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及制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6778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蒸发器及制冷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领域,特别是涉及蒸发器及制冷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冷柜一般都是绕管蒸发器,在冷柜的前后左右四面有蒸发管路。这种冷柜存在如下缺点:1、因冷气自然下沉,加上开门后热空气流入进行热交换,所以口框处相对箱体内其他部位的温度偏高,这样口框处的食物易变质。2、针对某些温控感温部件设置在口框处的机型来说,口框处温度上升会导致开机时间加长,耗电量就会变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蒸发器及制冷结构,以解决各处蒸发、制冷量不一致造成制冷消耗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发器,其包括:第一蒸发管和微通道蒸发管,二者密封相连;所述第一蒸发管的连接端与所述微通道蒸发管的连接端之间设置过渡管;所述微通道蒸发管内设置多个并行排列的蒸发扁管。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一蒸发管的管壁和所述过渡管的管壁密封连接;

所述微通道蒸发管的外管壁和所述过渡管的管壁密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过渡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蒸发管、所述微通道蒸发管进行可拆卸式密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一蒸发管的横截面形状为类圆形、方形、类月牙形中的任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一蒸发管和/或所述微通道蒸发管与待散热体接触的面为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过渡管呈锥台状,所述第一蒸发管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微通道蒸发管的横截面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一蒸发管的横截面直径为7-8mm,所述微通道蒸发管的横截面直径为5-6.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微通道蒸发管处于换热量大的区域,所述第一蒸发管处于换热量小的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的蒸发器呈螺旋盘绕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制冷结构,其包括内胆和所述的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自所述内胆的底部到所述内胆的口部盘绕在所述内胆上,所述蒸发器的第一蒸发管盘绕所述内胆的底部区域,所述微通道蒸发管盘绕所述内胆的口部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第一蒸发管和所述微通道蒸发管之间通过过渡管密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为,所述制冷结构包括:冷柜、冷藏箱、冷冻箱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蒸发器采用第一蒸发管和微通道蒸发管的组合,由于微通道蒸发管的换热系数大于现有技术中使用的蒸发管,所以,增加微通道蒸发管后,利用微通道蒸发管的散热性能解决温度变化量较大区域的散热,从而提高温度的均一性,及温度变化不同的区域的散热性能,减少不需要大幅制冷的区域的能量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蒸发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 第一蒸发管; 2 微通道蒸发管;

3 过渡管; 4 蒸发扁管;

5 内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为了适应温度变化幅度大的区域和温度变化幅度小的区域的不同散热需要,减少统一制冷时,温度变化幅度小的区域制冷造成的能量过分损耗。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发器及采用该蒸发器的制冷结构。原则上来说,所有通过第一蒸发管散热,并内部存在温差较大区域的制冷结构都可以采用本技术。比如:冷柜、冷藏箱、冷冻箱等。

接下来,将通过基础设计、扩展设计和替换设计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蒸发器,如图1、2所示,其包括:第一蒸发管1和微通道蒸发管2,二者相连,第一蒸发管1为常规的蒸发管,微通道蒸发管2内设置多个并行排列的蒸发扁管4,是一种散热效果极佳的蒸发管,其换热系数远大于第一蒸发管1。二者组合使用,微通道蒸发管2用于散热量大、温差变化大的区域,第一蒸发管1用于散热量小、温差变化小的区域。二者结合在同样的制冷功率下,微通道蒸发管2的制冷效果较强,能快速将温度降低,相对现有技术的制冷效果来说,制冷功率下降,制冷能耗降低。

二者具体的连接方式为:第一蒸发管1的连接端与微通道蒸发管2的连接端之间设置过渡管3,通过过渡管3保持二者的连通依然保持连通的状态,过渡连接采用密封连接。过渡管3实现普通第一蒸发管1流量向微通道蒸发管2内多个蒸发扁管4分流的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微通道蒸发管中的蒸发扁管数量可以根据具体的制冷需要进行选择、调整。

密封连接的方式有很多,优选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稳定,密封效果好。即第一蒸发管1的管壁和过渡管3的管壁密封连接;微通道蒸发管2的外管壁和过渡管3的管壁密封连接。该连接可以为焊接、螺纹连接等。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第一蒸发管1、过渡管3、微通道蒸发管2之间可拆卸式密封连接,来替换密封连接。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能够提高更换、维修的方便程度。

其中,第一蒸发管1可以采用现有的常规蒸发管1,目前应用最多的是类圆形第一蒸发管1。

需要说明的是,圆管与内胆5接触面较小,传染系数较小,在制冷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浪费。基于该情况,当内胆5的横截面为类圆形、类椭圆形等,其外表面为曲面时,第一蒸发管1、微通道蒸发管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采用类月牙形,月牙的弧形凹面包裹内胆5,贴服内胆5外表面,提高接触面积,减少制冷量的浪费。其他情况,比如,当内胆5的截面为方形,每一侧外表面为平面,第一蒸发管1、微通道蒸发管2的横截面形状建议采用方形,接触面积也得到增加。

而且,为了更好的实现,第一蒸发管1和微通道蒸发管与待散热体的热传导,无论采用何种管的形状,建议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蒸发管1、微通道蒸发管2与待散热体接触的面设计为平面,以增大贴合面积。

由于微通道蒸发管2内部特殊的结构,微通道蒸发管2的换热系数远大于第一蒸发管1的换热系数,且横截面直径小于第一蒸发管1的横截面直径,因此,需要渐缩的过渡管3进行过渡,渐缩的过渡管呈锥台状。

至于第一蒸发管1的横截面、微通道蒸发管2的横截面尺寸可以根据实际的散热需求进行设计。

比如:第一蒸发管1的横截面直径为7-8mm,优选7.6mm,微通道蒸发管2的横截面直径为5-6.5mm,优选6mm。

基于第一蒸发管1和微通道蒸发管2的散热性能,微通道蒸发管2优选设置于换热量大的区域,依靠其快速换热能力,尽快达到预设温度值;第一蒸发管1处于换热量小的区域,因为换热能力稍弱,在相同制冷量的情况下换热量小,恰好弥补换热量小区域的小范围换热损失。

基于冷柜、冷藏箱、冷冻箱等的具体箱式结构,含有固定开口,蒸发器呈螺旋盘绕状,方便将冷柜、冷藏箱或冷冻箱包裹,散热。

将该蒸发器应用到具体的制冷结构中,形成新的制冷产品。该制冷结构主要由内胆5和上文的蒸发器组成,蒸发器自内胆5的底部到内胆5的口部盘绕在内胆5上,蒸发器的第一蒸发管1盘绕内胆5的底部区域,微通道蒸发管2盘绕内胆5的口部区域。由于内胆5的口部设置盖子,经常开关,内胆5口部的温度变化较大,为了回到原设定温度值,需要较大的换热量,所以内胆5口部区域属于换热量较大的区域。内胆5的底部,温度变化小,在较小换热量的情况下则回到原设定温度值,因此内胆5底部区域属于换热量小的区域。本实用新型因微通道蒸发管的换热系数要远大于第一蒸发管(比如圆管)的换热系数,故采用内胆底部区域圆管与中上半部微通道蒸发管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的降低口框附近的温度。

第一蒸发管1和微通道蒸发管2之间通过过渡管3密封连接。该密封连接可以为焊接密封,也可以为其他可拆卸是密封连接,比如:螺纹连接,密封套接等。

该制冷结构可以为冷柜、冷藏箱、冷冻箱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优点:

1、可以快速降低口框附近的温度,提高箱体内温度的均匀性,保证冷冻效果;

2、降低开机时间,从而降低能耗;

3、解决单一微通道价格过高,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