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储液器及其安装方法

文档序号:10720903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储液器及其安装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卧式储液器及其安装方法,包括储液器筒体和安装固定架,储液器筒体的上方设置有进气口、回油口和出气口,储液器筒体的内部设置有缓冲管和处理筒,处理筒通过进气管与缓冲管相连接,处理筒的出口通过出气管与出气口相连接,该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工作;(2)储液器筒体内部零件的安装;(3)储液器筒体与左封盖、右封盖之间的安装;(4)储液器筒体与安装固定架之间的安装;(5)储液器与压缩机之间的连接固定。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改进卧式储液器的内部结构,提高整个制冷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同时通过安装固定架的设计,可以使得卧式储液器的安装固定更加的方便,结构设计也更加的合理。
【专利说明】
一种卧式储液器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卧式储液器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储液器是配装在空调蒸发器和压缩机吸气管部位,是防止液体制冷剂流入压缩机而产生液击的保护部件。在空调系统运转中,无法保证制冷剂能全部完全汽化;也就是从蒸发器出来的制冷剂会有液态的制冷剂进入储液器内,由于没有汽化的液体制冷剂因本身比气体重,会直接落放储液器筒底,汽化的制冷剂则由储液器的出口进入压缩机内,从而防止了压缩机吸入液体制冷剂造成液击。
[0003]储液器一般有卧式储液器和立式储液器之分。现有的卧式储液器由于其占地面积较大,所以不便于实际的搬运和固定,而且在卧式储液器与压缩机之间进行安装固定时,由于卧式储液器的重心较低,所以导致压缩机与卧式储液器之间的连接管的长度较长,连接管之间的缠绕较多,不利于后期的使用和维护。而且连接管也容易出现泄漏等情况,严重影响实际的使用。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卧式储液器及其安装方法的技术方案,通过改进卧式储液器的内部结构,使得卧式储液器的气液分离更加的彻底,确保制冷气体的汽化程度,对压缩机起到保护作用,提高整个制冷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同时通过安装固定架的设计,可以使得卧式储液器的安装固定更加的方便,还可以根据实际压缩机高度来进行卧式储液器高度的调节,从而使得管道的连接更加的方便,更便于实际的使用和安装,结构设计也更加的合理。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卧式储液器,包括储液器筒体和安装固定架,储液器筒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左封盖和右封盖,左封盖与右封盖均通过法兰与储液器筒体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储液器筒体的上方设置有进气口、回油口和出气口,进气口、回油口和出气口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在储液器筒体上,储液器筒体的前后两端面均设置有通孔,储液器筒体的下方设置有储液箱,储液器筒体的内部设置有缓冲管和处理筒,缓冲管垂直设置在进气口的正下方,处理筒水平设置在储液器筒体内,且处理筒通过固定卡环与储液器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处理筒通过进气管与缓冲管相连接,进气管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处理筒的出口通过出气管与出气口相连接,出气管的折弯处设置有回油孔,回油孔通过回油管与回油口相连接,安装固定架的下方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设计可以便于制冷气体的进入和排出,回油口可以便于制冷气体中携带的润滑机油重新回流到压缩机中进行润滑保护作用,有效节约了能耗的损失,同时又对压缩机起到保护作用,通孔的设计可以便于温控箱的安装和固定,从而便于循环液体的进入和排出,结构设计更加的合理科学,缓冲管的设计不仅可以引导制冷气体的输送,而且又可以对制冷气体起到缓冲作用,有效降低制冷气体输送过程中由于气流脉动所引起的噪音大小,处理筒的设计可以将制冷气体中没有完全气化的液体排出,防止其进入到压缩机的内部,而压缩机由于吸入液体制冷剂造成液击,对压缩机起到保护作用,延长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固定卡环的设计可以便于处理筒的安装和限位,从而使得处理筒的固定更加牢固可靠,有效降低机械噪声,温度传感器的设计可以与温控箱相结合,用温度传感器测量制冷气体的温度,再根据实际的制冷气体的温度要求,来决定循环液体的温度,在保证热量传递效果的同时,可以加快热量传递的速率,回油孔的设计可以便于制冷气体中的携带的润滑机油从回油口中回流到压缩机中,再对压缩机起到润滑保护的作用,节约了能耗的损失,安装固定架的设计可以便于储液器的安装和固定,而且也便于储液器的运输和搬运,使用更加的方便,同时安装固定架也可以便于储液器与压缩机之间的固定,相对于不设置安装固定架的设计,可以使得储液器的固定更加的平稳,高度调节装置可以对储液器的高度进行调整,使得调整后来的储液器高度更加符合实际的压缩机的安装要求,而且在保证制冷气体输送效率的同时,又可以缩短进气管和出气管的长度,减少进气管和出气管的弯折次数。
[0007]进一步,缓冲管包括导气斗、螺旋管和分流斗,导气斗通过固定架与储液器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导气斗呈上大下小的喇叭状,分流斗呈上小下大的喇叭状,螺旋管的上端与导气斗螺纹连接,螺旋管的下端与分流斗螺纹连接,螺旋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吸音棉,导气斗的设计可以对气流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便于气流快速地进入到缓冲管中,螺旋管可以延长气流的输送路径,从而对气流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减小气流的压力大小和气流脉动,从而使得气流的输送更加的平稳,降低噪音,分流斗的设计使得气流可以顺利地从缓冲管中排出,进入到处理筒中进行处理,整体结构设计更加的紧凑,吸音棉的设计可以将气流输送中的噪音吸收,从而使得卧式储液器的工作更加的平稳,使得操作车间的环境更好。
[0008]进一步,处理筒内设置有分流板、折流板、分离箱和温控箱,分流板、折流板、分离箱和温控箱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在过滤筛板上,分流板上均匀设置有分流孔,处理筒的下方设置有出液口,出液口位于储液箱的正上方,分流板的设计可以对制冷气体进行分流,从而使得制冷气体的输送更加的平稳,有效降低气流脉动,折流板的设计可以对制冷气体中的液体进行阻拦,使得液体可以从过滤筛板进入到储液箱中,分离箱可以对制冷气体中的液体与气体进行分离作用,温控箱可以根据实际的制冷气体的温度要求来进行温度的调节,从而使得调节后的制冷气体的温度更符合实际的需要,使用也更加的方便,过滤筛板不仅可以便于液体进入到储液箱中,而且又可以将液体中的杂质颗粒等过滤。
[0009]进一步,分离箱的左端设置有蒸汽进口,分离箱的下方设置有挡板和液体出口,分离箱的右端上方设置有蒸汽出口,分离箱内设置有分离筒,分离筒的下方设置有聚液网,分离筒的上方设置有拦截罩,拦截罩位于蒸汽出口的左侧,进气口和挡板的设计可以便于制冷气体进入到分离箱中,分离筒的设计可以对制冷气体中的气体和液体进行分离,使得液体依靠自身的重力从液体出口排出,制冷气体则从蒸汽出口排出,聚液网可以使得液体快速地聚集到聚液网上,加快了的液体与气体的分离效果,拦截罩的设计不仅可以将制冷气体中的杂质过滤,而且又可以对制冷气体中的残余液体进行拦截,确保分离筒的分离效果。
[0010]进一步,温控箱包括内壳和外壳,温控箱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循环液进管和循环液出管,循环液进管和循环液出管均通过通孔延伸到储液器筒体的外部,温控箱的内部设置有阻流板,阻流板上下交错设置在温控箱的内侧壁上,内壳和外壳的设计可以便于循环液的循环,阻流板的设计可以使得制冷气体的流动更加的缓慢,从而延长循环液与制冷气体之间的接触时间,使得循环液与制冷气体之间的热量的传递效果更好,从而确保制冷气体的质量。
[0011 ] 进一步,安装固定架包括左固定环、右固定环、调节螺杆和固定板,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上均匀设置有至少四个穿孔,穿孔与调节螺杆相匹配,调节螺杆通过穿孔贯穿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且调节螺杆与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紧固螺母,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的设计可以便于储液器筒体的固定,调节螺杆的设计可以便于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的连接和移动,固定板可以便于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的限位固定,紧固螺母的设计可以使得调节螺杆与左固定环、右固定环之间的固定更加的方便。
[0012]进一步,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和限位孔,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的下方均设置有滑块,左固定环通过滑块限位在第一滑槽内,且沿第一滑槽左右移动,右固定环通过滑块限位在第二滑槽内,且沿第二滑槽左右移动,限位孔与储液箱相匹配,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设计可以根据实际的储液器的长度来进行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之间距离的调整,滑块的设计可以使得左固定环、右固定环的滑动更加的方便,结构设计更加的合理,扩大那安装固定架的使用范围,限位孔的设计可以便于储液箱的限位,结构设计更加的合理。
[0013]进一步,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块、调节气缸和缓冲压簧,固定块的顶面上设置有嵌位孔,嵌位孔与调节气缸的活塞杆相匹配,调节气缸位于固定块的内部,调节气缸通过活塞杆与固定板的底面固定连接,缓冲压簧均匀设置在固定块的顶面上,缓冲压簧的一端与固定板的底面相连接,缓冲压簧的另一端与固定块的顶面相连接,固定块的设计可以便于调节气缸和缓冲压簧的固定和安装,嵌位孔的设计可以便于活塞杆的限位和移动,调节气缸通过活塞杆带动固定板的上下移动,从而对储液器筒体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储液器的高度更符合实际的安装高度要求,使用更加的方便,缓冲压簧的设计可以使得储液器筒体的上下移动更加的平稳牢固,有效降低储液器筒体工作中所产生的机械噪声。
[0014]采用如上述的一种PVC模具细石混凝土泛水施工用选料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15]I)准备工作:
[0016]在对储液器进行安装工作前,首先确保待安装储液器筒体的内部零件、储液器筒体、左封盖、右封盖和安装固定架都没有出现损坏,并且对储液器筒体内部的重要零件进行测试,确保可以正常工作,如果出现问题进行及时的更换和维修;
[0017]2)储液器筒体内部零件的安装:
[0018](I)首先将过滤筛板安装在处理筒内,确保过滤筛板和处理筒上壁之间的距离与分流板的直径相匹配,再将分流板、折流板、分离箱和温空箱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在处理筒内;
[0019](2)然后进行缓冲管的组装,将导气斗、螺纹管和分流斗之间连接好,并且确保连接处的紧密性能,防止出现泄漏;
[0020](3)最后进行储液器筒体内部零件的组装,根据储液箱的中心位置确定处理筒的安装位置,确保出液口正对储液箱的正上方,再根据处理箱的安装位置和出气口的位置确定出气管的长度,将出气管的两端分别与出气口和处理筒的出口连接,再用回油管将回油孔和回油口连通,将处理筒安装好后,再用进气管将处理筒和缓冲管下端的分流斗之间连接好,再根据进气口的位置确定缓冲管的安装位置,将导气斗的中心正对进气口的中心处,再通过固定架将缓冲管与储液筒的内壁安装固定好;
[0021]3)储液器筒体与左封盖、右封盖之间的安装:
[0022]储液器筒体内部零件安装好后,再将左封盖、右封盖分布通过法兰与储液器筒体的左右两端安装连接好,并且确保连接出的紧密性;
[0023]4)储液器筒体与安装固定架之间的安装:
[0024](I)首先根据固定板的尺寸来决定四个高度调节装置安装中心位置,使得固定板的受力均匀,确保其与地面在同一水平位置上,再将高度调节装置与固定板的底面安装固定好;
[0025](2)然后将左固定环、右固定环分别嵌位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再将储液器筒体与固定板之间安装好,使得储液器筒体底面的储液箱穿过固定板上的限位孔,从而对储液器筒体起到固定限位作用,并且确保储液器筒体的左右两端分别穿过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
[0026](3)最后将调节螺杆分别穿过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上相对应的穿孔,再根据实际的储液器筒体的长度来进行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之间的距离的调整,使得储液器筒体的固定更加的平衡牢固,调整好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之间的距离后,将紧固螺母拧紧,从而使得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之间的距离限定;
[0027]5)储液器与压缩机之间的连接固定:
[0028]将储液器筒体的进气口通过进气管与蒸发器的出气口相连通,再将储液器筒体的出气口通过出气管与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接,并且确保连接处的密封性能,有效防止连接处出现漏气现象。
[0029]进一步,在步骤5)中,在对储液器与压缩机之间进行连接时,首先根据压缩机的安装位置来进行储液器位置的调整,再根据压缩机的高度来进行储液器高度的调节,通过高度调节装置对储液器的高度来进行调整,确保储液器与压缩机、蒸发器之间进行连接时,出气管和进气管的路径最短,且不会出现多重弯曲。
[0030]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1 ] 1、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设计可以便于制冷气体的进入和排出,回油口可以便于制冷气体中携带的润滑机油重新回流到压缩机中进行润滑保护作用,有效节约了能耗的损失,同时又对压缩机起到保护作用,通孔的设计可以便于温控箱的安装和固定,从而便于循环液体的进入和排出,结构设计更加的合理科学;
[0032]2、缓冲管的设计不仅可以引导制冷气体的输送,而且又可以对制冷气体起到缓冲作用,有效降低制冷气体输送过程中由于气流脉动所引起的噪音大小,处理筒的设计可以将制冷气体中没有完全气化的液体排出,防止其进入到压缩机的内部,而压缩机由于吸入液体制冷剂造成液击,对压缩机起到保护作用,延长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固定卡环的设计可以便于处理筒的安装和限位,从而使得处理筒的固定更加牢固可靠,有效降低机械噪声;
[0033]3、安装固定架的设计可以便于储液器的安装和固定,而且也便于储液器的运输和搬运,使用更加的方便,同时安装固定架也可以便于储液器与压缩机之间的固定,相对于不设置安装固定架的设计,可以使得储液器的固定更加的平稳;
[0034]4、高度调节装置可以对储液器的高度进行调整,使得调整后来的储液器高度更加符合实际的压缩机的安装要求,而且在保证制冷气体输送效率的同时,又可以缩短进气管和出气管的长度,减少进气管和出气管的弯折次数。
[0035]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改进卧式储液器的内部结构,使得卧式储液器的气液分离更加的彻底,确保制冷气体的汽化程度,对压缩机起到保护作用,提高整个制冷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同时通过安装固定架的设计,可以使得卧式储液器的安装固定更加的方便,还可以根据实际压缩机高度来进行卧式储液器高度的调节,从而使得管道的连接更加的方便,更便于实际的使用和安装,结构设计也更加的合理。
【附图说明】
[00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7]图1为本发明一种卧式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2为发明中储液器筒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9]图3为本发明中温控箱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4为本发明中安装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5为本发明中分离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42]图中:1-储液器筒体;2-左封盖;3-右封盖;4-进气口;5-回油口; 6-出气口; 7_通孔;8-储液箱;9-缓冲管;10-处理筒;11-固定卡环;12-进气管;13-温度传感器;14-出气管;15-回油孔;16-回油管;17-高度调节装置;18-导气斗;19-螺旋管;20-分流斗;21-分流板;22-折流板;23-分离箱;24-温控箱;25-过滤筛板;26-分流孔;27-出液口 ; 28-蒸汽进口 ; 29-挡板;30-液体出口 ; 31-蒸汽出口 ; 32-分离筒;33-聚液网;34-拦截罩;35-循环液进管;36-循环液出管;37-阻流板;38-左固定环;39-右固定环;40-调节螺杆;41-固定板;42-安装固定架;43-固定架;44-紧固螺母;45-第一滑槽;46-第二滑槽;47-限位孔;48-滑块;49-固定块;50-调节气缸;51-缓冲压簧;52-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43]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卧式储液器,包括储液器筒体I和安装固定架42,储液器筒体I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左封盖2和右封盖3,左封盖2与右封盖3均通过法兰与储液器筒体I相连接,储液器筒体I的上方设置有进气口 4、回油口 5和出气口 6,进气口 4、回油口 5和出气口 6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在储液器筒体I上,进气口 4和出气口 6的设计可以便于制冷气体的进入和排出,回油口5可以便于制冷气体中携带的润滑机油重新回流到压缩机中进行润滑保护作用,有效节约了能耗的损失,同时又对压缩机起到保护作用,储液器筒体I的前后两端面均设置有通孔7,通孔7的设计可以便于温控箱24的安装和固定,从而便于循环液体的进入和排出,结构设计更加的合理科学,储液器筒体I的下方设置有储液箱8。
[0044]储液器筒体I的内部设置有缓冲管9和处理筒10,缓冲管9垂直设置在进气口 4的正下方,缓冲管9包括导气斗18、螺旋管19和分流斗20,导气斗18通过固定架43与储液器筒体I的内壁固定连接,导气斗18呈上大下小的喇叭状,分流斗20呈上小下大的喇叭状,螺旋管19的上端与导气斗18螺纹连接,螺旋管19的下端与分流斗20螺纹连接,螺旋管19的内壁上设置有吸音棉,导气斗18的设计可以对气流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便于气流快速地进入到缓冲管9中,螺旋管19可以延长气流的输送路径,从而对气流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减小气流的压力大小和气流脉动,从而使得气流的输送更加的平稳,降低噪音,分流斗20的设计使得气流可以顺利地从缓冲管9中排出,进入到处理筒10中进行处理,整体结构设计更加的紧凑,吸音棉的设计可以将气流输送中的噪音吸收,从而使得卧式储液器的工作更加的平稳,使得操作车间的环境更好,缓冲管9的设计不仅可以引导制冷气体的输送,而且又可以对制冷气体起到缓冲作用,有效降低制冷气体输送过程中由于气流脉动所引起的噪音大小。
[0045]处理筒10水平设置在储液器筒体I内,且处理筒10通过固定卡环11与储液器筒体I的内壁固定连接,处理筒1内设置有分流板21、折流板22、分离箱23和温控箱24,分流板21、折流板22、分离箱23和温控箱24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在过滤筛板25上,分流板21上均匀设置有分流孔26,处理筒10的下方设置有出液口 27,出液口 27位于储液箱8的正上方,分流板21的设计可以对制冷气体进行分流,从而使得制冷气体的输送更加的平稳,有效降低气流脉动,折流板22的设计可以对制冷气体中的液体进行阻拦,使得液体可以从过滤筛板25进入到储液箱8中,分离箱23可以对制冷气体中的液体与气体进行分离作用,分离箱23的左端设置有蒸汽进口 28,分离箱23的下方设置有挡板29和液体出口 30,分离箱23的右端上方设置有蒸汽出口 31,分尚箱23内设置有分尚筒32,分尚筒32的下方设置有聚液网33,分尚筒32的上方设置有拦截罩34,拦截罩34位于蒸汽出口 31的左侧,进气口 4和挡板29的设计可以便于制冷气体进入到分离箱23中,分离筒32的设计可以对制冷气体中的气体和液体进行分离,使得液体依靠自身的重力从液体出口 30排出,制冷气体则从蒸汽出口 31排出,聚液网33可以使得液体快速地聚集到聚液网33上,加快了的液体与气体的分离效果,拦截罩34的设计不仅可以将制冷气体中的杂质过滤,而且又可以对制冷气体中的残余液体进行拦截,确保分离筒32的分离效果。
[0046]温控箱24包括内壳和外壳,温控箱24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循环液进管35和循环液出管36,循环液进管35和循环液出管36均通过通孔7延伸到储液器筒体I的外部,温控箱24的内部设置有阻流板37,阻流板37上下交错设置在温控箱24的内侧壁上,内壳和外壳的设计可以便于循环液的循环,阻流板37的设计可以使得制冷气体的流动更加的缓慢,从而延长循环液与制冷气体之间的接触时间,使得循环液与制冷气体之间的热量的传递效果更好,从而确保制冷气体的质量,温控箱24可以根据实际的制冷气体的温度要求来进行温度的调节,从而使得调节后的制冷气体的温度更符合实际的需要,使用也更加的方便,过滤筛板25不仅可以便于液体进入到储液箱8中,而且又可以将液体中的杂质颗粒等过滤,处理筒10的设计可以将制冷气体中没有完全气化的液体排出,防止其进入到压缩机的内部,而压缩机由于吸入液体制冷剂造成液击,对压缩机起到保护作用,延长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固定卡环11的设计可以便于处理筒10的安装和限位,从而使得处理筒10的固定更加牢固可靠,有效降低机械噪声,处理筒10通过进气管12与缓冲管9相连接,进气管12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3的设计可以与温控箱24相结合,用温度传感器13测量制冷气体的温度,再根据实际的制冷气体的温度要求,来决定循环液体的温度,在保证热量传递效果的同时,可以加快热量传递的速率,处理筒10的出口通过出气管14与出气口 6相连接,出气管14的折弯处设置有回油孔15,回油孔15通过回油管16与回油口5相连接,回油孔15的设计可以便于制冷气体中的携带的润滑机油从回油口 5中回流到压缩机中,再对压缩机起到润滑保护的作用,节约了能耗的损失。
[0047]安装固定架42包括左固定环38、右固定环39、调节螺杆40和固定板41,左固定环38和右固定环39上均匀设置有至少四个穿孔,穿孔与调节螺杆40相匹配,调节螺杆40通过穿孔贯穿左固定环38和右固定环39,且调节螺杆40与左固定环38和右固定环39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紧固螺母44,固定板41上设置有第一滑槽45、第二滑槽46和限位孔47,左固定环38和右固定环39的下方均设置有滑块48,左固定环38通过滑块48限位在第一滑槽45内,且沿第一滑槽45左右移动,右固定环39通过滑块48限位在第二滑槽46内,且沿第二滑槽46左右移动,限位孔47与储液箱8相匹配,第一滑槽45和第二滑槽46的设计可以根据实际的储液器的长度来进行左固定环38和右固定环39之间距离的调整,滑块48的设计可以使得左固定环38、右固定环39的滑动更加的方便,结构设计更加的合理,扩大安装固定架42的使用范围,限位孔47的设计可以便于储液箱8的限位,结构设计更加的合理,左固定环38和右固定环39的设计可以便于储液器筒体I的固定,调节螺杆40的设计可以便于左固定环38和右固定环39的连接和移动,固定板41可以便于左固定环38和右固定环39的限位固定,紧固螺母44的设计可以使得调节螺杆40与左固定环38、右固定环39之间的固定更加的方便,安装固定架42的设计可以便于储液器的安装和固定,而且也便于储液器的运输和搬运,使用更加的方便,同时安装固定架42也可以便于储液器与压缩机之间的固定,相对于不设置安装固定架42的设计,可以使得储液器的固定更加的平稳。
[0048]安装固定架42的下方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17,高度调节装置17包括固定块49、调节气缸50和缓冲压簧51,固定块49的顶面上设置有嵌位孔,嵌位孔与调节气缸50的活塞杆52相匹配,调节气缸50位于固定块49的内部,调节气缸50通过活塞杆52与固定板41的底面固定连接,缓冲压簧51均匀设置在固定块49的顶面上,缓冲压簧51的一端与固定板41的底面相连接,缓冲压簧51的另一端与固定块49的顶面相连接,固定块49的设计可以便于调节气缸50和缓冲压簧51的固定和安装,嵌位孔的设计可以便于活塞杆52的限位和移动,调节气缸50通过活塞杆52带动固定板41的上下移动,从而对储液器筒体I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使得储液器的高度更符合实际的安装高度要求,使用更加的方便,缓冲压簧51的设计可以使得储液器筒体I的上下移动更加的平稳牢固,有效降低储液器筒体I工作中所产生的机械噪声,高度调节装置17可以对储液器的高度进行调整,使得调整后来的储液器高度更加符合实际的压缩机的安装要求,而且在保证制冷气体输送效率的同时,又可以缩短进气管12和出气管14的长度,减少进气管12和出气管14的弯折次数。
[0049]采用如上述的一种卧式储液器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0]I)准备工作:
[0051 ]在对储液器进行安装工作前,首先确保待安装储液器筒体的内部零件、储液器筒体、左封盖、右封盖和安装固定架都没有出现损坏,并且对储液器筒体内部的重要零件进行测试,确保可以正常工作,如果出现问题进行及时的更换和维修;
[0052]2)储液器筒体内部零件的安装:
[0053](I)首先将过滤筛板安装在处理筒内,确保过滤筛板和处理筒上壁之间的距离与分流板的直径相匹配,再将分流板、折流板、分离箱和温空箱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在处理筒内;
[0054](2)然后进行缓冲管的组装,将导气斗、螺纹管和分流斗之间连接好,并且确保连接处的紧密性能,防止出现泄漏;
[0055](3)最后进行储液器筒体内部零件的组装,根据储液箱的中心位置确定处理筒的安装位置,确保出液口正对储液箱的正上方,再根据处理箱的安装位置和出气口的位置确定出气管的长度,将出气管的两端分别与出气口和处理筒的出口连接,再用回油管将回油孔和回油口连通,将处理筒安装好后,再用进气管将处理筒和缓冲管下端的分流斗之间连接好,再根据进气口的位置确定缓冲管的安装位置,将导气斗的中心正对进气口的中心处,再通过固定架将缓冲管与储液筒的内壁安装固定好;
[0056]3)储液器筒体与左封盖、右封盖之间的安装:
[0057]储液器筒体内部零件安装好后,再将左封盖、右封盖分布通过法兰与储液器筒体的左右两端安装连接好,并且确保连接出的紧密性;
[0058]4)储液器筒体与安装固定架之间的安装:
[0059](I)首先根据固定板的尺寸来决定四个高度调节装置安装中心位置,使得固定板的受力均匀,确保其与地面在同一水平位置上,再将高度调节装置与固定板的底面安装固定好;
[0060](2)然后将左固定环、右固定环分别嵌位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再将储液器筒体与固定板之间安装好,使得储液器筒体底面的储液箱穿过固定板上的限位孔,从而对储液器筒体起到固定限位作用,并且确保储液器筒体的左右两端分别穿过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
[0061](3)最后将调节螺杆分别穿过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上相对应的穿孔,再根据实际的储液器筒体的长度来进行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之间的距离的调整,使得储液器筒体的固定更加的平衡牢固,调整好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之间的距离后,将紧固螺母拧紧,从而使得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之间的距离限定;
[0062]5)储液器与压缩机之间的连接固定:
[0063]将储液器筒体的进气口通过进气管与蒸发器的出气口相连通,再将储液器筒体的出气口通过出气管与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接,并且确保连接处的密封性能,有效防止连接处出现漏气现象,在对储液器与压缩机之间进行连接时,首先根据压缩机的安装位置来进行储液器位置的调整,再根据压缩机的高度来进行储液器高度的调节,通过高度调节装置对储液器的高度来进行调整,确保储液器与压缩机、蒸发器之间进行连接时,出气管和进气管的路径最短,且不会出现多重弯折。
[0064]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一种卧式储液器,包括储液器筒体和安装固定架,所述储液器筒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左封盖和右封盖,所述左封盖与所述右封盖均通过所述法兰与所述储液器筒体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器筒体的上方设置有进气口、回油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所述回油口和所述出气口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在所述储液器筒体上,所述储液器筒体的前后两端面均设置有通孔,所述储液器筒体的下方设置有储液箱,所述储液器筒体的内部设置有缓冲管和处理筒,所述缓冲管垂直设置在所述进气口的正下方,所述处理筒水平设置在所述储液器筒体内,且所述处理筒通过固定卡环与所述储液器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处理筒通过进气管与所述缓冲管相连接,所述进气管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处理筒的出口通过出气管与所述出气口相连接,所述出气管的折弯处设置有回油孔,所述回油孔通过回油管与所述回油口相连接,所述安装固定架的下方设置有高度调节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管包括导气斗、螺旋管和分流斗,所述导气斗通过固定架与所述储液器筒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气斗呈上大下小的喇叭状,所述分流斗呈上小下大的喇叭状,所述螺旋管的上端与所述导气斗螺纹连接,所述螺旋管的下端与所述分流斗螺纹连接,所述螺旋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吸音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筒内设置有分流板、折流板、分离箱和温控箱,所述分流板、所述折流板、所述分离箱和所述温控箱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在过滤筛板上,所述分流板上均匀设置有分流孔,所述处理筒的下方设置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储液箱的正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卧式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箱的左端设置有蒸汽进口,所述分离箱的下方设置有挡板和液体出口,所述分离箱的右端上方设置有蒸汽出口,所述分离箱内设置有分离筒,所述分离筒的下方设置有聚液网,所述分离筒的上方设置有拦截罩,所述拦截罩位于所述蒸汽出口的左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卧式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箱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温控箱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循环液进管和循环液出管,所述循环液进管和所述循环液出管均通过所述通孔延伸到所述储液器筒体的外部,所述温控箱的内部设置有阻流板,所述阻流板上下交错设置在所述温控箱的内侧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固定架包括左固定环、右固定环、调节螺杆和固定板,所述左固定环和所述右固定环上均匀设置有至少四个穿孔,所述穿孔与所述调节螺杆相匹配,所述调节螺杆通过所述穿孔贯穿所述左固定环和所述右固定环,且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左固定环和所述右固定环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紧固螺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卧式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二滑槽和限位孔,所述左固定环和所述右固定环的下方均设置有滑块,所述左固定环通过所述滑块限位在所述第一滑槽内,且沿所述第一滑槽左右移动,所述右固定环通过所述滑块限位在所述第二滑槽内,且沿所述第二滑槽左右移动,所述限位孔与所述储液箱相匹配。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卧式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块、调节气缸和缓冲压簧,所述固定块的顶面上设置有嵌位孔,所述嵌位孔与所述调节气缸的活塞杆相匹配,所述调节气缸位于所述固定块的内部,所述调节气缸通过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固定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缓冲压簧均匀设置在所述固定块的顶面上,所述缓冲压簧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的底面相连接,所述缓冲压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块的顶面相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储液器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工作: 在对储液器进行安装工作前,首先确保待安装储液器筒体的内部零件、储液器筒体、左封盖、右封盖和安装固定架都没有出现损坏,并且对储液器筒体内部的重要零件进行测试,确保可以正常工作,如果出现问题进行及时的更换和维修; 2)储液器筒体内部零件的安装: (1)首先将过滤筛板安装在处理筒内,确保过滤筛板和处理筒上壁之间的距离与分流板的直径相匹配,再将分流板、折流板、分离箱和温空箱从左到右依次安装在处理筒内; (2)然后进行缓冲管的组装,将导气斗、螺纹管和分流斗之间连接好,并且确保连接处的紧密性能,防止出现泄漏; (3)最后进行储液器筒体内部零件的组装,根据储液箱的中心位置确定处理筒的安装位置,确保出液口正对储液箱的正上方,再根据处理箱的安装位置和出气口的位置确定出气管的长度,将出气管的两端分别与出气口和处理筒的出口连接,再用回油管将回油孔和回油口连通,将处理筒安装好后,再用进气管将处理筒和缓冲管下端的分流斗之间连接好,再根据进气口的位置确定缓冲管的安装位置,将导气斗的中心正对进气口的中心处,再通过固定架将缓冲管与储液筒的内壁安装固定好; 3)储液器筒体与左封盖、右封盖之间的安装: 储液器筒体内部零件安装好后,再将左封盖、右封盖分布通过法兰与储液器筒体的左右两端安装连接好,并且确保连接出的紧密性; 4)储液器筒体与安装固定架之间的安装:(1)首先根据固定板的尺寸来决定四个高度调节装置安装中心位置,使得固定板的受力均匀,确保其与地面在同一水平位置上,再将高度调节装置与固定板的底面安装固定好; (2)然后将左固定环、右固定环分别嵌位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再将储液器筒体与固定板之间安装好,使得储液器筒体底面的储液箱穿过固定板上的限位孔,从而对储液器筒体起到固定限位作用,并且确保储液器筒体的左右两端分别穿过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 (3)最后将调节螺杆分别穿过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上相对应的穿孔,再根据实际的储液器筒体的长度来进行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之间的距离的调整,使得储液器筒体的固定更加的平衡牢固,调整好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之间的距离后,将紧固螺母拧紧,从而使得左固定环和右固定环之间的距离限定; 5)储液器与压缩机之间的连接固定: 将储液器筒体的进气口通过进气管与蒸发器的出气口相连通,再将储液器筒体的出气口通过出气管与压缩机的进气口相连接,并且确保连接处的密封性能,有效防止连接处出现漏气现象。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卧式储液器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5)中,在对储液器与压缩机之间进行连接时,首先根据压缩机的安装位置来进行储液器位置的调整,再根据压缩机的高度来进行储液器高度的调节,通过高度调节装置对储液器的高度来进行调整,确保储液器与压缩机、蒸发器之间进行连接时,出气管和进气管的路径最短,且不会出现弯折。
【文档编号】F25B43/00GK106091497SQ201610657869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8月11日 公开号201610657869.2, CN 106091497 A, CN 106091497A, CN 201610657869, CN-A-106091497, CN106091497 A, CN106091497A, CN201610657869, CN201610657869.2
【发明人】吕益江
【申请人】新昌县行峰制冷配件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