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99594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利用装置,减少回转窑筒体余热的浪费与流失,且更具有实用性。本实用新型包括集热罩、支架,其特征在于集热罩为弧形,半包围在回转窑筒体上半部;集热罩包括辐射板、集热水管;辐射板与集热水管相连,吸收回转窑筒体散发的余热;集热水管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集热罩通过支架安装在承重梁上。
【专利说明】
一种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利用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在回转窑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热,现阶段主要利用方法为在窑头、窑尾加装余热锅炉,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做功,但通过窑头、窑尾余热发电技术仅能够收集烟气中的余热资源,而回转窑筒体表面产生的辐射热并没有一个稳定安全的利用方法。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回转窑筒体表面余热利用装置,减少回转窑筒体余热的浪费与流失,且更具有实用性。
[0004]本实用新型包括集热罩、支架,其特征在于集热罩为弧形,半包围在回转窑筒体上半部;集热罩包括辐射板、集热水管;辐射板与集热水管相连,吸收回转窑筒体散发的余热;集热水管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集热罩通过支架安装在承重梁上。集热罩外壁材质可为6_钢板。
[0005]在本实用新型中,集热罩外侧包有保温棉,以减少热量辐射。其中保温棉厚度可为10mm
[0006]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支架连接件加固支架稳定性。
[0007]在本实用新型中,加强筋与集热水管相连接,确保集热水管及辐射板的横向与纵向的稳定性。其中加强筋材质可为I Omm钢板。
【附图说明】
[0008]图1: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0009]图2:集热罩展开示意图;
[0010]图中,1、集热罩,2、支架,3、支架连接件,4、回转窑筒体,5、辐射板,6、集热水管,7、进水口,8、出水口,9、保温棉,10、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
[0012]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集热罩I为弧形,半包围在回转窑筒体4上半部;集热罩I包括辐射板5、集热水管6;辐射板5与集热水管6相连,吸收回转窑筒体4散发的余热;集热水管6包括进水口 7和出水口 8;加强筋10与集热水管6相连接,确保集热水管6及辐射板5的横向与纵向的稳定性。其中加强筋10材质可为1mm钢板。集热罩I通过支架2安装在承重梁上。通过支架连接件3加固支架2稳定性。集热罩外壁材质可为6mm钢板。
[0013]水通过进水口7进入集热水管6,通过辐射板5及集热水管6本身吸收回转窑筒体4辐射出来的热量,使水温得到提升后通过出水口 8排出。
[0014]在本实用新型中,集热罩I外侧包有保温棉9,以减少热量辐射。其中保温棉厚度可优选为100mm。
[001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集热罩(I)、支架(2),其特征在于集热罩(I)为弧形,半包围在回转窑筒体(4)上半部;集热罩(I)包括辐射板(5)、集热水管(6);辐射板(5)与集热水管(6)相连,吸收回转窑筒体(4)散发的余热;集热水管(6)包括进水口(7)和出水口(8);集热罩(I)通过支架(2)安装在承重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集热罩(I)夕卜侧包有保温棉(9),以减少热量福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支架连接件(3)加固支架(2)的稳定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强筋(10)与集热水管(6)相连接,确保集热水管(6)及辐射板(5)的横向与纵向的稳定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集热罩(I)夕卜壁材质为6mm钢板。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强筋(10)材质为I Omm钢板。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回转窑筒体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保温棉(9)厚度为100mm。
【文档编号】F27D17/00GK205482326SQ201620086674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8日
【发明人】高宪, 韩英强, 包健
【申请人】徐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