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材对接式的pcb端铣刀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87070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再生材对接式的pcb端铣刀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PCB端铣刀的技术内容,尤其指一种再生材对接式的PCB端铣刀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PCB端铣刀是由高硬度的碳化钨材质所制成,其在PCB基板上实施切割钻孔作业后所造成刀刃部位的磨损或断裂。一般而言,当此PCB端铣刀钻头的刀刃部位破损后就会将其当成报废品。又,以目前碳化钨原料产能渐渐缩减及短少的情形而言,当下造成原料取得成本高涨数倍以上,相对以生产PCB端铣刀的产业而言,由于碳化钨材料取得成本昂贵,致使制造成本居高不下而无法降低,较不利于经济效益性。此乃目前生产PCB端铣刀产业所面临的生产成本问题,故目前此产业莫不处心积虑研发利用报废品的PCB端铣刀或末端有翘曲段的不良品碳化钨素材予以再回收加工使用的碳化钨棒材,以降低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生产PCB端铣刀产业的需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进而研发一种再生材对接式的PCB端铣刀构造,供以产业上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再生材就是利用报废品的PCB端铣刀或末端有翘曲段的不良品碳化钨素材予以再回收加工使用的碳化钨棒材。此再生材可加工制成一可供工具机夹爪挟持的刀柄部,如此将一刀刃部研磨加工制成与现品相符的刀刃规格,复将此刀刃部位采以直接焊固对接于一碳化钨再生棒材的刀柄部的焊接端中,以构成一整支碳化钨棒材对接式的刀具实施加工作业,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再生材对接式的PCB端铣刀,其刀刃部与刀柄部采不同材质的棒材对接的方式,在后续刀刃部加工研磨刃部时,会因刀刃部为一硬度较高的碳化钨棒材而后半刀柄部为硬度较软的棒材(如不锈钢材),如此研磨加工碳化钨棒材的钻石砂轮会切削到硬度较软的棒材造成损坏,因此会增加研磨耗材成本,且钻石砂轮的购成本也不低,故本实用新型采以整支碳化钨棒材的再生材对接式PCB端铣刀构造制出方式,以降低整体制造成本,此为本向下研发的初步构想。
又,以再生利用的对接式PCB端铣刀在实际切削工作上,其刀柄部与刀刃部位接合处会产生较大承受纵向钻切力及横向位移切削力的问题,因此在刀柄部与刀刃部位接合处需考虑到承受纵向钻切力及横向位移切削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再生材对接式的PCB端铣刀构造,主要是以一段碳化钨棒材的刀刃部位与一段再生利用碳化钨棒材的刀柄部所对接构成,其特征在于该碳化钨棒材的刀刃部位研磨加工成一刃部、一前刃锥部、一延伸部及一对接锥部等多阶段差的刀刃形状,以成为一可依加工规格需求的切削加工利用的标准制式端铣刀刃,且该刀刃部位的对接端杆径(对接锥部最大宽面)是采以必需略小于刀柄部的对接端杆径的设置,以提升对接实施性,且刀柄部的对接端上并涂布一层软性合金接合剂,促使刀刃部位与刀柄部可相互对接结合而不产生溢料问题,复将对接合的端铣刀以同心研磨加工处理成为一具有同心度的端铣刀型态,复研磨刀刃部位的刃部成型,以完成再生材对接式的PCB端铣刀,以令接合处具有增加缓冲的避震效果,能有效抑制横向位移切削力及减弱纵向钻切力,有利于切削精度的提升。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采取技术手段,其是在刀刃部位与刀柄部接合处采以一种软性合金接合剂的接着方式,并将对接的刀柄部与刀刃部位采以同心研磨加工处理,以成型出具同心刀刃部位与刀柄部的端铣刀,而利用软性合金接合剂的稳固黏着特性,可将刀刃部位与刀柄部牢固对合接着,且软性接合作用并使接合处具有增加缓冲的避震效果,因此在加工切削作业时,具备同心度的刀刃部位与刀柄部不至有切削端产生旋转偏移晃动的现象,能有效抑制横向位移切削力,且接合处以软性合金接合剂也可减弱纵向钻切的反作用力,进而使整支端铣刀在切效时能有效减少震动作用,有利于切削精度的提升。
另外,本实用新型也考虑到刀柄部与刀刃部位的对接性问题,因此采取技术手段乃将限定刀刃部位的对接端杆径必需略小于刀柄部的对接端杆径的措施,例如刀柄部的对接端杆径为3.175mm,该刀刃部位的对接端杆径必需略小于3.175mm,如此在对接作业上,小杆径的刀刃部位的对接端与较大杆径的刀柄部的对接端能轻易完成精准对合的作业性,且刀柄部的对接端所涂布的软性合金接合剂也较不会因刀刃部位的对接端挤压而产生溢料的问题,以减少后续同心研磨加工时所需再做溢料处理的作业程序,让刀柄部与刀刃部位的对合具有简易既快速的对接实施性,能缩短工时,提升生产竞争力。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再生材对接式的PCB端铣刀构造,即可解决报废品或不良品的碳化钨素材予以再回收加工成型如同传统整支碳化钨棒材加工式的端铣刀,不仅可降低原物料取得成本及耗材成本,进而能大幅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再生材对接式的PCB端铣刀采以软性合金接合剂作结合剂,更可增加缓冲的避震效果,能有效抑制纵向钻切力及横向位移切削力的影响,有利提升刀具整体的切削性及使用寿命,也可提高精度的表现,更优于传统整支加工式的端铣刀。
以下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将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做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使之对其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所达到的功效有更加清楚的了解。


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构成再生材对接式的PCB端铣刀的相关棒材示意图;图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再生材加工利用后的刀刃部位示意图;图3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符号说明1刀刃部位;11刃部;12前刃锥部;13延伸部;14对接锥部;2刀柄部;3软性合金接合剂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再生材对接式的PCB端铣刀主要是以一段碳化钨棒材的刀刃部位1与一段再生利用碳化钨棒材的刀柄部2所对接构成。
该碳化钨再生材的刀柄部2是以报废品的PCB端铣刀或末端有翘曲段的不良品碳化钨素材再回收加工使用的棒材。
而该碳化钨棒材的刀刃部位1可研磨加工成一刃部11、一前刃锥部12、一延伸部13及一对接锥部14等多阶段差的刀刃形状(如图2所示),使其成为一可依加工规格需求的切削加工利用的标准制式端铣刀刃,其中该刀刃部位1的对接端杆径(对接锥部14最大宽面)是采以必需略小于刀柄部2的对接端杆径的设置。
如此将刀柄部2的对接端上涂布一层软性合金接合剂3,该刀刃部位1与刀柄部2可利用软性合金接合剂3予以相互对接结合成一传统整支碳化钨棒材加工式的端铣刀型态。
而在刀刃部位1与刀柄部2对接作业上,采以小杆径的刀刃部位1的对接端对接较大杆径的刀柄部2的对接端即能轻易完成精准对合的作业性,同时刀柄部2的对接端所涂布的软性合金接合剂3也较不会因刀刃部位1的对接端挤压而产生溢料的问题,可减少后续同心研磨加工时所需再做溢料处理的作业程序,让刀刃部位1与刀柄部2的对合具有简易既快速的对接实施性。
对接合完成的端铣刀棒材,其刀刃部位1与刀柄部2需采以同心研磨加工处理,令接着在一起的刀刃部位1与刀柄部2具备同心度,复进行刀刃部位1的刃部11研磨加工成型(如图1所示),以完成再生材对接式的PCB端铣刀。
如此成型的端铣刀,利用软性合金接合剂3的稳固黏着特性,可将刀刃部位1与刀柄部2牢固对合接着,且软性接合作用并使接合处具有增加缓冲的避震效果,因此在加工切削作业时,具备同心度的刀刃部位1与刀柄部2不至有切削端产生旋转偏移晃动的现象,能有效抑制横向位移切削力,且接合处的以软性合金接合剂也可减弱纵向钻切的反作用力,进而使整支端铣刀在切效时能有效减少震动作用,有利于切削精度的提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再生材对接式的PCB端铣刀构造,经反复作抗压及切削测试,确实能达到与新制品刀具同等级的精度要求及切削性,同时也能解决目前所面临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且再生材对接式的PCB端铣刀在对接作业上也考量到简易既快速对接的实施性,以缩短工时,提升生产竞争力,而且采以软性合金接合剂作为再生利用的刀刃部位的结合剂,更可增加缓冲的避震效果,能有效抑制纵向钻切力及横向位移切削力的影响,在整体切割实施运作上,有利提升刀具整体的切削性及使用寿命,也可提高精度的表现,更优于传统整支加工式的端铣刀,对于PCB产业具有相当大的助益。
权利要求1.一种再生材对接式的PCB端铣刀构造,其主要是以一段碳化钨棒材的刀刃部位与一段再生利用碳化钨棒材的刀柄部所对接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化钨棒材的刀刃部位具有研磨加工成一刃部、一前刃锥部、一延伸部及一对接锥部等多阶段差的刀刃形状,以成为一可依加工规格需求的切削加工利用的标准制式端铣刀刃,且该刀刃部位的对接端杆径(对接锥部最大宽面)是采以必需略小于刀柄部的对接端杆径的设置,以提升对接实施性,且刀柄部的对接端上具有一层涂布的软性合金接合剂,对接合的端铣刀具有同心度的端铣刀型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材对接式的PCB端铣刀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碳化钨再生材的刀柄部是以报废品的PCB端铣刀或末端有翘曲段的不良品碳化钨素材再回收加工使用的棒材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再生材对接式的PCB端铣刀构造,其主要是以一段碳化钨的刀刃部位与一段碳化钨再生材的刀柄部所对接构成,该碳化钨的刀刃部位研磨加工成一刃部、一前刃锥部、一延伸部及一对接锥部等多阶段差的刀刃形状,以成为一可依加工规格需求的切削加工利用的标准制式端铣刀刃,且该刀刃部位的对接端杆径(对接锥部最大宽面)系采以必需小于刀柄部的对接端杆径的设置,以提升对接实施性,且刀柄部的对接端上并涂布一层软性合金接合剂,促使刀刃部位与刀柄部可相互对接结合而不产生溢料问题,复将对接合的端铣刀以同心研磨加工处理成为一具有同心度的端铣刀型态,复研磨刀刃部位的刃部成型,以完成再生材对接式的PCB端铣刀,以令接合处具有增加缓冲的避震效果,能有效抑制横向位移切削力及减弱纵向钻切力,有利于切削精度的提升。
文档编号B09B3/00GK2691753SQ20042000555
公开日2005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5日
发明者郑黄铮 申请人:郑黄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