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染水土原位修复的多路连通抽灌一体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3588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污染水土原位修复的多路连通抽灌一体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染水土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染水土原位修复的多路连通抽灌一体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期的到来,多数城市开始进行土地流转,原有工业企业迁出,留下大量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棕地,给土地的二次开发造成不利影响,带来巨大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风险,同时也会对相应的建筑物等基础设施的安全性造成一定影响,为此开展土壤及地下水的防控与治理显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针对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治理方法主要分为四大类: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联合法,具体的修复技术种类较多,包括固化稳定化、气相抽提、淋洗技术、热脱附和植物或微生物修复等。根据处置方式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但多是对土壤或地下水分开进行治理,而传统的地下水抽出处理技术在污染水土的一体化修复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并逐渐演变为单向抽出、单向注入,以及抽出与药剂注入相结合的种种技术;但该技术仍存在抽出造成地面沉降,土地固结、药剂注入不到位、处理效率低、耗费大量人工、效果难以保证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污染水土原位修复的多路连通抽灌一体处理系统,该抽灌一体处理系统通过在横向支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回灌单元以及集水单元,从而实现对污染水土进行原位修复时的抽、灌一体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用于污染水土原位修复的多路连通抽灌一体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灌一体处理系统包括若干井点管单元、回灌单元以及抽排水单元,所述井点管单元由一横向支管以及若干与其相连接的井点管组成,各所述井点管单元中的所述横向支管的输入端均同所述回灌单元相连接、输出端均同所述抽排水单元相连接,且所述横向支管的输入端设置有回灌阀门、输出端设置有出水阀门。

所述井点管单元中的若干所述井点管呈排状或矩形状排列。

所述回灌单元由输水干管以及回灌装置组成,所述输水干管上设置有一回灌总阀。

所述抽排水单元由汇水干管以及集水装置组成。

各所述井点管上端部设置有出水阀门,所述出水阀门为水样采集阀。

所述横向支管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流量计以及压力表。

所述横向支管输入端的所述回灌阀门为一可外接加压装置的三通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相比于传统人工单个注药回灌,该处理系统效率较高,节省大量人力,且可以全天时运行;(2)该处理系统集抽水与回灌于一体,可实现对井点管花管段外侧滤料的反冲洗,保证其处理效率的持续;(3)该系统操作灵活,可以分别通过阀门进行单排井点管,甚至是单个井点回管的控制与管理;(4)处理效果和处理成本较低,尤其对有一定面积的均质化污染效果较好,通过出水水质动态调整处理区域范围,使其逐步缩小,更有针对性,节省了粗放管理带来的药剂浪费,实现了精细化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多路连通抽灌一体处理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多路连通抽灌一体处理系统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2,图中标记1-13分别为:回灌装置1、回灌总阀2、流量计3、压力表4、回灌阀门5、井点管6、真空泵7、出水阀门8、输水干管9、横向支管10、隔水屏障11、汇水干管12、集水装置13。

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染水土原位修复的多路连通抽灌一体处理系统,该抽灌一体处理系统包括若干井点管单元以及分别与所述井点管单元两端相连接的回灌单元和抽排水单元,其中:

井点管单元由一横向支管10以及若干与该横向支管10相连接的井点管6所组成,若干井点管6之间呈排状或矩形状排列,本实施例中井点管6之间采用呈排状分布的形式;井点管6为一滤水井管,在其外侧为长效填砾,抽水需适当,防止疏干造成土体固结,在各井点管6的上端部设置有一个出水阀门8,出水阀门8具体为一水样采集阀,通过控制该出水阀门8的启闭,从而可对单根井点管6进行精细化操作管理并进行该位置处的水质采样检测,需要说明的是,出水阀门8的初始状态为开启;在横向支管10的输入端依次设置有回灌阀门5、压力表4以及流量计3,其中回灌阀门5具体为三通阀门,可外接加压装置;并在横向支管10的输出端依次设置有出水阀门8、压力表4、真空泵7以及流量计3,其中出水阀门8为一水样采集阀,可在运行过程中随时取水,也可以作为截止阀,在进行回灌时关闭止水;

回灌单元由回灌装置1以及输水干管9所组成,在输水干管9内设置有回灌总阀2,用于控制输水干管9的通断;

抽排水单元由汇水干管12以及集水装置13所组成;

各井点管单元中的横向支管10的输入端均汇集连接于输水干管9上、输出端均汇集连接与汇水干管12上。

如图1、2所示,利用本实施例中多路连通抽灌一体处理系统对污染水土进行原位修复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初步调查数据确定场地污染范围,并划分污染等级,对于重点区域,如图1所示,在其外围布设一圈隔水屏障11以单独隔离进行修复处理;

(2)在隔水屏障11所圈定的范围内,布设若干排井点管单元,各排井点管单元如图1所示进行错位布置,以使井点管6的作用范围能够覆盖到所有的污染场地,且井点管6布设范围要超出处理范围边界至少一排;

(3)如图1、2所示,将同一排井点管单元内的各井点管6上端部经一横向支管10进行串联,依次完成各排井点管6同横向支管10之间的连接;

(4)如图1、2所示,将各横向支管10的输入端最终汇集连接于输水干管9上、输出端最终汇集连接于汇水干管12上;

(5)如图1、2所示,在抽灌一体处理系统安装完毕后,对污染区域进行修复;

首先进行抽排水作业,关闭回灌侧管道(即,关闭回灌总阀2,也可以是依次将各横向支管10中的回灌阀门5进行关闭),同时开启横向支管10输出端的各出水阀门8,之后利用真空泵7将各井点管6以及土层中的水抽排向集水装置13中进行污水处理;在抽排过程中,利用压力表4以及流量计3实时检测管道中的压力以及抽排水流量,并在处理初期通过出水阀门8对出水水质进行采样检测,减少工作量,待出水水质转好时,可通过各井点管6上的出水阀门8进行单独精细的水样采集,根据监测结果,确定下一步处理范围,通过阀门进行针对性的调节控制;

待横向支管10的输出端流量计3检测到出水水量较小时,关闭横向支管10输出端的开关阀门8,同时开启横向支管10输入端的回灌阀门5以及输水干管9上的回灌总阀2,通过回灌装置1向各井点管6中进行清水或药剂的加压回灌以进入土层中,通过回灌阀门5以及流量计4控制进入每排井点管单元的回灌量,待回灌量大于之前的抽出水量或满足处理要求时,关闭回灌总阀2停止回灌,使进入土体中的药剂与污染水土进行充分的反应;

待反应时间结束后,使回灌总阀2保持关闭状态,并再次开启出水阀门8以及真空泵7进行抽水,如此循环往复,通过出水阀门8定期监测出水水质,待所有出水满足修复要求后即可;

(6)由于污染场地区域较大以及地质条件存有差异,存在修复不均的情况,即,局部区域达到修复要求而局部区域却未达到修复要求的情况,由此,进一步采用分排进行修复的方法,例如,如图1所示,第1-6排井点管单元的作用范围内水土达到污染修复要求而第7排井点管单元的作用范围内水土未达到污染修复要求,则将第1-6排上的横向支管10两端的回灌阀门5以及出水阀门8关闭,之后将第7排井点管单元按照步骤(5)中所述的方法对污染水土进行进一步的抽排以及回灌的污染修复处理;

当然,针对个别井点管6的作用范围内水土未达到污染修复要求而其余区域均达到污染修复要求的情况,则采用单管进行修复的方法,例如,如图1、2所示,开启待修复井点管6上端部的出水阀门8并关闭其余井点管6上端部的出水阀门,之后将待修复井点管6按照步骤(5)中所述的方法对污染水土进行进一步的抽排以及回灌的污染修复处理,直至达到污染修复要求。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污染水土原位修复的井群多路连通抽灌一体化处理系统通过多套管路进行多级相连,构成一个通过阀门控制的高效污染水土一体化抽灌设备,节约了大量人工单井注药的工作量,可实现昼夜连续工作,且实现了根据出水水质不同进行不同处理单元排或单个井点管的精细化操作管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