有相对设置的上侧和下侧,底壳上设置有由上侧向下侧延伸的风道,风道具有对应于上侧的上出风口以及对应于下侧的下出风口,上出风口处设置有上导风板及上扫风机构,下出风口处设置有下导风板及下扫风机构;离心风机,设置在风道内;蒸发器,设置在离心风机的远离底壳的一侧;前面板,前面板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壳上,前面板具有远离底壳的打开位置以及靠近底壳的关闭位置,前面板处于打开位置时,前面板和底壳之间形成进风口。
[0005]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枢转设置的上出风挡板和下出风挡板,上出风挡板与上出风口对应设置,下出风挡板与下出风口对应设置,上出风挡板通过枢转能够避让上出风口或者封闭上出风口,下出风挡板通过枢转能够避让下出风口或者封闭下出风口。
[0006]进一步地,进风口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以及设置在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之间的侧进风口 ;空调器还包括:上进风挡板,对应设置在上进风口处;下进风挡板,对应设置在下进风口处,其中,当上出风口处于出风状态时,上进风挡板封闭上进风口,当下出风口处于出风状态时,下进风挡板封闭下进风口。
[0007]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风道具有对应于上侧的上出风口以及对应于下侧的下出风口,上出风口处设置有上导风板及上扫风机构,下出风口处设置有下导风板及下扫风机构。这样,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由上出风口和/或下出风口出风,进而提高了对出风方向调节的幅度,从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同时,前面板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壳上,前面板处于打开位置时,前面板和底壳之间形成进风口。这样使得空调器的厚度减小,使得空调器更加的纤薄。
【附图说明】
[000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09]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0]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底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3示出了图2的P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2]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底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底壳和安装在底壳上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底壳和安装在底壳上的离心风机的结构不意图;
[0015]图7示出了图6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6]图7a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离心风机的离心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底壳和安装在底壳上的离心风机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风道盖板和电器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风道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11示出了图10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第一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第二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底壳和风道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底壳、风道盖板和离心风机安装在一起后的结构不意图;
[0025]图16示出了图15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17示出了图16中M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18示出了图16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1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蒸发器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0示出了图19中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20a示出了图20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图2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面板体和前面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2]图2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驱动结构和进风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前面板未推出)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前面板被推出)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25示出了图24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2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前面板被推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2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开机步骤的流程示意图;以及
[0038]图28示出了图27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关机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0039]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40]1、底壳;11、风道;lla、第一侧壁;llb、第二侧壁;111、第一风道;112、第二风道;121、上出风口 ;122、下出风口 ;1211、第一上出风口 ;1212、第二上出风口 ;1221、第一下出风口 ;1222、第二下出风口 ;13、电器盒安装部;131、电器盒;1321、第二走线通道;1322、第三走线通道;1323、第四走线通道;133、第一盖板;1331、第一连接部;1332、第二连接部;134、第二盖板;1341、第三连接部;1342、第四连接部;14、电机散热孔;151、第一上蜗舌;152、第二上蜗舌;153、第一下蜗舌;154、第二下蜗舌;16、扫风机构;161、第一上扫风机构;162、第二上扫风机构;163、第一下扫风机构;164、第二下扫风机构;171、上导风板;173、下导风板;181、风道底面;1821、安装凹槽底面;1822、安装凹槽侧壁;2、风道盖板;21、导流口 ;211、第一导流口 ;212、第二导流口 ;22、第一走线通道;221、隔板;2211、布线缺口 ;222、避让缺口 ;23、驱动盒;24、防漏风凹槽;25、支撑筋;26、立板;3、离心风机;3a、第一离心风机;3b、第二离心风机;31、离心叶轮;311、轮毂;3111、通风孔;312、挡风凸沿;32、电机压盖;321、第一罩体;322、连接凸缘;323、加强结构;33、风机电机;313、叶体板;314、导流圈;4、蒸发器;5、底座;51、安置槽;52、承载台;53、支撑立板;54、引水管;6、前面板;61、上进风口 ;62、下进风口 ;63、侧进风口 ;7、面板体;71、挡板容纳槽;73、进风格栅;74、框架;75、过滤网;76、驱动机构;81、上进风挡板;82、下进风挡板;9、出风挡板;91、上出风挡板;92、下出风挡板;93、步进电机;94、止挡台阶面;95、第二避让凹槽;96、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4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42]如图1、图9和图24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依次设置的底壳1、离心风机3、风道盖板2、蒸发器4、面板体7、前面板6、上进风挡板81、下进风挡板82以及出风挡板9。下面将对以上结构一一进行介绍。
[0043]如图2至图8及图25所示,底壳I具有相对设置的上侧和下侧,底壳I上设置有由上侧向下侧延伸的风道11,风道11具有对应于上侧的上出风口 121以及对应于下侧的下出风口 122,上出风口 121处设置有上导风板171及上扫风机构,下出风口 122处设置有下导风板173及下扫风机构。上出风口 121向上出风,下出风口 122向下出风。上出风口 121处设置有上导风板171及上扫风机构,下出风口 122处设置有下导风板173及下扫风机构。这样,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由上出风口 121和/或下出风口 122出风,进而提高了对出风方向调节的幅度,从而提高了用户的舒适度。底壳I上具有电机散热孔14,该电机散热孔14的具体结构及作用会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0044]如图9和图10所示,风道盖板2具有与风道11连通的导流口 21。风道盖板2的具体结构及作用会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0045]如图1、图7、图7a和图8所示,离心风机3设置在风道内。离心风机3包括风机电机33及被风机电机33驱动的离心叶轮31,离心叶轮31具有叶体板313。关于离心风机3的具体结构及位置关系会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0046]如图1所示,蒸发器4设置在离心风机3的远离底壳I的一侧。本实施例中,蒸发器4罩设全部的导流口 21。或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每个导流口 21对应设置有一个蒸发器。
[0047]如图1、图24和图26所示,前面板6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壳I上,前面板6优选具有远离底壳I的打开位置以及靠近底壳I的关闭位置,前面板6处于打开位置时,前面板6和底壳I之间形成进风口。其中,进风口包括上进风口 61和下进风口 62以及设置在上进风口 61和下进风口 62之间的侧进风口 63。更进一步地,上进风口 61和下进风口 62形成在风道盖板2和前面板6之间。优选地,前面板6与风道盖板2的位置可调节地连接。由于前面板6与风道盖板2的位置可调节地连接,因而通过改变前面板6与风道盖板2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进风口的大小,从而使空调器具有单位时间内进风量可调的特点,进而优化了空调器的换热可靠性。前面板6可移动地设置在底壳I上,使得空调器的厚度减小,使得空调器更加的纤薄。当然,前面板6也可以固定设置在底壳I上,前面板6和底壳I之间形成进风口。面板体7包括框架和罩在框架74上的过滤网75。有利于避免杂质进入空调器室内机妨碍空调器室内机的正常工作,有利于降低空调器室内机出现故障的概率。
[0048]如图24所示,上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