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压榨脱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9619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污泥压榨脱水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压榨方法进行污泥处理的设备,可提高污泥脱水效果,
实现污泥减量化和便于资源化利用。属于固体废物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城市化建设和工业的发展,污水处理率不断提高,城市污泥、工业污泥 等各种污泥产量也不断增多,如何处理处置这些污泥,使其无害化并有效利用已成为目前 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污泥处理技术还相对薄弱,大多未经预处理或经简单处理后的污泥就直接农 用、填满或送垃圾厂处理,有的甚至随意堆放这将对环境带来巨大危害,污泥散发的臭气污 染严重,病原菌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重金属和有毒有害有机物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系统。目前,工业处理与利用污泥主要按照下述几个方面来进行(l)减量化,减少污泥最 终处置前的体积,降低处置费用;(2)稳定化,通过处理使污泥稳定化,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3)无害化。污水处理厂目前采用的污泥脱水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l)真空过滤机(2)板 框压滤机(3)带式压滤机(4)离心脱水机。但由于污泥难以成形,无法承受更高压力,压榨 时间也短,污泥脱水后的含水率仍达到80%以上。而各种污泥最终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方法, 一般适用在污泥含水率低于50%的状况。由于污泥含水量高,提高了污泥的最终处置成本, 极大的限制了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因此,提供一种在低成本下可提高污泥脱水效果的技术 设备,实施连续作业,和工业化大量处理污泥的设备研究,成为解决当前环境保护的关键技 术之一。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是针对污泥处理现状及难题而提供一种可提高脱水率的压榨设备对 污泥脱水进行低成本处理,克服了原有压滤脱水压力小,压榨时间短的缺陷,达到污泥减量 化和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污泥压榨脱水处理设备是对污泥,特别是经过化学或者生 物技术预处理后的污泥,进行打包分割、再置入网状承压桶内固定压榨,使不成形状的污泥 可以在更高压力下脱水,承压脱水时间延长,充分提高了压榨脱水率,污泥的脱水效果明 显。且可连续工业化作业。该设备主要包括传送承压筒的传送台及其导轨,有龙门架固定 的压力机构,和将压榨后的污泥从承压筒中取出的卸料装置组成。每组传送架5上固定有 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承压筒l,传送架下有可沿导轨7移动的滑槽或者滑轮6 ;承压筒(即 外筒)有外筒1其内的带网孔的内筒2和其内带提升拉杆3的可移动底盘4组成;压机包 括龙门架10,下部的承压占板11和油压缸12及压盘13,为避开承压筒1的拉杆3,压盘13 及其连接的油压缸12的连接轴中心有与拉杆3对应的空心腔;轨道7用于传送架5左右移 动,传送架5左右移动由电机带动;每组承压筒1装完污泥包后,随传送架5移动至压机下, 并一一对应,使得承压筒1的底部坐落在承压占板11上,上部对应压盘13 ;压榨后,再传送
3架5带动移动离开压机,以便取出污泥包。 为便于在一个操作台下连续工作,使打包、压榨、卸料时间相配合,导轨7分段设 置,其左右两侧(图l示方向)各段下又装有导轨8和用于使左右段导轨7和传送架5同 时沿着导轨8移动,并可将导轨7拉回来的油压缸9,移动或者来回来后导轨7和传送架5 分别可对应通向压机的导轨7和通向操作台侧的导轨7。 该设备还可以包括将污泥打包并送入承压桶的打包台14,打包台14包括支架和 作业面,其作业面置于传送架5及承压筒1的斜上方,并可使打包后的污泥包落入承压桶 内。作业时,打包布放置在作业面上。 该设备还可包括将压榨后的污泥从承压筒中提出的卸料装置15,卸料装置15包 括由支架16连接的高于传送架5上的承压筒1的中空转盘16和带出料侧口的侧挡板17, 以及支架16上端的提升丝杠18组成,提升丝杠18外围置有一个与支架16连接固定的成 倒锥形的开包锥19中空转盘16和提升丝杠18分别由电机20、21带动。为增加离心力中 空转盘16的盘面上置有放射状分布的离心拨推凸起22。 提升丝杠18下端与提升拉杆3的连接可以是挂钩连接,也可以是挂钩和挂环连 接,还可以是 将污水处理厂预处理产生的含水量在80%左右的浓縮污泥,经化学或者生物处 理再经本设备压榨处理后,可以使污泥含水率低于50 % ,且污泥减量化效果明显,可减量 60%以上。处理后的污泥易于资源化利用,如焚烧、制肥、作建材等。

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备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设备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设备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设备之压机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设备之打包台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设备之卸料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设备之卸料装置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设备之卸料装置附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设备之承压筒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设备之承压筒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是本实用新型设备之承压筒内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描述。可有带出料口挡板的输料管,将污泥送 入打包台上方,打包台上置有打包布,有出料挡板控制污泥出料量,打包后的污泥,被放置 入承压筒1后,随同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承压筒1组成的一组,随其传送架5移动,完成每 组承压筒的污泥放入;当每组承压筒装完成后,经沿道轨7由电机带动至转移区(附图l上 的左部),并有油压缸9沿着导轨8将其推入与压机对应的导轨7上(随后,该段导轨7随 油压缸9縮回退回原位,等待下次移动),传送架5再有电机带动到压机下,并使每个承压筒1对应一个压盘13,相应承压筒1的地部正好落在承压占板11上,油压缸12启动后,其 压盘13按照设定压力和时间向承压筒1内的包装污泥施压,使其水分从分挤出;压盘13提 升后,承压筒1随传送架5经电机带动至另一转移区(附图1上的右部),再有油压缸9沿 着导轨8将其推送至原导轨7上(随后,该段导轨7随油压缸9縮回退回原位,等待下次移 动),并有电机带动使承压筒1逐一经过卸料装置卸出压榨后的污泥包后,再移动至打包台 下重新装料。 卸料时,当承压筒1随传送架5至卸料装置下设定位置时,传送暂停,提升丝杠18 下行并经提升丝杠18下端与提升拉杆3连接将可移动底盘4和污泥包一起从承压筒1内 提出,并在提出的同时,经倒锥形的开包锥19将各个污泥包剥落到中空转盘16上,并随其 转动被离心滑动由侧挡板17的侧出口料滑出。 该设备使用中可充分使打包、压榨、卸料时间相配合,经电脑控制可实现自动化连 续作业处理污泥。
权利要求一种污泥压榨脱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主要包括传送承压筒的传送台及其导轨和压力机构组成,每组传送架(5)上固定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承压筒(1),传送架下有可沿导轨(7)移动的滑槽或者滑轮(6);承压筒即外筒有外筒(1)其内的带网孔的内筒(2)和其内带提升拉杆(3)的可移动底盘(4)组成;压机包括龙门架(10),下部的承压占板(11)和油压缸(12)及压盘(13),为避开承压筒(1)的拉杆(3),压盘(13)及其连接的油压缸(12)的连接轴中心有与拉杆(3)对应的空心腔;轨道(7)用于传送架(5)左右移动,传送架(5)左右移动由电机带动;每组承压筒(1)装完污泥包后,随传送架(5)移动至压机下,并一一对应,使得承压筒(1)的底部坐落在承压占板(11)上,上部对应压盘(13),根据设定的压力和时间,在油压缸(12)作用下压盘(13)对污泥包压榨;压榨后油压缸(12)将压盘(13)提起,再由传送架(5)带动承压筒移动离开压机,以便取出污泥包。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污泥压榨脱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轨(7)分段 设置,其左右两侧各段下又装有导轨(8)和用于使左右段导轨(7)和传送架(5)同时沿着 导轨(8)移动,并可将导轨(7)拉回来的油压缸(9),移动或者来回来后导轨(7)和传送架 (5)分别可对应通向压机的导轨(7)和通向操作台侧的导轨(7)。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污泥压榨脱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还可以包 括将污泥打包并送入承压桶的打包台(14),打包台(14)包括支架和作业面,其作业面置于 传送架(5)及承压筒(1)的斜上方,并可使打包后的污泥包落入承压桶内。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污泥压榨脱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还可包括 将压榨后的污泥从承压筒中提出的卸料装置(15),卸料装置(15)包括由支架(16)连接的 高于传送架(5)上的承压筒(1)的中空转盘(16)和带出料侧口的侧挡板(17),以及支架 (16)上端的提升丝杠(18)组成,提升丝杠(18)外围置有一个与支架(16)连接固定的成倒 锥形的开包锥(19)中空转盘(16)和提升丝杠(18)分别由电机(20)、 (21)带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泥压榨脱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转盘(16) 的盘面上置有放射状分布的离心拨推凸起(2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压榨脱水处理设备,该设备主要包括传送承压筒的传送台及其导轨和压力机构组成,每组承压筒固定在传送架上,还可以包括将污泥打包并送入承压桶的打包台,和将压榨后的污泥从承压筒中提出的卸料装置,工作中可充分使打包、压榨、卸料时间相配合,提高处理效率,经电脑控制可实现自动化连续作业处理污泥,由于采用了污泥打包承压筒固定压榨,使得压力可以更大,时间更长,脱水率充分提高,经本设备压榨处理后,可以使污泥含水率低于50%,且污泥减量化效果明显,可减量60%以上。
文档编号C02F11/12GK201439506SQ20092002345
公开日2010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9日
发明者刘丰, 刘秀玉, 张承志, 张涛, 朱英, 李晓俊, 李静, 王绪科, 马晋平 申请人: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山东恒冠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