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4543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空调的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如图1,空调压缩机用气液分离器主要包括筒体60、进气管10、出气管20、出气接管30、消音板401及滤网单元50,其中,消音板的主要作用是减少进入筒体内的气体气化而产生的共频噪音。

现有技术中产品为了降低气流产生的噪音,一般在产品内部会增设一个消音板402(参考图1),同时由于产品的特殊性与压缩机的匹配需要,部分产品会增设两个消音板,如图1所示,筒体60外侧壁上滚槽,形成环形槽一601’和环形槽二602’、环形槽三603’和环形槽四604’,消音板401配合在直筒内且位于环形槽一和环形槽二之间,消音板402配合在直筒内且位于环形槽三和环形槽四之间,以更有效的降低噪音,但实际的应用中该加工工艺复杂,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何简化气液分离器设置多个消音板的加工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设置在筒体首端且一端延伸入筒体内腔的进气管、设置在筒体尾端且一端延伸入筒体内腔的出气管、与出气管延伸入筒体内腔一端连接的出气接管;筒体内腔中固定设有双级消音板,所述出气接管穿过所述双级消音板;所述双级消音板为一整体结构,包括上层消音结构和下层消音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整体结构的双级消音板能够简化产品加工工艺,减少原材料使用量。

上层消音结构和下层消音结构相同,有利于简化双级消音板的加工工艺。

双级消音板可按如下结构设计:双级消音板经焊接工艺而成一整体结构,具体地,上层消音结构设有向下延伸的筒状结构,上层消音结构与筒状结构一体成型,下层消音结构焊接在筒状结构的内侧壁上;或者,双级消音板经一体成型工艺而成一整体结构,具体地,双级消音板经拉伸冲压工艺一体成型,成型在上层消音结构和下层消音结构之间的部分为筒状结构。

上层消音结构和下层消音结构均为平板型,上层消音结构的中部和下层消音结构的中部分别开设上下对齐的通孔,供出气接管穿过;所述通孔带有翻边或不带翻边;平板型的上层消音结构和下层消音结构分别设有加强作用的隔板,所述隔板包围上述通孔。

或者,上层消音结构和下层消音结构均为旋压筒体型,旋压筒体型的上层消音结构中部和下层消音结构中部设有供出气接管穿过的通孔。

所述筒体经焊接工艺成型,筒状结构的侧壁上设有环形的焊丝槽,双级消音板通过在焊丝槽中套入焊丝,经钎焊固定在筒体内腔侧壁上;所述焊丝槽的设置,可使筒状结构外侧壁与筒体内侧壁紧密接触,达到密封的效果。所述筒体由上筒体和下筒体经焊接而成,焊接处位于筒体的中部;或者,所述筒体由上端盖、中筒体、下端盖经焊接而成,所述中筒体呈直筒状。

或者,所述筒体旋压成型,经旋压成型的筒体为旋压筒体,双级消音板通过滚槽缩颈方式固定在旋压筒体内腔中。

上述,上筒体和下筒体的焊接,上端盖、中筒体、下端盖的焊接,是在筒体内的零件(如双级消音板)安装完成后一体进炉进行钎焊,如此,焊接而成的筒体,为其内零件的安装提供了便利。而上述旋压成型的筒体,其一体结构使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稳定,进而,气液分离器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本实用新型将两个相互独立的消音板整体化,在降低噪音的基础上,能够有效节省材料消耗,简化加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筒体60旋压成型;双级消音板40的上层消音结构和下层消音结构均为平板型,平板型的上层消音结构和下层消音结构分别设有加强作用的隔板。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筒体60由上筒体61和下筒体62构成,筒体的尾端设有一根出气管20;双级消音板40的上层消音结构和下层消音结构均为平板型,平板型的上层消音结构和下层消音结构分别设有加强作用的隔板。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筒体60由上筒体61和下筒体62构成,筒体的尾端设有两根出气管20;双级消音板40的上层消音结构和下层消音结构均为平板型,平板型的上层消音结构和下层消音结构分别设有加强作用的隔板。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筒体60由上端盖63、中筒体64、下端盖65构成,筒体的尾端设有一根出气管20;双级消音板40的上层消音结构和下层消音结构均为平板型,平板型的上层消音结构和下层消音结构分别设有加强作用的隔板。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筒体60由上端盖63、中筒体64、下端盖65构成,筒体的尾端设有两根出气管20;双级消音板40的上层消音结构和下层消音结构均为平板型,平板型的上层消音结构和下层消音结构分别设有加强作用的隔板。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筒体60旋压成型;双级消音板40的上层消音结构和下层消音结构均为旋压筒体型。

图8为图2至图6中任一附图中双级消音板40的结构示意图;该双级消音板经焊接工艺制作而成。

图9为图8的俯视图。

图10为图8中A处放大图。

图11为双级消音板40的结构示意图;该双级消音板经拉伸冲压工艺一体成型,上层消音结构和下层消音结构均为平板型,上层消音结构和下层消音结构上的通孔设有翻边47。

图12为双级消音板40的结构示意图;该双级消音板经拉伸冲压工艺一体成型,上层消音结构和下层消音结构均为平板型,上层消音结构和下层消音结构上的通孔无翻边。

图13为图7中双级消音板40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进气管;

20、出气管;

30、出气接管;

40、双级消音板;403、上层消音结构;404、下层消音结构;41、隔板;42、通孔;43、筒状结构;44、焊丝槽;46、焊点;47、通孔的翻边;

50、滤网单元;

60、筒体;61、上筒体;62、下筒体;63、上端盖;64、中筒体;65、下端盖;601、第一环形槽;602、第二环形槽;603、第三环形槽;604、第四环形槽;

601’、现有技术中筒体上的环形槽一;

602’、现有技术中筒体上的环形槽二;

603’、现有技术中筒体上的环形槽三;

604’、现有技术中筒体上的环形槽四。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2至图7中任一附图,一种新型气液分离器,包括筒体60、设置在筒体首端且一端延伸入筒体内腔的进气管10、设置在筒体尾端且一端延伸入筒体内腔的出气管20、与出气管延伸入筒体内腔一端连接的出气接管30。

筒体60内腔中设有滤网单元50,滤网单元位于筒体的首端处,经进气管10进入筒体内腔的气液混合物经滤网单元后进入筒体内腔。

筒体60内腔中固定设有双级消音板40,所述出气接管穿过所述双级消音板。

参考图8至图13,所述双级消音板40为一整体结构,包括上层消音结构403和下层消音结构404。

关于双级消音板40,上层消音结构403和下层消音结构404相同。

关于双级消音板40,所述双级消音板40可以经焊接工艺制作而成,具体地,上层消音结构403设有向下延伸的筒状结构43,上层消音结构与筒状结构一体成型,下层消音结构404焊接在筒状结构的内侧壁上,组成完整的双级消音板40,如图8、图10。

关于双级消音板40,所述双级消音板40可以经拉伸冲压工艺一体成型,成型在上层消音结构403和下层消音结构404之间的部分为筒状结构43,如图11、图12。

关于双级消音板40,上层消音结构403和下层消音结构404可以均为平板型。平板型的上层消音结构和下层消音结构可以分别设有加强作用的隔板41,如图8、图9,上层消音结构403上的隔板包围开设在上层消音结构中部的通孔42,下层消音结构404上的隔板包围开设在下层消音结构中部的通孔,上述通孔可以翻边处理,所述通孔供出气接管30穿过。

关于双级消音板40,上层消音结构403和下层消音结构404可以均为旋压筒体型。旋压筒体型上层消音结构403的中部和下层消音结构404的中部分别设有供出气接管穿过的通孔42,如图13。

所述筒体60经焊接工艺成型,或者旋压成型。

经焊接成型的筒体,所述筒体60可以由上筒体61和下筒体62经焊接而成,如图3、图4。

经焊接成型的筒体,所述筒体60可以由上端盖63、中筒体64、下端盖65经焊接而成,如图5、图6。

经焊接成型的筒体60和双级消音板40的连接关系,具体阐述如下:筒状结构43的侧壁上设有环形的焊丝槽44,双级消音板40通过在焊丝槽中套入焊丝,经钎焊固定在筒体内腔侧壁上,参考图8、图3至图6。

经旋压成型的筒体,本申请定义为旋压筒体,旋压筒体和双级消音板40的连接关系,参考图2、图7,具体阐述如下:双级消音板通过滚槽缩颈方式固定在旋压筒体内腔中;其中,“双级消音板通过滚槽缩颈方式固定在筒体内腔中”,具体操作如下:旋压成型一直筒,对直筒的尾端先进行收口,再装入双级消音板在该直筒内,同时在直筒的外侧壁上滚槽,形成第一环形槽601和第二环形槽602,双级消音板配合在直筒内且位于第一环形槽601和第二环形槽602之间,之后,在完成直筒内其余零件的安装后,对直筒的首端进行收口,成型为筒体。

经旋压成型的筒体,旋压筒体和滤网单元50的连接关系,参考图2、图7,具体阐述如下:滤网单元50通过滚槽缩颈方式固定在旋压筒体内腔中;其中,“滤网单元50通过滚槽缩颈方式固定在筒体内腔中”,具体操作如下:旋压成型一直筒,对直筒的尾端先进行收口,在完成直筒内其余零件的安装后,再装入滤网单元50在该直筒内,同时在直筒的外侧壁上滚槽,形成第三环形槽603和第四环形槽604,滤网单元50配合在直筒内且位于第三环形槽603和第四环形槽604之间,之后,对直筒的首端进行收口,成型为筒体。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