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油脂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1427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餐厨垃圾油脂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厨垃圾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餐厨垃圾油脂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在无害化处理过程中,需要将油脂从餐厨垃圾污水中分离出来,用作生物柴油或化工产品的生产原料。目前采用较多的处理方法是自然沉淀分层法,即根据油、水和固体残渣的比重不同,将油水混合物静置一段时间后,油、水和固体残渣会分层,这样通过刮油板将上层的浮油取走,中间层的水通过管道流走,而底层的固体残渣可以定期地人工清除。但是,该处理方法存在以下问题:一些重量较轻的固体残渣会随着油脂上浮,而混合在油脂内,使得油脂品质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餐厨垃圾油脂预处理装置,旨在有效进行油脂分离,以保证油脂品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餐厨垃圾油脂预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具有用于容置餐厨垃圾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将所述空腔分隔成上半腔和下半腔的过滤网组件;所述箱体还包括与所述上半腔连通的出油管,以及分别与所述下半腔连通的进料管和排渣管。优选地,所述过滤网组件呈伞状设置。优选地,所述过滤网组件包括第一网布、第一安装框及沿所述空腔的周向设置并固定于所述空腔侧壁上的第二安装框,所述第一安装框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安装框的面积,且所述第一安装框与所述第二安装框呈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网布覆盖于所述第一安装框上并与所述第一安装框固定,所述第一网布的边缘延伸至所述第二安装框的边框上进行固定。优选地,所述过滤网组件还包括第二网布和第三网布,所述第二网布布满于所述第一安装框内,并与所述第一安装框固定;所述第三网布布满于所述第二安装框内,并与所述第二安装框固定。优选地,所述预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箱体内的餐厨垃圾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为位于所述下半腔内的加热管。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为热风加热装置;所述箱体包括外箱和收容于所述外箱内的内箱,所述空腔设于所述内箱中,所述外箱与所述内箱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外箱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一端与所述热风加热装置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间隙与所述出风口连通。优选地,所述进风口靠近所述空腔的底部设置,所述出风口靠近所述空腔的顶部设置。优选地,所述空腔的内底面呈倒置的圆锥面,所述排渣管连通于所述空腔的内底面的中心位置。优选地,所述箱体的外侧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自所述上半腔朝下半腔延伸。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箱体内设置过滤网组件,该过滤网组件能够将固体残渣拦截在下半腔内,以防止该固体残渣混入油脂内,从而提高了油脂品质,实现了对油脂的有效回收。同时通过往空腔内注入水,能够对餐厨垃圾进行水洗,以进一步清洗餐厨垃圾表面油脂,使得油脂得到高效回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餐厨垃圾油脂预处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预处理装置沿A-A-A-A剖面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餐厨垃圾油脂预处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预处理装置沿B-B-B-B剖面的剖视图;图5为图1中过滤网组件的俯视图;图6为图5中过滤网组件沿C-C剖线的剖视图;图7为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6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图6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箱盖204出风口101排气口205观察窗200箱体300过滤网组件210出油管310第一安装框220排渣管311第一支撑板230加热管312第二网布240进料管313压板250加水管320第二安装框260内箱321第二支撑板270外箱322第三网布280保温层323固定板290排水管330第一网布201上半腔301贯孔202下半腔400操控面板203进风口500支架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餐厨垃圾油脂预处理装置。参照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餐厨垃圾油脂预处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预处理装置沿A-A-A-A剖面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餐厨垃圾油脂预处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预处理装置沿B-B-B-B剖面的剖视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餐厨垃圾油脂预处理装置包括箱体200,箱体200内具有用于容置餐厨垃圾的空腔;空腔内设有将空腔分隔成上半腔201和下半腔202的过滤网组件300;箱体200还包括与上半腔201连通的出油管210,以及分别与下半腔202连通的进料管240和排渣管220。该餐厨垃圾油脂预处理装置还包括盖合于箱体200上的箱盖100,以及位于箱体200底部,并用于支撑箱体200的支架500。具体地,餐厨垃圾自进料管240进入下半腔202内,空腔内水位逐渐上升。随着水位上升至上半腔201内,固体残渣被过滤网组件300拦截在下半腔202 内,并沉淀在底部。而由于油的重量比水轻,因此油脂会浮在水面,最先到达上半腔201内。且当上半腔201内油层较厚并到达出油管210的管口位置时,打开出油管210,而使油脂排出。当油脂排出后,可将排渣管220打开,以排出固体残渣。上述过程中,也可经进料管240朝空腔内加水,以使得空腔内水位快速上升至上半腔20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箱体200内设置过滤网组件300,该过滤网组件300能够将固体残渣拦截在下半腔202内,以防止该固体残渣混入油脂内,从而提高了油脂品质,实现了对油脂的有效回收。同时通过往空腔内注入水,能够对餐厨垃圾进行水洗,以进一步清洗餐厨垃圾表面油脂,使得油脂得到高效回收。请结合参照图5至图9,其中,图5为图1中过滤网组件的俯视图;图6为图5中过滤网组件沿C-C剖线的剖视图;图7为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6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图6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5所示,优选地,箱体200上设有通孔,该通孔位于下半腔202内,进料管240与该通孔连接,以供餐厨垃圾进入下半腔202内。或者该通孔对应上半腔202设置,同时在过滤网组件300上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贯孔301;通孔与贯孔301之间通过进料管240连通。为避免餐厨垃圾倒灌回进料管240内,通常进料管240的与空腔连接的一端高于出油管210的与空腔连接的一端,且进料管240的远离空腔的一端朝上设置。优选地,过滤网组件300呈伞状设置。本实施例中,该呈伞状的过滤网组件300具有一倾斜面,油脂能够顺着该倾斜面滑动,则位于倾斜面顶面的油脂可以顺着倾斜面聚集到上半腔201的底部,从而更好地从出油管210排出;位于倾斜面背面的油脂能够直接滴落或顺着倾斜面向下流动而与其它油脂聚集,使得聚集后的油脂变重而滴落,从而降低网孔堵塞的几率。过滤网组件300呈伞状设置,相对于平面形状的过滤网组件300,能够降低网孔堵塞的几率,同时可以增加过滤面积。如图6所示,优选地,过滤网组件300包括第一网布330、第一安装框 310和沿空腔的周向设置并固定于空腔侧壁上的第二安装框320,第一安装框310的面积小于第二安装框320的面积,且第一安装框310与第二安装框320呈上下间隔设置;;第一网布330覆盖于第一安装框310上,并与第一安装框310固定;第一网布330的边缘延伸至第二安装框320的边框上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箱体200内侧表面设置凹槽以卡持第二安装框320。具体地,箱体200呈图1和图2所示的方形,或者呈图3和图4所示的圆形,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对箱体200的形状进行限定。且当箱体200为圆形时,第一安装框310和第二安装框320分别呈圆环状,过滤网组件300呈圆台状;当箱体200为方形时,第一安装框310和第二安装框320分别为方形框,过滤网组件300呈四棱台状。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网布330安装于第一安装框310和第二安装框320上而形成过滤网组件300的形式,方便对第一网布330进行拆洗更换,如此可避免在网孔损坏变大时将整个过滤网组件300更换,从而可节约成本。如图7至图9所示,优选地,过滤网组件300还包括第二网布312和第三网布322,第二网布312布满于第一安装框310内,并与第一安装框310固定;第三网布322布满于第二安装框320内,并与第二安装框320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框310包括呈框体结构第一支撑板311和压板313,第二网布312和第一网布330从下到上设置,并夹持于第一支撑板311和压板313之间;第一支撑板311和压板313通过螺钉或销钉等固定。第二安装框320包括呈框体结构的第二支撑板321,第三网布322和第一网布330从下至上设置,并固设于第二支撑板321上。如此,在从下到上的方向上,第三网布322形成第一道平面的过滤系统,第一网布330的倾斜面形成第二道过滤系统,第二网布312形成第三道平面的过滤系统,第一网布330的位于第一安装框310内的平面形成第四道过滤系统。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层网布,能够对餐厨垃圾进行多重过滤,极大地减少了油脂中的固体残渣物。如图5所示,优选地,第二支撑板321的部分框架朝内凹陷,使得第二支撑板321在该处形成一凹陷区,第三网布322延伸至覆盖该凹陷区。该凹 陷区内设有一固定板323,第一网布330的边缘延伸进该凹陷区内,并夹持于第三网布322与固定板323之间。本实施例中,在第二支撑板321上形成有两处凹陷区,且贯孔301位于其中一凹陷区内,在另一凹陷区内设置出油口,同时,在出油口上安装出油管230,该出油管230自上而下延伸。通过将出油管210设置在凹陷区内,即设置在上半腔201的底部,更有利于油脂的排出。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在箱体200的外侧设置与上半腔201连通的出油口,且出油口上连接出油管210。进一步地,预处理装置还包括用于对箱体200内的餐厨垃圾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加热装置为位于下半腔202内的加热管230。具体地,该加热管230可以是加热水管或者是电加热管,且加热管230迂回设置。如图4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加热装置为热风加热装置;箱体200包括外箱270和收容于外箱270内的内箱260,空腔设于内箱260中,外箱270与内箱260之间具有间隙;外箱270上设有进风口203和出风口204,进风口203一端与热风加热装置连接,另一端通过间隙与出风口204连通。具体地,从进风口203通入热风,该热风在外箱270与内箱260之间的间隙内流动,以加热内箱260,最后从出风口204流出。本实施例中,进风口203优选靠近空腔的底部设置,出风口204靠近空腔的顶部设置。若进风口203位于上端,出风口204位于下端,则热风最先加热上半腔201内的气体和油水混合物,该升温后的气体和油水混合物产生的热气会向上运动排出空腔,使得热量损失。且当热风在到达底部时,由于热能大大减少,因此对餐厨垃圾的加热效果大大下降。本实施例中,进风口203和出风口204位置的设置,使得热风从下至上流动,该热风最先接触到箱体200底部,并加热位于下半腔202内的餐厨垃圾,更有利于餐厨垃圾温度的上升。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热装置,能够对餐厨垃圾进行加热,以增加油脂分子活性,使得油脂易与固体垃圾脱离,并呈液态状,并使得油脂与水充分分层。进一步地,在箱体200的外侧还设有保温层280,该保温层280有利于油脂温度的上升,减小热量的散失。如图2所示,优选地,空腔的内底面呈倒置的圆锥面,排渣管220连通于空腔的内底面的中心位置。本实施例中,下半腔202的底部形成漏斗形状,排渣管220的与空腔连通的一端优选低于空腔内底面,如此,更有利于固体残渣从排渣管220流出。进一步地,空腔内还设有加水管250,以用于朝空腔内注入水,使得空腔内水位线升高,以使得油脂层漫过过滤网组件300;同时也能够对餐厨垃圾进行清洗。优选地,加水管250设置在上半腔201内,并在水平方向上迂回设置,且在加水管250上设置多个通孔,如此,在朝空腔内注入水时,能够加大水与过滤网组件300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对过滤网组件300进行冲洗。进一步地,在箱体200外侧还设有排水管290,该排水管290与下半腔202连通,当箱体200内水过多时,可用于排出空腔内的水,同时该水进过其它过滤装置过滤后能够循环利用。优选地,在箱盖100或箱体200上部设有排气口101,该排气口101一端与空腔连通,另一端与废气处理装置连通,废气处理装置用于对餐厨垃圾所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请结合参照图1,进一步地,箱体200外侧设有观察窗205,观察窗205自上半腔201朝下半腔202延伸。通过设置观察窗205,能够方便人们对箱体200内部情况进行观察,并根据油脂层的厚度和高度等信息打开或关闭出油管210。进一步地,在箱体200的外侧还设有操控面板400,该操控面板400分别与加水装置、加热装置、进料管240、排渣管220和出油管210连接,以根据人工操作来控制相对应的装置进行加热、加水、进料、排渣或排油等。本实用新型的餐厨垃圾油脂预处理装置可以是包括一个箱体200,也可以是多个,且当具有多个箱体200时,多个箱体200共用一用于加水的水箱和热风加热装置,既能够提高对餐厨垃圾的处理效率,又有利于节约成本。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