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叠式自动分离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77728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叠式自动分离制冷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重叠式自动分离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市场上现有的制冷系统一般采用小功率压缩机(1000W左右),降温速度慢,将容积为100L的箱体温度降到-135°c—下需要10小时左右,仅能适用于实验室,无法适用于工业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叠式自动分离制冷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叠式自动分离制冷系统,包括大功率压缩机、高效油分离器、冷凝器、高效气液油分离器、蒸发冷凝热交换器、节流毛细管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冷凝热交换器上设置有四个接管,分别为1号管、2号管、3号管和4号管,所述1号管为热媒进口管,2号管为热媒出口管,3号管为冷媒进口管,4号管为冷媒出口管,蒸发冷凝热交换器共有六个,分别为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1、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2、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3、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4、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5和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6 ;所述高效气液油分离器共有两个,分别为高效气液油分离器E1和高效气液油分离器E2 ;所述节流毛细管共有七个,分别为节流毛细管J1、节流毛细管J2、节流毛细管J3、节流毛细管J4、节流毛细管J5、节流毛细管J6和节流毛细管J7 ;所述大功率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至高效油分离器,高效油分离器的出口端连接至冷凝器,冷凝器的出口端连接至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1的1号管,冷凝热交换器G1的2号管连接至高效气液油分离器E1的气液油进口,高效气液油分离器E1的气体出口连接至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2的1号管,高效气液油分离器E1的油液出口和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3的4号管均连接至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2的3号管,且高效气液油分离器E1的油液出口与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2的3号管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过滤器和节流毛细管J1,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2的4号管连接至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1的3号管,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1的4号管连接至大功率压缩机1的进口端;所述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2的2号管连接至高效气液油分离器E2的气液油进口,高效气液油分离器E2的气体出口连接至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3的1号管,高效气液油分离器E2的油液出口和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4的4号管均连接至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3的3号管,且高效气液油分离器E2的油液出口与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3的3号管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过滤器和节流毛细管J2 ;所述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3的2号管分别连接至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4的1号管和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4的3号管,且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3的2号管与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4的3号管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过滤器和节流毛细管J3 ;所述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4的2号管分别连接至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5的1号管和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5的3号管,且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4的2号管与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5的3号管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过滤器和节流毛细管J4,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4的4号管连接至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3的3号管;所述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5的2号管分别连接至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6的1号管和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6的3号管,且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5的2号管与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6的3号管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过滤器和节流毛细管J5,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5的4号管连接至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4的3号管;所述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6的2号管连接有过滤器,过滤器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节流毛细管J6和节流毛细管J7,节流毛细管J6的另一端和节流毛细管J7的另一端均连接至蒸发器的进口端,蒸发器的出口端和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6的4号管均连接至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5的3号管。
[000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直角阀,所述直角阀设置在节流毛细管J7与过滤器之间的管道上。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重叠式自动分离制冷系统制冷效率高,降温速度快,例如使用4KW的大功率压缩机只需2小时就能将118L的箱体降温到-135°C以下,能够应用于工业生产。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重叠式自动分离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中:1-大功率压缩机、2-高效油分离器、3-冷凝器、4-直角阀、5-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0]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重叠式自动分离制冷系统,包括大功率压缩机1、高效油分离器2、冷凝器3、高效气液油分离器、蒸发冷凝热交换器、节流毛细管和蒸发器5 ;所述蒸发冷凝热交换器上设置有四个接管,分别为1号管、2号管、3号管和4号管,所述1号管为热媒进口管,2号管为热媒出口管,3号管为冷媒进口管,4号管为冷媒出口管,蒸发冷凝热交换器共有六个,分别为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1、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2、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3、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4、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5和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6 ;所述高效气液油分离器共有两个,分别为高效气液油分离器E1和高效气液油分离器E2 ;所述节流毛细管共有七个,分别为节流毛细管J1、节流毛细管J2、节流毛细管J3、节流毛细管J4、节流毛细管J5、节流毛细管J6和节流毛细管J7 ;所述大功率压缩机1的出口端连接至高效油分离器2,高效油分离器2的出口端连接至冷凝器3,冷凝器3的出口端连接至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1的1号管,冷凝热交换器G1的2号管连接至高效气液油分离器E1的气液油进口,高效气液油分离器E1的气体出口连接至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2的1号管,高效气液油分离器E1的油液出口和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3的4号管均连接至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2的3号管,且高效气液油分离器E1的油液出口与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2的3号管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过滤器和节流毛细管J1,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2的4号管连接至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1的3号管,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1的4号管连接至大功率压缩机1的进口端;所述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2的2号管连接至高效气液油分离器E2的气液油进口,高效气液油分离器E2的气体出口连接至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3的1号管,高效气液油分离器E2的油液出口和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4的4号管均连接至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3的3号管,且高效气液油分离器E2的油液出口与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3的3号管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过滤器和节流毛细管J2 ;所述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3的2号管分别连接至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4的1号管和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4的3号管,且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3的2号管与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4的3号管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过滤器和节流毛细管J3 ;所述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4的2号管分别连接至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5的1号管和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5的3号管,且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4的2号管与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5的3号管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过滤器和节流毛细管J4,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4的4号管连接至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3的3号管;所述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5的2号管分别连接至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6的1号管和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6的3号管,且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5的2号管与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6的3号管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过滤器和节流毛细管J5,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5的4号管连接至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4的3号管;所述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6的2号管连接有过滤器,过滤器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节流毛细管J6和节流毛细管J7,且过滤器与节流毛细管J7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直角阀4,节流毛细管J6的另一端和节流毛细管J7的另一端均连接至蒸发器5的进口端,蒸发器5的出口端和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6的4号管均连接至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5的3号管。
[001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所述重叠式自动分离制冷系统,所述大功率压缩机1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从出口端送入高效油分离器2内,高效油分离器2将高温高压气体携带的油分离,经过处理后的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3散热冷却,经冷凝器3冷却后进入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1进行热交换。
[0012]从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1的1号管流入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从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1的2号管流出,此时制冷剂已是液态,气态和前级没有分离完的油共存。
[0013]从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1的2号管流出的制冷剂进入高效气液油分离器E1进行分离,分离后的制冷剂液体和油从高效气液油分离器E1的油液出口流出,分离后的制冷剂气体从高效气液油分离器E1的气体出口流出。
[0014]从高效气液油分离器E1油液出口流出的制冷剂液体和油经过虑器、节流毛细管J1节流后从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2的3号管进入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2进行蒸发,与高效气液油分离器E1气体出口流出的制冷剂气体经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2的1号管进入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2进行热交换。
[0015]从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2的3号管进入的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2内进行热交换后变成气体,从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2的4号管流出,经蒸发冷凝热交换器G1的3号管和4号管,流回大功率压缩机1,从蒸发冷凝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