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器及喷射器式制冷循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021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具备:

压缩机(11),所述压缩机压缩并排出制冷剂;

散热器(12),所述散热器使从所述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散热;

喷射器(15),所述喷射器利用从喷嘴部(15a)喷射的高速的喷射制冷剂的吸引作用,而从制冷剂吸引口(15c)吸引制冷剂,并通过升压部(15d)使所述喷射制冷剂与从所述制冷剂吸引口(15c)吸引的吸引制冷剂的混合制冷剂升压,所述喷嘴部使从所述散热器(12)流出的制冷剂减压;

减压装置(17),所述减压装置使所述散热器(12)下游侧的制冷剂减压;

蒸发器(14),所述蒸发器使通过所述减压装置(17)减压后的低压制冷剂蒸发,并向所述制冷剂吸引口(15c)侧流出;

迂回通路(18),所述迂回通路使从所述蒸发器(14)流出的制冷剂绕过所述喷射器(15)而向所述压缩机(11)的吸入口侧引导;及

迂回流量调整装置(40、41、42),所述迂回流量调整装置对在所述迂回通路(18)中流通的制冷剂的迂回流量(Gb)进行调整,

在所述迂回通路(18)中设置有通路截面积朝着制冷剂流动方向而逐渐扩大的扩大部(18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具备气液分离器(16),所述气液分离器对从所述喷射器(15)流出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

所述减压装置(17)使在所述气液分离器(16)中分离出的液相制冷剂减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具备对从所述散热器(12)流出的制冷剂流进行分支的分支部(20),

所述分支部(20)的一方的制冷剂流出口与所述喷嘴部(15a)的入口侧连接,

所述分支部(20)的另一方的制冷剂流出口与所述减压装置(17)的入口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迂回流量调整装置(40)随着从所述迂回通路(18)出口侧制冷剂的压力(P2)减去所述迂回通路(18)入口侧制冷剂的压力(P1)而得到的压力差(P2-P1)的减少,而使所述迂回流量(Gb)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迂回流量调整装置(41、42)随着所述蒸发器(14)出口侧制冷剂的过热度的上升,而使所述迂回流量(Gb)增加。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射器式制冷循环具备对流入所述喷嘴部(15a)的制冷剂流量进行调整的驱动流量调整装置(19),

所述驱动流量调整装置(19)基于在从所述蒸发器(14)的制冷剂出口侧到所述迂回通路(18)的入口侧的制冷剂通路中流通的制冷剂的温度及压力,来对流入所述喷嘴部(15a)的制冷剂流量进行调整,以使所述蒸发器(14)出口侧制冷剂的过热度接近预定的基准过热度(KSH)。

7.一种喷射器,应用于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0),所述喷射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10),所述主体形成有使从外部流入的制冷剂减压的减压用空间(30b)、与所述减压用空间(30b)的制冷剂流下游侧连通并使从外部吸引来的制冷剂流通的吸引用通路(13b)、使从所述减压用空间(30b)喷射出的喷射制冷剂与从所述吸引用通路(13b)吸引的吸引制冷剂混合的升压用空间(30e);及

通路形成部件(35),所述通路形成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减压用空间(30b)的内部及所述升压用空间(30e)的内部,并且形成为截面积随着离开所述减压用空间(30b)侧而扩大的圆锥状,

在所述主体(10)中的形成所述减压用空间(30b)的部位的内周面与所述通路形成部件(35)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的制冷剂通路是喷嘴通路(13a),该喷嘴通路作为使从所述回旋空间(30a)流出的制冷剂减压并喷射的喷嘴发挥作用,

在所述主体(10)中的形成所述升压用空间(30e)的部位的内周面与所述通路形成部件(35)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的制冷剂通路是扩散通路(13c),该扩散通路作为使所述喷射制冷剂及所述吸引制冷剂混合并升压的升压部发挥作用,

在所述主体(10)中形成有迂回通路(39),该迂回通路使所述吸引用通路(13b)侧的制冷剂绕过所述扩散通路(13c)而向所述扩散通路(13c)的下游侧引导,

在所述迂回通路(39)中设置有通路截面积朝着制冷剂流动方向而逐渐扩大的扩大部(39a),

所述喷射器还具备对在所述迂回通路(39)中流通的制冷剂的迂回流量(Gb)进行调整的迂回流量调整装置(40、41、4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迂回流量调整装置(40)随着从所述迂回通路(39)出口侧制冷剂的压力(P2)减去所述迂回通路(39)入口侧制冷剂的压力(P1)而得到的压力差(P2-P1)的减少,而使所述迂回流量(Gb)增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迂回流量调整装置(41、42)随着所述蒸发器(14)出口侧制冷剂的过热度的上升,而使所述迂回流量(Gb)增加。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射器具备驱动装置(37),所述驱动装置使所述通路形成部件(35)位移,而使所述喷嘴通路(13a)及所述扩散通路(13c)的制冷剂通路面积变化。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37)基于在从所述吸引用通路(13b)的入口侧到所述迂回通路(39)的入口侧的制冷剂通路中流通的制冷剂的温度及压力,来使所述通路形成部件(35)位移,以使流入所述吸引用通路(13b)的制冷剂的过热度接近预定的基准过热度(KSH)。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10)中形成有回旋空间(30a),所述回旋空间使从外部流入的制冷剂回旋并向所述减压用空间(30b)侧流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

流入所述回旋空间(30a)的制冷剂是液相制冷剂。

14.根据权利要求7~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射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10)中形成有气液分离空间(30f),所述气液分离空间对从所述升压用空间(30e)流出的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