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浮除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39617阅读:16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浮除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装置,尤其是一种油田污水除油装置。
技术背景
在油田石化行业的污水处理流程中污水除油罐是不可缺少的装置。通常分 为一次自然除油和二次混凝沉降除油。其罐体容积多在2000—3000立方米,具 有足够大的沉降分离空间。油田使用的气浮方案按气源分类有使用空气,天然 气,和专用气体(氮气等)。
原有装置(技术)存在的问题按现有方案采用空气气浮的装置,不可避 免对后续流程产生溶解氧腐蚀,必须辅以强力的限制措施才能在油田污水处理 领域使用。天然气气浮装置存在的问题是涉及到易燃易爆问题,存在安全隐患, 全部流程要处于严密的密闭状态。使用氮气或者其他气体气浮虽然可以避免爆 氧及天然气气浮存在的安全隐忧,但也存在的问题,气源价格高,系统必须密 闭,附属设备昂贵,需要大量建设和大资金的投入才能实现。现有的气浮技术 均无视现有流程中可以利用的设备,都必须增加大量附属专用设备,投入比较 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气浮除油装置,尽最大可能减 少溶解氧的对污水处理输送环节的腐蚀,又不必采用代价高昂的专用设备和大 量维护投入。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气浮除油装置,由除油罐、气体压缩装 置、微气泡发生装置组成,除油罐的顶部连接进气管道,进气管道的另一端与 气体压缩装置相通,气体压缩装置底部有出气管道,出气管道与除油罐的底部装有的微气泡发生装置相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气体循环利用,当除油罐实现
天然气密闭时,不存在对密闭系统的影响,而且没有溶解氧的危害;当污水处
理为开式流程时,由于罐内气体总量变化微小,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相对固定,
产生的溶解氧危害较其他方式小的多。2、整个气浮工艺设备少,投入资金少, 维护费用低。3、气浮流程短,气体循环开始后,气体温度与污水温度接近,有 利于气浮除油。以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框图。
图中,1、进气管道,2、气体压缩装置,3、除油罐,4、出气管道,5、污 水,6、微气泡发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所示气浮除油装置,由除油罐3、气体压缩装置2、微气泡发生装 置6组成,除油罐3的顶部连接进气管道1,进气管道l的另一端与气体压缩装 置2相通,气体压缩装置2底部有出气管道4,出气管道4与除油罐3的底部装 有的微气泡发生装置6相通。
本装置使用污水处理环节中采用的除油罐3作为反应主容器,采用除油罐3 顶部气体空间作为储气空间,通过在罐底铺设微气泡发生装置6,在罐外设立气 体压缩装置2,形成一个有效简单的气浮系统。
工作过程原理除油罐3内存在相对密封的环境,其污水5液面因为工艺 要求基本处于稳定状态。罐顶空间的气体有两种,如果污水处理系统是天然气 密闭的,空间内为天然气;如果是开放式,除油罐3顶空间为空气;设置在除油罐3外的气体压缩装置2通过进气管道1与除油罐3上部气体空间相连,气 体经过压缩增压再经过出气管道4输送到除油罐3底部的微气泡发生装置6,产 生的微小气泡自下而上经过全部水相空间再次汇集到除油罐3顶部,微小气泡 在浮升的过程中粘附携带微小油滴到达液面,达到加快油滴上浮速度的目的。
使用气体压缩装置2抽取除油罐3上部空间气体作为气浮的气源,加压后 输送给除油罐3底部的气泡发生装置6,气泡黏附油滴浮升到液相表面破裂,重 新回到除油罐3上部空间,如此循环。
权利要求1、气浮除油装置,由除油罐、气体压缩装置、微气泡发生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除油罐的顶部连接进气管道,进气管道的另一端与气体压缩装置相通,气体压缩装置底部有出气管道,出气管道与除油罐的底部装有的微气泡发生装置相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气浮除油装置,由除油罐、气体压缩装置、微气泡发生装置组成,除油罐的顶部连接进气管道,进气管道的另一端与气体压缩装置相通,气体压缩装置底部有出气管道,出气管道与除油罐的底部装有的微气泡发生装置相通;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投入资金少,维护费用低。
文档编号C02F1/24GK201390658SQ200920023169
公开日2010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5日
发明者刘如强, 夏兆林, 张士峰, 朱建刚, 李学忠, 杜琳琳, 熊纪峰 申请人:李学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