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造粒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6788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中造粒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具体讲是一种通过絮凝剂对污泥进行处理并形成絮团状物的混凝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生产的机械式污泥处理设备所配置的混凝装置多采用管道混凝或机械搅拌混凝两种形式。机械式污泥脱水设备的原理是首先向污泥中加入高分子絮凝剂,经调理后絮凝剂与污泥相结合而形成絮团状物,这一过程被称为混凝处理,然后经重力脱水、压榨脱水,最后使得污泥呈饼状物排出。
管道混凝通过管道混合器对污泥及絮凝剂进行混合。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是水力冲击较大,污泥难形成较大的“絮团”。
机械搅拌混凝通过搅拌器对污泥及絮凝剂进行混合。这种方法水力冲击虽不大,但由于搅拌桨的作用力使得污泥与药剂同方向运动,混和度不够,其絮凝效果也不理想。
污泥混凝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设备的污泥处理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就是克服上述两种混凝方法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专为机械式污泥脱水设备所配置的进行混凝处理水中造粒器,旨在提高污泥的絮凝效果、增加机械污泥脱水设备的污泥处理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为箱状的壳体,其上设有供污泥进入、排除的入口和出口,内部设有格板组件并在箱体内部自入口和出口之间形成多路迂回状的通路。构成迂回状的通路的格板组件是由水平和竖直方向设置的板件构成,相邻板件上开设的通孔彼此错位布置。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污泥与絮凝剂混合液在箱状的壳体内依靠自身携带的力(由泵提供),两者进行初步混合,作为载体的絮凝剂开始吸附污泥中的悬浮物微粒,初步形成较小的絮状物;由于受格板组件构成的“造粒板”的作用,混合液的流动速度相对减缓,流态由层流为主转向紊流为主,作为载体的絮凝剂滚动的速度也相对减慢,污泥中的悬浮物微粒则越来越多地被吸附,形成较大的絮状物;混合液由于最终无外力搅拌,即形成的絮状物没有被打碎的可能,絮状物则越滚越大,最后形成絮团;带有大量絮团的混合液由均布槽被均匀、平滑地输送至机械式污泥脱水设备上进行污泥脱水。
附图概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是格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5是图3的俯视图;图6是图3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总体来讲本实用新型的外形为箱状的壳体10,其上设有供污泥进入、排出的入口11和出口12,内部设有格板组件并在箱体内部自入口11和出口12之间形成多路迂回状的通路。这就使得混合液的行程形同走“迷宫”,从而延长了混合液的混合时间,提高了混凝效果。
构成迂回状的通路的格板组件是由水平和竖直方向设置的板件构成,相邻板件上开设的通孔彼此错位布置,这样就形成了混合液的行进沿着迂回路径进行。
参见
图1、2,所述的入口11位于壳体10侧面的底部,出口12位于远离上述入口11的壳体10侧面的上部,壳体10底部为漏斗状,其最底部为一排料口13,该排料口13主要用于排淤泥,采用入口11与出口12远离的方式布置,可以获得充分的迂回路径。
参见
图1、2、3、4、5、6,所述的壳体10内部大致为长方体形状的空腔,所述的格板组件包括两个沿壳体10内的长度方向、板面水平布置的板件20、40,其间为一沿壳体10内的长度方向、板面与板件20、40垂直的板件30,在板件20和30之间连有板件50,板件50的长度方向与壳体10内部宽度方向一致并与板件20和30正交,在板件40和30之间连有板件60,板件60的长度方向与壳体10内部宽度方向一致并与板件30和40正交,板件60有连杆70固定在壳体10的盖板上。
所述的板件20的中部位置设有通孔21,通孔21有4~6个,所述的板件40的两端位置设有通孔41,通孔41有4~6个,板件50、60上设有通孔51、61,通孔51、61各为2~3,所述的板件30上开有通孔31,通孔31设置6~10个,采用这种具体方案可以实现理想的“迷宫”式混凝效果,迂回状的路径可以提高混凝效果。
所述的出口12处连底部略低于出口12的均布槽80,均布槽80的上部连有斜下向布置的排料槽81,使得污泥均匀、平滑地流到污泥脱水设备上。壳体10的下部设有四条支腿90。

图1可见,“水中造粒器”主要由污泥入口11、药剂进口11a、盒体10、均布槽80以及格板组件等组成。格板组件通过4根连接杆整体固定于“水中造粒器”的盖板上置于盒状的壳体10上。
本实用新型中由格板组件将壳体10内的空腔自下而上大致分割为层I、层II及层III三个区域,所述的板件20、40与盒体间不固定,使得混合液的行程形同走“迷宫”,从而延长了混合液的混合时间,提高了混凝效果。板件20、30、40、50、60彼此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连为一体,并由四个连杆70固定在壳体10的盖板上,置于盒状的壳体10内。
以下结合附图简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污泥泵和药剂泵分别将污泥与药剂同时由污泥入口11和入口11上附设的药剂进口11a注入壳体10内。壳体10内分别被格板组件将壳体10内的空腔自下而上大致分割为层I、层II及层III三个区域。污泥与絮凝剂混合液在层I内依靠自身携带的力(由泵提供),两者进行初步混合,作为载体的絮凝剂开始吸附污泥中的悬浮物微粒,初步形成较小的絮状物;由于受造粒板的作用,混合液进入层II时的流动速度相对减缓,流态由层流为主转向紊流为主,作为载体的絮凝剂滚动的速度也相对减慢,污泥中的悬浮物微粒则越来越多地被吸附,形成较大的絮状物;混合液进入层III时,由于无外力搅拌,即形成的絮状物没有被打碎的可能,絮状物则越滚越大,最后形成大絮团;带有大量絮团的混合液由均布槽80上部连有斜下向布置的排料槽81被均匀、平滑地输送至机械式污泥脱水设备上进行污泥脱水,经重力脱水、压榨脱水,最后使得污泥呈饼状物排出。
权利要求1.一种水中造粒器,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为箱状的壳体(10),其上设有供污泥进入、排除的入口(11)和出口(12),内部设有格板组件并在箱体内部自入口(11)和出口(12)之间形成多路迂回状的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造粒器,其特征在于构成迂回状的通路的格板组件是由水平和竖直方向设置的板件构成,相邻板件上开设的通孔彼此错位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中造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口(11)位于壳体(10)侧面的底部,出口(12)位于远离上述入口(11)的壳体(10)侧面的上部,壳体(10)底部为漏斗状,其最底部为一排料口(1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中造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0)内部大致为长方体形状的空腔,所述的格板组件包括两个沿壳体(10)内的长度方向、板面水平布置的板件(20)、(40),其间为一沿壳体(10)内的长度方向、板面与板件(20)、(40)垂直的板件(30),在板件(20)和(30)之间连有板件(50),板件(50)的长度方向与壳体(10)内部宽度方向一致并与板件(20)和(30)正交,在板件(40)和(30)之间连有板件(60),板件(60)的长度方向与壳体(10)内部宽度方向一致并与板件(30)和(40)正交,板件(60)由连杆(70)固定在壳体(10)的盖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中造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件(20)的中部位置设有通孔(21),所述的板件(40)的两端位置设有通孔(41),板件(50)、(60)上设有通孔(51)、(61),所述的板件(30)上开有通孔(31)。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中造粒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口(12)处连底部略底于出口(12)的均布槽(80),均布槽(80)的上部连有斜下向布置的排料槽(81),壳体(10)的下部设有四条支腿(9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专为机械式污泥脱水设备所配置的进行混凝处理水中造粒器,箱状的壳体上设有供污泥进入、排除的入口和出口,内部设有格板组件并在箱体内部自入口和出口之间形成多路迂回状的通路,构成迂回状的通路的格板组件是由水平和竖直方向设置的板件构成,相邻板件上开设的通孔彼此错位布置,混合液的絮状物由小变大,最后形成大量絮团的混合液由均布槽被均匀、平滑地输送至设备进行污泥脱水。
文档编号C02F11/14GK2661686SQ20032012055
公开日2004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7日
发明者朱颀, 程亚敏 申请人: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