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75829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包括机壳,以水雾喷出的方向为前,以与水雾喷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后,还包括与所述机壳后端连接的风机组件、安装在所述机壳内的摇摆动力机构以及安装在所述机壳前端的可自动左右摆动的喷雾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电机、风扇及风筒,所述摇摆动力机构包括摇摆连接杆、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蜗杆以及与所述蜗杆相啮合的转盘。本实用新型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喷出的水雾方向可以调节,室内环境净化效果好。
【专利说明】
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净化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工业生产制造过程中,车间、仓库等场所容易产生大量的烟尘、粉尘、有毒气味和排放的二氧化氮等容易被人体肺部吸入的颗粒污染物,使得局部或者大范围空气中的PM2.5颗粒浓度大大增加或者超标,加上空气不流通、室内温度高,直接影响生产场所的空气质量、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周边环境,因此,对容易产生大量烟尘、粉尘的场所进行水雾降尘、除尘净化是十分必要的,吊挂式的环境净化装置能够挂在车间、仓库的墙壁上,对室内空气进行有效地净化是非常实用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喷出的水雾方向可以调节,室内环境净化效果好。
[0004]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0005]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包括机壳,以水雾喷出的方向为前,以与水雾喷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后,还包括与所述机壳后端连接的风机组件、安装在所述机壳内的摇摆动力机构以及安装在所述机壳前端的可自动左右摆动的喷雾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电机、风扇及风筒,所述风扇吹出的风经所述风筒的导向吹向所述喷雾组件;所述喷雾组件包括导风筒以及安装在所述导风筒前端的环形喷雾管;所述摇摆动力机构包括摇摆连接杆、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蜗杆以及与所述蜗杆相啮合的转盘,所述风机组件和所述摇摆动力机构之间设置有多片用于扩散风向的导风组件;所述摇摆连接杆为三叉连接杆,包括一端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接支杆、第二连接支杆和第三连接支杆,所述第一连接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盘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连接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导风筒的内侧壁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三连接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导风组件铰接在一起,所述导风筒靠近所述机壳的表面上设置有抵靠在所述机壳内侧面上的导风筒转轴。
[0006]该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壳上方的吊挂组件,所述吊挂组件包括挂钩和与挂钩连接的吊臂,所述吊臂上吊装有所述机壳;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多片导风片和用于固定所述电机的连接套,所述导风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风筒的内壁上,所述导风片的另一端固定在位于所述风筒中部的所述连接套上,或者所述导风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机壳的内侧面上,所述导风片的另一端固定在位于所述机壳中部的所述连接套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连接套并连接有所述蜗杆。
[0007]所述机壳与所述吊挂组件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微电机、减速箱以及与所述减速箱的动力输出轴连接的竖直设置的连杆,所述连杆与所述机壳固定连接。
[0008]所述机壳的前端开设有供所述导风筒活动嵌套于所述机壳内的开口,且所述环形喷雾管通过所述开口伸出所述机壳外,所述风筒与所述机壳的后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0009]所述环形喷雾管上设置有多个喷淋头,所述环形喷雾管通过管路连接有外部压缩水源,所述环形喷雾管与外部压缩水源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电磁阀。
[0010]所述机壳上安装有减震器,所述电机为低噪音电机。
[0011]所述风筒或者所述机壳内还设置有流体流道,所述流体流道至少包括依次相连的内部设有进气锥消音器的进气段、与所述进气段连接的导流段和内部设有出口锥消音器的加速段。
[0012]所述进气锥消音器和/或出口锥消音器的表面为网孔状表面,且所述进气锥消音器和/或出口锥消音器内填充有吸音材料;所述进气段和所述加速段各自的截面面积均沿着空气流动的方向逐渐减小,且所述进气段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导流段的截面面积,所述导流段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加速段的截面面积,且所述进气段的入口与所述导流段的入口以及所述加速段的入口和出口之间的流体流道的截面面积的比例为1.4?1.7:0.9?1.1:0.9?1.1:0.4?0.6。
[0013]所述导风筒的前端上安装有消音管,所述消音管包括轴向两端都设有开口的内管、围绕所述内管的外管以及吸音体,所述吸音体内部具有声音反射体,所述吸音体布置在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所述内管的周壁上具有多个开孔,所述开孔通向所述吸音体,所述内管具有从后端凸伸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具有多个开槽,所述导风筒的前端外侧形成有凸棱,所述凸棱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连接管的开槽内,所述消音管的前壁和后壁分别封闭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空间的前端面和后端面。
[0014]所述消音管部分与所述导风筒的周缘重叠,或者所述吸音体布置成在所述吸音体与所述外管或所述内管的界面处留有空腔,所述空腔包括沿所述消音管的轴线延伸并绕所述消音管的轴线周向布置的多个开槽,或者所述吸音体为一片或几片卷绕成管状的吸音片制成,或者所述吸音体由第一吸音体和第二吸音体构成。
[0015]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在电机、风扇配合产生的风力将喷雾组件喷出的水雾喷向室内空气中,机壳的前端安装有导风筒,电机运行时,带动蜗杆转动,蜗杆的转动又带动转盘在竖直面上的旋转,转盘的旋转牵扯到第一连接支杆的前后运动,进而拉动与第一连接支杆相铰接的第二连接支杆,使得与第二连接支杆相铰接的套设在机壳前端的导风筒做左右摆动,增大了喷雾组件的喷雾范围,有效提高喷雾效果。
[0016]进一步,所述机壳与所述吊挂组件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旋转装置,通过旋转装置的控制,可实现喷雾组件在水平面上360°来回转动,使得喷雾的覆盖范围延伸扩大,提高喷雾效果。
[0017]进一步,所述风筒或者所述机壳内还设置有流体流道,所述流体流道至少包括依次相连的内部设有进气锥消音器的进气段、与所述进气段连接的导流段和内部设有出口锥消音器的加速段,这样设置,有利于降低风机组件的噪音。
[0018]进一步,所述进气段和所述加速段各自的截面面积均沿着空气流动的方向逐渐减小,且所述进气段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导流段的截面面积,所述导流段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加速段的截面面积,且所述进气段的入口与所述导流段的入口以及所述加速段的入口和出口之间的流体流道的截面面积的比例为1.3?1.8:0.8?1.2:0.8?1.2:0.3?0.7。设置成此种流体流道,可以充分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实现流体的远射程输送。
[0019]进一步,所述导风筒的前端上安装有消音管,这样设置,有利于降低喷雾组件的噪
■~>V.曰ο
[0020]进一步,消音管的一部分与导风筒的周缘重叠。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限制消音管从导风筒前端突出的长度,形成一紧凑的结构。
[0021]优选地,吸音体布置成在其与外管或内管的界面处留有空腔。此空腔的存在,使得声波在界面处重复地反射吸收,因此有效降低噪音,并改善消音效果。
[0022]优选地,空腔包括沿消音管的轴线延伸并绕消音管的轴线周向布置的多个开槽。为改善消音效果,开槽像这样沿圆周方向布置在与内管或外管的交界处,使得能成功诱捕从内管径向放射的噪音。空腔也可以形成吸音体内部的空隙。
[0023]优选地,吸音体可以用一片或几片卷绕成管状的吸音片制成,或者吸音体优选由第一吸音体和第二吸音体构成,以吸收不同频率范围的噪音。利用这种结构,能够降低较宽频率范围的噪音。
[0024]因此,本实用新型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不仅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喷出的水雾方向可以调节,室内环境净化效果好,而且还针对噪声源分别采用降噪处理,如对风筒结构的改进、在导风筒上安装消音管,减少了噪声污染,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实施例一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实施例一(去除机壳和风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实施例一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实施例二中流体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实施例二中流体流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实用新型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实施例三中消音管与导风筒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实用新型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实施例三中消音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本实用新型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实施例三中消音管的剖面示意图;
[0033]图9为本实用新型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实施例三中消音管的俯视示意图;
[0034]图10为本实用新型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实施例三中消音管的另一结构的俯视不意图。
[0035]图中:
[0036]机壳I电机21
[0037]风扇22风筒23
[0038]导风筒31导风筒转轴311
[0039]凸棱312环形喷雾管32
[0040]喷淋头33摇摆连接杆41[0041 ]第一连接支杆411第二连接支杆412
[0042]第三连接支杆413蜗杆42
[0043]转盘43导风片51
[0044]连接套52进气锥消音器60
[0045]进气段61导流段62
[0046]出口锥消音器63加速段64
[0047]吸音材料65罩体7
[0048]进气孔71出气孔72
[0049]消音管8内管81
[0050]开孔811连接管812
[0051]开槽813开口814
[0052]外管82吸音体83
[0053]反射体831空腔832
[0054]前壁84后壁85。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0056]实施例一
[0057]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如图1-图3所示,包括机壳I,以水雾喷出的方向为前,以与水雾喷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后,还包括与机壳I后端连接的风机组件、安装在机壳I内的摇摆动力机构以及安装在机壳I前端的可自动左右摆动的喷雾组件,风机组件包括电机21、风扇22及风筒23,电机21为低噪音电机,电机21的电刷采用镀铜石墨粉制备的低噪音电刷,可减少噪音的产生,风扇22的各片风叶的一端与电机21的输出轴连接,风扇22的各片风叶的另一端向风筒23的内壁延伸,风扇22吹出的风经风筒23的导向吹向喷雾组件,风筒23与机壳I的后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0058]喷雾组件包括导风筒31以及安装在导风筒31前端的环形喷雾管32,机壳I的前端开设有供导风筒31活动嵌套于其内的开口,且环形喷雾管32通过此开口伸出机壳I外。导风筒31为沿径向开设有一对开口的球形导风筒,环形喷雾管32环绕导风筒31的开口边沿设置,环形喷雾管32上设置有多个喷淋头33,环形喷雾管32通过管路连接有外部压缩水源,环形喷雾管32与外部压缩水源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电磁阀,电磁阀用于控制水的供应,打开电磁阀,水通过管路进入环形喷雾管32,并从环形喷雾管32上的喷淋头33喷向室内需要净化的空气中,实现净化空气的目的。
[0059]如图1-图2所示,摇摆动力机构包括摇摆连接杆41、与电机21的输出轴连接的蜗杆42以及与蜗杆42相啮合的可在竖直面上旋转的转盘43,风机组件和摇摆动力机构之间设置有多片用于扩散风向的导风组件,导风组件包括多片导风片51和用于固定电机21的连接套52,导风片51的一端固定在风筒23的内壁上,导风片51的另一端固定在位于风筒23中部的连接套52上,电机21的输出轴穿过连接套52并连接有蜗杆42。摇摆连接杆41为三叉连接杆,包括一端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接支杆411、第二连接支杆412和第三连接支杆413,第一连接支杆411的另一端与转盘43铰接在一起,第二连接支杆412的另一端与导风筒31的内侧壁铰接在一起,第三连接支杆413的另一端与导风片51或者连接套52铰接在一起,导风筒31靠近机壳I的表面上设置有抵靠在机壳I内侧面上的导风筒转轴311。
[0060]进一步,该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机壳上方的吊挂组件(图中未示出),吊挂组件包括挂钩和与挂钩连接的吊臂,吊臂上吊装有机壳I,可将该环境净化装置吊挂在车间内的横梁或者墙壁上,适合在冶金车间、喷涂车间、电焊切割车间等容易起尘的室内场所中的水雾降尘净化,具有方便吊挂的优势,且适用范围广。
[0061 ]进一步,机壳I与吊臂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旋转装置(图中未示出),旋转装置包括微电机、与微电机连接的减速箱和与减速箱的动力输出轴连接的连杆,此连杆竖直设置,机壳I固定连接于此连杆的下端,通过旋转装置的控制,可实现喷雾组件在水平面上360°来回转动,使得喷雾的覆盖范围延伸扩大,提高喷雾效果。
[0062]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在电机21、风扇22配合产生的风力将喷雾组件喷出的水雾喷向室内空气中,机壳I的前端安装有导风筒31,电机21运行时,带动蜗杆42转动,蜗杆42的转动又带动转盘43在竖直面上的旋转,转盘43的旋转牵扯到第一连接支杆411的前后运动,进而拉动与第一连接支杆411相铰接的第二连接支杆412,使得与第二连接支杆412相铰接的套设在机壳I前端的导风筒31做左右摆动,增大了喷雾组件的喷雾范围,有效提高喷雾效果。
[0063]实施例二
[0064]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机壳I上安装有减震器,减少了电机21运作时产生的震动对机壳I的影响,防止机壳I震动过度而与吊臂脱离,发生坠落危险,同时降低了噪音。
[0065]优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为了简化图示,图4中的流体流道内只示出电机21),风筒23内还设置有流体流道,流体流道至少包括依次相连的内部设有进气锥消音器60的进气段61,内部容纳有风扇22、电机21和导风片51的导流段62以及内部设有出口锥消音器63的加速段64,进气段61和加速段64各自的截面面积均沿着空气流动的方向逐渐减小,即在进气段61处,风筒23基本上呈筒状,而在该进气段61的轴向中心处还设有锥形的进气锥消音器60,所以进气段61的截面面积沿着空气流动的方向逐渐减小;同样地,在加速段64的轴向中心处也设有出口锥消音器63,加速段64的截面面积也沿着空气流动的方向逐渐减小;空气由进气段61的入口导入(空气流动的方向如图箭头所示方向),经过风扇22在驱动旋转力的作用下,提升空气转速和动压力,高速气流经过导流段62的导风片51,将旋转气流导向成为轴向运动的气流,输送到加速段64 ;加速段64的轴向截面积逐渐缩小,空气气速逐渐提高,当空气到达加速段64的末端时,气速达到最大,进而本实用新型将高速空气连续向前输送,完成整个风机组件的送风过程。
[0066]并且,进一步,进气段61的截面面积大于导流段62的截面面积,导流段62的截面面积大于加速段64的截面面积,且进气段61的入口与导流段62的入口以及加速段64的入口和出口之间的流体流道的截面面积的比例为1.3?1.8:0.8?1.2:0.8?1.2:0.3?0.7。设置成此种流体流道,可以充分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实现空气的远射程输送。
[0067]更优选地,如图5所示,在风扇22外部设有罩体7,导流段62为罩体7与风筒23间形成的流体流道。并且,在罩体7的后端的侧壁上设有进气孔71,在罩体7的前端的侧壁上设有出气孔72。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罩体7与风筒23形成环形的主气流流道,保证气流平稳通过导流段62;其次,将风扇22包覆在罩体7的内部,避免因风扇22的不规则形状而引起涡流,保证风扇22的风能够集中吹入导风筒31中,获得较佳的喷雾效果;第三,进气孔71可以将少量气流导引到罩体7的内侧,实现电机21表面的降温功能,而出气孔72可以将该少量的气流引出,从而完成电机21的表面降温过程。
[0068]进气锥消音器60和出口锥消音器63的表面为蜂窝型网孔状表面或者菱形网孔状表面,且进气锥消音器60和出口锥消音器63内填充有吸音材料;本实用新型中的流体流道包括内侧和外侧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依次相连的进气锥消音器60、风扇22的罩体7以及出口锥消音器63三个结构的外表面所共同形成的内侧;第二部分为风筒23的内壁所形成的流体流道外侧。优选地,此内侧和外侧制成为蜂窝型网孔状表面或者菱形网孔状表面,并填充有吸音材料65,由此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中风机组件的低噪音功效。需要说明的是,流体流道也可以设置在机壳I内,将机壳I的形状设置为可容纳流体流道的形状即可,如果流体流道设置在机壳I内,则导风组件的导风片51的一端固定在机壳I的内侧面上,导风片51的另一端固定在位于机壳I中部的连接套52上,流体流道也至少包括依次相连的内部设有进气锥消音器60的进气段61、内部容纳有导风片51的导流段62和内部设有出口锥消音器63的加速段64,由于在流体流道内可实现进气加速、稳流导流及加速导流的快速稳定的流动方式,并具有降音减噪的效果,因此流体流道直接设置在风源附近(噪声来源附近)的效果比设置在机壳I内的效果好。
[0069]实施例三
[0070]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6-图8所示,导风筒31的前端上安装有消音管8,消音管8包括轴向两端都设有开口的内管81、围绕内管81的外管82、以及吸音体83。吸音体83布置在内管81和外管82之间,内管81的周壁上具有多个开孔811,该多个开孔811通向吸音体83,并将声波引向吸音体83。
[0071]内管81具有从后端凸伸的连接管812,连接管812具有多个开槽813,而导风筒31前端形成有凸棱312,凸棱312可拆卸地装配在连接管812的开槽813内。通过将凸棱312装配在连接管812的开槽813内,消音管8与导风筒31同轴地连在一起。内管81前端的开口 814作为水雾颗粒的排放口,排放口具有与导风筒31出口几乎相同的直径,消音管8的前壁84和后壁85分别封闭外管82和内管81之间空间的前端面和后端面。
[0072]如图8所示,吸音体83内部可以设有沿消音管8轴向布置的多条反射体831。反射体831绕着消音管8的轴线沿圆周方向等间隔地布置在内层和外层中,内层的反射体831和外层的反射体831交替布置。这样,借助于吸音体83内部的多条反射体831,为吸音体83提供了长的噪音传播路径。所以,消音管8加速了声波的衰减,表现出了高的降低噪音性能。
[0073]进一步,消音管8的一部分与导风筒31的周缘重叠。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限制消音管8从导风筒31前端突出的长度,给本实用新型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一紧凑的结构。
[0074]优选地,如图9-图10所示,吸音体83布置成在其与外管82或内管81的界面处留有空腔832。此空腔832的存在,使得声波在界面处重复地反射吸收,因此有效降低噪音,并改善消音效果。
[0075]优选地,空腔832包括沿消音管8的轴线延伸并绕消音管8的轴线周向布置的多个开槽。为改善消音效果,开槽像这样沿圆周方向布置在与内管81或外管82的交界处,使得能成功诱捕从内管81径向放射的噪音。当然,空腔832也可以形成于吸音体83内部的空隙。
[0076]优选地,吸音体83可以用一片或几片卷绕成管状的吸音片制成,或者吸音体83优选由第一吸音体和第二吸音体构成,以吸收不同频率范围的噪音。利用这种结构,能够降低较宽频率范围的噪音。
[0077]本实用新型中进气锥消音器60、出口锥消音器63均为本领域的公知部件。
[0078]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不仅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喷出的水雾方向可以调节,室内环境净化效果好,而且还针对噪声源分别采用降噪处理,如对风筒结构的改进、在导风筒上安装消音管,减少了噪声污染,提高用户体验。
[0079]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主权项】
1.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包括机壳,以水雾喷出的方向为前,以与水雾喷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为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机壳后端连接的风机组件、安装在所述机壳内的摇摆动力机构以及安装在所述机壳前端的可自动左右摆动的喷雾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电机、风扇及风筒,所述风扇吹出的风经所述风筒的导向吹向所述喷雾组件;所述喷雾组件包括导风筒以及安装在所述导风筒前端的环形喷雾管,所述摇摆动力机构包括摇摆连接杆、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蜗杆以及与所述蜗杆相啮合的转盘,所述风机组件和所述摇摆动力机构之间设置有多片用于扩散风向的导风组件;所述摇摆连接杆为三叉连接杆,包括一端相互铰接的第一连接支杆、第二连接支杆和第三连接支杆,所述第一连接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转盘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连接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导风筒的内侧壁铰接在一起,所述第三连接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导风组件铰接在一起,所述导风筒靠近所述机壳的表面上设置有抵靠在所述机壳内侧面上的导风筒转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机壳上方的吊挂组件,所述吊挂组件包括挂钩和与挂钩连接的吊臂,所述吊臂上吊装有所述机壳;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多片导风片和用于固定所述电机的连接套,所述导风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风筒的内壁上,所述导风片的另一端固定在位于所述风筒中部的所述连接套上,或者所述导风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机壳的内侧面上,所述导风片的另一端固定在位于所述机壳中部的所述连接套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连接套并连接有所述蜗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与所述吊挂组件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微电机、减速箱以及与所述减速箱的动力输出轴连接的竖直设置的连杆,所述连杆与所述机壳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前端开设有供所述导风筒活动嵌套于所述机壳内的开口,且所述环形喷雾管通过所述开口伸出所述机壳外,所述风筒与所述机壳的后端固定连接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喷雾管上设置有多个喷淋头,所述环形喷雾管通过管路连接有外部压缩水源,所述环形喷雾管与外部压缩水源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电磁阀。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安装有减震器,所述电机为低噪音电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或者所述机壳内还设置有流体流道,所述流体流道至少包括依次相连的内部设有进气锥消音器的进气段、与所述进气段连接的导流段和内部设有出口锥消音器的加速段。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锥消音器和/或出口锥消音器的表面为网孔状表面,且所述进气锥消音器和/或出口锥消音器内填充有吸音材料;所述进气段和所述加速段各自的截面面积均沿着空气流动的方向逐渐减小,且所述进气段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导流段的截面面积,所述导流段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加速段的截面面积,且所述进气段的入口与所述导流段的入口以及所述加速段的入口和出口之间的流体流道的截面面积的比例为1.4?1.7:0.9?1.1:0.9?1.1:0.4?0.6。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筒的前端上安装有消音管,所述消音管包括轴向两端都设有开口的内管、围绕所述内管的外管以及吸音体,所述吸音体内部具有声音反射体,所述吸音体布置在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之间,所述内管的周壁上具有多个开孔,所述开孔通向所述吸音体,所述内管具有从后端凸伸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具有多个开槽,所述导风筒的前端外侧形成有凸棱,所述凸棱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连接管的开槽内,所述消音管的前壁和后壁分别封闭所述外管和所述内管之间空间的前端面和后端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调节喷向的环境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管部分与所述导风筒的周缘重叠,或者所述吸音体布置成在所述吸音体与所述外管或所述内管的界面处留有空腔,所述空腔包括沿所述消音管的轴线延伸并绕所述消音管的轴线周向布置的多个开槽,或者所述吸音体为一片或几片卷绕成管状的吸音片制成,或者所述吸音体由第一吸音体和第二吸音体构成。
【文档编号】B01D47/16GK205561196SQ201620211184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8日
【发明人】邓金荣
【申请人】福建省雾精灵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