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9179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空调系统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的本职工作是制冷,根据制冷原理并利用四通阀反向实现了的空调制热效果。当空调在冬天制热时,室内换热器处于高压,室外换热器处于低压,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换热之后,经由节流阀节流成低压气液两相进入室外换热器,从室外环境中吸收热量进行蒸发。虽然现有技术的空调系统能够制热,但是空调的最初设计是以制冷工况为标准进行设计的,折页决定了空调器整体的制冷性能要优于制热性能。特别是室外温度较低的时候,空调器的制热性能会进一步下降,若结霜严重,还需要定时化霜,更是严重影响了制热性能。从制冷原理上来分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中冷凝效果越好,过冷度越大,其节流之后进入室外换热器时的蒸发效果越好,越有利于制热。为达到该目的,现有技术常用的办法有以下几种:增大室内换热器、增大室内风量或者增大室外换热器,但是这几种方法存在增加成本以及噪音不好控制等明显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器,解决了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内换热器、电子节流部件、室外换热器和四通阀且连通构成冷媒流路,所述室内换热器与电子节流部件之间连接有第一制冷剂流路和第二制冷剂流路,所述第一制冷剂流路设置有第一电子阀门,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设置有室外辅助换热器,所述第一电子阀门连接于空调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子阀门,并根据空调运行模式控制制冷剂流向第一制冷剂流路和/ 或第二制冷剂流路完成空调器的循环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在空调制冷时,制冷剂不会流经室外辅助换热器,因此保证了空调的制冷效果。而在空调制热时,经室内换热器冷却过冷后的制冷剂首先流经所述室外辅助换热器,利用室外侧的更低温度的室外环境对制冷剂进行进一步冷却过冷,提高过冷度后再进入室外机换热器吸热蒸发,从而提高整体制热效果和制热效率,节能降耗的同时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电子阀门的开度,用于控制第一制冷剂流路流入的制冷剂流量,且控制第二制冷剂流路流入的制冷剂流量,采用所述室外辅助换热器所在的第二制冷剂流路和所述第一电子阀门所在的第一制冷剂流路同共完成制冷剂循环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有第二电子阀门,所述第一电子阀门设置在室外辅助换热器所在的第二制冷剂流路中,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电子阀门开度和所述第二电子阀门开度,采用所述室外辅助换热器和第二电子阀门所在的第二制冷剂流路和所述第一电子阀门所在的第一制冷剂流路同共完成制冷剂循环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电子阀门的开度,当第一电子阀门的开度最大时,用于控制制冷剂流向第一制冷剂流路,采用第一制冷剂流路完成制冷剂循环过程;或者,当第一电子阀门的开度最小时,用于控制制冷剂流向第二制冷剂流路,采用第二制冷剂流路完成制冷剂循环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有第二电子阀门,所述第一电子阀门设置在室外辅助换热器所在的第二制冷剂流路中,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电子阀门开度最大且所述第一电子阀门开度最小,采用所述室外辅助换热器所在的第二制冷剂流路完成制冷剂循环过程;或者,当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电子阀门开度最小且所述第一电子阀门开度最大,采用第一制冷剂流路完成制冷剂循环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节流部件为毛细管、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

为了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所述的用于提高空调制热效果的空调系统。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系统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室内换热器2、电子节流部件3、室外换热器4和四通阀5且连通构成冷媒流路,所述室内换热器2与电子节流部件3之间连接有第一制冷剂流路6和第二制冷剂流路7,所述第一制冷剂流路6设置有第一电子阀门8,所述第二制冷剂流路7设置有室外辅助换热器9,所述第一电子阀门8连接于空调控制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子阀门8,并根据空调运行模式控制制冷剂流向第一制冷剂流路6和/或第二制冷剂流路7完成空调器的循环过程。比如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采用室外辅助换热器9所在的第二制冷剂流路7完成制冷剂循环过程;或者,采用所述第一电子阀门8所在的第一制冷剂流路6和室外辅助换热器9所在的第二制冷剂流路7共同完成制冷剂循环过程。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采用所述第一电子阀门8 所在的第一制冷剂流路6完成制冷剂循环过程。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用于提高空调制热效果的控制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地说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系统,在空调制冷时,制冷剂不会流经室外辅助换热器9,因此保证了空调的制冷效果。而在空调制热时,经室内换热器2冷却过冷后的制冷剂首先流经所述室外辅助换热器9,利用室外侧的更低温度的室外环境对制冷剂进行进一步冷却过冷,提高过冷度后再进入室外机换热器吸热蒸发,从而提高整体制热效果和制热效率,节能降耗的同时提高了用户使用体验。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实施例一: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电子阀门8的开度,用于控制第一制冷剂流路6流入的制冷剂流量,且控制第二制冷剂流路7流入的制冷剂流量,采用所述室外辅助换热器9所在的第二制冷剂流路7和所述第一电子阀门8所在的第一制冷剂流路6同共完成制冷剂循环过程。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制冷剂流路6中设置有第一电子阀门8,并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子阀门8的开度。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子阀门8的开度实现经室内换热器2冷却过冷后的制冷剂部分流入或者全部流入所述室外辅助换热器9所在的第二制冷剂流路7,利用室外侧的更低温度的室外环境对制冷剂进行进一步冷却过冷,一般的空调器,在经过室内换热后,出口温度大概在30度左右,而经过本实施例的室外辅助换热器9后,温度可以进一步降低到25度,甚至更低,然后再进入室外机换热器吸热蒸发,从而提高整体制热效果和制热效率。而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子阀门8的开度最大,此时空调压缩机1中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外换热器4冷却冷凝,制冷剂在冷却凝结过程中,压力不变,温度降低,由高温高压气体转化低温高压液体,再经节流装置转化为低温低压液体后直接经第一制冷剂流路6 进入室内换热器2蒸发并回到压缩机1,完成制冷剂循环过程,此时制冷剂不会在室外辅助换热器9中进行循环,从而保证了制冷效果,控制方法简单且控制效率高。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实施例二:所述还包括有第二电子阀门10,所述第一电子阀门8设置在室外辅助换热器9所在的第二制冷剂流路7中,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电子阀门8开度和所述第二电子阀门10开度,采用所述室外辅助换热器9和第二电子阀门10所在的第二制冷剂流路7和所述第一电子阀门8所在的第一制冷剂流路6同共完成制冷剂循环过程。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制冷剂流路6中设置有第一电子阀门8,在第二制冷剂流路7中设置有第二电子阀门10,并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子阀门8和第二电子阀门10的开度。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电子阀门10开度最大且所述第一电子阀门8开度最小实现经室内换热器2冷却过冷后的制冷剂全部流入所述室外辅助换热器9所在的第二制冷剂流路7,利用室外侧的更低温度的室外环境对制冷剂进行进一步冷却过冷,一般的空调器,在经过室内换热后,出口温度大概在30度左右,而经过本实施例的室外辅助换热器9后,温度可以进一步降低到25度,甚至更低,然后再进入室外机换热器吸热蒸发,从而提高整体制热效果和制热效率。而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子阀门8的开度最大和控制第二电阀门的开度最小,此时空调压缩机1中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外换热器4冷却冷凝,制冷剂在冷却凝结过程中,压力不变,温度降低,由高温高压气体转化低温高压液体,再经节流装置转化为低温低压液体后直接经第一制冷剂流路6进入室内换热器2蒸发并回到压缩机1,完成制冷剂循环过程,此时制冷剂不会在室外辅助换热器9中进行循环,从而保证了制冷效果,控制方法简单且控制效率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实施例三: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电子阀门8的开度,当第一电子阀门8的开度最大时,用于控制制冷剂流向第一制冷剂流路6,采用第一制冷剂流路6完成制冷剂循环过程;或者,当第一电子阀门8的开度最小时,用于控制制冷剂流向第二制冷剂流路7,采用第二制冷剂流路7完成制冷剂循环过程。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制冷剂流路6中设置有第一电子阀门8,并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子阀门8的开度。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子阀门8 的开度最小实现经室内换热器2冷却过冷后的制冷剂全部流入所述室外辅助换热器9所在的第二制冷剂流路7,利用室外侧的更低温度的室外环境对制冷剂进行进一步冷却过冷,一般的空调器,在经过室内换热后,出口温度大概在30度左右,而经过本实施例的室外辅助换热器9后,温度可以进一步降低到25度,甚至更低,然后再进入室外机换热器吸热蒸发,从而提高整体制热效果和制热效率。而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子阀门8的开度最大,此时空调压缩机1中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外换热器4冷却冷凝,制冷剂在冷却凝结过程中,压力不变,温度降低,由高温高压气体转化低温高压液体,再经节流装置转化为低温低压液体后直接经第一制冷剂流路6进入室内换热器2蒸发并回到压缩机1,完成制冷剂循环过程,此时制冷剂不会在室外辅助换热器9中进行循环,从而保证了制冷效果,控制方法简单且控制效率高。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实施例四:所述还包括有第二电子阀门10,所述第一电子阀门8设置在室外辅助换热器9所在的第二制冷剂流路7中,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电子阀门10开度最大且所述第一电子阀门8开度最小,采用所述室外辅助换热器9所在的第二制冷剂流路7完成制冷剂循环过程;或者,当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电子阀门10开度最小且所述第一电子阀门8开度最大,采用第一制冷剂流路6完成制冷剂循环过程。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制冷剂流路6中设置有第一电子阀门8,在第二制冷剂流路7中设置有第二电子阀门10,并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子阀门8和第二电子阀门10的开度。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电子阀门10开度最大且所述第一电子阀门8开度最小实现经室内换热器2冷却过冷后的制冷剂全部流入所述室外辅助换热器9所在的第二制冷剂流路7,利用室外侧的更低温度的室外环境对制冷剂进行进一步冷却过冷,一般的空调器,在经过室内换热后,出口温度大概在30度左右,而经过本实施例的室外辅助换热器9后,温度可以进一步降低到25度,甚至更低,然后再进入室外机换热器吸热蒸发,从而提高整体制热效果和制热效率。而当空调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子阀门8的开度最大和控制第二电阀门的开度最小,此时空调压缩机1中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室外换热器4冷却冷凝,制冷剂在冷却凝结过程中,压力不变,温度降低,由高温高压气体转化低温高压液体,再经节流装置转化为低温低压液体后直接经第一制冷剂流路6进入室内换热器2蒸发并回到压缩机1,完成制冷剂循环过程,此时制冷剂不会在室外辅助换热器9中进行循环,从而保证了制冷效果,控制方法简单且控制效率高。

具体地说,所述电子节流部件3为毛细管、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毛细管或者电子膨胀阀或者热力膨胀阀均有良好的节流作用,其中,电子膨胀阀和热力膨胀阀的开度可根据需要的过冷度控制,而毛细管的生产成本低、装配简单方便。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节流部件3不仅仅局限于毛细管、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其他可以实现节流的节流部件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如图3所示,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所述的用于提高空调制热效果的空调系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