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厌氧水解酸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828198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污水厌氧水解酸化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污水水解酸化处理装置,属于污水生物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采用物理沉淀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固体颗粒受重力作用自然下沉的原理筛除污水中的固体颗粒,采用这种方法的设备通常包括容纳和处理污水的池体、进水管和排水管。但是,这种设备不能有效处理污水中的悬浮颗粒以及其他可溶性污质,也不能改善污水的可生化性,并且占用空间较大。水解酸化处理方法属于污水厌氧菌生化处理工艺,能将不溶性有机 污质水解为可溶性污质,将大分子、难于生物降解的污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污质(如有机酸类),经过水解后的污水可生化性进一步提高,为后续好氧处理做好准备。水解酸化处理工艺能在常温下正常运行,不产生沼气,流程简化,并在基本不需要能耗的条件下对有机污质进行降解,降低了成本和运行费用。目前,在高浓度污水处理工艺中,通常采用水解酸化工艺进行污水预处理,采用这种工艺的装置通常有两类,其一,上流式污泥床装置,这种装置采用污水上流,达到污水和污泥床充分接触的目的。这种装置在污水和污泥床接触的环节中容易出现布水不均的问题,其次,设备在运行中还会发生污水上升速度产生的力不足以托起污泥床,从而导致污泥在装置底部大量沉积的问题。以上问题都对污水的处理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其二,搅拌式污泥处理装置,采用搅拌部件,通常是一个可旋转的叶轮,将污水和污泥充分搅拌,达到污水和污泥充分接触的目的。这种装置在运行中容易出现搅拌力度过小,污水和污泥混合不均,或者搅拌力度过大,浪费能源,增大设备故障率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污水厌氧水解酸化池公开了一种新的方案,解决了传统工艺无法改善污水可生化性与现有工艺布水不均和水流动力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污水厌氧水解酸化池包括酸化池壳体I、悬浮污泥床2、污水提升泵3、配水管系4、出水管5和排泥管6,悬浮污泥床2将酸化池壳体I内部分隔成上部的清水区和下部的污水区,污水提升泵3与设置在污水区内的配水管系4进水端连通,设置在酸化池壳体I外侧壁上的出水管5与清水区连通,设置在酸化池壳体I底部外侧壁上的排泥管6与污水区连通,污水由污水提升泵3经配水管系4泵入污水区,污水区中的污水经悬浮污泥床2过滤后进入清水区,清水区中的过滤水经出水管5排出酸化池壳体1,污水区内沉积的固体颗粒通过排泥管6排出酸化池壳体I。本实用新型污水厌氧水解酸化池具有布水均匀,水流动力充沛和污水处理效果更佳的特点。
图I是本实用新型污水厌氧水解酸化池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和局部放大示意图。图I中,I是酸化池壳体,2是悬浮污泥床,3是污水提升泵,4是配水管系,5是出水管,6是排泥管,7是调节池壳体,8是预曝气风机,9是预曝气管系,10是进水管,11是孔栅,12是细格栅,13是曝气头,14是布水器,15是出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污水厌氧水解酸化池包括酸化池壳体I、悬浮污泥床2、污水提升泵3、配水管系4、出水管5和排泥管6,悬浮污泥床2将酸化池壳体I内部分隔成上部的清水区和下部的污水区,污水提升泵3与设置在污水区内的配水管系4进水端连通,配水管系4的具体结构可以采用二级或三级分支管系的方案,即主干管上分 出若干分支管,在这些分支管上又分出若干次分支管,依此类推。设置在酸化池壳体I外侧壁上的出水管5与清水区连通,设置在酸化池壳体I底部外侧壁上的排泥管6与污水区连通,污水由污水提升泵3经配水管系4泵入污水区,污水区中的污水经悬浮污泥床2过滤后进入清水区,清水区中的过滤水经出水管5排出酸化池壳体1,污水区内沉积的固体颗粒通过排泥管6排出酸化池壳体I。本方案引入污水提升泵3和配水管系4来解决现有上流式污泥床装置存在的布水不均和动力不足的问题,明显改善了整机处理污水的效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污水输入流量不稳定的问题,影响了污水处理的效果。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方案的改进型还包括一个与污水提升泵3进水端连通的进水调节池,进水调节池包括调节池壳体7、预曝气风机8、预曝气管系9和进水管10,预曝气风机8与设置在调节池壳体7内部的预曝气管系9连通,进水管10从调节池壳体7外侧壁上部通入调节池壳体7内部。为了增强预曝气效果,降低预曝气管系9堵塞的概率,可以在预曝气管系9的出气端设置曝气头13。本方案引入了预曝气风机8和预曝气管系9,从而有效防止污水中的悬浮物在池底过度沉积,保证了污水进水污质浓度的均匀。在实际生活中,污水的成分比较复杂,其中混杂着多种颗粒,一部分较大的颗粒不宜采用生物方法处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方案在改进型的基础上,在进水管10内或进水调节池进水端设置一个孔栅11,孔栅11上设置若干小孔,小孔的孔径范围是I 5_。污水通过孔栅11进入调节池壳体7内部。本方案通过引入孔栅11,将较大的杂质颗粒在整机入口处筛除,为后续的处理带来了便利。为了防止调节池壳体7内部沉淀的较大污泥颗粒进入污水提升泵3,给后续的处理带来不良影响,本方案在改进型的基础上,在进水调节池与污水提升泵3的连通端设置细格栅12,细格栅12上均布若干细孔,细孔的孔径范围是O. 5 1_。污水通过细格栅12进入污水提升泵3。本方案通过引入细格栅12,既防止了无法生物处理的较大污泥颗粒进入水解酸化池,又使得污水中可以被生物处理的悬浮物颗粒顺利进入水解酸化池,保证了进水污质浓度的均匀。实际使用中还发现,本方案在使用较长时间后容易出现配水管系4堵塞,导致布水不均匀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方案在以上改进型的基础上,在配水管系4的出水端设置带反射板的布水器14,这种布水器可以选用现有的产品。带反射板的布水器14有效避免了配水管系4堵塞和配水不均的问题。本方案还可以在清水区内壳体I上设置出水槽15,出水管5从出水槽15中通出酸化池壳体1,从而保证了出水流量均匀。本方案污水厌氧水解酸化池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方案,结合公知常识作出的替换方案也属于本方案的范围。 ·
权利要求1.一种污水厌氧水解酸化池,包括酸化池壳体(I)、悬浮污泥床(2)、污水提升泵(3)、配水管系(4)、出水管(5)和排泥管¢),悬浮污泥床(2)将酸化池壳体(I)内部分隔成上部的清水区和下部的污水区,污水提升泵(3)与设置在所述污水区内的配水管系(4)进水端连通,设置在酸化池壳体(I)外侧壁上的出水管(5)与所述清水区连通,设置在酸化池壳体(I)底部外侧壁上的排泥管¢)与所述污水区连通,污水由污水提升泵(3)经配水管系(4)泵入所述污水区,所述污水区中的污水经悬浮污泥床(2)过滤后进入所述清水区,所述清水区中的过滤水经出水管(5)排出酸化池壳体(I),所述污水区内沉积的固体颗粒通过排泥管(6)排出酸化池壳体(I)。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污水厌氧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水解酸化池还包括一个与污水提升泵(3)进水端连通的进水调节池,所述进水调节池包括调节池壳体(7)、预曝气风机(8)、预曝气管系(9)和进水管(10),预曝气风机(8)与设置在调节池壳体(7)内部的预曝气管系(9)连通,进水管(10)从调节池壳体(7)外侧壁上部通入调节池壳体(7)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厌氧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在进水管(10)内或所述进水调节池进水端设置一个孔栅(11),污水通过孔栅(11)进入调节池壳体(7)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厌氧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孔栅(11)上设置若干小孔,所述小孔的孔径范围是I 5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厌氧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水调节池与污水提升泵(3)的连通端设置细格栅(12),污水通过细格栅(12)进入污水提升泵(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水厌氧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细格栅(12)上均布若干细孔,所述细孔的孔径范围是O. 5 1mm。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厌氧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在预曝气管系(9)的出气端设置曝气头(13)。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污水厌氧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在配水管系(4)的出水端设置带反射板的布水器(14)。
9.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污水厌氧水解酸化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清水区内壳体(I)上设置出水槽(15),出水管(5)从出水槽(15)中通出酸化池壳体(I)。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厌氧水解酸化池,包括酸化池壳体1、悬浮污泥床2、污水提升泵3、配水管系4、出水管5和排泥管6,悬浮污泥床2将酸化池壳体1内部分隔成上部的清水区和下部的污水区,污水由污水提升泵3经配水管系4泵入污水区,污水区中的污水经悬浮污泥床2过滤后进入清水区,清水区中的过滤水经出水管5排出酸化池壳体1,污水区内沉积的固体颗粒通过排泥管6排出酸化池壳体1。本实用新型具有布水均匀,水流动力充沛和污水处理效果更佳的特点。
文档编号C02F3/28GK202658007SQ20122034701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7日
发明者郑阳华, 张郡, 徐萌, 张焘, 何洁妮, 魏玲霞, 龚本涛, 魏振, 郑阳波, 任熙烯 申请人:上海华励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