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冷却装置及相关的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60335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冷却装置及相关的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如图3所示,通常,发动机冷却回路21具有发动机排水箱27,
其尤其用于加热驾驶室;散热器29,其布置在前表面23上并用于冷却来
自发动机的水;以及水汇集器31。 储存器105安装在管道103的上游部分115上。该储存器的容积 基本等于或小于循环管道103的容积。 可选导向件59由部分开放的平行表面121形成,这些表面121 布置在蒸发面69和吸收面101之间。在所述实施例中,表面121具有从蒸 发面69朝吸收面101向下倾斜的格子孔(claires-voies )。作为变型,可 配置叶栅,所述叶栅或与格子孔121交替布置,或作为格子孔121的辅助。 在该第二种情况下,优选地,所述装置形成多层结构,该多层结构相继地 由以下部件形成蒸发面69、叶栅、配有格子孔的表面121、叶栅以及吸 收面101。
76表面69和101之间限定的空间形成汽化制冷剂从蒸发器51的表 面69的蒸发面朝吸收器55的表面101的吸收面流动的移动室123。在区域43加热的作用下,液态混合流体分成制冷剂气流和液态吸收剂。
85因此,气流收集在流通管道47中,然后在冷凝器35中冷凝以形 成液态制冷剂液流。因此,液态制冷剂液流通过供给入口 67输入到蒸发器 51中。因此,它流经多孔蒸发板63,这使产生自一部分液态制冷剂蒸发的 呈气态的制冷剂通过该板63的表面69。
[86这种汽化产生冷量,冷量由在板63中循环的液态制冷剂加以收 集。冷却的液态制冷剂收集在汇集器65中。因此,汇集器65中的液态制 冷剂的温度例如为2'C至4'C。
[87阀79打开,汇集器65中容纳的液体连续供给储存器73。泵75 启动,以泵送液态制冷剂穿过第一热交换器77,在此它与空调装置17进 行热交换。在这种热交换期间,液体例如从4。C加热至约IO'C。
[88然后,;故加热的液体制冷剂穿过止回阀81,再通过下游出口 85 输入到蒸发器51中。因此,它与来自板63上游的供给管道61的液体制冷 剂混合。
[89在表面69的蒸发面上汽化的制冷剂通过室123,流向表面101 的吸收面,表面121的格子孔尤其可避免从表面流出的液体飞溅。
[卯
同时,阀111和混合流体循环泵107启动,从而液态混合流体液 流从吸收器55循环通过上游部分103和下游部分117。
[91来自发生器33的液态吸收剂通过供给管道91输入到吸收器55 中,以便通过入口 99流经吸收板95。因此,在板95中循环的液态吸收剂 收集从室123输送的通过表面101的气态制冷剂并变热。如此形成的液态 混合流体流向混合流体汇集器97。
92因此,液态混合流体输入到储存器105中,然后通过泵107泵送 至第二热交换器109,在此通过空气对流被冷却。接着,液态混合流体分 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再输入到发生器33中,所述第二部 分通过入口 119在吸收器55中再循环。因此,再循环的制冷剂混合流体在 板95的前面与液态吸收剂混合,且使之冷却。
93在机动车的第一变型中,如图4B所示,第二热交换器109直接 安装在散热器29上。但是,与图4A所示的机动车的区别在于,冷凝器35 安装在第二热交换器109上,相对于空气循环方向位于第二热交换器上游。[94对第一变型的改进在于,冷凝器35和第二热交换器109具有同 一冷却机构(热交换表面和热连通水箱),但具有两个不同的循环回路, 从而相对于图4B来说,这可减小系统的厚度。实际上,冷凝器35和第二 热交换器109的流体接近工作温度。
[95在图4C所示的图4B中机动车的变型中,过量空气冷却器125 间置在第二热交换器109和散热器29之间。
[96在图5所示的另一变型中,循环管道103的下游部分117在吸收 器55的上游通到液态吸收剂供给管道91。
97
因此,阀113在下游部分117的分接部位下游,布置在供给管道 91上。
[98在另一变型中,制冷回路57在循环管道93上没有配置储存器 105。因此,储存器由围腔39形成。
99借助于刚描述的本发明,可获得一种易于紧凑地安装在机动车内 的吸收冷却装置ll。
[100实际上,吸收-解吸循环中使用的制冷剂也可在制冷回路53中用 作向空调装置17传热的流体,从而简化该回路的结构及其实施。
101系统的重量及其成本也明显减轻和降低。
[102有利地,使用公用的吸收器-蒸发器系统37,会提高装置的制冷 能力且有利于提高其效率。
1权利要求
1. 吸收冷却装置(11),其具有-通过分离混合流体产生制冷剂和吸收剂的发生器(33);-制冷剂冷凝器(35),其连接于所述发生器(33);-制冷剂蒸发器(51),其由制冷剂供给管道(61)连接于所述冷凝器(35),所述蒸发器(51)具有至少一制冷剂蒸发区域(63),所述制冷剂供给管道(61)通到所述制冷剂蒸发区域中;-制冷剂吸收器(55),其连接于所述制冷剂蒸发区域(63),且由吸收剂供给管道(91)和混合流体排出管道(93)连接于所述发生器(33);以及-制冷回路(53),其包括制冷剂循环管道(71),该制冷剂循环管道具有上游入口(83)和下游出口(85),所述的上游入口和下游出口连接于所述蒸发区域(63),所述制冷剂循环管道(71)包括串联安装的制冷剂储存器(73)、泵(75)和第一热交换器(77),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循环管道(71)配有止回阀(81),所述止回阀布置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77)及该制冷剂循环管道的下游出口(85)之间,以便在所述泵(75)停止的情况下,不将所述制冷剂循环管道(71)的该部分中存在的制冷剂排放到所述蒸发器(51)中。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循环 管道(71)配有可控的闭塞阀(79),该闭塞阀布置在所述储存器(73) 的上游,以限制对该储存器的充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 交换器(77)安装的高度高于所述储存器(73),以便当所述泵(75)停 止工作时,允许所述第一热交换器(77)和所述储存器(73)之间存在的 制冷剂在重力作用下充注所述储存器(73)。
4.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 制冷回路(53)在上游通到所述蒸发区域(63)的下游部分(83),而在 下游通到所述蒸发区域(63)的上游部分(85)。
5.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 蒸发区域具有至少一蒸发板(63),所述制冷回路(53)具有使所述蒸发 板润湿的润湿部件(85,67),所述润湿部件由所述制冷回路(53)以及由 所述制冷剂供给管道(61)供给。
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 排出管道(93)包括制冷回路(57),所述制冷回路具有串联安装的混合 流体储存器(105)、泵(107)和第二热交换器(109),还具有混合流体 分流管道(117),其具有与所述排出管道(93)公用的上游管道(115) 入口 (97)以及下游出口 (119),它们连接于所述吸收区域(95),从而 能使一部分的混合流体直接在所述吸收器(55)中再循环。
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 分流管道(117)具有止回阀(113)。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回 路(57 )具有布置在所述混合流体储存器(105 )的上游的可控节流阀(111 )。
9. 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1),其特征在于,所 述吸收区域具有至少一吸收板(95),所述冷却回路(57)具有使所述吸 收板润湿的润湿部件(119,99),所述润湿部件由所述分流管道(117)以 及由所述吸收剂供给管道(91)供给。
10. 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1),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区域(63)和所述吸收区域(95)彼此面对就位,并在它们之间 限定使汽化制冷剂从所述蒸发器(51 )流向所述吸收器(55 )的移动室(123 )。
11. 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前表面(23),其适于接纳外部气流; -驾驶室(15)的空调系统(17);以及-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1),其中第一热交换器 (77)与所述空调系统(17)为热交换关系。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机动车,其具有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 任一项所述的装置(11),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位置,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09 )和所述制冷剂冷凝器(35 )并排地布置在所述前表面(23 )上,以 4更接纳最新鲜的可用空气。
13.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机动车,其具有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 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位置,所述第二热交换器(109) 和所述制冷剂冷凝器(35) —个在另一个之上地布置在所述前表面(23) 上,以便接纳最新鲜的可用空气。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 (109)和所述冷凝器(35 )具有同 一冷却机构,但具有两个不同的循环回路,以便缩减所述前表面(23)的厚度。
15. 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 述发生器(33)由所述机动车的发动机产生的热供给。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生器(33) 的供给由流量调节阀(45)控制,所述流量调节阀(45)布置在所述发动 机的冷却回路(21)上。
全文摘要
所述装置(11)具有发生器(33),其用于将混合流体分离成制冷剂和吸收剂。该装置具有制冷剂冷凝器(35)和制冷剂蒸发器(51),所述冷凝器(35)连接于发生器(33),所述蒸发器(51)由制冷剂供给管道(61)连接于冷凝器(35)。装置(11)还具有制冷剂吸收器(55),其连接于蒸发器(51)和发生器(33)。装置(11)具有基于载热流体的制冷回路(53)。制冷回路(53)具有位于蒸发器(51)之外的第一热交换器(77)。系统(53)连接于蒸发器(51)的至少一第一蒸发区域,位于第一热交换器(77)的上游和下游,用于使一部分制冷剂作为载热流体在制冷回路(53)中循环。该装置应用于机动车的空气调节。
文档编号F25B15/02GK101479537SQ200780023590
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2日
发明者E·布达尔, V·布鲁佐 申请人:埃科利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