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合金盘式冷却管电机由壬接头提取淡水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011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镍合金盘式冷却管电机由壬接头提取淡水机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海水淡化专用机器,具体涉及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中增设压力交换提升机泵的镍合金盘式冷却管电机由壬接头提取淡水机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人口日益增多,人们向海洋开发的愿望也日趋强烈,海水淡化处理日趋普及,海水淡化的能耗成本受到特别关注。 早期海水淡化采用蒸馏法,如多级闪蒸技术,能耗在9.0kWh/m3,通常只建在能量价格很低的地区,如中东石油国,或有废热可利用的地区。20世纪70年代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投入应用,经过不断改进。从80年代初以前建成的多数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的过程能耗6.0kWh/m3,其最主要的改进是将处理后的高压盐水管的能量有效回收利用。

经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所获得的淡水纯度取决于渗透膜的致密度,致密度越高则获得的淡水纯度也越高,同时要求将参与渗透的海水提高到更高的压力。因此,能量回收效率成了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的关键。当今世界在海水淡化领域液体能量回收利用的压力交换器主要存在着一系列的机械运动件和电器切换机构,维修率较高最终影响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处理淡水机器,配备有有由壬压力交换提升机泵,可使压力交换效率提高,系统结构更加紧凑,还省却了切换阀门等控制元件,最终达到大幅度减少投资和日常管理维护费用。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镍合金盘式冷却管电机由壬接头提取淡水机器,包括海水预处理池、低压吸管、低压提升泵、补水吸管、高压补充泵、管路三通、反渗透膜以及由壬压力交换提升机泵,反渗透膜两侧分别为膜进水腔和膜出水腔,由壬压力交换提升机泵上有增压由壬接头、卸压由壬接头、低压由壬接头和蓄压由壬接头,蓄压由壬接头与膜进水腔之间由膜回流管连接,膜出水腔连接着淡化水出管,膜进水腔与管路三通右口之间由高压海水进管连接,增压由壬接头与管路三通下口之间由转换高压管连接,补充高压管两端分别与管路三通左口以及水平由壬恒向流器出口密闭连接,高压补充泵串联在补充高压管上;低压管路两端分别与低压由壬接头以及垂直由壬恒向流器出口密闭连接,低压提升泵串联在低压管路上,卸压由壬接头连接着排泄管路;作为改进:

所述的增压由壬接头包括蜗壳出口由壬挡圈和转换高压由壬外螺纹以及蜗壳由壬外圈,蜗壳出口由壬挡圈上有蜗壳出口密封球面,转换高压由壬外螺纹上有转换高压密封凹锥面,蜗壳由壬外圈上有外圈台阶面和外圈内螺纹,外圈台阶面限制住蜗壳出口由壬挡圈,外圈内螺纹与转换高压由壬外螺纹配合将蜗壳出口密封球面与转换高压密封凹锥面之间构成硬密封;

所述的低压提升泵进口与所述的低压吸管之间串联有垂直由壬恒向流器,所述的高压补充泵进口与所述的补水吸管之间串联有水平由壬恒向流器,所述的由壬压力交换提升机泵由压力提升由壬泵部分和由壬压力交换机部分所组成,压力提升由壬泵由盘式Ⅲ型冷却管电机驱动;

所述的由壬压力交换机部分包括交换器转子、交换器外筒以及预处理水端盖和截留水端盖,交换器转子上有转子两端面和转子外圆,转子外圆与交换器外筒内圆之间为可旋转滑动配合,交换器转子上有圆周环状布置的压力交换通道A-M以及转子中心通孔;

所述的压力提升由壬泵部分包括由壬增压泵体和增压泵叶轮,且与所述的盘式Ⅲ型冷却管电机组成一体,由壬增压泵体内腔上有蜗壳由壬出口,由壬增压泵体径向外廓上有所述的增压由壬接头,由壬增压泵体前端面分别有增压泵吸口和整体固定螺孔,增压法兰盘上有通孔与整体固定螺孔相对应,紧固螺钉穿越增压法兰盘上的通孔与整体固定螺孔配合,将所述的增压中心排孔对准增压泵吸口;

电机前盖板固定在电机固定螺孔上,电机前盖板上固定有前盖空心轴,前盖空心轴上有空心轴台阶孔和外轴承支撑圆,空心轴台阶孔与转轴外伸段之间有机封组件;

增压泵叶轮上有叶轮轴承毂,前盖空心轴穿越电机轴伸入孔位于由壬增压泵体蜗壳内,外轴承支撑圆上配合有无内圈轴承,无内圈轴承支撑着叶轮轴承毂,转轴外伸段穿越空心轴台阶孔,转轴外伸段将扭矩传递给增压泵叶轮;

所述的外轴承支撑圆表面有一层厚度为0.60-0.62毫米的镍合金硬质耐磨涂层;镍合金硬质耐磨涂层的材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元素组成:Ni:14-16%、 Mo:2.7-2.9%、W:3.4-3.6%、Al:2.3-2.5%、Cr:2.2-2.4%、Nb:1.4-1.6%、C:1.1-1.3%,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杂质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P少于0.08%、Sn少于0.07%、Si少于0.21%、Mn少于0.028%、S少于0.013%、 P少于0.017%;镍合金硬质耐磨涂层的材料主要性能参数为:洛氏硬度HRC值为58-60;

所述的无内圈轴承整体材质均为氧化铈陶瓷,以CeO2(氧化铈)复合材料为基料,配以矿化剂MgO(氧化镁)、BaCO3(碳酸钡)及结合粘土组成,并且其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eO2:94.7-94.9%、MgO:1.33-1.35%、BaCO3:1.55-1.57%,其余为结合粘土。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盘式Ⅲ型冷却管电机包括电机外壳、电机前盖板、电机后盖板、转子支架、电机转轴、前轴承、后轴承、永磁体以及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电机前盖板和电机后盖板分别固定连接在电机外壳前后两端面上,转子支架固定连接在电机转轴上的最大直径处且有平键传递扭矩,电机转轴通过前轴承和后轴承分别支撑在电机前盖板和电机后盖板上,前盖螺钉将电机前盖板固定在电机外壳前端面上;

电机转轴上有轴后轴承段和轴前轴承段,轴前轴承段连着所述的转轴外伸段,转轴外伸段外端有轴花键段;电机前盖板上有前盖轴承孔,前盖轴承孔上固定着前轴承外圆,前轴承内孔固定着电机转轴的轴前轴承段;电机后盖板上有后螺钉固定在电机外壳后端面上,电机后盖板的后盖轴承孔上固定着后轴承外圆,后轴承内孔固定着电机转轴的轴后轴承段;电机外壳外圆一侧有接线凸台,接线凸台外端有接线端盖,接线端盖上固定有引线脚座,电缆线穿越位于接线端盖上的引线脚座并连接到外接控制电源;第一定子固定连接在电机后盖板的内端面上,第二定子固定连接在电机前盖板的内端面上,转子支架上固定有永磁体且位于第一定子与第二定子之间;电机后盖板上有冷却水预埋管以及进水接管头和出水接管头,电机前盖板上也有冷却水预埋管以及进水接管头和出水接管头;电机后盖板上装有轴承后盖,轴承后盖活动固定在电机后盖板上,轴承后盖内端伸入电机后盖板上的后盖轴承孔并抵住后轴承;电机前盖板固定有前盖空心轴,前盖空心轴活动固定在电机前盖板上,前盖空心轴内端伸入前盖轴承孔并抵住前轴承,前盖空心轴外端与叶轮轴承毂之间有一只无内圈轴承;

转子支架整体包括轴套肩、辐条和外环圈,每相邻的两个辐条之间活动配合有永磁体;轴套肩的外周壁上具有支架法兰,支架法兰两侧都有挡板螺钉与支架法兰上的贯通螺孔相配合分别将磁体挡板固定在支架法兰两侧面上,且磁体挡板的外沿超出支架法兰的外沿7.4-7.6毫米,外环圈在每相邻的两个辐条中间上开有一个径向螺纹孔,位于径向螺纹孔中的紧顶螺钉将永磁体紧固,永磁体的内端由支架法兰两侧的磁体挡板夹持固定;永磁体为扇形或者梯形,磁体挡板为半圆环形或者圆环形;

电机后盖板设有与辐条数量相等的后盖定子孔,每个后盖定子孔之中有第一定螺钉将第一定子固定连接在电机后盖板的内端面上;电机后盖板的内外两端面之中间也预埋着一只冷却水预埋管,电机后盖板上的冷却水预埋管与后盖定子孔之间距离大于等于5厘米环绕盘旋布置,电机后盖板上的冷却水预埋管两端连通着电机后盖板上的进水接管头和出水接管头;

电机前盖板也设有与辐条数量相等的前盖定子孔,每个前盖定子孔之中有第二定螺钉将第二定子固定连接在电机前盖板的内端面上;电机前盖板的内外两端面之中间也预埋着另一只冷却水预埋管,电机前盖板上的冷却水预埋管与前盖定子孔之间距离大于等于5厘米环绕盘旋布置,电机前盖板上的冷却水预埋管两端连通着电机前盖板上的进水接管头和出水接管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采用由壬连接结构,能胜任歪曲管路密封固定,特别是增设由壬压力交换提升机泵,压力提升由壬泵部分上的增压泵吸口与由壬压力交换机部分上的增压中心排孔直接对准,不但结构紧凑,而且,低压提升泵仅需将占参与反渗透膜总工作量80%的预处理海水的压力提高到0.2兆帕(MPa),就可完成与膜回流管中具有5.8兆帕(MPa)的被截流蓄压海水实现压力交换,确保盘式Ⅲ型冷却管电机仅需将占总工作量80%的预处理海水的压力再从5.8兆帕(MPa)提高到6.0兆帕(MPa);占参与反渗透膜总工作量80%的预处理海水的分段提高中的压力差只有0.46兆帕(MPa),节能效果明显;

穿透反渗透膜的获得淡水占参与反渗透膜总工作量20%,占参与反渗透膜总工作量20%的预处理海水经高压补充泵,从大气压力直接提高到6.0兆帕(MPa);显然,增设由壬压力交换提升机泵的反渗透膜海水淡化工程与没有由壬压力交换提升机泵的反渗透膜海水淡化工程相比较,获取单位淡水的能耗降低50%左右。

2、增压泵叶轮上有轴承毂台阶孔和叶轮花键孔,转轴外伸段外端有轴花键段,前盖空心轴穿越电机轴伸入孔位于由壬增压泵体蜗壳内,外轴承支撑圆上配合有无内圈轴承,无内圈轴承支撑着叶轮轴承毂,转轴外伸段穿越空心轴台阶孔,轴花键段与叶轮花键孔相互啮合将转轴外伸段扭矩传递给增压泵叶轮;上述结构实现了电机转轴以及前轴承和后轴承只需承受纯扭矩,而花键啮合所产生的径向力完全被无内圈轴承所承受,仅仅作用在前盖空心轴上,完全避免了电机转轴上的转轴外伸段承受径向力,提高了盘式Ⅲ型冷却管电机使用寿命;

由壬压力交换机部分无需任何外来电器驱动和切换阀门等元件控制,凭借低压导入旋转坡面和蓄压导入旋转坡面与交换器转子的正向倾斜夹角,以及增压导出旋转坡面和蓄压导入旋转坡面与交换器转子的反向倾斜夹角,就能让由壬压力交换机部分中唯一的运动件交换器转子自如旋转,完成压力交换通道A-M内流动方向切换,实现压力交换,避免了采用任何电器控制可能导致的意外事故发生。

3、高压补充泵进口与补水吸管之间串联有水平由壬恒向流器,这种特殊设置,确保补充高压管里的6兆帕(MPa)的高压海水不会产生反向逆流,操作安全可靠。水平由壬恒向流器内的摆转阀芯具备摆转灵敏,环形流道口与圆形流道口之间有变形两片流道相连通这种特殊设置,使得水平由壬恒向流器整体部件中没有类似弹簧等任何阻碍零件,就能实现恒向流动功能,彻底消除了因补水吸管小故障影响本发明发生故障的隐患。

4、低压提升泵进口与低压吸管之间串联有垂直由壬恒向流器,垂直由壬恒向流器内的直立阀芯上设置阀芯空腔壁,使得直立阀芯悬浮在垂直由壬恒向流器之内,直立阀芯整体悬浮结构使之具备开启、关闭敏捷;阀芯环状孔与阀芯圆状孔之间有导流三叶支撑板相连通这种特殊设置,使得垂直由壬恒向流器整体部件中没有类似弹簧等任何阻碍零件,就能实现恒向流动功能,彻底消除了因管路附件故障影响本发明正常工作的隐患。

5、盘式Ⅲ型冷却管电机中由于电机前盖板和电机后盖板的内端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且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分别位于转子支架的两侧,就是在原有的单定子单转子的情况下,增加了定子组件,成为双定子电机,就相当于是两个电机并联工作,从而成倍提高了功率且不用加大直径,结构紧凑。盘式Ⅲ型冷却管电机中的电机前盖板和电机后盖板上分别有冷却水预埋管,且电机前盖板和电机后盖板上分别都有进水接管头和出水接管,冷却效果提高了20%,确保盘式Ⅲ型冷却管电机长期工作不会发热。

6、镍合金硬质耐磨涂层的外轴承支撑圆表面,组合氧化铈陶瓷的无内圈轴承,抗腐蚀性和耐磨性都比常规不锈钢材料要强2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流程图。

图2是由壬压力交换提升机泵中的压力提升由壬泵部分的剖面图。

图3是由壬压力交换提升机泵中的由壬压力交换机部分的剖面图。

图4是图3中由壬压力交换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X-X剖视图,图中省略了连接螺栓771。

图6是图3中的Y-Y剖视图,图中省略了连接螺栓771。

图7是图3中的交换器转子740立体局部剖面图。

图8是两种液体在交换器转子740中压力交换时,对图3中N-N至P-P范围内,以压力交换通道A-M中心为半径,沿着旋转圆周R展开的液体压力能量交换流程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压力交换通道A-M旋转1/12圈时,也就是旋转了一个通道位置时,各通道内部两种液体所处位置。

图10是图8中的压力交换通道A-M旋转2/12圈时各通道内的两种液体所处位置。

图11是图8中的压力交换通道A-M旋转3/12圈时各通道内的两种液体所处位置。

图12是图8中的压力交换通道A-M旋转4/12圈时各通道内的两种液体所处位置。

图13是图8中的压力交换通道A-M旋转5/12圈时各通道内的两种液体所处位置。

图14是图8中的压力交换通道A-M旋转6/12圈时各通道内的两种液体所处位置。

图15是图8中的压力交换通道A-M旋转7/12圈时各通道内的两种液体所处位置。

图16是图8中的压力交换通道A-M旋转8/12圈时各通道内的两种液体所处位置。

图17是图8中的压力交换通道A-M旋转9/12圈时各通道内的两种液体所处位置。

图18是图8中的压力交换通道A-M旋转10/12圈时各通道内的两种液体所处位置。

图19是图8中的压力交换通道A-M旋转11/12圈时各通道内的两种液体所处位置。

图20是图2中的转轴外伸段246与叶轮轴承毂290所处部位的大剖面示意图。

图21是图20中的台阶防松螺钉274所处部位仰视图。

图22是图20中的前盖空心轴280单独放大图。

图23是图20中的叶轮轴承毂290省略放大图。

图24是图2中的电机前盖板220单独放大图。

图25是图2中的电机后盖板230单独放大图。

图26是图25中从轴承后盖233一侧的侧视图。

图27是图2中的转子支架500零件图。

图28是图27的俯视图。

图29是图1中的垂直由壬恒向流器724过轴心线的剖面图(正向流通状态)。

图30是图29中的垂直由壬恒向流器724处于反向截止状态。

图31是图29或图30中的直立阀芯110。

图32是图29中的S-S剖视图。

图33是图29或图30中的圆筒管120。

图34是图1中的水平由壬恒向流器713过轴心线的剖面图正向流通状态。

图35是图34中的水平由壬恒向流器713处于反向截止状态。

图36是图34中W-W剖视图。

图37是图34或图35中的由壬阀体630立体图。

图38是图34中的摆转阀芯620立体图展现环形流道口622。

图39是图35中的摆转阀芯620立体图展现圆形流道口621。

图40是图1中的增压由壬接头743部位的剖面放大图。

图41是图40中的蜗壳由壬出口744部分。

图42是图40中的蜗壳由壬外圈795部分。

图43是图40中的转换高压管717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在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中的应用作进一步阐述: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20、图29、图34、图40、图41、图42和图43中,镍合金盘式冷却管电机由壬接头提取淡水机器,包括海水预处理池703、低压吸管711、低压提升泵722、补水吸管712、高压补充泵714、管路三通769、反渗透膜720以及由壬压力交换提升机泵,反渗透膜720两侧分别为膜进水腔718和膜出水腔728,由壬压力交换提升机泵上有增压由壬接头743、卸压由壬接头746、低压由壬接头747和蓄压由壬接头749,蓄压由壬接头749与膜进水腔718之间由膜回流管727连接,膜出水腔728连接着淡化水出管729,膜进水腔718与管路三通769右口之间由高压海水进管719连接,增压由壬接头743与管路三通769下口之间由转换高压管717连接,补充高压管716两端分别与管路三通769左口以及水平由壬恒向流器713出口密闭连接,高压补充泵714串联在补充高压管716上;低压管路723两端分别与低压由壬接头747以及垂直由壬恒向流器724出口密闭连接,低压提升泵722串联在低压管路723上,卸压由壬接头746连接着排泄管路726;作为改进:

所述的增压由壬接头743包括蜗壳出口由壬挡圈796和转换高压由壬外螺纹792以及蜗壳由壬外圈795,蜗壳出口由壬挡圈796上有蜗壳出口密封球面797,转换高压由壬外螺纹792上有转换高压密封凹锥面793,蜗壳由壬外圈795上有外圈台阶面794和外圈内螺纹798,外圈台阶面794限制住蜗壳出口由壬挡圈796,外圈内螺纹798与转换高压由壬外螺纹792配合将蜗壳出口密封球面797与转换高压密封凹锥面793之间构成硬密封;

所述的低压提升泵722进口与所述的低压吸管711之间串联有垂直由壬恒向流器724,所述的高压补充泵714进口与所述的补水吸管712之间串联有水平由壬恒向流器713,所述的由壬压力交换提升机泵由压力提升由壬泵部分和由壬压力交换机部分所组成,压力提升由壬泵由盘式Ⅲ型冷却管电机710驱动;

所述的由壬压力交换机部分包括交换器转子740、交换器外筒779以及预处理水端盖745和截留水端盖754,交换器转子740上有转子两端面924和转子外圆821,转子外圆821与交换器外筒779内圆之间为可旋转滑动配合,交换器转子740上有圆周环状布置的压力交换通道A-M以及转子中心通孔825;

预处理水端盖745外圆上有所述的低压由壬接头747,预处理水端盖745外端面上有增压法兰盘773和增压中心排孔732,预处理水端盖745内端面上有低压导入旋转坡面922和增压导出旋转坡面912以及增压盖螺孔774;低压由壬接头747与低压导入旋转坡面922之间由低压流道742连通,增压中心排孔732与增压导出旋转坡面912之间由增压流道741连通;

截留水端盖754外圆上有所述的蓄压由壬接头749,截留水端盖754外端面上有卸压由壬接头746,截留水端盖754内端面上有卸压导出旋转坡面522和蓄压导入旋转坡面512以及泄压盖螺孔775;蓄压由壬接头749与蓄压导入旋转坡面512之间由蓄压流道751连通,卸压由壬接头746与卸压导出旋转坡面522之间由泄压流道752连通;

连接螺栓771间隙配合贯穿转子中心通孔825,连接螺栓771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增压盖螺孔774以及所述的泄压盖螺孔775连接固定,交换器外筒779两端与所述的截留水端盖754内端面以及预处理水端盖745内端面之间为密闭固定,转子两端面924分别与所述的截留水端盖754内端面以及预处理水端盖745内端面之间有0.01至0.03毫米的间隙;

所述的压力提升由壬泵部分包括由壬增压泵体730和增压泵叶轮770,且与所述的盘式Ⅲ型冷却管电机710组成一体,由壬增压泵体730内腔上有蜗壳由壬出口744,由壬增压泵体730径向外廓上有所述的增压由壬接头743,由壬增压泵体730前端面分别有增压泵吸口731和整体固定螺孔772,增压法兰盘773上有通孔与整体固定螺孔772相对应,紧固螺钉穿越增压法兰盘773上的通孔与整体固定螺孔772配合,将所述的增压中心排孔732对准增压泵吸口731;

由壬增压泵体730上有泵体后端面200,泵体后端面200上分别有电机轴伸入孔285和电机固定螺孔204,电机前盖板220外缘有前盖板法兰201,前盖板法兰201上有前盖板通孔207,前盖板法兰201与泵体后端面200之间有电机密封垫片202,六颗电机法兰螺钉205依次穿越前盖板通孔207和电机密封垫片202上的密封垫通孔后与电机固定螺孔204连接紧固;

电机前盖板220固定在电机固定螺孔204上,电机前盖板220上固定有前盖空心轴280,前盖空心轴280上有空心轴台阶孔284和外轴承支撑圆289,空心轴台阶孔284与转轴外伸段246之间有机封组件248;

增压泵叶轮770上有叶轮轴承毂290,前盖空心轴280穿越电机轴伸入孔285位于由壬增压泵体730蜗壳内,外轴承支撑圆289上配合有无内圈轴承260,无内圈轴承260支撑着叶轮轴承毂290,转轴外伸段246穿越空心轴台阶孔284,转轴外伸段246将扭矩传递给增压泵叶轮770;

所述的外轴承支撑圆289表面有一层厚度为0.61毫米的镍合金硬质耐磨涂层;镍合金硬质耐磨涂层的材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元素组成:Ni:15%、 Mo:2.8%、W:3.5%、Al:2.4%、Cr:2.3、Nb:1.5%、C:1.2%,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述杂质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P为0.05%、Sn为0.04%、Si为0.17%、Mn为0.024%、S为0.009%、 P为0.014%;镍合金硬质耐磨涂层的材料主要性能参数为:洛氏硬度HRC值为59;

所述的无内圈轴承260整体材质均为氧化铈陶瓷,以CeO2(氧化铈)复合材料为基料,配以矿化剂MgO(氧化镁)、BaCO3(碳酸钡)及结合粘土组成,并且其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eO2:94.8%、MgO:1.34%、BaCO3:1.56%,其余为结合粘土。

作为进一步改进:图2、图20、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图26、图27和图28中,所述的盘式Ⅲ型冷却管电机710包括电机外壳210、电机前盖板220、电机后盖板230、转子支架500、电机转轴240、前轴承225、后轴承235、永磁体250以及第一定子251和第二定子252,电机前盖板220和电机后盖板230分别固定连接在电机外壳210前后两端面上,转子支架500固定连接在电机转轴240上的最大直径处且有平键214传递扭矩,电机转轴240通过前轴承225和后轴承235分别支撑在电机前盖板220和电机后盖板230上,前盖螺钉221将电机前盖板220固定在电机外壳210前端面上;

电机转轴240上有轴后轴承段243和轴前轴承段245,轴前轴承段245连着所述的转轴外伸段246,转轴外伸段246外端有轴花键段249;电机前盖板220上有前盖轴承孔224,前盖轴承孔224上固定着前轴承225外圆,前轴承225内孔固定着电机转轴240的轴前轴承段245;电机后盖板230上有后螺钉231固定在电机外壳210后端面上,电机后盖板230的后盖轴承孔234上固定着后轴承235外圆,后轴承235内孔固定着电机转轴240的轴后轴承段243;电机外壳210外圆一侧有接线凸台505,接线凸台505外端有接线端盖506,接线端盖506上固定有引线脚座504,电缆线255穿越位于接线端盖506上的引线脚座504并连接到外接控制电源;第一定子251固定连接在电机后盖板230的内端面上,第二定子252固定连接在电机前盖板220的内端面上,转子支架500上固定有永磁体250且位于第一定子251与第二定子252之间;电机后盖板230上有冷却水预埋管288以及进水接管头279和出水接管头278,电机前盖板220上也有冷却水预埋管288以及进水接管头279和出水接管头278;电机后盖板230上装有轴承后盖233,轴承后盖233活动固定在电机后盖板230上,轴承后盖233内端伸入电机后盖板230上的后盖轴承孔234并抵住后轴承235;电机前盖板220固定有前盖空心轴280,前盖空心轴280活动固定在电机前盖板220上,前盖空心轴280内端伸入前盖轴承孔224并抵住前轴承225,前盖空心轴280外端与叶轮轴承毂290之间有一只无内圈轴承260;

转子支架500整体包括轴套肩503、辐条508和外环圈510,每相邻的两个辐条508之间活动配合有永磁体250;轴套肩503的外周壁上有支架法兰509,支架法兰509两侧都有挡板螺钉267与支架法兰509上的贯通螺孔507相配合,分别将磁体挡板232固定在支架法兰509两侧面上,且磁体挡板232的外沿超出支架法兰509的外沿7.5毫米,外环圈510在每相邻的两个辐条508中间上开有一个径向螺纹孔218,位于径向螺纹孔218中的紧顶螺钉219将永磁体250紧固,永磁体250的内端由支架法兰509两侧的磁体挡板232夹持固定;永磁体250为扇形或者梯形,磁体挡板232为半圆环形或者圆环形;

电机后盖板230设有与辐条508数量相等的后盖定子孔237,每个后盖定子孔237之中有第一定螺钉211将第一定子251固定连接在电机后盖板230的内端面上;电机后盖板230的内外两端面之中间也预埋着一只冷却水预埋管288,电机后盖板230上的冷却水预埋管288与后盖定子孔237之间距离大于等于5厘米环绕盘旋布置,电机后盖板230上的冷却水预埋管288两端连通着电机后盖板230上的进水接管头279和出水接管头278;

电机前盖板220也设有与辐条508数量相等的前盖定子孔217,每个前盖定子孔217之中有第二定螺钉212将第二定子252固定连接在电机前盖板220的内端面上;电机前盖板220的内外两端面之中间也预埋着另一只冷却水预埋管288,电机前盖板220上的冷却水预埋管288与前盖定子孔217之间距离大于等于5厘米环绕盘旋布置,电机前盖板220上的冷却水预埋管288两端连通着电机前盖板220上的进水接管头279和出水接管头278。

作为进一步改进:图29、图30、图31、图32和图33中,所述的垂直由壬恒向流器724包括下由壬头半球壳190、上由壬头半球壳180、圆筒管120和直立阀芯110,圆筒管120上有圆管外圆123和圆管内圆121以及圆管上端面128和圆管下端面129;

所述的下由壬头半球壳190上有下六角凸缘198和下内半球面196以及圆孔进口管195,圆孔进口管195下端有下管由壬挡圈头192,下管由壬挡圈头192处可旋转配合着下管由壬外圈191;

低压吸管711上端有吸管由壬螺纹头739,吸管由壬螺纹头739与下管由壬外圈191内螺纹紧固配合,使得吸管由壬螺纹头739与下管由壬挡圈头192之间构成密闭密封;

所述的上由壬头半球壳180上有上六角凸缘189和上内半球面187以及圆孔出口管185,圆孔出口管185上端有上管由壬挡圈头182,上管由壬挡圈头182处可旋转配合着上管由壬外圈181;

低压管路723下端有低压管由壬螺纹头738,低压管由壬螺纹头738与上管由壬外圈181内螺纹紧固配合,使得低压管由壬螺纹头738与上管由壬挡圈头182之间构成密闭密封;

所述的下六角凸缘198和所述的上六角凸缘189之间有六组阀壳螺栓螺母组140密闭固定;所述的下内半球面196上有下凹圆槽193和下凹槽底平面194,下凹圆槽193内圆与所述的圆管外圆123之间为过渡配合,下凹槽底平面194与圆管下端面129之间为密封接触;

所述的上内半球面187上有上凹圆槽183,上凹圆槽183内圆与所述的圆管外圆123之间为过渡配合,所述的上凹圆槽183上的上凹槽底平面184与所述的圆筒管120上的圆管上端面128之间为密封接触;所述的圆筒管120上有圆管内圆121,所述的直立阀芯110上有阀芯外圆112,圆管内圆121与阀芯外圆112之间为活动配合;所述的直立阀芯110上有阀芯上球面117和阀芯下球面115,阀芯下球面115曲面半径与所述的下内半球面196曲面半径相同可吻合,所述的阀芯上球面117曲面半径与所述的上内半球面187曲面半径相同可吻合;所述的阀芯下球面115上有阀芯环状孔119,所述的阀芯上球面117上有阀芯圆状孔118,阀芯圆状孔118与阀芯环状孔119之间由变形三叶流道157相贯通,所述的变形三叶流道157上有导流三叶支撑板114;所述的导流三叶支撑板114内侧面固定连接在所述的直立阀芯110上的阀芯空腔壁111上,所述的导流三叶支撑板114外侧面固定连接在所述的阀芯外圆112内侧的外圆内侧壁113上;所述的导流三叶支撑板114上的单叶厚度为所述的阀芯圆状孔118直径的1/16至1/18,所述的导流三叶支撑板114长度为330至350毫米;所述的阀芯空腔壁111下端弧面上有工艺螺孔151与内六角堵塞154的堵塞外螺纹152密闭配合形成阀芯内空腔156。

所述的阀芯上球面117上有阀芯上密封槽177,阀芯上密封槽177固定着阀芯上密封环178,所述的阀芯上密封槽177直径大于所述的阀芯圆状孔118内径,所述的阀芯圆状孔118内径与所述的圆孔出口管185内径相等;所述的阀芯下球面115上有阀芯下密封槽155,阀芯下密封槽155固定着阀芯下密封环159,所述的阀芯下密封槽155直径比所述的阀芯环状孔119内环直径小19毫米,所述的阀芯下密封槽155直径比所述的圆孔进口管195流道直径大43毫米。

作为进一步改进:图34、图35、图36、图37、图38和图39中,所述的水平由壬恒向流器713包括圆柱轴610、摆转阀芯620、由壬阀体630、紧固螺钉670和外端盖690,所述的法兰阀体630上有阀体侧平面636、阀体进口平面硬质层638和阀体出口平面硬质层639以及出口弯管631和进口弯管632;出口弯管631外端有出弯管由壬接头637,出弯管由壬接头637与补充高压管716端头由壬螺纹之间由出弯管由壬外圈643连接密封紧固;进口弯管632外端有进弯管由壬接头635,进弯管由壬接头635与补水吸管712端头由壬螺纹之间由进弯管由壬外圈634连接密封紧固;

所述的出口弯管631内端连接着阀体进口平面硬质层638,所述的进口弯管632内端连接着阀体出口平面硬质层639;所述的阀体进口平面硬质层638和阀体出口平面硬质层639的上边缘与阀体扇形凹弧面663相连接,所述的阀体进口平面硬质层638和阀体出口平面硬质层639的下边缘与阀体圆凹弧面662相连接,两侧的阀体侧平面636上各有螺钉孔627;两只所述的外端盖690上有与所述的螺钉孔627相对应的端盖沉孔697;所述的紧固螺钉670穿过所述的端盖沉孔697与所述的螺钉孔627紧固相配合,将所述的外端盖690的端盖内平面698与所述的阀体侧平面636紧贴密闭;

两只所述的外端盖690上都有外盖轴孔691,外盖轴孔691上有定轴密封圈槽659,定轴密封圈槽659确保外盖轴孔691与所述的圆柱轴610两端密封配合;

所述的摆转阀芯620包括阀芯扇形柱体625和阀芯圆管体682,阀芯圆管体682上有圆管两端面689和阀芯圆柱孔681,阀芯圆柱孔681与所述的圆柱轴610外圆可旋转滑动配合,圆管两端面689与端盖内平面698之间为间隙配合;

阀芯扇形柱体625上有阀芯两侧面685、阀芯扇形凸弧面683以及阀芯进口端平面628和阀芯出口端平面629,阀芯进口端平面628上有环形流道口622和进口面密封圈槽652,阀芯出口端平面629上有圆形流道口621和出口面密封圈槽651;

所述的环形流道口622与所述的圆形流道口621之间有变形两片流道688相连通;所述的变形两片流道688所包容的变流道锥体624部分与所述的阀芯扇形柱体625之间有连接两片筋644相连接,所述的连接两片筋644的单叶厚度为圆形流道口621直径的1/11至1/13。

实施例中:

一、叶轮轴承毂290里端面有轴承毂台阶孔296,轴承毂台阶孔296底面上有叶轮花键孔294,叶轮轴承毂290外端面上有防松螺孔297,轴承毂台阶孔296上有台阶孔退刀槽293和轴承毂卡槽298,轴承毂卡槽298中活动配合有叶轮孔用卡环291,轴承毂台阶孔296底角位置上放置有叶轮调节圈292,轴承外圈269两端分别贴着叶轮孔用卡环291和叶轮调节圈292。

前盖空心轴280上有空心轴法兰807,空心轴法兰807外侧有外轴承支撑圆289和空心轴通孔804,空心轴法兰807内侧有空心轴台阶孔284和空心轴调节台阶882,空心轴调节台阶882外圆与前盖轴承孔224之间为过渡配合,空心轴调节台阶882上有密封圈卡槽809,密封圈卡槽809上有空心轴密封圈209,空心轴密封圈209与前盖轴承孔224之间构成静密封;电机外壳210端面上有电机密封圈208与电机前盖板220之间构成静密封;空心轴台阶孔284与空心轴通孔804之间有机封拆卸槽808,便于专用工具拆卸机封组件248。

电机前盖板220外侧面上有前盖凹台面229,前盖凹台面229上有六个前盖螺孔227,空心轴法兰807上有六个空心轴枕孔805与前盖螺孔227相对应;空心轴螺钉228穿越空心轴枕孔805与前盖螺孔227相配合,将前盖空心轴280固定在前盖凹台面229上。

二、无内圈轴承260由圆柱滚针268和轴承外圈269所组成,轴承外圈269固定在轴承毂台阶孔296内圆壁上,叶轮花键孔294与轴花键段249之间为花键齿圆周啮合的轴向可滑动配合;

轴花键段249的外端面上有轴端螺孔247,轴端螺孔247上配合有台阶防松螺钉274,台阶防松螺钉274限制着轴向定位挡圈270的轴向位移,轴向定位挡圈270外缘部位固定在叶轮花键孔294外端平面上,继而限制了叶轮轴承毂290相对于轴花键段249的轴向位移;轴向定位挡圈270外侧面上有防松挡片271,防松挡片271与轴向定位挡圈270一起,被挡圈螺钉277固定在叶轮花键孔294外端平面上;台阶防松螺钉274的螺脑上有两平行挡边273,防松挡片271上有挡片拐角边272,挡片拐角边272紧贴着两平行挡边273上的任意一平边上。

三、本发明中的盘式Ⅲ型冷却管电机710以及关键部件组装过程如下:

(一)、盘式Ⅲ型冷却管电机710组装:

将转子支架500整体放置在200度空气中恒温加热24分钟,使之略作膨胀,将八块永磁体250 全部放置在零下100度空气中恒温制冷12分钟,使之略作收缩,将制冷后的永磁体250依次放置在加温后的转子支架500上的每相邻的两个辐条508之间的空间里,即可做到过渡配合,又可避免安装过程中碰伤。

永磁体250的内端两侧都有挡板螺钉267将磁体挡板232夹持固定在支架法兰509上,紧顶螺钉219与径向螺纹孔218旋转配合,并穿越径向螺纹孔218将永磁体250紧定住,更加安全保险。

八颗前盖螺钉221穿越电机前盖板220上的前盖壳孔239将电机前盖板220固定在电机外壳210前端面,八颗后螺钉231穿越电机后盖板230上的后盖壳孔238将电机后盖板230固定在电机外壳210后端面。用四颗后轴承盖螺钉穿越轴承后盖233上的后轴承通孔与电机后盖板230上的后盖螺孔265相配合,将轴承后盖233里侧面与电机后盖板230上的后盖凹台面275紧贴固定。

(二)、由壬接头管路连接:

(1)、增压由壬接头743连接,将蜗壳出口密封球面797与转换高压密封凹锥面793对齐,将转换高压由壬外螺纹792与外圈内螺纹798旋转配合,外圈台阶面794挤压蜗壳出口由壬挡圈796,迫使蜗壳出口密封球面797与转换高压密封凹锥面793之间产生挤压密封,使得转换高压管717与蜗壳由壬出口744之间构成静止密封固定;

(2)、与增压由壬接头743连接方式一样,分别将卸压由壬接头746、低压由壬接头747和蓄压由壬接头749与其所在位置两侧的管路进行由壬连接,使得排泄管路726与泄压流道752连通之间构成静止密封固定、低压管路723与低压流道742连通之间构成静止密封固定、膜回流管727与蓄压流道751连通之间构成静止密封固定;

(三)、关键部件组装步骤:

(1)前盖空心轴280安装

将前盖空心轴280上的空心轴调节台阶882与电机前盖板220上的前盖轴承孔224近外端处过渡配合,并用空心轴螺钉228穿越前盖空心轴280上的空心轴枕孔805与电机前盖板220上的前盖螺孔227相配合,将前盖空心轴280上的空心轴法兰807与电机前盖板220上的前盖凹台面229紧贴固定,使得前盖空心轴280上的空心轴台阶孔284与电机转轴240的转轴外伸段246外轮廓之间具有高精度同轴度来固定机封组件248。同时,前盖空心轴280上的空心轴通孔804与电机转轴240的转轴外伸段246外轮廓之间有1.115毫米的旋转空隙。

(2)安装轴承外圈269

无内圈轴承260选用RNA型分离式无内圈轴承,先将叶轮调节圈292间隙配合放入叶轮轴承毂290上的轴承毂台阶孔296之中并越过台阶孔退刀槽293贴在轴承毂孔底面295上;再将无内圈轴承260上的轴承外圈269微微过盈配合压入叶轮轴承毂290上的轴承毂台阶孔296之中,再将叶轮孔用卡环291用专用工具放入轴承毂卡槽298内,使得轴承外圈269两侧分别贴着叶轮孔用卡环291和叶轮调节圈292。

(3)叶轮轴承毂290与电机转轴240之间的连接

将固定在叶轮轴承毂290上的轴承外圈269连同圆柱滚针268一起套入固定在外轴承支撑圆289上一部分,转动叶轮轴承毂290,使得叶轮轴承毂290上的叶轮花键孔294与电机转轴240上的轴花键段249对准相配合,继续推压叶轮轴承毂290,使得轴承外圈269上的圆柱滚针268整体与外轴承支撑圆289完全相配合;先取用台阶防松螺钉274穿越轴向定位挡圈270中心孔后与电机转轴240上的轴端螺孔247相配合,使得轴向定位挡圈270在台阶防松螺钉274上的两平行挡边273与轴花键段249外端面之间有一毫米轴向自由量;再用五颗挡圈螺钉277穿越轴向定位挡圈270上的定位挡圈通孔后与叶轮轴承毂290上的防松螺孔297相配合,将轴向定位挡圈270也紧固在叶轮轴承毂290外端面上;最后用一颗挡圈螺钉277依次穿越防松挡片271上的通孔和轴向定位挡圈270上的定位挡圈通孔后也与叶轮轴承毂290上的防松螺孔297相配合,使得防松挡片271上的挡片拐角边272对准两平行挡边273上的任意一平边上,起到防松作用。

四、由壬压力交换机工作原理:

图8至图19中,交换器转子740采用在旋转圆周R位置上布置了压力交换通道A-M,分别是:通道A、通道B、通道C、通道D、通道E、通道F、通道G、通道H、通道J、通道K、通道L、通道M, 相邻的两个通道之间有隔离筋板262作隔离;凭借低压导入旋转坡面922和蓄压导入旋转坡面512与交换器转子740端面的正向倾斜夹角,以及增压导出旋转坡面912和卸压导出旋转坡面522与交换器转子740端面的反向倾斜夹角,就能让由壬压力交换机部分中唯一的运动件交换器转子740自如旋转,交换器转子740以每秒20转旋转,完成压力交换通道A-M内流动方向切换,实现压力交换。

当压力交换通道A-M内的预处理海水和截流蓄压海水一起分别处于与低压流道742和泄压流道752相同位置时,0.2兆帕(MPa)的预处理海水推着大气压力的截流蓄压海水向下流入泄压流道752之中;

当压力交换通道A-M内的预处理海水和截流蓄压海水一起分别处于与增压流道741和蓄压流道751相同位置时,5.8兆帕(MPa)的截流蓄压海水推着预处理海水,向上注入增压中心排孔732;被交换压力具备5.8兆帕(MPa)的预处理海水由增压泵吸口731被增压泵叶轮770吸入并经离心力增压到6.0兆帕(MPa)依次流经蜗壳由壬出口744和增压由壬接头743,最终并入高压海水进管719。

五、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工作过程:

低压吸管711和补水吸管712均插入到预处理池水表面721下方20厘米,启动高压补充泵714,由补水吸管712吸取海水预处理池703中的预处理海水,依次经补充高压管716、管路三通769和高压海水进管719后,注入到膜进水腔718之中直接参与渗透膜海水淡化;

当膜进水腔718中的预处理海水的压力达到6.0兆帕(MPa)时,其中80%的截流蓄压海水被反渗透膜720截流,其中20%的处理淡水穿透反渗透膜720,进入膜出水腔728之中,经淡化水出管729输送到淡水储备待用区域;

未能穿越反渗透膜720的80%的截流蓄压海水经膜回流管727,通过蓄压由壬接头749进入到蓄压流道751位置,参与到压力交换通道A-M之中下半部的截流蓄压海水经历波浪式上升和下降,泄压后随着交换器转子740旋转至泄压流道752位置,流经卸压由壬接头746,从排泄管路726排放掉或送到下游处理程序;

与此同时,启动低压提升泵722,由低压吸管711吸取海水预处理池703中的预处理海水,依次经低压管路723和低压由壬接头747后,注入到低压流道742位置,参与到压力交换通道A-M之中上半部的预处理海水经历波浪式上升和下降,增压后随着交换器转子740旋转至增压流道741位置,依次流经增压由壬接头743和管路三通769,并入高压海水进管719后,注入到膜进水腔718之中直接参与渗透膜海水淡化。

由于交换器转子740以每秒20转旋转,压力交换通道A-M之中的预处理海水与截流蓄压海水之间接触面会产生掺混,经测试得知掺混量只占参与反渗透膜720总工作量1%。增设由壬压力交换提升机泵,将未能穿越反渗透膜720的80%的截流蓄压海水得到有效回收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六、本发明上述突出的实质性特点,确保能带来如下显著的进步效果:

1、本发明采用由壬连接结构,能胜任歪曲管路密封固定,特别是增设由壬压力交换提升机泵,压力提升由壬泵部分上的增压泵吸口731与由壬压力交换机部分上的增压中心排孔732直接对准,不但结构紧凑,而且,低压提升泵722仅需将占参与反渗透膜720总工作量80%的预处理海水的压力提高到0.2兆帕(MPa),就可完成与膜回流管727中具有5.8兆帕(MPa)的被截流蓄压海水实现压力交换,确保盘式Ⅲ型冷却管电机710仅需将占总工作量80%的预处理海水的压力再从5.8兆帕(MPa)提高到6.0兆帕(MPa);占参与反渗透膜720总工作量80%的预处理海水的分段提高中的压力差只有0.46兆帕(MPa),节能效果明显;

穿透反渗透膜720的获得淡水占参与反渗透膜720总工作量20%,占参与反渗透膜720总工作量20%的预处理海水经高压补充泵714,从大气压力直接提高到6.0兆帕(MPa);显然,增设由壬压力交换提升机泵的反渗透膜海水淡化工程与没有由壬压力交换提升机泵的反渗透膜海水淡化工程相比较,获取单位淡水的能耗降低30%左右。

2、增压泵叶轮770上有轴承毂台阶孔296和叶轮花键孔294,转轴外伸段246外端有轴花键段249,前盖空心轴280穿越电机轴伸入孔285位于由壬增压泵体730蜗壳内,外轴承支撑圆289上配合有无内圈轴承260,无内圈轴承260支撑着叶轮轴承毂290,转轴外伸段246穿越空心轴台阶孔284,轴花键段249与叶轮花键孔294相互啮合将转轴外伸段246扭矩传递给增压泵叶轮770;上述结构实现了电机转轴240以及前轴承225和后轴承235只需承受纯扭矩,而花键啮合所产生的径向力完全被无内圈轴承260所承受,仅仅作用在前盖空心轴280上,完全避免了电机转轴240上的转轴外伸段246承受径向力,提高了盘式Ⅲ型冷却管电机710使用寿命;

由壬压力交换机部分无需任何外来电器驱动和切换阀门等元件控制,凭借低压导入旋转坡面922和蓄压导入旋转坡面512与交换器转子740的正向倾斜夹角,以及增压导出旋转坡面912和蓄压导入旋转坡面512与交换器转子740的反向倾斜夹角,就能让由壬压力交换机部分中唯一的运动件交换器转子740自如旋转,完成压力交换通道A-M内流动方向切换,实现压力交换,避免了采用任何电器控制可能导致的意外事故发生。

3、高压补充泵714进口与补水吸管712之间串联有水平由壬恒向流器713,这种特殊设置,确保补充高压管716里的6兆帕(MPa)的高压海水不会产生反向逆流,操作安全可靠。水平由壬恒向流器713内的摆转阀芯620具备摆转灵敏,环形流道口622与圆形流道口621之间有变形两片流道688相连通这种特殊设置,使得水平由壬恒向流器713整体部件中没有类似弹簧等任何阻碍零件,就能实现恒向流动功能,彻底消除了因补水吸管712小故障影响本发明发生故障的隐患。

4、低压提升泵722进口与低压吸管711之间串联有垂直由壬恒向流器724,垂直由壬恒向流器724内的直立阀芯110上设置阀芯空腔壁111,使得直立阀芯110悬浮在垂直由壬恒向流器724之内,直立阀芯110整体悬浮结构使之具备开启、关闭敏捷;阀芯环状孔119与阀芯圆状孔118之间有导流三叶支撑板114相连通这种特殊设置,使得垂直由壬恒向流器724整体部件中没有类似弹簧等任何阻碍零件,就能实现恒向流动功能,彻底消除了因管路附件故障影响本发明正常工作的隐患。

5、盘式Ⅲ型冷却管电机710中由于电机前盖板220和电机后盖板230的内端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定子251 和第二定子252,且第一定子251 和第二定子252分别位于转子支架500的两侧,就是在原有的单定子单转子的情况下,增加了定子组件,成为双定子电机,就相当于是两个电机并联工作,从而成倍提高了功率且不用加大直径,结构紧凑。盘式Ⅲ型冷却管电机710中的电机前盖板220和电机后盖板230上分别有冷却水预埋管288,且电机前盖板220和电机后盖板230上分别都有进水接管头279和出水接管头278,冷却效果提高了20%,确保盘式Ⅲ型冷却管电机710长期工作不会发热。

6、镍合金硬质耐磨涂层的外轴承支撑圆289表面,组合氧化铈陶瓷的无内圈轴承260,抗腐蚀性和耐磨性都比常规不锈钢材料要强20%以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