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离心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446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级离心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用在制冷循环中的两级离心压缩机,具体涉及这种压缩机的改进,使得电马达可以用制冷循环的致冷剂冷却而不用另外的外部马达冷却器,这样可以简化致冷循环的致冷剂管线,从而改进致冷循环的操作性能和操作效率。
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周知的,两级离心压缩机普通用在大型制冷系统中。但是因为很想将这些压缩机用在家庭或汽车上的室内空调机上,所以最近已积极研究这种压缩机,设法减小其尺寸。
用于制冷系统的常规两级离心压缩机由电马达组成,该马达到配置在马达外壳内的中央部分,由转子和定子组成。具有许多叶片的叶轮固定在上述转子转轴的两端。第一和第二压缩部分形成在马达外壳的两个相对端部。在操作制冷系统时,制冷剂经制冷系统的主要制冷管道循环,并在第一和第二压缩部分由压缩机的上述叶轮压缩。压缩的制冷剂从压缩部分穿过主要的制冷管道,同时吸收电马达的热量,冷却该马达。
在操作制冷系统时,两级离心压缩机接收蒸发器来的制冷剂,并在第一压缩部分初步压缩制冷剂,然后在第二压缩部分第二次压缩初步压缩的制冷剂,使致冷剂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然后再使这种高温高压制冷剂从压缩机输送到冷凝器。在制冷循环期间,为抽吸蒸发器中的致冷剂,压缩该制冷剂,并使加压的制冷剂在致冷系统中循环,必需使电马达高速转动。由于马达的这种高速转动,该马达及其轴承部分便产生大量热量,这种热量不仅降低了压缩机的操作可靠性,而且还使压缩机的操作性能变坏。
因此需要适当地和有效地冷却马达和其轴承部分。为达到上述目的,已经积极地研究马达冷却系统以及两级离心压缩机致冷剂管线二者的结构。作为这种积极研究的结果,已经提出冷却这种两级离心压缩机的马达及轴承部分的若干方法,这些方法如下。


图1a所示的常规两级离心压缩机中,气体制冷剂从蒸发器经第一制冷剂管线L1抽吸到压缩机C。在这种情况下,制冷剂在第一压缩部分C1受到初步压缩。然后使该致冷剂经外部制冷管线L2输送到压缩机C的第二压缩部分C2,使得在第二压缩部分C2受到第二次压缩,使制冷剂变成高温高压气体制冷剂。再使该高温高压气体致冷剂从压缩机C输送到冷凝器。在上述压缩机C中,马达的冷却循环单独地配置在电马达M的固定外套MJ内。在配置于外套MJ内的马达冷却循环中,致冷剂在单独的冷却单元CU的控制下从压缩机C经另外的致冷剂管线L3循环。
图1b示出先有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常规两级离心压缩机的致冷循环示意图。在此压缩机中,气体致冷剂从蒸发器经第一制冷剂管线L1抽吸到压缩机C。该致冷剂在压缩机C的第一压缩部分C1受到初步压缩,然后在第二压缩部分C2受到第二次压缩,随后再送入冷凝器,其方式与图1a实施例的方式相同。该冷凝器冷凝制冷剂,使其从气相转换成液相,然后再将该致冷剂输送到蒸发器。在此压缩机C中,使一部分冷凝的制冷剂抽吸到电马达M的固定外套MJ中,使其在其中流动。该液体制冷剂在外套MJ中流动的同时被蒸发,进入外部致冷管线L4,随后被抽吸到压缩机C的第二压缩部分C2中。在压缩机C的第二压缩部分C2中,从外套MJ来的气态制冷剂又受到压缩,变成高压制冷剂。
图1c示出先有技术另一实施例常规两级离心压缩机的制冷循环示意图。在此压缩机C中,气体制冷剂从蒸发器经第一制冷剂管线L1抽吸到压缩机C中,并在压缩机C的内部流动,同时冷却电马达M。该致冷剂然后经外部致冷剂管线L2抽吸到压缩机C的第一压缩部分C1,并在该压缩部分C1受到初步压缩。然后使第一压缩部分C1的致冷剂经外部致冷剂管线L2抽吸到压缩机C的第二压缩部分C2,使得在该压缩部分C2受到第二次压缩,随后输送到冷凝器。
图1d示出先有技术再一实施例常规两级离心压缩机的致冷循环示意图。在图1d的实施例中,气态制冷剂从蒸发器经第一制冷管线L1抽吸到压缩机C中,并在该压缩机的第一压缩部分C1受到初步压缩。然后该制冷剂经外部制冷剂管线L2进入压缩机C的第二压缩部分C2,使其在该第二压缩部分C2受到第二次压缩,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该高温高压制冷剂随后从压缩机C进入冷凝器。在上述压缩机C中,另一制冷剂管线L5穿过压缩机C的内部,然后连接于外部制冷剂管线L2。通过制冷循环的气液分离器而与液态制冷剂分离的气态制冷剂经制冷剂管线L5流入压缩机C。另一方面,另一制冷剂管线L4穿过电马达M的固定外套MJ,然后连接于外部制冷剂管线L2。在冷凝器中冷凝的液态制冷剂流过制冷剂管线L4。
图1e示出先有技术又一实施例常规两级离心压缩机的制冷循环示意图。在图1e的实施例中,气态制冷剂从蒸发器经第一致冷剂管线L1抽吸到压缩机C的第一压缩部分C1,并在该压缩部分C1受到初步压缩。然后该制冷剂流过外部制冷剂管线L2,通过压缩机C,同时冷却电马达M。随后该制冷剂经外部制冷剂管线L2送入压缩机C的第二压缩部分C2,并在该压缩部分受到第二次压缩。在这种压缩机C中,由致冷循环的气液分离器分离出液态制冷剂的气态制冷剂经另一制冷剂管线L5流入压缩机C的第二压缩部分C2,并在该压缩部分C2受到第二次压缩。第二次压缩的致冷剂从压缩机C排到致冷循环的冷凝器中。
图1f示出先有技术又一实施例常规两级离心压缩机的致冷循环示意图。在图1f所示的实施例中,气态制冷剂从蒸发器经第一制冷剂管线L1抽吸到压缩机C的第一压缩部分C1,并在该压缩部分C1受到初步压缩。该制冷剂随后经压缩机C的内部和外部制冷剂管线L2流入压缩机C的第二压缩部分C2,并在该压缩部分受到第二次压缩。在这种压缩机中,由致冷循环的气液分离器分离出液态制冷剂的气态制冷剂经另一制冷管线L5流入压缩机C的第二压缩部分C2,使其在该压缩部分C2受到第二次压缩。第二次压缩的致冷剂随后从压缩机C排入致冷循环的冷凝器。
然而上述用于致冷系统的常规两级离心机具有如下缺点。即,这种压缩机C必然具有很复杂的制冷剂通道结构,以便使气态致冷剂可以在压缩机的内部或在压缩机C的第一压缩部分C1受到初步压缩,然后再经外部制冷管线L2送入压缩机C的第二压缩部分C2,并在该压缩部分C2受到第二次压缩。这样一种制冷剂通道结构使得压缩机C除去主要制冷剂管线L1外还得有其它制冷剂管线L3~L5,而配置压缩机C上的用于抽吸、压缩和排出制冷剂的主管线是必须的。由于这些附加的制冷剂管线L3~L5,这些常规两级离心压缩机的制冷剂的通道结构变得不希望有的复杂,因为这种通道结构由许多制冷管线L1~L5组成。这种复杂的致冷剂通道结构还妨碍制冷剂的流动,造成致冷剂压力损失。结果,降低了这种压缩机的工作性能,同时,在制造这种压缩时,既降低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生产率。
在常规两级离心压缩机中碰到的另一问题是,压缩机必需配置单独的马达冷却单元Cu,这种单元具有与主要致冷循环装置分开的自身的致冷剂流动循环装置。这样便最终地增加了用于致冷循环系统的两级离心压缩机的生产成本。
基于先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级离心压缩机,该压缩机被设计为在压缩机的第一压缩室或第一压缩部分初步压缩气态致冷剂,并使该初步压缩的致冷剂流过外壳的内部空间,达到在该外壳上端形成的第二压缩室,并在该第二压缩室第二次压缩该致冷剂,而且该离心压缩机具有简化的致冷剂通道结构,可以有效冷却致冷循环装置的电马达和轴承部分,不用另外的冷却单元,因而降低了电力的消耗,改进了制冷系统的操作性能和操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两级离心压缩机,该压缩机包括配置在外壳内中央部分的电马达,该马达由固定的外壳和转子组成,前者包括具有线圈的定子,后者具有转子心,该转子心配置在转轴上,位于与定子相对的位置,该转轴由位于转轴上、下端部的径向气体轴承和止推气体轴承支承;第一和第二压缩部分,形成在马达外壳的上、下端部,分别具有叶轮;该离心压缩机还包括许多内部流体通道,这些通道规则地分别形成在外壳的上、下端部分的内表面上,使得第一和第二压缩部分经外壳的内部空间彼此连通;上、下轴承座,固定安装在外壳的上、下端部,具有许多流体开孔,这些孔整齐地形成在上、下轴承座上,并与第一和第二压缩部分的压缩室连通,这些开孔对应于外壳的内部流体通道。
在两级离心压缩机中,第二压缩部分具有第二压缩室,该第二压缩室位于压缩部分外壳内,接收扩散器的入口部分并包围其外部,装有致冷剂排出口,该第二压缩部分还具有内盖,该内盖具有与上、下轴承座的流体开孔相通的流体通道。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从这些说明中可以更清楚看出本发明上述的以及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这些附图是图1a~1f是常规两级离心压缩机的制冷流动循环示意图;图2是截面图,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两级离心压缩机的结构;图3是本发明双级离心压缩机固定外套的透视图;图4是本发明压缩机中上、下径向气体轴承的分解透视图;图5a是分解透视图,示出本发明压缩机的外壳下端部分和下部轴承座二者的结构。
图5b是底视图,示出当将图5a的部件组装在一起时图5a所示的两级离心压缩机的外壳下端部分及下部轴承座。
图5c是本发明压缩机第二压缩部分的局部截面分解透视图,图中已从该压缩部分除去密封盖和扩散器;图6是本发明压缩机活动轴承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2~6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两级离心压缩机的结构。
本发明的两级离心压缩机包括电马达10,该马达10设置在外壳13内部的中央部分,产生转动力。上、下轴承部分配置在外壳13的上、下端部,并由动力气体轴承支承,因此使得转子11可以以高速转动。该压缩还具有第一和第二压缩部分,该压缩部分形成在外壳13的下、上端部,用于初步和第二次压缩气态制冷剂。
电马达10包括转子11和定子12。转子11由第一和第二压缩部分的下、上叶轮35组成,该两个叶轮35配置在转轴111的下、上端部。用于通过电磁力使转子11转动的定子在内部具有绕有线圈121的定子心122,在外部由固定外套122覆盖。该定子嵌入在外壳13内。
如图3所示,许多外部流体通道123规则地形成在定子12固定外套122的外表面上,使得致冷剂可以沿外壳13的内表面流动。当然应当明白,这些外部流体通道123可以规则地形成在外壳13的内表面上,而不形成在定子12的固定外套122上,这样也不会影响本发明的作用。
马达10的转子11具有形成在转轴111上的转子心112,其位置对着定子12。轴环113整体形成在转轴111的下端部分,由活动的轴承单元支承,该轴承单元包括止推气体轴承23。
如图5a所示,外壳13是圆筒体,它完全覆盖马达10,但在第一和第二压缩部分是开口的。许多内部流体通道14规则地分别形成在外壳13上、下端部分的内表面上。
上、下轴承部分按如下方式制造。即,转轴111的上、下端部可转动地由径向气体轴承22支承,该轴承22位于配置在外壳13上、下端部的上、下轴承座21a和21b内。止推气体轴承23用许多锁定螺栓23e固定在下部轴承部分上,同时可转动地覆盖转轴111的轴环113。径向气体轴承22和止推气体轴承23被设计成可使转轴111转动而不在机械上发生摩擦。
另一方面,在图4和5a中详细示出上、下轴承部分的结构,这些轴承部分可相对于外壳13可转动地支承转轴111的上、下端部。如图所示,该上、下轴承部分的轴承座21a和21b用许多锁定螺栓25a固定在外壳13的上、下端部。在每个轴承座21a和21b上,三个螺钉孔211均匀地径向地形成在装配部分的外表面上,间隔开120°的角度。在装配部分,使轴承座21a、21b嵌入圆筒外壳13的上、下端部。三个调节螺栓212分别拧入两个轴承座21a、21b的螺钉孔211,使构成径向气体轴承22的三个弧形片221分别保持在两个轴承座21a、21b内。
在两个辆承座21a、21b上分别规则地形成许多弧形流体开孔213。上述流体开孔213在两个轴承座21a和21b嵌入外壳13的上、下端部时分别与外壳13的内部流体通道14相通。密封盖26和扩散器27分别用许多锁定螺栓25b固定安装在两个轴承座21a和21b上,由此形成在外壳13下端部分的第一压缩室31和在外壳13上端部分的第二缩室32。
各个径向气体轴承22由三个具有120°圆角半径的弧形片221组成。这三个片221构成圆筒形径向气体轴承22,每片的外表面上在中央部分附近位置具有一个半圆孔222。
在每个径向气体轴承22上,三个弧形片221规则地配置成可覆盖转轴111、而三角调节螺钉212穿过各个轴承座21a、21b的螺钉孔211,然后使其端部进入三个弧形片221的半圆孔222。
图6示出用于支承转轴111轴环113的止推气体轴承23的结构以及安装该止推气体轴承23的活动轴承单元。
上述活动轴承单元包括止推轴承23,该止推轴承位于下部轴承座21b的顶端上面的位置,用于支承转轴111的轴环113。该活动轴承单元还包括外环24,该外环可接纳止推气体轴承23,并可转动地保持该轴承23,同时还可在预定活动范围内自由活动。
止推气体轴承23包括套在转轴111轴环113上的间隔环23a。上、下气体轴承23c和23d配置在间隔环23a的上、下表面上。间隔环23a和气体轴承23c、23d用许多锁定螺栓23e固定于固定环23b上。
上、下气体轴承23c和23d配置在间隔环23a的上、下表面上,分别具有用于接收转轴111的中心开孔231。并在各个气体轴承23d的一个表面上规则地形成许多径向直线槽232,该表面是轴承23d接触转轴111轴环113的表面。许多扇形的宽而浅的凹部233规则地形成在气体轴承23d接触轴环的表面上,这些凹部与径向直线槽232连通。这种凹槽233可在转轴111的转动方向形成气膜。
上部气体轴承23c由两个半圆部分组成,使得在组装活动轴承单元的部件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上部气体轴承23c的围绕中心开口的中央部分向上凸起到与固定环23b的高度齐平的高度,由此形成环形凸部235,而上部气体轴承23c的边缘仍然是薄的。
在上部、下部气体轴承23c、23d以及间隔环23a的各个边缘上均匀地形成许多螺栓孔236,使得间隔环23a以及轴承23c、23d的孔236形成在同一半径的相同位置。上部、下部气体轴承23c、23d以及间隔环23a用穿过螺栓孔236的锁定螺栓23e锁定在转轴111的轴环113上。沿固定环23b的边缘规则地形成许多螺栓孔237。这些螺栓孔237所形成的位置对应于在间隔环23a以及上部、下部气体轴承23c、23d上形成螺栓孔的位置,因而可以采用锁定螺栓23e将固定环23b与间隔环23a及上部、下部气体轴承23c、23d组装在一起。
外环24在径向相对部分具有两个径向枢轴孔24a,使得环24可由设置在外壳13上的两个调整节螺钉24b转动地支承。两个径向螺纹孔24c形成在外环24上,与径向枢轴孔24a形成90°角度间隔,而两个调节螺钉24d可拧入到环24的两个螺钉孔24c上,进而可插入间隔环23a的枢轴孔238内,因而可转动地支承止推气体轴承23。
上述止推气体轴承23的组装方法如下。即,将间隔环23a初步放在下部气体轴承23d上。然后使转轴111向下插入下部气体轴承23d的中心开孔231中,直至转轴111轴环113的下表面接触下部气体轴承23d的顶表面。随后将间隔环23a套在转轴111的轴环113上,接着在间隔环23a和轴环113二者的顶表面上放置上部气体轴承23c和固定环23b。再将许多锁定螺栓23e从下面穿过螺栓孔236和237,由此将固定环23b、上部气体轴承23c、间隔环23a和下部气体轴承23d彼此组装在一起。
为形成两个压缩部分,将上、下轴承座21a和21b装在外壳13的上、下端部,并将密封盖26和扩散器27固定安装在两个轴承座21a和21b的各个座上,由此形成要求的压缩部分。具有许多叶片的叶轮35装在转子11转轴111的两端,该转轴端部穿过各个密封盖26,该叶轮35位于密封盖26和扩散器27之间。
用许多锁定螺栓25c将两个压缩部分外壳33和34装在扩散器27以及两个轴承座21a、21b的外边,由此形成第一和第二压缩室31和32。致冷剂抽吸口331形成在下部密封部分外壳33的中心部分,该抽吸口可利用下部叶轮35转动产生的抽吸力将致冷剂抽吸到第一压缩室31。在两个压缩室31和32的各个室中,叶轮35配置成面向有关的扩散器27,因而可将制冷剂抽过扩散器27的入口。
致冷剂排出口341形成在第二压缩部分的上部压缩部分的外壳34上,通过该排出口可将高温高压气态致冷剂排入致冷系统的冷凝器(未示出)。泄放管342连接于压缩部分外壳34的中心部分,使得由气液分离器(未示出)分离出液态致冷剂的气态制冷剂可以被抽吸到上部压缩部分。
如图5c所示,上部压缩部分外壳34具有内盖36,该内盖导向从外壳13内部空间抽吸的致冷剂。上部压缩部分外壳34的内盖36还具有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空间。因此第二压缩室32形成在上部压缩部分外壳34内,同时该压缩室还可接收扩散器27的入口部分和包围该扩散器27,而制冷剂排出口361形成在第二压缩室32上。流体通道362形成在上部压缩部分外壳34的内盖36的外侧部分,该通道362与上轴承座21a的弧形流体开孔213连通。
本发明的上述两级离心压缩机操作如下。当马达10的定子12的线圈121通电时,转子11的转轴111受电磁作用而转动。当转轴按上述方式转动时,装在上、下轴承座21a、21b内的支承转轴111两端的径向气体轴承22的弧形片221便随同转轴111一起摆动,因为片221受调节螺钉212的支承是稍为偏心的。
当弧形片221如上所述随转轴111的转动而摆动时,流入马达10内部的气态制冷剂便被抽吸到转轴111外表面和片221的内表面之间的空隙内,由此在空隙中形成气膜。
当转轴111的转速达到要求每分钟转数时,弧形片221不再摆动,而是停下来,使得这些片221在几乎不与转轴111的外表面发生摩擦接触的同时平滑地支承转轴111。
另一方面,在下部支承座21b的止推气体轴承23上,转轴111轴环113的下表面起初与图6所示的下部气体轴承23d的顶表面接触。但是,当轴环113转动时,流入马达10内部的气态致冷剂便经气体轴承23d的径向直线槽232被抽吸剂扇形凹部233中,这样便形成气膜。因此转轴111的轴环113平滑地转动,同时又悬浮在上、下气体轴承23c和23d之间的间隙中、几乎没有摩擦接触。
因此,转子11的转轴111完全不会因为在第一压缩室31内的初始压缩致冷剂和第二压缩室32内的二次压缩制冷剂之间的压力差或因转子11的重量而受到不希望有的向下偏压力的作用。还可防止转轴111不好地被偏压到一侧,或防止在马达10运转的初始阶段受不到希望有的振动。
因为有径向气体轴承22和止推气体轴承23,所以本发明的两级离心压缩机在围绕马达10转轴111的部分没有机械问题,因而可以提高压缩机的操作可靠性。另外,本发明的压缩机可以平稳地操作,对于各种操作模式,从约3500r/min的低速操作模式到约60000r/min的超高速模式不会发生麻烦。
当转子11的转轴111以这种超高速转动时,马达10不可避免地发热。但是,在本发明的压缩机中,将初步压缩的气态致冷剂从形成于外壳13下部的第一压缩室31经弧形流体开孔213和内部流体通道14引入到外壳13的内部。在外壳13中,该气态制冷剂在通过定子12和转子11的转子心112之间间隙以及通过外部流体通道123的同时令人满意地吸收定子12的线圈121发生的热量,并冷却该定子12,该外部流体通道123形成在覆盖定子12的固定外套122的外表面上。
在外壳13内部的气态制冷剂也抽吸到上、下轴承座21a、21b的径向气体轴承22内,并部分地从转轴11轴环113的上、下表面抽吸到上、下气体轴承23c和23d的径向槽232和扇形凹部233内。因此气态制冷剂可令人满意地吸收上、下轴承部分的热量以及吸收止推气体轴承23的热量,使它们得到有效的冷却。
如上所述,第一压缩室31内的初步压缩气态制冷剂经下部轴承座21b的弧形流体开孔213和外壳13的内部流体通道14引入到外壳13内,因而不仅冷却马达10,而且在流过这些部件的同时还冷却上、下轴承部分。所以可以防止马达10过热,并在压缩机运转期间可使马达总是处于最佳操作状态。
当如上所述地操作马达10时,安装在转轴111上、下端部的两个叶轮35也随转轴111的转动而高速转动。因此气态制冷剂利用下部叶轮35的抽吸力通过外壳33的制冷剂吸入口331被吸入下部压缩部分的外壳33,并经下部叶轮35和下部扩散器27进入第一压缩室31。该气态制冷剂在第一压缩室31内受到初步压缩。
该初步压缩的气态制冷剂从压缩室31经下部轴承座21b的弧形流体开孔213和外壳13的内部流体通道14排入外壳13内。在外壳13内,初步压缩的气态致冷剂除流过马达10外还流过上、下轴承部分,然后再流入第二压缩部分的上部压缩部分外壳34内。在这种情况下,初步压缩的气态致冷剂穿过外壳13的内部流体通道14、上部轴承座21a的弧形流体开孔213以及内盖36的流体通道362,然后流到上部压缩部分的外壳34内。
在第二压缩部分,气态制冷剂在穿过压缩部分外壳34、扩散器27的入口部分和叶轮35之后流入内盖36的第二压缩室32内。在第二压缩室32内,利用上部叶轮35的转动产生的抽吸力可使初步压缩的气态致冷剂受到第二次压缩。随后,第二次压缩的气态制冷剂从压缩室32经上部压缩部分外壳34的致冷剂排出口341排入制冷循环的冷凝器(未示出)。
如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两级离心压缩机。本发明的压缩机设计成在第一压缩室或形成在压缩机下端部的第一压缩部分内初步压缩气态制冷剂。该压缩机还使该初步压缩的制冷剂流通外壳的内部空间,使其进入形成在外壳上端部的第二压缩室。在该第二压缩室内,该初步压缩的制冷剂受到第二次压缩,然后排入制冷循环的冷凝器。因此本发明的两级离心压缩机具有简化的制冷剂通道结构,可以采用现有致冷循环有效地冷却其马达以及上、下轴承部分,该离心机不具有另外的外部冷却装置,不同于常规两级离心压缩机。因此,此种压缩机降低了电力损耗,提高了制冷系统的操作性能和操作效率。
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压缩机,最好用于电冰箱或空调机。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1.一种两级离心压缩机,包括第一和第二压缩部分,这些压缩部分分别具有叶轮,配置在外壳的上、下端部;电马达,配置在外壳的中央内部;马达的转轴,由径向气体轴承和止推气体轴承支承;电马达的定子固定在固定外套上,该外套配置在外壳的内表面上;其特征在于,许多内部流体通道分别形成在上述外壳的上、下端部分;许多开孔形成在位于上述外壳上、下端部的轴承座上,该开孔对应于上述外壳的上述内部流体通道,以使上述压缩部分与上述外壳的内部连通;许多流体通道形成在上述固定外套的外表面上,使得第一压缩部分的初步压缩气态制冷剂可以经上述外壳的内部流到第二压缩部分,同时冷却上述电马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压缩部分具有第二压缩室,该压缩室位于压缩部分外壳内,接收扩散器的入口部分并包围其外部,具有制冷剂排出口,该第二压缩部分还具有带流体通道的内盖,该流体通道与上、下轴承座的流体开孔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级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内盖随同压缩部分外壳用许多紧固螺栓固定于上述外壳的上端部,这样便在上述内盖的顶端面和上述压缩部分外壳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一个空间。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级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泄放管连接于上述第二压缩部分的压缩部分外壳,该泄放管与致冷循环的气液分离器连通。
权利要求
1.一种两级离心压缩机,包括配置在外壳13内中央部分的电马达10以及第一和第二压缩部分,上述马达10由固定外套122和转子11构成,前者包括绕有线圈121的定子12,后者具有形成在转轴111上的其位置对着定子12的转子心112,该转轴由径向气体轴承22和止推气体轴承23可转动地支承,这些气体轴承22和23配置在上述转轴111的上、下端部,上述第一和第二压缩部分形成在上述马达外壳的上、下端部,分别具有叶轮,该压缩机还包括许多内部流体通道14,这些通道分别规则地形成在上述外壳13上、下端部分的内表面上,使得上述第一和第二压缩部分通过上述外壳13的内部空间彼此连通;上部、下部轴承座21a、21b,这些轴承座固定安装在外壳13的上、下端部,许多致冷剂流体开孔213规则地形成在上、下轴承座21a、21b上,与第一和第二压缩部分的压缩室31和32二者连通,这些流体开孔对应于外壳13的上述内部流体通道1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压缩部分具有位于压缩部分外壳34内的第二压缩室32,该压缩室接收扩散器27的入口部分并包围其外部分,具有制冷剂排出口361,该第二压缩部分还具有带流体通道362的内盖36,该流体通道与上、下轴承座21a和21b的流体开孔213相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级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内盖36随同压缩部分外壳34一起用许多锁定螺栓25c固定在上述外壳13的上端部,这样便在内盖的顶端表面和上述压缩部分外壳34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一个空间。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两级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泄放管342连接于上述第二压缩部分的压缩部分外壳34,该泄放管342与致冷循环的气液分离器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级离心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许多内部流体通道形成在上述定子12固定外套122的外表面上,使得上述第一压缩部分的压缩部分外壳33内的初步压缩的气态致冷剂可以平稳地流过上述外壳13的内部,同时冷却马达1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级离心压缩机。本发明的压缩机具有简化的制冷剂通道结构,可以用现有的致冷循环有效冷却其马达以及轴承部分,不用另外的外部冷却单元。因此此种压缩机降低了电力消耗,提高了制冷系统的操作性能和操作效率。在本发明的两级离心压缩机中、在外壳(13)上、下端部分的内表面上规则地形成许多内部流体通道(14),使得第一和第二压缩部分可以通过外壳(13)的内部空间彼此连通。在外壳(13)的上、下端部固定安装上、下轴承座(21a和21b),而在该轴承轴座(21a,21b)上规则地形成许多流体开孔(213),这些流体开孔对应于外壳(13)的内部流体通道14,而与第一和第二压缩部分的压缩室(31,32)连通。第二压缩部分具有第二压缩室(32),该压缩室(32)位于压缩部分外壳(34)内,接收扩散器(27)的入口部分并包围其外部、具有致冷剂排出口(361),该第二压缩部分还具有带流体通道362的内盖(36),该流体通道(362)与上、下轴承座(21a、21b)的流体开孔(213)连通。
文档编号F25B31/00GK1296551SQ00800341
公开日2001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1999年3月15日
发明者徐云钟 申请人:株式会社三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