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及列间空调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884329阅读:来源:国知局
设置在换热芯主体I的两侧改进为设置在换热芯主体I的正面12或背面13,使得换热芯主体I的横向截面积更大,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换热面积。
[0044]参阅图3,当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为表冷器时,其还包括冷冻水循环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换热芯主体I的正面12的第二集管5和第三集管6,以及密布设置在换热芯主体I的背面13的第二换热管7。一般情况下,该冷冻水循环系统中的循环介质为冷冻水。另外,第二集管5和第三集管6也可以设置在换热芯主体I的背面13,相应地,第二换热管7可以密布设置在换热芯主体I的正面12。
[0045]进一步地,第二集管5和第三集管6由设置在换热芯主体I的两侧改进为设置在换热芯主体I的正面12或背面13,使得换热芯主体I的横向截面积更大,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换热面积。
[0046]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换热芯主体I既可以分体式结构,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中的换热芯主体I优选的由沿换热芯主体I的高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换热芯14和第二换热芯15构成,第一换热芯14位于第二换热芯15的上方。分体式结构的换热芯主体I的好处在于便于该换热芯主体I的加工和组装。
[0047]进一步地,该第一换热芯14和第二换热芯15之间设置有第一接水盘16,第二换热芯15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接水盘。该第一接水盘16和第二接水盘的主要作用在于防止列间空调因换热器过高发生飞水现象。
[004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的机柜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列间空调的机柜主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的第一中立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9]参阅图4至图7,本实用新型中还公开了一种列间空调,该列间空调包括机柜主体20、上述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压缩机30、控制柜40、风机背板51和风机50。
[0050]如图4所示,该列间空调的机柜主体20内安装有上述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则该列间空调的内部风道的风阻减小,使得该列间空调的功耗降低,制冷效果更好。且该列间空调的内部空间更加的宽裕,空间利用更加合理,使得该列间空调组装更加方便,维护难度降低。
[0051]如图5所示,该机柜主体20内构成有进风腔室、换热腔室22和抽风腔室23,进风腔室、换热腔室22和抽风腔室23依次相互平行设置。上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位于换热腔室22内,并平行于迎风面放置。该压缩机30和控制柜40设置在进风腔室内。该风机50和风机背板51设置在抽风腔室23内。
[0052]进一步地,一般情况下,该机柜主体20由底板26、四根边立柱、以及上方的四根横梁29围成。且本实用新型中的机柜主体20还包括用于分隔进风腔室和换热腔室22的两根第一中立柱24,以及用于分隔换热腔室22和抽风腔室23的两根第二中立柱25。该第一中立柱24和第二中立柱25的主要作用在于便于固定上述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并且,该第一中立柱24和第二中立柱25还增加了该列间空调的机柜主体20的整体结构强度。
[0053]且该两根第一中立柱24和两根第二中立柱25相互平行,两根第一中立柱24和两根第二中立柱25均垂直于机柜主体20的底板26设置。可以理解地,该第一中立柱24和第二中立柱25可以为标准件,即两者的结构可以设计成一模一样。
[005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位于机柜主体20的一侧的第一中立柱24和第二中立柱25之间设置有安装板27,上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侧部11固定至安装板27的内侧面。
[0055]进一步地,如图6至图7所示,该两根第一中立柱24和两根第二中立柱25上均设置有朝机柜主体20的内部或外部延伸的折边201。该折边201的主要作用在于便于组装其他的元件,例如,上述的安装板27就可以通过位于机柜主体20的一侧的第一中立柱24和第二中立柱25的折边201进行安装,以及用于安装风机50的风机背板51也可以通过两根第二中立柱25的折边201进行安装。另外该折边201还能够增加两根第一中立柱24和两根第二中立柱25的强度,从而进一步增加该机柜主体20的整体强度。
[0056]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折边201优选的朝机柜主体20的外部延伸,这样的好处在于安装板27的安装位不会侵占上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横向空间,使得该上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宽度能达到极限距离,从而进一步地增大该上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增强本实用新型中的列间空调的制冷效果。
[005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安装在列间空调的机柜主体(20)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片形的换热芯主体(1),所述换热芯主体(I)垂直于所述机柜主体(20)的底板(26)设置,且所述换热芯主体(I)的侧部(11)沿所述机柜主体(20)的横向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主体(I)沿所述机柜主体(20)的横向方向的横截面满布于所述机柜主体(20)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媒循环系统,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I)的正面(12)的分液头(2)和第一集管(3),以及密布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I)的背面(13)的第一换热管(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冻水循环系统,所述冷冻水循环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I)的正面(12)的第二集管(5)和第三集管(6),以及密布设置在所述换热芯主体(I)的背面(13)的第二换热管(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芯主体(I)由沿所述换热芯主体(I)的高度方向分布的第一换热芯(14)和第二换热芯(15)构成,所述第一换热芯(14)位于所述第二换热芯(15)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芯(14)和所述第二换热芯(15)之间设置有第一接水盘(16),所述第二换热芯(15)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接水盘。
7.一种列间空调,包括机柜主体(20)、以及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列间空调用换热器,所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安装在所述机柜主体(20)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柜主体(20)内构成有进风腔室、换热腔室(22)和抽风腔室(23),所述进风腔室、所述换热腔室(22)和所述抽风腔室(23)依次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位于所述换热腔室(22)内,并平行于迎风面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列间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主体(20)还包括用于分隔所述进风腔室和所述换热腔室(22)的两根第一中立柱(24),以及用于分隔所述换热腔室(22)和所述抽风腔室(23)的两根第二中立柱(25); 所述两根第一中立柱(24)和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25)相互平行,所述两根第一中立柱(24)和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25)均垂直于所述机柜主体(20)的底板(26)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列间空调,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机柜主体(20)的一侧的所述第一中立柱(24)和所述第二中立柱(25)之间设置有安装板(27),所述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侧部(11)固定至所述安装板(27)的内侧面; 所述两根第一中立柱(24)和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25)上均设置有朝所述机柜主体(20)的内部或外部延伸的折边(20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列间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风腔室内的压缩机(30 )和控制柜(40 ),以及设置在所述抽风腔室(23 )内的风机(50 )和用于安装所述风机(50)的风机背板(51);所述风机背板(51)固定在所述两根第二中立柱(25)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及列间空调。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安装在机柜主体内,包括呈片形的换热芯主体,换热芯主体垂直于机柜主体的底板设置,且换热芯主体的侧部沿机柜主体的横向方向延伸。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换热芯主体呈片形,并沿机柜主体的横向布置,使得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在增大了换热面积的同时减小了风阻,提高了能效比。且该呈片形的换热芯主体垂直于底板,使得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在机柜主体的内部占用的空间相应减小,从而安装有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列间空调的内部空间利用的更加合理,便于具有该列间空调用换热器的列间空调的组装和维护。
【IPC分类】F24F1-00, F24F13-30
【公开号】CN204593813
【申请号】CN201520025930
【发明人】陈旭荣, 胡荣国, 黄桂良
【申请人】深圳市艾特网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