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中空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86617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光中空玻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玻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光中空玻璃,包括:外层玻璃、内层玻璃和发光体,所述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相互平行,所述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之间设置有充气层,所述发光体设置在充气层的边缘,所述内层玻璃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折光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折光单元和控制单元之间一一对应,且折光单元位于充气层内。
【专利说明】
一种发光中空玻璃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玻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光中空玻璃。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发光玻璃的实现形式主要为两种:第一种,在玻璃的背面设置大量灯珠,并且将灯具排列成各种图案,从而形成具有各式各样图形的发光玻璃,例如,CN204695280U公开的发光玻璃,其存在的问题是,灯珠发光产生大量的热量和能耗,特别是对于冷柜门而言,会严重影响冷柜的保温性能,且经济性差。第二种,在玻璃的背面设置夜光层,通过白天吸收光能,在晚上或者黑暗环境下让玻璃面板自己发光,例如,CN201484032U公开的一种新型发光玻璃,其存在的问题是,夜光材料具有衰减周期,其亮度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而且对于冷柜玻璃门这种经常处于弱光环境下的玻璃门而言,夜光层吸收的光能也往往不足以使得其获得良好的发光效果。此外,上述两种方案的均只能显示单一的发光图案,装饰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发光中空玻璃。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种发光中空玻璃,包括:外层玻璃、内层玻璃和发光体,所述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相互平行,所述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之间设置有充气层,所述发光体设置在充气层的边缘,所述内层玻璃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折光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折光单元和控制单元之间对应,且折光单元位于充气层内。
[0006]所述折光单元包括铰头、折光板和磁块,所述铰头与磁块分别设置在遮光板的两端,所述折光板通过铰头铰接在内层玻璃表面,折光板在磁块作用下受到控制单元的控制,从而在充气层转动,根据折光板转动的角度对发光体的光线产生折射。
[0007]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支架、旋转体和控制磁块,所述支架固定在内层玻璃表面,所述旋转体与支架转动式连接,所述控制磁块固定在旋转体内,通过旋转体的转动,控制磁块的两极分别对磁块吸引或排斥,从而改变折光板的角度。
[0008]一个折光单元相当于一个像素点,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多个折光单元分别处于折光或透光的状态,从而产生不同的图案,所述发光体为LED灯珠,折光单元和控制单元通过磁力相互作用并不通电,故整个发光过程能耗和发热较小,且集中在玻璃的边缘,在玻璃采用双层结构下,玻璃的保温隔热性能良好。
[0009]作为优选,所述折光板为半透半反射玻璃,半透半反射玻璃可以在反射光线的同时,透射部分光线,故可以保证来自发光体的光线可以透过上层折光单元进入下层的折光单元。
[0010]作为优选,所述折光板长度大于充气层的厚度,限制折光板的最大偏移角度,以获得良好的发光效果。
[0011]作为优选,所述充气层边缘设置有密封胶,所述发光体设置在密封胶内,提高玻璃的隔热效果。
[0012]作为优选,所述充气层内充有氩气,进一步提高玻璃的隔热效果。
[0013]作为优选,所述发光体的照射范围为自铰头外侧至外层玻璃内侧,所述铰头外侧所指为铰头朝向外层玻璃一侧的边缘,所述外层玻璃内侧所指为外层玻璃朝向充气层的一侧,使得铰头部分不会收到光照,避免的铰头产生杂光影响发光效果。
[0014]作为优选,所述旋转体上设置有用以定位的定位头和定位弹簧,其中定位头的顶端为圆头,所述支架设置有用以配合定位的定位孔,采用这些结构可以保证旋转体位置的固定,从而保证了折光板的位置稳定。
[0015]作为优选,所述旋转体表面设置有凹凸纹,便于拨动旋转体。
[001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7]①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发光中空玻璃,通过磁性的控制单元,控制折光板的折角,达到对发光体产生的光线的透射和折射起到玻璃发光的效果,整个过程中只有发光体耗能发热,对玻璃整体的温度影响极小,不一会影响到冷柜玻璃门的保温效果,同时玻璃采用双层结构进一步确保了保温效果。
[0018]②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发光中空玻璃,通过控制单元,可随意改变的各个折光单元的折光情况,从而产生不同的图案效果。
[0019]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发光中空玻璃,图案具有较强立体感。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不意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折光板的运动不意图;
[00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光体的照射范围示意图;
[0024]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26]下面结合附图以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27]实施例1:
[0028]根据图1?图4所不,一种发光中空玻璃,包括:夕卜层玻璃1、内层玻璃2和发光体3,外层玻璃I和内层玻璃2相互平行,外层玻璃I和内层玻璃2之间设置有充气层6,充气层6内充有氩气,发光体3设置在充气层6的边缘,内层玻璃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折光单元4和控制单元5,折光单元4和控制单元5之间--对应,且折光单元4位于充气层6内,充气层6边缘设置有密封胶61,发光体3设置在密封胶61内,发光体3采用LED灯珠。
[0029]折光单元4包括铰头41、折光板42和磁块43,铰头41与磁块43分别设置在遮光板42的两端,折光板42通过铰头41铰接在内层玻璃2表面,折光板42为半透半反射玻璃,其长度大于充气层6的厚度。控制单元5包括支架51、旋转体52和控制磁块53,支架51固定在内层玻璃2表面,旋转体52与支架51转动式连接,控制磁块53固定在旋转体52内。
[0030]根据图1所示,光线从发光体3发出,到达折光单元4后在折光板42的作用下,一部分折射另一部分透射,折射的部分散出玻璃外,被人眼看到,透射的部分进入下一个折光单元4或留在玻璃内。根据图3所示,通过旋转体52的转动改变控制磁块53的相对磁块43侧的极性,可控制折光板42的转动角度,从而形成折光或不折光的两种状态,通过对每个折光单元4状态的控制,便可以形成不同的图案。
[0031]根据图4所示,发光体3的照射范围为自铰头41外侧至外层玻璃I内侧,铰头41外侧所指为铰头41朝向外层玻璃I 一侧的边缘,外层玻璃I内侧所指为外层玻璃I朝向充气层6的一侧。
[0032]实施例2:
[0033]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根据图5所示,旋转体52上设置有用以定位的定位头521和定位弹簧522,支架51设置有用以配合定位的定位孔511,其中定位头521的顶端为圆头,当旋转体52转动的指定位置,定位头521将在定位弹簧522作用下滑入定位孔511内,从而对旋转体52进行定位,而折光板42的转动角度也因此被固定。当需要转动旋转体52时,由于定位头521的顶端为圆头,故当旋转体52受到转动力后,定位头521将被压下从而滑出定位孔511。
[0034]实施例3:
[0035]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旋转体52表面设置有凹凸纹,可以增加表面摩擦,从而便于拨动旋转体52。
【主权项】
1.一种发光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玻璃(I)、内层玻璃(2)和发光体(3),所述外层玻璃(1)和内层玻璃(2)相互平行,所述外层玻璃(I)和内层玻璃(2)之间设置有充气层(6),所述发光体(3)设置在充气层(6)的边缘,所述内层玻璃(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若干折光单元(4)和控制单元(5),所述折光单元(4)和控制单元(5)之间--对应,且折光单元(4)位于充气层(6)内; 所述折光单元(4)包括铰头(41)、折光板(42)和磁块(43),所述铰头(41)与磁块(43)分别设置在遮光板(42)的两端,所述折光板(42)通过铰头(41)铰接在内层玻璃(2)表面; 所述控制单元(5)包括支架(51)、旋转体(52)和控制磁块(53),所述支架(51)固定在内层玻璃(2 )表面,所述旋转体(52 )与支架(51)转动式连接,所述控制磁块(53 )固定在旋转体(52)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光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光板(42)为半透半反射玻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光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光板(42)长度大于充气层(6)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光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层(6)边缘设置有密封胶(61),所述发光体(3)设置在密封胶(61)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发光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层(6)内充有氩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发光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体(3)的照射范围为自铰头(41)外侧至外层玻璃(I)内侧,所述铰头(41)外侧所指为铰头(41)朝向外层玻璃(I)一侧的边缘,所述外层玻璃(I)内侧所指为外层玻璃(I)朝向充气层(6)的一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发光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52)上设置有用以定位的定位头(521)和定位弹簧(522),所述支架(51)设置有用以配合定位的定位孔(511)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发光中空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52)表面设置有凹凸纹。
【文档编号】F25D23/02GK205678977SQ201620473494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4日 公开号201620473494.X, CN 201620473494, CN 205678977 U, CN 205678977U, CN-U-205678977, CN201620473494, CN201620473494.X, CN205678977 U, CN205678977U
【发明人】杨敏, 张金珠, 沈飞华, 刘杰, 杨玉敏, 沈国强, 高娟红
【申请人】浙江三星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