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生态处理和转化利用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49030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垃圾处理
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餐厨垃圾生态处理和转化利用的方法,具体是利用蟑螂处理餐厨垃圾并转化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是指食品加工、餐饮服务、单位供餐活动中产生的食品残余和加工废料。餐厨垃圾俗称泔脚或泔水,是居民生活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生活废物,这些废物极易腐烂变质,散发恶臭,传播细菌和病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餐厨垃圾带来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日益显著。厨垃圾产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城市市容和人居环境餐厨垃圾带来的油腻感官以及恶臭气味严重影响着周遭环境以及居民的居住卫生;这是因为餐厨垃圾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和水分,容易受到微生物的作用,而发生腐烂变质现象,且废弃放置时间越久,腐败变质现象也就越发严重,特别是到了夏季,温度较高,腐烂变质也越快,这时候容易产生大量的渗滤水以及恶臭气体,滋生蚊虫,对环境卫生造成恶劣影响;2.危害人体健康餐厨垃圾中的肉类蛋白以及动物性的脂肪类物质,主要来自于提供肉类食品的那些牲畜,牲畜在直接食用未经有效处理的餐厨垃圾后,容易发生“同类相食”的同源性污染,并造成人畜之间疫病的交叉传染,危害人体健康,并可能促进某些致命疾病的传播。如历史上大规模爆发的传染病:1986年英国出现的疯牛病、口蹄疫等;废弃食用油脂所产生的危害。在暴利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商贩回收餐厨垃圾产生过程 中的潲水,通过加热,过滤,蒸馏等一系列手段提取油脂。然后利用这些所谓的“地沟油”,卖给一些小的食品经营点、餐馆等来牟取暴利。1.传播疾病餐厨垃圾的露天存放会招致蚊蝇鼠虫的大量繁殖,其是疾病淬的主要媒介。2.餐厨垃圾在堆放过程中产生的下渗液进入到小老鼠水处理系统,会造成有机物含量的增加,从而加重小老鼠水处理厂的负担,增加运物成本。但是餐厨垃圾在造成环境卫生影响的同时,餐厨垃圾中含有的大量营养物质也是潜在的可再生能源。专家解释,按干物质含量计算,5000万吨餐厨垃圾相当于500万吨的优质饲料,内含的能量相当于每年1000万亩耕地的能量产出量,内含的蛋白质相当于每年2000万亩大豆的蛋白质产出量。如何在消除餐厨垃圾造成的不良影响的同时,有效利用其中的营养能源,也是现有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餐厨垃圾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卫生填埋、饲料化处理、堆肥处理与厌氧消化。但以上手段均存在:处理工艺复杂、周期漫长、成本过高、占地面积大、运营者管理水平要求高以及极易造成水、气方面的二次污染等严重缺陷。CN101905231A公开了一种利用棕尾别麻蝇蛆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餐厨垃圾粗碎后添加辅料,得到棕尾别麻蝇蛆培养料,再在棕尾别麻蝇蛆培养料表面接入棕尾别麻蝇幼蛆,棕尾别麻蝇蛆取食培养料,使垃圾得到处理和清除。在棕尾别麻蝇幼虫老熟前,在棕尾别麻蝇蛆培养料堆放区域的外部连接一个虫体收集容器,该虫体收集容器内装有干燥的米糠粉,用以引导收集老熟的棕尾别麻蝇蛆。剩余的经处理的棕尾别麻蝇蛆培养料,经烘干后制成生物有机肥,本发明方法的处理能周期4~5天;经处理后,食品垃圾容量减少10~30%,食品垃圾异味减少;处理垃圾的同时还获得优质生物有机肥和优质昆虫生物蛋白。该方法的缺点是:1.蝇蛆是腐蚀性动物,主要食物为动物粪便、腐烂或发酵的食物,对餐厨垃圾中的大部分物质实际上是不能处理的,因此用蝇蛆处理餐厨垃圾效率非常 低下。2.餐厨垃圾往往高盐高辣,直接投喂会造成蝇蛆的死亡,需要投喂前对餐厨垃圾进行脱盐脱辣,其分离手段往往比较复杂并很难避免二次污染;2.由于冬天蝇蛆不能存活,因此该方法受到一定的季节限制;3.由于该方法所述的蝇蛆只能在培养料表层存活,因此使蝇蛆的饲养密度受到限制,占地面积较大;4.由于蝇蛆饲养在垃圾混合物中,分离后的虫体需要进行额外冲洗,因而造成水资源浪费与水污染。5.蝇蛆对垃圾的处理过程并不明显,一批餐厨垃圾究竟何时被彻底处理完的周期并不确定,也难以判断,不利于形成大批流程化的处理工艺。CN101305768A公开了一种利用蚯蚓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该方法具体步骤为:先对餐厨垃圾进行分选去除杂质、脱除油脂和氯化钠的预处理,得到油脂含量为1~8%,氯化钠含量为0.1~0.6%的餐厨垃圾;再将该餐厨垃圾铺撒在处置场中,,并撒播蚯蚓,蚯蚓密度为0.3~0.5KG/M2餐厨垃圾,保持处置场内18~25℃和相对湿度50~75%,对每天清出的蚯蚓粪,进行简易堆肥,得到植物营养土。清出的蚯蚓粪后按蚯蚓∶餐厨垃圾=1∶(1.5~4)份湿重量比每天向处置场地内添加餐厨垃圾。80~85天后蚯蚓开始产卵,7~10天后,蚯蚓卵孵化繁殖出数量为撒播蚯蚓9~10倍的新蚯蚓,取出80~90%的蚯蚓,进行烘干、粉碎、造粒,得到动物蛋白饲料。该方法的缺点在于:1.对餐厨垃圾进行脱油脱盐脱辣处理时,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对水资源的二次污染以及浪费;2.由于餐厨垃圾铺洒在场地中,且每平方米餐厨垃圾的蚯蚓密度较低,因此使得饲养面积中单位重量蚯蚓所需的占地面积较大;3.由于饲养过程中将蚯蚓播撒在餐厨垃圾中饲养,导致后期分离蚯蚓粪便以及蚯蚓虫体时非常困难,增加人工成本,且操作过程繁杂。综上所述,现有生物处理餐厨垃圾的手段中,所选择的生物物钟在食性或习性方面均有对分解餐厨垃圾不适应的方面。从而造成上述方法均存在对餐厨垃圾分解消耗不彻底以及饲养过程复杂化的现象,因而导致餐厨垃圾中的营养能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以及为保证该生物能在餐厨垃圾中正常生存所进行的处理工序往往会造成水、气方面的二次污染。与之相比,蟑螂作为目前已知食性最广的生物,可使用的物质包括各种动物性、植物性、腐败及排泄物质,连纸张、书籍、肥皂、电线、衣物也取食。可以说,只要是有机物,没有什么是其所不能吃的,应该是从食性与习性上讲最适合处理餐厨垃圾的一种生物。同时,蟑螂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蟑螂体内富含多种氨基酸、活性蛋白,以及丰富的甲壳素、活性酶,是优良高效的蛋白质原料。不仅如此,实验证明,烘干蟑螂(去翅、足),用95%乙醇提取的油状物,对S-180的癌细胞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肝癌,服用蟑螂粉进行治疗能得到显著疗效。而且,中医理论也一直把蟑螂作为一种可以入药的材料,认为蟑螂可以破瘀化积、解毒消肿、通利血脉、生即止血。最重要的是,用蟑螂水提取物制备片剂对小鼠进行体外或体内试验时发现,该药可在体内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在体外可增强T淋巴细胞对ConA的转化反应,由此推测,采用蟑螂作为饲料原料对提高家养禽畜的抗病能力有着不可预估的影响,若加以推广,将大大改善目前养殖业中抗生素滥用的现状。本发明通过对餐厨垃圾的处理,以及对餐厨垃圾处理生物的合理选择,得到了一种能够干净、有效、无害的处理餐厨垃圾,并且充分的将餐厨垃圾中的潜在营养能源再利用的生物解决办法。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餐厨垃圾给社会所造成的各种问题,解决现有餐厨垃圾处理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保节能、成本低、收益高、无后患、程序简洁灵活且易于实施的餐厨垃圾新型生物解决办法。本发明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包括下述的步骤: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使其中的水份含量降低至95%或以下,粘稠度增加至在室温下≥0.11mPa·s,并向蟑螂进行投喂,从而完成餐厨垃圾的转化及利用。对餐厨垃圾的具体处理方法为,当收集的餐厨垃圾水份含量低于或等于95%或粘稠度在室温下大于等于0.11mPa·s时,将其直接投喂蟑螂。当收集到的餐厨垃圾水份含量大于95%或粘稠度在室温下小于0.11mPa·s时,向餐厨垃圾中添加辅料或进行高温熬制,使餐厨垃圾的水份比例降低到95%及以下,粘稠度在室温下大于等于0.11mPa·s。添加辅料以及高温熬制这两种方法,可以选择采用一种,也可以两者配合进行处理。添加的辅料包括打碎的植物根、茎、叶、果实、种子。虽然可以添加普通农作物产品如土豆、苹果、玉米等,但由于餐厨垃圾中已经包含丰富的营养,所以应尽量采用营养含量不高,但成本较低廉的材料,可以降低成本,同时可以达到对某些农业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的效果,如作物秸秆、木屑、落叶等。当收集到的餐厨垃圾中含有较大块或质地坚硬的物质,如骨头、木筷、过期腐烂的整只动物尸体等时,如果不进行处理,会降低蟑螂对垃圾的处理速度,因此需要对这部分物质进行粉碎,使其平均粒径达到1×10-3~1×104μm。每日的食料投喂量为蟑螂平均个体体重的10%或以下。超过该投喂量则会出现食料的剩余,长久堆积容易滋生细菌,影响蟑螂的存活率。通过餐厨垃圾喂养得到的蟑螂作为高蛋白饲料原料,可制成蛋白质饲料。本发明定义的餐厨垃圾为从餐饮业、家庭、食堂、菜市场、超市所得到的垃圾中属于食品废弃物的部分。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处理餐厨垃圾,和普通的餐厨垃圾处理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发明的餐厨垃圾生态处理方法清洁无害,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垃圾处理能力达到99.9%以上,而且还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即利用蟑螂消耗餐厨垃圾,将10吨垃圾全部转化成蟑螂虫体,而蟑螂是一种高蛋白饲料源,蟑螂可用于制备饲料及其它蛋白产品,并且蟑螂 粪便还可以作为一种优良有机肥料或者是作为肥料的添加成分。2.本发明的餐厨垃圾生态处理方法其成本低,不消耗其他能源(如水、电、气),而且收益高,不仅解决了餐厨垃圾所带来的社会环境卫生及其所造成的影响人类健康的问题,而且将其生态转化,通过蟑螂消耗餐厨垃圾,使餐厨垃圾转化为可利用高蛋白;本发明的餐厨垃圾生态处理方法中所添加的辅料仅为降低水份比例以及增加粘稠度的目的,用料选择范围广泛,运营者可根据地域及季节因素选择最低成本的原料作为辅料与餐厨垃圾混合。3.本发明的餐厨垃圾生态处理方法占地面积小,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可得到10万只成虫,即可达到1×105只/m2的养殖密度。4.省时省力,易于推广。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不仅有效的处理了餐厨垃圾,而且通过蟑螂转化餐厨垃圾,蟑螂的成活率较高,生长效率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实施例1从餐饮业、家庭、菜市场、超市收集餐厨垃圾并测量,得到餐厨垃圾的水份含量高于95%,粘稠度在室温下小于0.11mPa·s,向餐厨垃圾中添加打碎的麦麸,使餐厨垃圾的水份比例降低至90%,粘稠度在室温下达到0.18mPa·s。将餐厨垃圾中较大块或质地坚硬的物质,如骨头、木筷、过期腐烂的整只动物尸体(如烤鸡,羊腿)进行粉碎,使其平均粒径达到1×10-3~1×104μm。按照上述处理将收集到的餐厨垃圾制成蟑螂食料,按照日投喂量小于等于蟑螂平均个体体重的10%的比重,对蟑螂进行每日投喂。自蟑螂幼虫孵化日开始计算,35日后扫出已死的蟑螂尸体,然后对饲养室中存活的蟑螂进行灭杀,收集到羽化前仍然存活的蟑螂若虫,计算出蟑螂的存活率。存活率计算方法为 35日后捕获的蟑螂若虫数:孵化后存活的蟑螂幼虫数。每日对蟑螂食尽的食料残余进行收集,测量残余重量并分析具体成分,得到数据。然后按照1-[每日食料残余重量:(每日投喂食料重量x餐厨垃圾占食料总比重)]的计算方式,得到每日垃圾转化率。试验数据显示,35日后蟑螂存活率为98.2%,平均垃圾处理率为99.3%,残余主要成分为少量油水混合液。对比例1从餐饮业、家庭、菜市场、超市收集餐厨垃圾并测量,得到餐厨垃圾的水份含量高于95%,粘稠度在室温下小于0.11mPa·s,将餐厨垃圾中较大块或质地坚硬的物质,如骨头、木筷、过期腐烂的整只动物尸体(如烤鸡,羊腿)进行粉碎,使其平均粒径达到1×10-3~1×104μm,其他部分不进行任何其他处理,直接粗碎混合后投喂蟑螂。按照上述处理将收集到的餐厨垃圾制成蟑螂食料,按照日投喂量小于等于蟑螂平均个体体重的10%比重,对蟑螂进行每日投喂。自蟑螂幼虫孵化日开始计算,35日后扫出已死的蟑螂尸体,然后对饲养室中存活的蟑螂进行灭杀,收集到羽化前仍然存活的蟑螂若虫,计算出蟑螂的存活率。存活率计算方法为35日后捕获的蟑螂若虫数:孵化后存活的蟑螂幼虫数。每日对蟑螂食尽的食料残余进行收集,测量残余重量并分析具体成分,得到数据。然后按照1-[每日食料残余重量:(每日投喂食料重量x餐厨垃圾占食料总比重)]的计算方式,得到每日垃圾转化率。试验数据显示,35日后蟑螂存活率为89.8%,平均垃圾处理率为85.6%,残余主要成分为大量油水混合液、部分固态食物残余。对比例2从餐饮业、家庭、菜市场、超市收集餐厨垃圾并测量,得到餐厨垃圾的水份含量高于 95%,粘稠度在室温下小于0.11mPa·s,向餐厨垃圾中添加打碎的麦麸,使餐厨垃圾的水份比例降低至80%,粘稠度在室温下达到1.38mPa·s。将餐厨垃圾中较大块或质地坚硬的物质,如骨头、木筷、过期腐烂的整只动物尸体(如烤鸡,羊腿)进行粉碎,使其平均粒径达到1×10-3~1×104μm。按照上述处理将收集到的餐厨垃圾制成蟑螂食料,按照日投喂量小于等于蟑螂平均个体体重的10%的比重,对蟑螂进行每日投喂。自蟑螂幼虫孵化日开始计算,35日后扫出已死的蟑螂尸体,然后对饲养室中存活的蟑螂进行灭杀,收集到羽化前仍然存活的蟑螂若虫,计算出蟑螂的存活率。存活率计算方法为35日后捕获的蟑螂若虫数:孵化后存活的蟑螂幼虫数。每日对蟑螂食尽的食料残余进行收集,测量残余重量并分析具体成分,得到数据。然后按照1-[每日食料残余重量:(食料重量x餐厨垃圾占食料总比重)]的计算方式,得到每日垃圾转化率。试验数据显示,35日后蟑螂存活率为99.1%,平均垃圾处理率为99.5%,残余主要成分为极少量油水混合液。含水率粘稠度成活率垃圾处理率垃圾残余实施例190%0.18mPa·s98.2%99.3%少量水油混合液对比例1大于95%小于0.11mPa·s89.8%85.6%大量水油混合液、少量固体残渣对比例280%1.38mPa·s99.1%99.5%极少量水油混合液通过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含水率为80%,粘稠度为1.38mPa·s时,蟑螂存活率最高,垃圾处理率最高,垃圾残余最少;当含水率升高至90%,粘稠度为0.18mPa·s时,存活率发生小幅下降,垃圾处理率变化不明显,垃圾残余少量增多;当含水率增高至95%以上,粘稠度小于0.11mPa·s,发现存活率大大降低,垃圾处理率大大降低,垃圾残余中除 了水油混合液体以外还有少量残余在液体地步的固体食料无法被取食。且由试验观察得到结论,当食料中含水量过高时,会发生部分蟑螂淹死、涨死的情况,从而导致蟑螂成活率降低,同时食料中大量水分不能被食尽,水油混合液底部的一部分固体食料也不能被取食,造成垃圾转化率大大降低。实施例2从餐饮业、家庭、菜市场、超市收集餐厨垃圾并测量,得到餐厨垃圾的水份含量高于95%,粘稠度在室温下小于0.11mPa·s,向餐厨垃圾中添加打碎的麦麸,使餐厨垃圾的水份比例降低至90%,粘稠度在室温下达到0.18mPa·s。将餐厨垃圾中较大块或质地坚硬的物质,如骨头、木筷、过期腐烂的整只动物尸体(如烤鸡,羊腿)进行粉碎,使其平均粒径达到1×10-3~1×104μm。按照上述处理将收集到的餐厨垃圾制成蟑螂食料,将10公斤食料放入内有10000只孵化后30天的蟑螂若虫的饲养室中,每日对食料的消耗量进行纪录,待食料不再减少后,记录下蟑螂食尽10公斤饲料的时间,并收集不能被蟑螂食用的食料残余,计算垃圾总消耗率,发现按照本发明方法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后,10000只蟑螂消耗10公斤食料的时间约为一日,垃圾总消耗率为99.4%,垃圾残留无。对比例3从餐饮业、家庭、菜市场、超市收集餐厨垃圾并测量,得到餐厨垃圾的水份含量高于95%,粘稠度在室温下小于0.11mPa·s,向餐厨垃圾中添加打碎的麦麸,使餐厨垃圾的水份比例降低至90%,粘稠度在室温下达到0.18mPa·s,但不对餐厨垃圾中的大块或坚硬物质进行粉碎。按照上述处理将收集到的餐厨垃圾制成蟑螂食料,将10公斤食料放入内有10000只孵化后30天的蟑螂若虫的饲养室中,每日对食料的消耗量进行纪录,待食料不再减少后,记录下蟑螂食尽10公斤饲料的时间,并收集不能被蟑螂食用的食料残余,计算垃圾总消耗率,发现按照上述方法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后,10000只蟑螂消耗10公斤食料的时间约为五日,垃圾总消耗率为96.6%,垃圾残留主要成分为骨头,木块。试验组消耗时间垃圾总消耗率垃圾残留实施例21d99.4%无对比例35d96.6%骨头、木块试验发现,不对垃圾中的大块或坚硬物质进行处理,导致一部分食物不能被蟑螂使用,且蟑螂在食用未经处理的大块食物时,消耗速度较慢,且炎热的天气下,不能迅速食尽的食物腐烂变质,滋生细菌,污染饲养场的饲养环境。实施例3从餐饮业、家庭、菜市场、超市收集餐厨垃圾并测量,得到餐厨垃圾的水份含量高于95%,粘稠度在室温下小于0.11mPa·s,向餐厨垃圾中添加打碎的麦麸,使餐厨垃圾的水份比例降低至90%,粘稠度在室温下达到0.18mPa·s。将餐厨垃圾中较大块或质地坚硬的物质,如骨头、木筷、过期腐烂的整只动物尸体(如烤鸡,羊腿)进行粉碎,使其平均粒径达到1×10-3~1×104μm。按照上述处理将收集到的餐厨垃圾制成蟑螂食料,按照日投喂量小于等于蟑螂平均个体体重的10%的比重,对蟑螂进行每日投喂。自蟑螂幼虫孵化日开始计算,35日后扫出已死的蟑螂尸体,然后对饲养室中存活的蟑螂进行灭杀,收集到羽化前仍然存活的蟑螂若虫,计算出蟑螂的存活率。存活率计算方法为35日后捕获的蟑螂若虫数:孵化后存活的蟑螂幼虫数。每日对蟑螂食尽的食料残余进行收集,测量残余重量,得到数据。按照每日残余重量:每日投喂总量的计算方式算出食料剩余率。试验数据显示,35日后蟑螂存活率为98.2%,垃圾平均每日残余率0.3%。对比例4从餐饮业、家庭、菜市场、超市收集餐厨垃圾并测量,得到餐厨垃圾的水份含量高于95%,粘稠度在室温下小于0.11mPa·s,向餐厨垃圾中添加打碎的麦麸,使餐厨垃圾的水份 比例降低至90%,粘稠度在室温下达到0.18mPa·s。将餐厨垃圾中较大块或质地坚硬的物质,如骨头、木筷、过期腐烂的整只动物尸体(如烤鸡,羊腿)进行粉碎,使其平均粒径达到1×10-3~1×104μm。按照上述处理将收集到的餐厨垃圾制成蟑螂食料,按照日投喂量小于等于蟑螂平均个体体重的20%的比重,对蟑螂进行每日投喂。自蟑螂幼虫孵化日开始计算,35日后扫出已死的蟑螂尸体,然后对饲养室中存活的蟑螂进行灭杀,收集到羽化前仍然存活的蟑螂若虫,计算出蟑螂的存活率。存活率计算方法为35日后捕获的蟑螂若虫数:孵化后存活的蟑螂幼虫数。每日对蟑螂食尽的食料残余进行收集,测量残余重量,得到数据。照每日残余重量:每日投喂总量的计算方式算出食料剩余率。试验数据显示,35日后蟑螂存活率为88.2%,平均垃圾剩余率为13%。试验组食料日投喂量蟑螂存活率垃圾剩余率实施例3蟑螂平均个体重量10%98.2%0.3%对比例4蟑螂平均个体重量20%88.2%13%对比发现,日投喂量高于10%,蟑螂存活率明显降低,垃圾日残余量大大增加。过多堆积在饲养室中的食料若不能及时清理造成食物腐烂,细菌滋生,不利于保持饲养场的卫生以及健康环境。且观察发现,过量投喂蟑螂容易造成气温变化下蟑螂发生腹胀反应,大大提升了蟑螂的死亡率。实施例4从餐饮业、家庭、菜市场、超市收集餐厨垃圾并测量,得到餐厨垃圾的水份含量高于95%,粘稠度在室温下小于0.11mPa·s,向餐厨垃圾中添加打碎的玉米秸秆,使餐厨垃圾的水份比例降低至90%,粘稠度在室温下达到0.18mPa·s。将餐厨垃圾中较大块或质地坚硬的物质,如骨头、木筷、过期腐烂的整只动物尸体(如烤鸡,羊腿)进行粉碎,使其平均粒 径达到1×10-3~1×104μm。按照上述处理将收集到的餐厨垃圾制成蟑螂食料,按照日投喂量小于等于蟑螂平均个体体重的10%的比重,对蟑螂进行每日投喂。自蟑螂幼虫孵化日开始计算,35日后扫出已死的蟑螂尸体,然后对饲养室中存活的蟑螂进行灭杀,收集到羽化前仍然存活的蟑螂若虫,计算出蟑螂的存活率。存活率计算方法为35日后捕获的蟑螂若虫数:孵化后存活的蟑螂幼虫数。对35日后收集到的蟑螂进行称重并计算平均个体体重。饲养过程中每日观察蟑螂的活动状态。35天后,得到蟑螂的存活率为99.3%,第35日的平均个体体重为2.1g,生长过程中蟑螂表现为活泼健康,生命力强,见人时迅速躲避,奔跑时迅速有力,行动敏捷。对比例5按照实施例4的方法处理餐厨垃圾,唯一不同在于将打碎的玉米秸秆替换成打碎的土豆、玉米、苹果混合物。按照上述处理将收集到的餐厨垃圾制成蟑螂食料,按照日投喂量小于等于蟑螂平均个体体重的10%的比重,对蟑螂进行每日投喂。自蟑螂幼虫孵化日开始计算,35日后扫出已死的蟑螂尸体,然后对饲养室中存活的蟑螂进行灭杀,收集到羽化前仍然存活的蟑螂若虫,计算出蟑螂的存活率。存活率计算方法为35日后捕获的蟑螂若虫数:孵化后存活的蟑螂幼虫数。对35日后收集到的蟑螂进行称重并计算平均个体体重。饲养过程中每日观察蟑螂的活动状态。35天后,得到蟑螂的存活率为99.1%,第35日的平均个体体重为2.1g,生长过程中蟑螂表现为活泼健康,生命力强,见人时迅速躲避,奔跑时迅速有力,行动敏捷。对比实施例4与对比例5发现,由于餐厨垃圾中已经含有非常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为了降低餐厨垃圾中的水份比例所添加的辅料,只需选择成本低廉,营养价值不高的材料既可满足蟑螂的全部营养需求。辅料选择玉米秸秆或土豆、苹果、玉米,并不影响蟑螂的存活率及生命力。实施例5从餐饮业、家庭、菜市场、超市收集餐厨垃圾并测量,得到餐厨垃圾的水份含量高于95%,粘稠度在室温下小于0.11mPa·s。将餐厨垃圾中较大块或质地坚硬的物质,如骨头、木筷、过期腐烂的整只动物尸体(如烤鸡,羊腿)进行粉碎,使其平均粒径达到1×10-3~1×104μm,然后与收集来的餐厨垃圾进行粗碎混合,投入加温桶中以100摄氏度高温搅拌熬制,约40分钟后取出静置,待恢复常温后得到水份比例降低至90%,粘稠度在室温下达到0.18mPa·s的餐厨垃圾混合物,可作为蟑螂食料进行投喂。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