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气泡水力空化强化混凝去除蓝藻的方法

文档序号:485206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利用微气泡水力空化强化混凝去除蓝藻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微气泡水力空化强化混凝去除蓝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用通用的微气泡水力空化发生装置;(2)将藻液放入所述微气泡水力空化发生装置的水箱中,开启水泵,开始水力空化作用,基于水力空化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破坏细胞壁,杀灭藻体,同时超强氧化降解水中胞内及胞外分泌物,实现对水质的净化;(3)经过水力空化预处理后,再进行混凝过程,水力空化强化混凝效果。本发明首次公开利用微气泡水力空化技术去除藻类,相对其他除藻法如化学药剂法,更加高效、清洁,并且将水力空化技术与混凝沉淀相结合,提高除藻效率,降低混凝剂投加量。
【专利说明】利用微气泡水力空化强化混凝去除蓝藻的方法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利用水力空化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效应、热效应、自由基效应等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蓝藻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水力空化现象是由流体流过一个收缩装置(如几何孔板)时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I]。当液体流过孔板或其他空化器时,由于受到节流作用,流速剧增,压力骤减,当压力降至空化初生压(一般为相应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时就会产生大量的空化微气泡[2]。微气泡在随液体流动过程中,遇到周围压力增大时,体积将急剧缩小或溃灭,溃灭过程发生于瞬间(微秒级),空化微气泡溃灭时将产生瞬时的局部高温(5000° C)、高压(50MPa以上),即形成所谓的“热点”,并能形成强烈的冲击波和速度大于400km/h的微射流[3]。此外,在空化过程中产生的微气泡爆破时,气液界面消失,周围环境剧烈改变产生的化学能促使大量羟基自由基生成[4],羟基自由基具有超高的氧化还原电位。
[0003]目前我国70%以上的湖泊呈富营养状态,滇池、太湖和巢湖等都出现蓝藻泛滥的态势。由于藻类密度低,沉降效果差,给以湖泊水库为水源的饮用水处理带来诸多危害[5],藻类的过度繁殖常常引起滤床堵塞、产生异嗅味,影响净水厂出水水质;当藻类极度繁殖时,即使增大混凝剂、助凝剂和消毒剂等投加量也不能使饮用水水质达标[6],因此如何采用合理的措施强化饮用水中藻类的去除效率是给水处理面临的一大课题。混凝是水处理的基本单元操作,可以较好地去除藻类,但混凝剂的消耗量大大提高,因此引起费用上升、副产物增加等不利后果。
[0004]水力空化技术具有高效、清洁、经济等优点,其必然在除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并未有人专门对水力空化除藻进行研究,也未有将水力空化技术与水厂现有工艺相结合的应用。
[0005]参考文献
[1]张晓冬,李志义,武君等.水力空化对化学反应的强化效应[J].化工学报,2005,56(2):262-265.[2]沈壮志,林书玉.声场中水力空化泡的动力学特性[J].物理学报,2011,60(8):379-388.[3]李志义,张晓冬,刘学武等.水力空化及其对化工过程的强化作用[J].化学工程,2004,32(4):27-29.[4]张磊,刘平,刘春,等.微气泡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河北工业科技,2011(1):61-65.[5]解军,贾坤.水源水中藻类的危害及其去除技术[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 文集(第一卷)[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1:5.492-496
[6]陈泉源,朱凌云,M.SALAS.高气泡表面积通量浮选柱气浮除藻的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9): 75-79。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富营养化水源的新型除藻技术,该工艺能够通过水力空化过程高效去除水体中藻类,并对藻体分泌物进行降解。通过水力空化预处理,可以强化混凝工艺的除藻效果,并减少化学药剂投加量。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确定了该工艺的最佳工况条件。
[0007]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给出的工艺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微气泡水力空化强化混凝去除蓝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I)选用通用的能产生IOum — 200um直径气泡的微气泡水力空化发生装置;
所述水力空化发生装置是由水箱、气液混合水泵、微气泡喷头等部件组成,其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在本领域属于已有技术,不是本发明技术方案对现有技术的贡献之处。
[0008](2)将藻液放入所述微气泡水力空化发生装置的水箱中,开启水泵,开始水力空化作用。基于水力空化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作用在藻细胞上时,可以破坏细胞壁,从而杀灭藻体。同时, 微气泡爆破时,气液界面突然消失,周围环境剧烈变化产生的化学能促使羟基自由基的生成,其超强氧化作用可降解水中正常条件下难以氧化分解的胞内及胞外分泌物,实现对水质的净化作用。
[0009]( 3 )经过水力空化预处理后,再进行混凝过程,判断水力空化强化混凝的效果。
[0010]目前尚无采用水力空化与现有水处理工艺(包括混凝在内)相结合的研究,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创新点在于,首次提出采用水力空化技术对“混凝”过程除藻的强化。本发明首次公开利用微气泡水力空化技术去除藻类,相对其他除藻法如化学药剂法,更加高效、清洁,并且将水力空化技术与混凝沉淀相结合,提高除藻效率,降低混凝剂投加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微气泡水力空化作用后,72h内藻密度变化规律;
图2为微气泡水力空化作用后,3天内叶绿素变化规律;
图3为微气泡水力空化强化混凝与直接混凝的除藻效果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和2中,藻密度检测方法为分光光度法,例2中的混凝剂为聚合氯化铝(PAC),市售,氧化铝含量为46%。
[0013]实施例1 (水力空化直接除藻)
本实施例实施步骤:
(O首先准备利用气液混合水泵产生微气泡的装置。
[0014](2)在水箱中加入藻密度约为2X109cel/L的藻液,开启装置,作用lOmin,然后将作用过的藻液与未经水力空化作用的空白对照组藻液一同置于光照培养箱正常培养,每隔12h小时测定藻密度,每天测定一次叶绿素含量。
[0015]经过微气泡水力空化处理过后的藻液,在72h小时的观测时间内,藻密度持续下降,在72h后藻密度仅为原来的7.3%,去除率高达92.7%,而未经水力空化作用的对照样藻液藻密度基本未发生变化。[0016]实施例2 (水力空化强化混凝除藻)
本实施例实施步骤:
(O首先准备利用气液混合水泵产生微气泡的装置。
[0017](2)在水箱中加入藻密度约为2X109cel/L的藻液,开启装置,作用一定时间,然后将作用过的藻液与空白对照样藻液分别进行混凝沉淀实验,混凝剂选用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分别为 Omg/L, lmg/1, 2mg/L, 3mg/L, 5mg/L0 混凝条件:150r *min-l 快速搅拌2min, 50 r.η?η-1慢速搅拌10min,在静沉30min后,于液面下2cm处取样并进行藻密度的测定。
[0018]为得到水力空化强化混凝的最佳工况,采取单因素变量法,依次考查水力空化作用时间、装置中水泵的真空度与出水压力、空气流量、PH值等因素对水力空化强化混凝效果的影响。
[0019]混凝剂投加量相同时,水力空化预处理后的藻类去除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样。当混凝剂投加量为lmg/L时,空白样中只有36%的藻被去除,而经过水力空化5min后,去除率就达到49%,如果水力空化作用lh,去除率可达到65%。同样,要达到相同的藻类去除率,水力空化处理过的藻液所需混凝剂量要小于空白样。藻类去除率同为65%时,经Ih空化作用样的混凝剂投加量仅为空白样的50%。
[0020]综合考虑藻类的去除效果、经济性和管理简便等因素,微气泡水力空化强化混凝除藻的最优工况为:水力空化时间为10min,水泵真空度为0.03MPa,水泵出口压力为
0.4MPa,空气流量为 0.5^0.8 L.min-1,最适 pH 为 8。
[0021]图1为本实施例2微气泡水力空化作用后,72h内藻密度变化规律。
[0022]图2为本实施例2微气泡水力空化作用后,3天内叶绿素变化规律。
[0023]图3为本实施例2微气泡水力空化强化混凝与直接混凝的除藻效果对比。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微气泡水力空化强化混凝去除蓝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选用通用的微气泡水力空化发生装置; (2)将藻液放入所述微气泡水力空化发生装置的水箱中,开启水泵,开始水力空化作用,基于水力空化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破坏细胞壁,杀灭藻体,同时超强氧化降解水中胞内及胞外分泌物,实现对水质的净化; (3 )经过水力空化 预处理后,再进行混凝过程,水力空化强化混凝效果。
【文档编号】C02F9/04GK103787526SQ201410019148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6日
【发明者】李攀, 宋源, 于水利 申请人:同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