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装置、出风装置和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7146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导风装置、出风装置和空调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风装置、出风装置和空调器 室内机。
【背景技术】
[0002] 空调器为常用的家用电器,分体空调器分为落地式和挂壁式。传统的空调器室内 机都为方形;空调器室内机的一面设有出风口,出风口处设有可以调节上下出风角度的导 风结构,风从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口吹出,此种导风结构和出风方式使得风只能集中在出 风面的正前方,出风范围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导风装置,应用于出风装置中,旨在增大出风 范围。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导风装置,包括电控装置和导风圈,所述导风 圈包括圆形的安装部和由所述安装部的外周缘向下延伸形成的环形导风围板,所述电控装 置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接以驱动所述导风圈沿周向转动,所述环形导风围板的周壁上开设有 导风口,所述导风口处设有导风板。
[0005] 优选地,所述导风口包括沿所述环形导风围板的周向排布的第一导风口、第二导 风口;所述导风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风口处的沿轴向延伸且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 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二导风口处的沿轴向延伸且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导风板,所述 第一导风板自内向外朝向一侧倾斜延伸,所述第二导风板自内向外朝向与第一导风板倾斜 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延伸。
[0006] 优选地,所述导风口包括沿所述环形导风围板的周向排布的第三导风口和第四导 风口,所述导风板包括位于所述第三导风口处的沿周向延伸且沿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三 导风板,位于所述第四导风口处的沿周向延伸且沿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四导风板,所述 第三导风板自内向外向下倾斜延伸,所述第四导风板自内向外向上倾斜延伸。
[0007]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出风装置,包括送风装置和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包括 电控装置和导风圈,所述导风圈包括圆形的安装部和由所述安装部的外周缘向下延伸形成 的环形导风围板,所述电控装置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接以驱动所述导风圈沿周向转动,所述 环形导风围板的周壁上开设有导风口,所述导风口处设有导风板,所述送风装置包括壳体 和风机,所述壳体呈筒状,所述壳体呈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壳体的内壁围设形成一风 道,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下端以将气流导入所述风道,所述导风装置安装于所述壳 体内,所述电控装置设于所述导风圈的上方,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导风圈的位置设有出风口。
[0008]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内壁凸设沿周向延伸的环形限位部,所述电控装置承载于所 述环形限位部上。
[0009]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内壁凸设沿周向延伸的环形挡风板,所述环形导风围板的下 端与所述环形挡风板相抵靠。
[0010]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风机安装架,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风机安装架上。
[0011] 优选地,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出风口的位置设有上下延伸的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 下端连接所述出风口的下边沿,所述支撑条的上端连接所述出风口的上边沿。
[0012]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底框、安装于底框内的换热器及安装 于底框上且设于所述换热器上方的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包括送风装置和导风装置,所 述导风装置包括电控装置和导风圈,所述导风圈包括圆形的安装部和由所述安装部的外周 缘向下延伸形成的环形导风围板,所述电控装置与所述安装部相连接以驱动所述导风圈沿 周向转动,所述环形导风围板的周壁上开设有导风口,所述导风口处设有导风板,所述送风 装置包括壳体和风机,所述壳体呈筒状,所述壳体呈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壳体的内壁围 设形成一风道,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下端以将气流导入所述风道,所述导风装置安 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控装置设于所述导风圈的上方,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导风圈的位置 设有出风口。
[0013]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呈筒状,所述换热器呈上下延伸的设置,所述换热器的周壁上 设有一上下延伸的开口,所述底框包括圆形底座,由所述圆形底座向上延伸形成的环形围 壁,所述圆形底座上设有环形的接水槽,所述换热器的下端设于所述接水槽内,所述环形围 壁对应换热器的开口的位置设有与所述接水槽相连通的出水口,所述环形围壁对应所述换 热器的位置设有入风格栅;所述环形围壁由环形围壁本体和安装壁拼接形成。
[0014]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设置了电控装置和导风圈,其中导风圈上设置了环形导风围 板,沿导风圈周向环绕导风围板的各个位置都能够感受到由环形导风围板流出的风,出风 范围大;环形导风围板上设有可以朝一侧导风的第一导风板、可以朝另一侧导风的第二导 风板、可以朝下导风的第三导风板和可以朝上导风的第四导风板,由环形导风围板流出的 风经过不同的导风结构时出风方向也不一样,电控装置可以驱动导风圈沿周向转动,此时 由于导风圈的转动,同一位置可以对应不同的导风结构,因此同一位置感受的风可以有多 个方向,出风角度大;送风装置的壳体形成风道,风机提供动力使空气在风道中流动形成 风,风从壳体的下端流入向上进入导风圈,然后由环形导风围板导风后由出风口流出壳体, 其中出风口对应导风圈的位置进行设置,实际使用中还可以考虑需要的出风范围进行调 整,从而使得使用该送风装置的空调器室内机能够具有更大的出风范围和出风角度。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风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图1中导风装置的导风圈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图1中导风装置的电控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出风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为图4中出风装置的送风装置的壳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6为图5中壳体的又一视角的结构不意图;
[0021]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8为图7中空调器室内机的底框和换热器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9为图7中空调器室内机的底框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 附图标号说明:
[0025]
[0026]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应当理 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8]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风装置100。
[0029]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导风装置100包括电控装置200和导风圈300,导风圈 300包括圆形的安装部310和由安装部310的外周缘向下延伸形成的环形导风围板320,电 控装置200与安装部310相连接以驱动导风圈300沿周向转动,环形导风围板320周壁上 开设有导风口 330,导风口 330处设有导风板340。
[0030]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设置了电控装置200和导风圈300,其中导风圈300上设置了 环形导风围板320,沿导风圈300周向环绕导风围板320的各个位置都能够感受到由环形导 风围板320的导风口 330流出的风,出风范围大。
[0031] 导风口 330包括沿环形导风围板320的周向排布的第一导风口 331、第二导风口 332,导风板340包括位于第一导风口 331处的沿轴向延伸且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导 风板341,位于第二导风口 332处的沿轴向延伸且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导风板342, 第一导风板341自内向外朝向一侧倾斜延伸,第二导风板342自内向外朝向与第一导风板 341倾斜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延伸。由于环形导风围板320上设有可以朝一侧导风的第一 导风板341、可以朝另一侧导风的第二导风板342,由环形导风围板320流出的风经过第一 导风板341时出风方向是朝一侧的,环形导风围板320流出的风经过第二导风板342时出 风方向是朝另一侧的。
[0032] 为了增加导风角度,导风口 330还可以包括沿环形导风围板320的周向排布的第 三导风口 333和第四导风口 334,导风板340包括位于第三导风口 333处的沿周向延伸且沿 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三导风板343,位于第四导风口 334处的沿周向延伸且沿轴向间隔 设置的多个第四导风板344,第三导风板343自内向外向下倾斜延伸,第四导风板344自内 向外向上倾斜延伸。由于环形导风围板320上设有可以朝下导风的第三导风板343和可以 朝上导风的第四导风板344,由环形导风围板320流出的风经过第三导风板343时出风方向 是朝下的,环形导风围板320流出的风经过第四导风板344时出风方向是朝上的。
[0033] 进一步的,因为设置了第一导风板341、第二导风板342、第三导风板343和第四导 风板344,由环形导风围板320流出的风经过不同的导风结构时出风方向也不一样,电控装 置200可以驱动导风圈300沿周向转动,此时由于导风圈300的转动,同一位置可以对应不 同的导风结构,因此同一位置感受的风可以有多个方向,出风角度大,从而使得使用该导风 装置100的空调器室内机能够具有更大的出风范围和出风角度。在实际使用中,第一导风 板341、第二导风板342、第三导风板343、第四导风板344的倾斜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 取,例如第一导风板341自内向外朝向一侧倾斜延伸,且倾斜角度沿顺时针(从上往下看) 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第二导风板342自内向外朝向与第一导风板341倾斜方向相反的方 向倾斜延伸,且倾斜角度沿顺时针(从上往下看)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第三导风板343自 内向外向下倾斜延伸,且倾斜角度由上向下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第四导风板344自内向 外向上倾斜延伸,且倾斜角度由上向下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