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84402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发生器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通过第一冷剂水通路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的一端与冷凝器连通、另一端穿过第一吸收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一吸收器通过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与蒸发器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和第一浓溶液管路的一端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另一端与发生器连通,第二浓溶液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浓溶液管路连通,第二稀溶液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另一端与第一稀溶液管路连通,第一溶液泵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上,发生器由第一高位热源加热,冷凝器由第二冷却热源冷却,蒸发器由低位热源加热,吸收器由第一冷却热源冷却。本发明用于吸收式水源热泵系统中。
【专利说明】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如图23所示,主要由发生器1、冷凝器2、蒸发器3、第二吸收器5、溶液换热器6、第一溶液泵10以及相连管路构成。发生器I在外部热源的作用下,将其中的溴化锂溶液浓缩后产生高温高压的冷剂水蒸气通过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进入冷凝器2中冷凝,冷凝后产生的温度较低的冷剂水经由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节流降压后通过第一冷剂水通路12进入蒸发器3中,在蒸发器3中,冷剂水吸收冷冻水回水的热量后变为蒸气,通过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输入第二吸收器5中被溴化锂溶液所吸收。在第二吸收器5中,吸收了水蒸气的溴化锂溶液浓度降低,由第一溶液泵10做功,通过第一稀溶液管路18输入发生器I中,在发生器I中进行浓缩再生,浓缩后产生的浓溶液通过第一浓溶液管路19返回第二吸收器5中继续吸收水蒸气,其中,第一浓溶液管路19和第一稀溶液管路18中的溴化锂溶液通过溶液换热器6进行热交换。
[0003]在上述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中,由于受溶液自身特性的影响,当高位热源25和低位热源27的温度一定时,系统的第二吸收器5的吸收压力存在一个上限,从而导致第二吸收器5的饱和稀溶液出口温度存在一个上限。由于第一冷却热源26的温度必须低于第二吸收器5的饱和稀溶液出口温度,因此满足冷却要求的第一冷却热源26的的温度也存在一个上限,如果实际条件所能提供的第一冷却热源26的的温度高于这个上限,那么上述传统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例如将上述传统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用于热泵的制热工况时,如果供热热水回水温度高于上述第一冷却热源26的温度上限时,则上述传统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就无法实现;将上述传统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用于冷水机组的制冷工况时,如果所能提供的冷却水进水温度高于上述第一冷却热源26的温度上限时,则上述传统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也无法实现。因此,提高第二吸收器5的吸收压力和第二吸收器5的饱和稀溶液出口温度就可以提高第一冷却热源26的温度上限,使得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适应更高第一冷却热源温度的应用条件和领域。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为解决传统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要求第二吸收器的饱和稀溶液出口温度以及第一冷却热源的温度偏低,使得较高的第一冷却热源温度不能满足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应用条件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
[0005]本发明的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
[0006]方案一: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一节流膨胀装置、第二节流膨胀装置、第一溶液泵、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第一冷剂水通路、第二冷剂水通路、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第二浓溶液管路、第二稀溶液管路、第一稀溶液管路和第一浓溶液管路,发生器通过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的冷剂水通路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冷凝器通过第一冷剂水通路与蒸发器连通,第一节流膨胀装置设置在第一冷剂水通路上,其中另一路:第二冷剂水通路的一端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吸收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节流膨胀装置位于冷凝器与第一吸收器之间,且第二节流膨胀装置设置在第二冷剂水通路上,第一吸收器通过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与蒸发器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和第一浓溶液管路的一端均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和第一浓溶液管路的另一端均与发生器连通,第二浓溶液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二浓溶液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一浓溶液管路连通,第二稀溶液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二稀溶液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一稀溶液管路连通,第一溶液泵位于发生器与第二稀溶液管路之间,且第一溶液泵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上,发生器由高位热源加热,冷凝器第二冷却热源冷却,蒸发器由低位热源加热,第二吸收器由第一冷却热源冷却。
[0007]方案二: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一节流膨胀装置、第二节流膨胀装置、第一溶液泵、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第一冷剂水通路、第二冷剂水通路、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第一浓溶液管路、第三稀溶液管路和中间浓度溶液管路,发生器通过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的冷剂水通路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冷凝器通过第一冷剂水通路与蒸发器连通,第一节流膨胀装置设置在第一冷剂水通路上,其中另一路:第二冷剂水通路的一端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吸收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节流膨胀装置位于冷凝器与第一吸收器之间,且第二节流膨胀装置设置在第二冷剂水通路上,第一吸收器通过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与蒸发器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三稀溶液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三稀溶液管路的另一端与发生器连通,第一溶液泵设置在第三稀溶液管路上,第一浓溶液管路的一端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一浓溶液管路的另一端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由高位热源加热,冷凝器第二冷却热源冷却,蒸发器由低位热源加热,第二吸收器由第一冷却热源冷却。
[0008]方案三: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一节流膨胀装置、第二节流膨胀装置、第一溶液泵、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第一冷剂水通路、第二冷剂水通路、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第一稀溶液管路、中间浓度溶液管路、第三浓溶液管路和第二溶液泵,发生器通过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的冷剂水通路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冷凝器通过第一冷剂水通路与蒸发器连通,第一节流膨胀装置设置在第一冷剂水通路上,其中另一路:第二冷剂水通路的一端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吸收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节流膨胀装置位于冷凝器与第一吸收器之间,且第二节流膨胀装置设置在第二冷剂水通路上,第一吸收器通过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与蒸发器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三浓溶液管路的一端与发生器连通,第三浓溶液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的一端与发生器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一溶液泵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上,第二溶液泵设置在中间浓度溶液管路上,发生器由高位热源加热,冷凝器第二冷却热源冷却,蒸发器由低位热源加热,第二吸收器由第一冷却热源冷却。
[0009]方案四: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一节流膨胀装置、第二节流膨胀装置、第一溶液泵、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第一冷剂水通路、第二冷剂水通路、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第二稀溶液管路、第一稀溶液管路、第一浓溶液管路和中间浓度溶液管路,发生器通过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的冷剂水通路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冷凝器通过第一冷剂水通路与蒸发器连通,第一节流膨胀装置设置在第一冷剂水通路上,其中另一路:第二冷剂水通路的一端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吸收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节流膨胀装置位于冷凝器与第一吸收器之间,且第二节流膨胀装置设置在第二冷剂水通路上,第一吸收器通过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与蒸发器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和第一浓溶液管路的一端均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和第一浓溶液管路的另一端均与发生器连通,第二稀溶液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二稀溶液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一稀溶液管路连通,第一溶液泵位于发生器与第二稀溶液管路之间,且第一溶液泵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上,发生器由高位热源加热,冷凝器第二冷却热源冷却,蒸发器由低位热源加热,第二吸收器由第一冷却热源冷却。
[0010]方案五: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一节流膨胀装置、第二节流膨胀装置、第一溶液泵、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第一冷剂水通路、第二冷剂水通路、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第二稀溶液管路、第一稀溶液管路、中间浓度溶液管路、第三浓溶液管路和第二溶液泵,发生器通过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的冷剂水通路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冷凝器通过第一冷剂水通路与蒸发器连通,第一节流膨胀装置设置在第一冷剂水通路上,其中另一路:第二冷剂水通路的一端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吸收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节流膨胀装置位于冷凝器与第一吸收器之间,且第二节流膨胀装置设置在第二冷剂水通路上,第一吸收器通过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与蒸发器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三浓溶液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三浓溶液管路的另一端与发生器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的一端与发生器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稀溶液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二稀溶液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一稀溶液管路连通,第一溶液泵位于发生器与第二稀溶液管路之间,且第一溶液泵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上,第二溶液泵设置在中间浓度溶液管路上,发生器由高位热源加热,冷凝器第二冷却热源冷却,蒸发器由低位热源加热,第二吸收器由第一冷却热源冷却。
[0011]方案六: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一节流膨胀装置、第二节流膨胀装置、第一溶液泵、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第一冷剂水通路、第二冷剂水通路、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第二浓溶液管路、第一浓溶液管路、第三稀溶液管路和中间浓度溶液管路,发生器通过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的冷剂水通路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冷凝器通过第一冷剂水通路与蒸发器连通,第一节流膨胀装置设置在第一冷剂水通路上,其中另一路:第二冷剂水通路的一端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吸收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节流膨胀装置位于冷凝器与第一吸收器之间,且第二节流膨胀装置设置在第二冷剂水通路上,第一吸收器通过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与蒸发器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一浓溶液管路的一端与发生器连通,第一浓溶液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浓溶液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二浓溶液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一浓溶液管路连通,第三稀溶液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三稀溶液管路的另一端与发生器连通,第一溶液泵设置在第三稀溶液管路上,发生器由高位热源加热,冷凝器第二冷却热源冷却,蒸发器由低位热源加热,第二吸收器由第一冷却热源冷却。
[0012]方案七: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第一节流膨胀装置、第二节流膨胀装置、第一溶液泵、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第一冷剂水通路、第二冷剂水通路、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第二浓溶液管路、第一稀溶液管路、第一浓溶液管路、中间浓度溶液管路和第二溶液泵,发生器通过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与冷凝器连通,冷凝器的冷剂水通路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冷凝器通过第一冷剂水通路与蒸发器连通,第一节流膨胀装置设置在第一冷剂水通路上,其中另一路:第二冷剂水通路的一端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吸收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节流膨胀装置位于冷凝器与第一吸收器之间,且第二节流膨胀装置设置在第二冷剂水通路上,第一吸收器通过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与蒸发器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和第一浓溶液管路的一端均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和第一浓溶液管路的另一端均与发生器连通,第二浓溶液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连通,第二浓溶液管路的另一端与第一浓溶液管路连通,第一溶液泵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上,第二溶液泵设置在中间浓度溶液管路上,发生器由高位热源加热,冷凝器第二冷却热源冷却,蒸发器由低位热源加热,第二吸收器由第一冷却热源冷却。
[0013]本发明与现有方法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一、本发明对传统的吸收式制冷的循环系统进行了改进,在吸收式制冷循环中设置了两个吸收器(即第二吸收器和第一吸收器),在第一吸收器中吸收蒸发器产生的冷剂水蒸汽,进行的是低温低压的吸收过程,采用的是低温的冷剂水进行冷却;而在第二吸收器中吸收第一吸收器中用作冷却介质的冷剂水产生的冷剂水蒸汽,进行的是温度和压力较高的吸收过程,采用的是温度较高的外部第一冷却热源进行冷却,从而提高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的第二吸收器的饱和稀溶液出口温度以及第一冷却热源的温度上限,使得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满足更高第一冷却热源温度的应用条件和领域。
[0015]二、本发明在制热工况下,可根据需要提升第二吸收器的吸收压力和饱和稀溶液出口温度,从而适应更高的供热热水回水温度,扩宽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的应用领域。
[0016]三、本发明在制冷工况下,第二吸收器5的吸收压力和饱和稀溶液出口温度的提高,可降低对冷却水温的要求,适应更高的冷却水进口温度。
[0017]四、本发明结构简单,不增加运动部件,运行维护方便,且系统性能可靠,节能效果显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四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五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六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七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八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9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九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十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i^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十二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3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十三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4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十四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5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十五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6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十六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7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十七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8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十八三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9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十九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0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二十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2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二i^一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2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二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23是传统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发生器1、冷凝器2、蒸发器3、第一吸收器4、第二吸收器5、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第一溶液泵10、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第一冷剂水通路12、第二冷剂水通路13、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第二浓溶液管路16、第二稀溶液管路17、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发生器I通过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与冷凝器2连通,冷凝器2的冷剂水通路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冷凝器2通过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与蒸发器3连通,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设置在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上,其中另一路: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一端与冷凝器2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吸收器4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13在第一吸收器4内的部分作为第一吸收器4的换热器,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位于冷凝器2与第一吸收器4之间,且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设置在第二冷剂水通路13上,第一吸收器4通过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与蒸发器3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的一端均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的另一端均与发生器I连通,第二浓溶液管路16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二浓溶液管路16的另一端与第一浓溶液管路19连通,第二稀溶液管路17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二稀溶液管路17的另一端与第一稀溶液管路18连通,第一溶液泵10位于发生器I与第二稀溶液管路17之间,且第一溶液泵10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18上,发生器I由高位热源25加热,高位热源25用于加热发生器I中的溴化锂溶液;冷凝器2第二冷却热源45冷却,第二冷却热源45用于冷却冷凝器2中的冷剂水蒸汽;蒸发器3由低位热源27加热,低位热源27用于加热蒸发器3中的冷剂水;第二吸收器5由第一冷却热源26冷却,第一冷却热源26用于冷却吸收器5中的溴化锂溶液。高位热源25为发生器I提供加热量将溴化锂溶液进行浓缩,第二冷却热源45吸收带走冷凝器2的冷凝热,第一冷却热源26吸收带走第二吸收器5的吸收热,低位热源27为蒸发器3提供加热量将冷剂水沸腾蒸发。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和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为U型管、节流孔板或节流阀。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吸收器5与第一吸收器4的溶液循环管路称之为并联设置。
[0042]本实施方式的运行流程:
[0043]本实施方式的运行流程包括冷剂水流程和溴化锂溶液流程。
[0044]冷剂水流程如下:发生器I在高位热源25的加热作用下,将其中的溴化锂溶液浓缩后产生的冷剂水蒸气通过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引至冷凝器进行冷凝,冷凝热由第二冷却热源45吸收带走;冷凝器2冷凝下来冷剂水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冷剂水经由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节流降压后通过冷剂水通路12进入蒸发器3中,在蒸发器3中,冷剂水吸收低位热源27的热量后蒸发为冷剂水蒸气,并通过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输入吸收器5中被溴化锂溶液所吸收,吸收过程释放的热量由第一冷却热源26吸收带走。另二路冷剂水经由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节流后降温降压,降温降压的冷剂水通过第二冷剂水通路13流经第一吸收器4,并在第二冷剂水通路13内吸收带走第一吸收器4的吸收热后蒸发相变为冷剂水蒸气,冷剂水蒸气通过第二冷剂水通路13进入第二吸收器5中被其中的溴化锂溶液吸收;
[0045]溴化锂溶液流程如下:在发生器I中浓缩后变为浓溶液,浓溶液再通过第二浓溶液管路16流入第一吸收器4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流入第二吸收器5中。第一吸收器4和第二吸收器5中的溴化锂溶液吸收冷剂水蒸气后浓度降低,其中,第一吸收器4的稀溶液经过第二稀溶液管路17与第二吸收器5的稀溶液经过第一稀溶液管路18汇流混合后,通过第一溶液泵10泵入发生器I中进行浓缩。在第一吸收器4中吸收蒸发器3产生的冷剂水蒸汽,进行的是低温低压的吸收过程,采用的是低温的冷剂水进行冷却,而在第二吸收器5中吸收第一吸收器4中用作冷却介质的冷剂水产生的冷剂水蒸汽,进行的是温度和压力较高的吸收过程,采用的是较高温的外部第一冷却热源26进行冷却,从而提高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的第二吸收器5的饱和稀溶液出口温度以及第一冷却热源26的温度上限,使得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适应更高第一冷却热源温度的应用条件和领域。
[0046]【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2?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它还增加有溶液换热器,溶液换热器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上或第二浓溶液管路16和第二稀溶液管路17上。流入发生器I的稀溶液通过溶液换热器进行换热,通过溶液换热器使得流入流出发生器1、第二吸收器5或第一吸收器4的浓、稀溶液之间进行换热,从而提升了制冷循环的效率。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0047]【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溶液换热器采用第一溶液换热器6,第一溶液换热器6位于第一溶液泵10与发生器I之间,且第一溶液换热器6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上。流入发生器I的稀溶液在第一溶液换热器6中进行换热,通过第一溶液换热器6使得流入流出发生器I的浓、稀溶液之间进行换热,从而提升了制冷循环的效率。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0048]【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溶液换热器采用第一溶液换热器6和第二溶液换热器7,第一溶液换热器6位于第一溶液泵10与发生器I之间,且第一溶液换热器6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上,第二溶液换热器7设置在第二浓溶液管路16和第二稀溶液管路17上。通过第一溶液换热器6使得流入流出发生器I的浓、稀溶液之间进行换热,通过第二溶液换热器7使得流入流出第一吸收器4的浓、稀溶液之间进行换热,从而提升了制冷循环的效率。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0049]【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溶液换热器米用第一溶液换热器6和第二溶液换热器7,第一溶液换热器6位于第一溶液泵10与发生器I之间,且第一溶液换热器6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上,第二溶液换热器7位于第二稀溶液管路17与第二吸收器5之间,且第二溶液换热器7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上。通过第一溶液换热器6使得流入流出发生器I的浓、稀溶液之间进行换热,通过第二溶液换热器7使得流入流出第二吸收器5的浓、稀溶液之间进行换热,从而提升了制冷循环的效率。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0050]【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溶液换热器米用第一溶液换热器6和第二溶液换热器7,第一溶液换热器6设置在第二浓溶液管路16和第二稀溶液管路17上,第二溶液换热器7位于第二稀溶液管路17与第二吸收器5之间,且第二溶液换热器7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上。通过第一溶液换热器6使得流入流出第一吸收器4的浓、稀溶液之间进行换热,通过第二溶液换热器7使得流入流出第二吸收器5的浓、稀溶液之间进行换热,保证了制冷循环的效率。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相同。
[0051]【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发生器1、冷凝器2、蒸发器3、第一吸收器4、第二吸收器5、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第一溶液泵10、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第一冷剂水通路12、第二冷剂水通路13、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第一浓溶液管路19、第三稀溶液管路20和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发生器I通过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与冷凝器2连通,冷凝器2的冷剂水通路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冷凝器2通过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与蒸发器3连通,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设置在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上,其中另一路: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一端与冷凝器2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吸收器4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13在第一吸收器4内的部分作为第一吸收器4的换热器,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位于冷凝器2与第一吸收器4之间,且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设置在第二冷剂水通路13上,第一吸收器4通过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与蒸发器3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三稀溶液管路20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三稀溶液管路20的另一端与发生器I连通,第一溶液泵10设置在第三稀溶液管路20上,第一浓溶液管路19的一端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一浓溶液管路19的另一端与发生器I连通,发生器I由高位热源25加热,高位热源25用于加热发生器I中的溴化锂溶液;冷凝器2第二冷却热源45冷却,第二冷却热源45用于冷却冷凝器2中的冷剂水蒸汽;蒸发器3由低位热源27加热,低位热源27用于加热蒸发器3中的冷剂水;第二吸收器5由第一冷却热源26冷却,第一冷却热源26用于冷却吸收器5中的溴化锂溶液。高位热源25通过发生器I为循环提供热源,低位热源27通过蒸发器3带走循环产生的冷量,第一冷却热源26通过第二吸收器5带走吸收热。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和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为U型管、节流孔板或节流阀。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吸收器5与第一吸收器4的溶液循环管路为串联设置。
[0052]本实施方式的运行流程:本实施方式的冷剂水流程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溴化锂溶液流程的区别在于:发生器I中浓缩产生的溴化锂浓溶液通过第一浓溶液管路19首先进入第二吸收器5中吸收在第二冷剂水通路13中产生的冷剂水蒸气,此时,浓度较高的溴化锂溶液在第二吸收器5中进行吸收过程所对应的吸收温度较高,故可以使用较高温度的第一冷却热源26进行冷却,吸收水蒸气后,溶液浓度降低,变为中间浓度的溶液通过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进入第一吸收器4中继续吸收蒸发器3中产生的冷剂水蒸气,在第二吸收器5中进行吸收过程所对应的吸收温度较低,故可使用通过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节流后的冷剂水对其进行冷却。第一吸收器4中溶液吸收水蒸气后浓度进一步降低,经过第三稀溶液管路20,通过第一溶液泵10泵入发生器I中进行浓缩。
[0053]【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7?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不同的是它还增加有溶液换热器,溶液换热器设置在第一浓溶液管路19和第三稀溶液管路20上或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和第三稀溶液管路20上。稀溶液与浓溶液在溶液换热器中进行换热,通过溶液换热器使得流入流出发生器I或第一吸收器4的浓、稀溶液之间进行换热,从而提升了制冷循环的效率。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
[0054]【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溶液换热器采用第一溶液换热器6,第一溶液换热器6位于第一溶液泵10与发生器I之间,且第一溶液换热器6设置在第一浓溶液管路19和第三稀溶液管路20上。稀溶液与浓溶液在第一溶液换热器6中进行换热,通过第一溶液换热器6使得流入流出发生器I的浓、稀溶液之间进行换热,从而提升了制冷循环的效率。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八相同。
[0055]【具体实施方式】十:结合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溶液换热器采用第一溶液换热器6,第一溶液换热器6位于第一溶液泵10与发生器I之间,且第一溶液换热器6设置在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和第三稀溶液管路20上。稀溶液与中间浓度溶液在第一溶液换热器6中进行换热,通过第一溶液换热器6使得流入流出第二吸收器5的稀、中间浓度溶液之间进行换热,从而提升了制冷循环的效率。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八相同。
[0056]【具体实施方式】十一:结合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溶液换热器采用第一溶液换热器6和第二溶液换热器7,第一溶液换热器6位于第一溶液泵10与发生器I之间,且第一溶液换热器6设置在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和第三稀溶液管路20上,第二溶液换热器7位于发生器I与第二吸收器5之间,且第二溶液换热器7设置在第一浓溶液管路19和第三稀溶液管路20上。稀溶液与中间浓度溶液在第一溶液换热器6中进行换热,通过第一溶液换热器6使得流入流出第二吸收器5的稀、中间浓度溶液之间进行换热,稀溶液与浓溶液在第二溶液换热器7中进行换热,通过第二溶液换热器7使得流入流出发生器I的浓、稀溶液之间进行换热,从而提升了制冷循环的效率。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八相同。
[0057]【具体实施方式】十二:结合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发生器1、冷凝器2、蒸发器3、第一吸收器4、第二吸收器5、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第一溶液泵10、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第一冷剂水通路12、第二冷剂水通路13、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第一稀溶液管路18、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第三浓溶液管路22和第二溶液泵23,发生器I通过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与冷凝器2连通,冷凝器2的冷剂水通路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冷凝器2通过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与蒸发器3连通,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设置在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上,其中另一路: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一端与冷凝器2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吸收器4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13在第一吸收器4内的部分作为第一吸收器4的换热器,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位于冷凝器2与第一吸收器4之间,且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设置在第二冷剂水通路13上,第一吸收器4通过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与蒸发器3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三浓溶液管路22的一端与发生器I连通,第三浓溶液管路22的另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18的一端与发生器I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18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一溶液泵10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18上,第二溶液泵23设置在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上,发生器I由高位热源25加热,高位热源25用于加热发生器I中的溴化锂溶液;冷凝器2第二冷却热源45冷却,第二冷却热源45用于冷却冷凝器2中的冷剂水蒸汽;蒸发器3由低位热源27加热,低位热源27用于加热蒸发器3中的冷剂水;第二吸收器5由第一冷却热源26冷却,第一冷却热源26用于冷却吸收器5中的溴化锂溶液。高位热源25通过发生器I为循环提供热源,低位热源27通过蒸发器3带走循环产生的冷量,第一冷却热源26通过第二吸收器5带走吸收热。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和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为U型管、节流孔板或节流阀。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吸收器5与第一吸收器4的溶液循环管路为倒串联设置。
[0058]本实施方式的运行流程:本实施方式的冷剂水流程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溴化锂溶液流程的区别在于:从发生器I中输出的浓溶液先经过第一吸收器4吸收蒸发器3中产生的冷剂水蒸汽,然后输入到第二吸收器5中再次吸收第二冷剂水通路13中产生的冷剂水蒸汽,稀溶液从第二吸收器5中返回到发生器I中进行浓缩。
[0059]【具体实施方式】十三:结合图11?图1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十二不同的是它还增加有溶液换热器,溶液换热器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三浓溶液管路22上或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和第三浓溶液管路22上。稀溶液与浓溶液在溶液换热器中进行换热,通过溶液换热器使得流入流出发生器I或第一吸收器4的浓、稀溶液之间进行换热,从而提升了制冷循环的效率。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十二相同。
[0060]【具体实施方式】十四:结合图1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溶液换热器采用第一溶液换热器6,第一溶液换热器6位于第一溶液泵10与发生器I之间,且第一溶液换热器6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三浓溶液管路22上。浓溶液与稀溶液在第一溶液换热器6中进行换热,通过第一溶液换热器6使得流入流出发生器I的浓、稀溶液之间进行换热,从而保证了吸收式制冷循环高效率运行。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十三相同。
[0061]【具体实施方式】十五:结合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溶液换热器采用第一溶液换热器6,第一溶液换热器6位于第二吸收器5与第二溶液泵23之间,且第一溶液换热器6设置在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和第三浓溶液管路22上。浓溶液与中间浓度溶液在第一溶液换热器6中进行换热,通过第一溶液换热器6使得流入流出第二吸收器5的浓、中间浓度溶液之间进行换热,从而保证了吸收式制冷循环高效率运行。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十三相同。
[0062]【具体实施方式】十六:结合图1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溶液换热器采用第一溶液换热器6和第二溶液换热器7,第一溶液换热器6位于第二吸收器5与第二溶液泵23之间,且第一溶液换热器6设置在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和第三浓溶液管路22上,第二溶液换热器7位于发生器I与第一溶液泵10之间,且第二溶液换热器7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三浓溶液管路22上。浓溶液与中间浓度溶液在第一溶液换热器6中进行换热,通过第一溶液换热器6使得流入流出第二吸收器5的浓、中间浓度溶液之间进行换热,稀溶液与浓溶液在第二溶液换热器7中进行换热,通过第二溶液换热器7使得流入流出发生器I的浓、稀溶液之间进行换热,从而保证了吸收式制冷循环高效率运行。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十三相同。
[0063]【具体实施方式】十七:结合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发生器1、冷凝器2、蒸发器3、第一吸收器4、第二吸收器5、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第一溶液泵10、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第一冷剂水通路12、第二冷剂水通路13、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第二稀溶液管路17、第一稀溶液管路18、第一浓溶液管路19和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发生器I通过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与冷凝器2连通,冷凝器2的冷剂水通路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冷凝器2通过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与蒸发器3连通,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设置在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上,其中另一路: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一端与冷凝器2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吸收器4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13在第一吸收器4内的部分作为第一吸收器4的换热器,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位于冷凝器2与第一吸收器4之间,且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设置在第二冷剂水通路13上,第一吸收器4通过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与蒸发器3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的一端均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的另一端均与发生器I连通,第二稀溶液管路17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二稀溶液管路17的另一端与第一稀溶液管路18连通,第一溶液泵10位于发生器I与第二稀溶液管路17之间,且第一溶液泵10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18上,发生器I由高位热源25加热,高位热源25用于加热发生器I中的溴化锂溶液;冷凝器2第二冷却热源45冷却,第二冷却热源45用于冷却冷凝器2中的冷剂水蒸汽;蒸发器3由低位热源27加热,低位热源27用于加热蒸发器3中的冷剂水;第二吸收器5由第一冷却热源26冷却,第一冷却热源26用于冷却吸收器5中的溴化锂溶液。高位热源25通过发生器I为循环提供热源,低位热源27通过蒸发器3带走循环产生的冷量,第一冷却热源26通过第二吸收器5带走吸收热。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和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为U型管、节流孔板或节流阀。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吸收器5与第一吸收器4的溶液循环管路为一种串并联设置。
[0064]本实施方式的运行流程:本实施方式的冷剂水流程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溴化锂溶液流程的区别在于:在第二吸收器5中吸收了第二冷剂水通路13中产生的冷剂水蒸汽后的溴化锂溶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进入第一吸收器4中进一步吸收蒸发器3中产生的冷剂水蒸汽;另一部分通过第一稀溶液管路18直接输入至发生器I中进行浓缩。
[0065]【具体实施方式】十八:结合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十七不同的是它还增加有第一溶液换热器6和第二溶液换热器7,第一溶液换热器6设置在第二稀溶液管路17和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上,第二溶液换热器7位于第二吸收器5与第二稀溶液管路17之间,且第二溶液换热器7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上。从第二吸收器5输出的稀溶液与浓溶液在第二溶液换热器7中进行换热,从第一吸收器4中输出的稀溶液与中间浓度溶液在第一溶液换热器6中进行换热,从而保证了吸收式制冷循环高效率运行。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十七相同。
[0066]【具体实施方式】十九:结合图1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十七不同的是它还增加有第一溶液换热器6和第二溶液换热器7,第一溶液换热器6设置在第二稀溶液管路17和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上,第二溶液换热器7位于第一溶液泵10与发生器I之间,且第二溶液换热器7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上。从第二吸收器5输出的稀溶液和第一吸收器4输出的稀溶液汇合后进入第一稀溶液管路18与浓溶液在第二溶液换热器7中进行换热,从第一吸收器4中输出的稀溶液与中间浓度溶液在第一溶液换热器6中进行换热,从而保证了吸收式制冷循环高效率运行。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十七相同。
[0067]【具体实施方式】二十:结合图1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发生器1、冷凝器
2、蒸发器3、第一吸收器4、第二吸收器5、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第一溶液泵10、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第一冷剂水通路12、第二冷剂水通路13、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第二稀溶液管路17、第一稀溶液管路18、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第三浓溶液管路22和第二溶液泵23,发生器I通过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与冷凝器2连通,冷凝器2的冷剂水通路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冷凝器2通过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与蒸发器3连通,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设置在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上,其中另一路: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一端与冷凝器2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吸收器4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13在第一吸收器4内的部分作为第一吸收器4的换热器,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位于冷凝器2与第一吸收器4之间,且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设置在第二冷剂水通路13上,第一吸收器4通过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与蒸发器3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三浓溶液管路22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三浓溶液管路22的另一端与发生器I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18的一端与发生器I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18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二稀溶液管路17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二稀溶液管路17的另一端与第一稀溶液管路18连通,第一溶液泵10位于发生器I与第二稀溶液管路17之间,且第一溶液泵10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18上,第二溶液泵23设置在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上,发生器I由高位热源25加热,高位热源25用于加热发生器I中的溴化锂溶液;冷凝器2第二冷却热源45冷却,第二冷却热源45用于冷却冷凝器2中的冷剂水蒸汽;蒸发器3由低位热源27加热,低位热源27用于加热蒸发器3中的冷剂水;第二吸收器5由第一冷却热源26冷却,第一冷却热源26用于冷却吸收器5中的溴化锂溶液。高位热源25通过发生器I为循环提供热源,低位热源27通过蒸发器3带走循环产生的冷量,第一冷却热源26通过第二吸收器5带走吸收热。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和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为U型管、节流孔板或节流阀。本实施方式中,制冷循环为第一吸收器4和第二吸收器5所配置的溶液循环管路为串并联设置,第一吸收器4与第二吸收器5之间的溶液管路为一种串并联设置。
[0068]本实施方式的运行流程:本实施方式的冷剂水流程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溴化锂溶液流程的区别在于:从发生器I中产生的溴化锂浓溶液首先进入第一吸收器4中吸收蒸发器3产生的冷剂水蒸汽后,生成的中间浓度溶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第一溶液泵10的作用下进入发生器I中,另一部分在第二溶液泵23的作用下进入第二吸收器5中继续吸收第二冷剂水通路13中产生的冷剂水蒸汽后产生的稀溶液经由第一稀溶液管路18进入发生器I中进行浓缩。
[0069]【具体实施方式】二i^一:结合图1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不同的是它还增加有第一溶液换热器6和第二溶液换热器7,第一溶液换热器6设置在第二稀溶液管路17和第三浓溶液管路22上,第二溶液换热器7位于第一溶液泵10与发生器I之间,且第二溶液换热器7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三浓溶液管路22上。从发生器I输出的浓溶液在第三浓溶液管路22中与进入发生器I的稀溶液在第二溶液换热器7中进行了热交换;输入第一吸收器4的浓溶液和第一吸收器4输出的稀溶液在第一溶液换热器6中进行换热,从而保证了吸收式制冷循环高效率运行。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十相同。
[0070]【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二:结合图19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发生器1、冷凝器2、蒸发器3、第一吸收器4、第二吸收器5、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第一溶液泵10、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第一冷剂水通路12、第二冷剂水通路13、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第二浓溶液管路16、第一浓溶液管路19、第三稀溶液管路20和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发生器I通过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与冷凝器2连通,冷凝器2的冷剂水通路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冷凝器2通过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与蒸发器3连通,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设置在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上,其中另一路: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一端与冷凝器2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吸收器4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13在第一吸收器4内的部分作为第一吸收器4的换热器,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位于冷凝器2与第一吸收器4之间,且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设置在第二冷剂水通路13上,第一吸收器4通过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与蒸发器3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一浓溶液管路19的一端与发生器I连通,第一浓溶液管路19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二浓溶液管路16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二浓溶液管路16的另一端与第一浓溶液管路19连通,第三稀溶液管路20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三稀溶液管路20的另一端与发生器I连通,第一溶液泵10设置在第三稀溶液管路20上,发生器I由高位热源25加热,高位热源25用于加热发生器I中的溴化锂溶液;冷凝器2第二冷却热源45冷却,第二冷却热源45用于冷却冷凝器2中的冷剂水蒸汽;蒸发器3由低位热源27加热,低位热源27用于加热蒸发器3中的冷剂水;第二吸收器5由第一冷却热源26冷却,第一冷却热源26用于冷却吸收器5中的溴化锂溶液。高位热源25通过发生器I为循环提供热源,低位热源27通过蒸发器3带走循环产生的冷量,第一冷却热源26通过第二吸收器5带走吸收热。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和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为U型管、节流孔板或节流阀。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吸收器5与第一吸收器4的溶液循环管路为一种串并联设置。
[0071]本实施方式的运行流程:本实施方式的冷剂水流程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溴化锂溶液流程的区别在于:从发生器I中输出的浓溶液分为两路:其中一路进入第二吸收器5中吸收第二冷剂水通路13中产生的冷剂水蒸汽后变为中间浓度的溶液通过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进入第一吸收器4中继续吸收蒸发器3产生的冷剂水蒸汽;另一路直接进入第一吸收器4中吸收蒸发器3产生的冷剂水蒸汽。最后,在第一吸收器4中完成吸收的溴化锂稀溶液在第一溶液泵10的作用下输入到发生器I中进行浓缩。
[0072]【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三:结合图20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二不同的是它还增加有第一溶液换热器6和第二溶液换热器7,第一溶液换热器6位于第一溶液泵10与发生器I之间,且第一溶液换热器6设置在第二浓溶液管路16和第三稀溶液管路20上,第二溶液换热器7位于第二浓溶液管路16与发生器I之间,且第二溶液换热器7设置在第一浓溶液管路19和第三稀溶液管路20上。从发生器I输出的浓溶液在第一浓溶液管路19中与进入发生器I的稀溶液在第二溶液换热器7中进行热交换;输入第一吸收器4的浓溶液和第一吸收器4输出的稀溶液在第一溶液换热器6中进行换热,从而保证了吸收式制冷循环高效率运行。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二相同。
[0073]【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四:结合图2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发生器1、冷凝器2、蒸发器3、第一吸收器4、第二吸收器5、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第一溶液泵10、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第一冷剂水通路12、第二冷剂水通路13、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第二浓溶液管路16、第一稀溶液管路18、第一浓溶液管路19、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和第二溶液泵23,发生器I通过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与冷凝器2连通,冷凝器2的冷剂水通路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冷凝器2通过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与蒸发器3连通,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设置在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上,其中另一路: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一端与冷凝器2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吸收器4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13在第一吸收器4内的部分作为第一吸收器4的换热器,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位于冷凝器2与第一吸收器4之间,且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设置在第二冷剂水通路13上,第一吸收器4通过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与蒸发器3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的一端均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的另一端均与发生器I连通,第二浓溶液管路16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二浓溶液管路16的另一端与第一浓溶液管路19连通,第一溶液泵10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18上,第二溶液泵23设置在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上,发生器I由高位热源25加热,高位热源25用于加热发生器I中的溴化锂溶液;冷凝器2第二冷却热源45冷却,第二冷却热源45用于冷却冷凝器2中的冷剂水蒸汽;蒸发器3由低位热源27加热,低位热源27用于加热蒸发器3中的冷剂水;第二吸收器5由第一冷却热源26冷却,第一冷却热源26用于冷却吸收器5中的溴化锂溶液。高位热源25通过发生器I为循环提供热源,低位热源27通过蒸发器3带走循环产生的冷量,第一冷却热源26通过第二吸收器5带走吸收热。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和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为U型管、节流孔板或节流阀。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吸收器5与第一吸收器4的溶液循环管路为一种串并联设置。
[0074]本实施方式的运行流程:本实施方式的冷剂水流程与【具体实施方式】八相同,溴化锂溶液流程的区别在于:从发生器I中输出的两路浓溶液:其中一路先进入第一吸收器4中吸收蒸发器3产生的冷剂水蒸汽,浓度降低后在第二溶液泵23的作用下通过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进入第二吸收器5中继续吸收第二冷剂水通路13中产生的冷剂水蒸汽,另一路则直接进入第二吸收器5中吸收第二冷剂水通路13中产生的冷剂水蒸汽,最后,在第二吸收器5中完成吸收过程的稀溶液在第一溶液泵10的作用下输入到发生器I中进行浓缩。
[0075]【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五:结合图2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十一不同的是它还增加有第一溶液换热器6,第一溶液换热器6位于第一溶液泵10与发生器I之间,且第一溶液换热器6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上。从发生器I输出的浓溶液在第一浓溶液管路19中与进入发生器I的稀溶液在第一溶液换热器6中进行了热交换,从而保证了吸收式制冷循环高效率运行。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二十四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所述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发生器(I)、冷凝器(2)、蒸发器(3)、第二吸收器(5)、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第一溶液泵(10)、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第一冷剂水通路(12)、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吸收器(4)、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第二冷剂水通路(13)、第二浓溶液管路(16)和第二稀溶液管路(17),发生器(I)通过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与冷凝器⑵连通,冷凝器⑵的冷剂水通路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冷凝器⑵通过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与蒸发器(3)连通,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设置在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上,其中另一路: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一端与冷凝器(2)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吸收器(4)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位于冷凝器(2)与第一吸收器(4)之间,且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设置在第二冷剂水通路(13)上,第一吸收器(4)通过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与蒸发器(3)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的一端均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的另一端均与发生器(I)连通,第二浓溶液管路(16)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二浓溶液管路(16)的另一端与第一浓溶液管路(19)连通,第二稀溶液管路(17)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二稀溶液管路(17)的另一端与第一稀溶液管路(18)连通,第一溶液泵(10)位于发生器(I)与第二稀溶液管路(17)之间,且第一溶液泵(10)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18)上,发生器(I)由高位热源(25)加热,冷凝器(2)由第二冷却热源(45)冷却,蒸发器(3)由低位热源(27)加热,第二吸收器(5)由第一冷却热源(26)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溶液换热器,溶液换热器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上或第二浓溶液管路(16)和第二稀溶液管路(17)上。
3.—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发生器(I)、冷凝器(2)、蒸发器(3)、第二吸收器(5)、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第一溶液泵(10)、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第一冷剂水通路(12)、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吸收器(4)、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第二冷剂水通路(13)、第三稀溶液管路20和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发生器(I)通过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与冷凝器(2)连通,冷凝器(2)的冷剂水通路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冷凝器(2)通过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与蒸发器(3)连通,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设置在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上,其中另一路: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一端与冷凝器(2)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吸收器(4)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位于冷凝器(2)与第一吸收器(4)之间,且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设置在第二冷剂水通路(13)上,第一吸收器(4)通过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与蒸发器(3)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三稀溶液管路20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三稀溶液管路20的另一端与发生器(I)连通,第一溶液泵(10)设置在第三稀溶液管路20上,第一浓溶液管路(19)的一端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一浓溶液管路(19)的另一端与发生器(I)连通,发生器(I)由高位热源(25)加热,冷凝器(2)由第二冷却热源(45)冷却,蒸发器(3)由低位热源(27)加热,第二吸收器(5)由第一冷却热源(26)冷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溶液换热器,溶液换热器设置在第一浓溶液管路(19)和第三稀溶液管路20上或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和第三稀溶液管路20上。
5.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发生器(I)、冷凝器(2)、蒸发器(3)、第二吸收器(5)、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第一溶液泵(10)、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第一冷剂水通路(12)、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和第一稀溶液管路(18),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吸收器(4)、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第二冷剂水通路(13)、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第三浓溶液管路(22)和第二溶液泵(23),发生器(I)通过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与冷凝器⑵连通,冷凝器⑵的冷剂水通路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冷凝器⑵通过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与蒸发器(3)连通,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设置在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上,其中另一路: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一端与冷凝器(2)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吸收器(4)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位于冷凝器(2)与第一吸收器(4)之间,且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设置在第二冷剂水通路(13)上,第一吸收器(4)通过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与蒸发器(3)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三浓溶液管路(22)的一端与发生器(I)连通,第三浓溶液管路(22)的另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18)的一端与发生器(I)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18)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一溶液泵(10)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18)上,第二溶液泵(23)设置在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上,发生器(I)由高位热源(25)加热,冷凝器(2)由第二冷却热源(45)冷却,蒸发器(3)由低位热源(27)加热,第二吸收器(5)由第一冷却热源(26)冷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溶液换热器,溶液换热器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三浓溶液管路(22)上或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和第三浓溶液管路(22)上。
7.—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发生器(I)、冷凝器(2)、蒸发器(3)、第二吸收器(5)、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第一溶液泵(10)、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第一冷剂水通路(12)、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吸收器(4)、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第二冷剂水通路(13)、第二稀溶液管路(17)和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发生器(I)通过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与冷凝器(2)连通,冷凝器(2)的冷剂水通路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冷凝器(2)通过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与蒸发器(3)连通,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设置在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上,其中另一路: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一端与冷凝器(2)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吸收器(4)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位于冷凝器(2)与第一吸收器(4)之间,且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设置在第二冷剂水通路(13)上,第一吸收器(4)通过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与蒸发器(3)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的一端均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的另一端均与发生器(I)连通,第二稀溶液管路(17)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二稀溶液管路(17)的另一端与第一稀溶液管路(18)连通,第一溶液泵(10)位于发生器(I)与第二稀溶液管路(17)之间,且第一溶液泵(10)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18)上,发生器(I)由高位热源(25)加热,冷凝器(2)由第二冷却热源(45)冷却,蒸发器(3)由低位热源(27)加热,第二吸收器(5)由第一冷却热源(26)冷却。
8.—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发生器(I)、冷凝器(2)、蒸发器(3)、第二吸收器(5)、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第一溶液泵(10)、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第一冷剂水通路(12)、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和第一稀溶液管路(18),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吸收器(4)、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第二冷剂水通路(13)、第二稀溶液管路(17)、第三浓溶液管路(22)、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和第二溶液泵(23), 发生器(I)通过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与冷凝器(2)连通,冷凝器(2)的冷剂水通路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冷凝器(2)通过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与蒸发器(3)连通,第一节流膨胀装置⑶设置在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上,其中另一路: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一端与冷凝器(2)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吸收器(4)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位于冷凝器(2)与第一吸收器(4)之间,且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设置在第二冷剂水通路(13)上,第一吸收器(4)通过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与蒸发器(3)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三浓溶液管路(22)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三浓溶液管路(22)的另一端与发生器(I)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18)的一端与发生器(I)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18)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二稀溶液管路(17)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二稀溶液管路(17)的另一端与第一稀溶液管路(18)连通,第一溶液泵(10)位于发生器(I)与第二稀溶液管路(17)之间,且第一溶液泵(10)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18)上,第二溶液泵(23)设置在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上,发生器(I)由高位热源(25)加热,冷凝器(2)由第二冷却热源(45)冷却,蒸发器(3)由低位热源(27)加热,第二吸收器(5)由第一冷却热源(26)冷却。
9.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发生器(I)、冷凝器(2)、蒸发器(3)、第二吸收器(5)、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第一溶液泵(10)、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第一冷剂水通路(12)、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吸收器(4)、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第二冷剂水通路(13)、第二浓溶液管路(16)、第三稀溶液管路20和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发生器(I)通过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与冷凝器(2)连通,冷凝器(2)的冷剂水通路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冷凝器(2)通过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与蒸发器(3)连通,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设置在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上,其中另一路: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一端与冷凝器(2)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吸收器(4)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位于冷凝器(2)与第一吸收器(4)之间,且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设置在第二冷剂水通路(13)上,第一吸收器(4)通过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与蒸发器(3)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一浓溶液管路(19)的一端与发生器(I)连通,第一浓溶液管路(19)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二浓溶液管路(16)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二浓溶液管路(16)的另一端与第一浓溶液管路(19)连通,第三稀溶液管路20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三稀溶液管路20的另一端与发生器(I)连通,第一溶液泵(10)设置在第三稀溶液管路20上,发生器(I)由高位热源(25)加热,冷凝器(2)由第二冷却热源(45)冷却,蒸发器(3)由低位热源(27)加热,第二吸收器(5)由第一冷却热源(26)冷却。
10.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发生器(I)、冷凝器(2)、蒸发器(3)、第二吸收器(5)、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第一溶液泵(10)、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第一冷剂水通路(12)、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冷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还包括第一吸收器(4)、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第二冷剂水通路(13)、第二浓溶液管路(16)、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和第二溶液泵(23),发生器(I)通过第一冷剂水蒸气管路(11)与冷凝器(2)连通,冷凝器(2)的冷剂水通路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冷凝器(2)通过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与蒸发器(3)连通,第一节流膨胀装置(8)设置在第一冷剂水通路(12)上,其中另一路: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一端与冷凝器(2)连通,第二冷剂水通路(1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吸收器(4)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位于冷凝器(2)与第一吸收器(4)之间,且第二节流膨胀装置(9)设置在第二冷剂水通路(13)上,第一吸收器(4)通过第二冷剂水蒸气管路(15)与蒸发器(3)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的另一端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的一端均与第二吸收器(5)连通,第一稀溶液管路(18)和第一浓溶液管路(19)的另一端均与发生器(I)连通,第二浓溶液管路(16)的一端与第一吸收器(4)连通,第二浓溶液管路(16)的另一端与第一浓溶液管路(19)连通,第一溶液泵(10)设置在第一稀溶液管路(18)上,第二溶液泵(23)设置在中间浓度溶液管路(21)上,发生器(I)由高位热源(25)加热,冷凝器(2)由第二冷却热源(45)冷却,蒸发器(3)由低位热源(27)加热,第二吸收器(5)由第一冷却热源(26)冷却ο
【文档编号】F25B29/00GK104180561SQ201410452877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5日
【发明者】张承虎, 李亚平, 闫艳艳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