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管道絮凝混合器及加药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7578阅读:2198来源:国知局
高效管道絮凝混合器及加药搅拌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液分离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固液分离设备前端的管道絮凝混合器及加药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固液分离设备的前端,为了保证泥水的充分分离,都会在脱水机的前端增加一个絮凝混合槽或通过一些管道混合器。

絮凝混合槽在槽底污泥和絮凝剂相遇后,在搅拌器的搅拌下,让污泥与絮凝剂混合并逐渐形成絮团。但是这种絮凝混合槽具有如下缺点:

1.由于絮凝混合槽的槽体本身的结构,难免在搅拌器搅拌的时候,会导致盲区死角的搅拌的力度不够或不均匀,导致絮凝效果不理想不稳定。

2.搅拌器的搅拌速度不会太快,导致污泥和药剂混合的不够均匀,而且聚集的能量不够,导致许多药剂没有被最有效的利用。增加了药剂的使用量,以及絮凝的效果也不够理想。

3.因为搅拌桨叶偏大偏长,容易导致叶片的变形折断,导致运行起来不稳定。

管道混合器会让污泥和絮凝剂尽可能地在管道上完成絮凝。现有常见的管道混合器输送污泥的钢管是一个圆管结构,从圆管侧壁开设通孔,垂直插入搅拌器进行搅拌,由于搅拌器的搅拌轴与圆管的中心轴相互垂直,搅拌器的搅拌叶就很难与圆弧形的管壁贴合,盲区死角不可避免,该盲区死角的搅拌的力度不够或不均匀,导致絮凝效果不理想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管道絮凝混合器,通过单独设置圆管状的搅拌管,使搅拌叶恰好容纳在搅拌管内,不会出现盲区死角,使搅拌更加充分。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管道絮凝混合器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管道絮凝混合器,包括进料管、搅拌管、出料管和搅拌器,所述进料管、搅拌管、出料管并行设置且依次连通;所述搅拌管为圆管且两端为盲端,所述搅拌器包括驱动电机、搅拌叶和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另一端连接搅拌叶;所述搅拌叶的轴向长度满足搅拌叶能恰好容纳在搅拌管内。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管、出料管的侧壁开设有一缺口,所述搅拌管的侧壁开设有两缺口,所述搅拌管的两缺口分别与所述进料管、出料管的缺口直接对接以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缺口均为轴向长条形,且缺口的长度等于搅拌管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管与进料口相反的一端为盲端,所述出料管与出料口相反的一端为盲端,且所述进料管的盲端,所述出料管的盲端与所述搅拌管的一盲端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直接连接在搅拌管的一盲端外。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管的一端还设有一加药室,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在加药室的外端,所述搅拌器的中心轴为中空轴,中心轴的上段位于该加药室内,下段则位于所述搅拌管内并连接搅拌叶,所述加药室的侧壁上设有一连通加药室的加药孔,所述中心轴的上段设有轴心药剂入口,下段设有药剂喷射口。

进一步的,所述药剂喷射口为轴向长条状。

进一步的,所述加药室的上端设有用于穿设所述中心轴的轴孔,且轴孔处设有机械密封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管的侧壁上直接开设有一加药孔。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加药搅拌装置,药剂经加药室可引入中空的中心轴内,再由中心轴中喷出至搅拌室,这种加药方式可使搅拌更加充分。

本实用新型的加药搅拌装置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加药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搅拌叶、中心轴以及加药室;所述驱动电机与加药室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另一端穿过所述加药室后连接搅拌叶;所述中心轴为中空轴,加药室的侧壁上设有连通加药室的加药孔,所述中心轴处于加药室内的那段设有轴心药剂入口,连接搅拌叶的那段则设有药剂喷射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单独设置圆管状的搅拌管,并限制搅拌叶的搅拌范围和搅拌管的内部空间,这样,搅拌叶的搅拌范围与搅拌管内表面基本吻合,使搅拌在一个相对封闭而且狭小的腔体内进行,从而不会出现盲区死角,让搅拌的更加稳定均匀;

2、搅拌管与进料管、出料管并行布置且直接通过缺口对接连通,物料与絮凝剂经过高速搅拌混合后,又经过出料管的侧壁的阻挡和缓冲絮凝效果也会更加稳定;

3、因为搅拌管设置为两端盲管,驱动电机可以直接安装在搅拌管的一端上,所以不需要更长的中心轴,有利于在告诉旋转的时候,增加稳定性,同时降低对密封性的要求。减少对搅拌叶片的损害;

4、加药方式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通过进料管直接加入絮凝剂,也可以通过设置加药室,将絮凝剂引入中空的中心轴,再从中心轴喷射加药,使搅拌更容易均匀。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道絮凝混合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道絮凝混合器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2的沿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管道絮凝混合器中进料管、搅拌管、出料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加药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管道絮凝混合器,包括进料管1、搅拌管2、出料管3和搅拌器4,所述进料管1、搅拌管2、出料管3并行设置且依次连通;

所述搅拌管2为圆管,且两端为盲端,可使搅拌在一个相对封闭而且狭小的腔体内进行,以使搅拌没有盲区。所述进料管1与进料口相反的一端为盲端,所述出料管2与出料口相反的一端为盲端。且所述进料管1的盲端,所述出料管3的盲端与所述搅拌管2的一盲端平齐,比如可以通过同一块封板5进行密封。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进料管1、出料管3的侧壁开设有一缺口11和31,所述搅拌管2的侧壁开设有两缺口21,所述搅拌管2的两缺口21分别与所述进料管缺口11、出料管的缺口31直接对接以连通。通过缺口直接对接可流程短、流速快,搅拌管2出来的液体可直接冲击到出料管3的侧壁,相当于再次搅拌,从而进一步提高搅拌效果。

所述进料管1的缺口11、搅拌管2的缺口21和出料管3的缺口31均为轴向长条形,且该些缺口的长度等于搅拌管2的长度,这样可使缺口较大,进一步提高流速、缩短流程,从而进一步提高搅拌效率。

所述搅拌器4包括驱动电机41、搅拌叶42和中心轴43,所述中心轴43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41,另一端连接搅拌叶42;搅拌叶42的轴向长度略小于搅拌管2的长度,所述搅拌叶42的轴向长度满足搅拌叶42能恰好容纳在搅拌管2内。这样搅拌叶42在转动的时候,与搅拌管2的前后两个盲端的内表面吻合,不会出现搅拌盲区死角。所述驱动电机41为正反双向调速电机,且转速由一变频器(未图示)来控制,如此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速搅拌方向和搅拌速度。

至于加药方式,本实用新型可以有两种方式进行加药:

第一种,如图1、图3和图4所示,为进料管加药方式,所述进料管上设有用于引入絮凝剂的加药孔6。这样,所述驱动电机可以直接设置在搅拌管的一盲端。

第二种,如图2和图2A所示,所述搅拌管2的一端还设有一加药室7,所述驱动电机41连接在加药室7的外端,所述搅拌器2的中心轴43为中空轴,中心轴43的上段位于该加药室内7,下段则位于所述搅拌管2内并连接搅拌叶42,加药室7的侧壁上设有连通加药室7的加药孔6,所述中心轴43的上段设有轴心药剂入口431,下段设有药剂喷射口432。当药剂从加药孔6进入加药室7后,通过轴心药剂入口431进入中心轴43,然后从药剂喷射口432处喷射而出,所述药剂喷射口432为轴向长条状,其长度可以接近搅拌器2的长度,使絮凝剂的喷射更加均匀。

所述加药室7的上端设有用于穿设所述中心轴43的轴孔23,且轴孔处设有机械密封装置72,以防止絮凝剂从轴孔流出。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加药搅拌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01、搅拌叶102、中心轴103以及加药室104;所述驱动电机101与加药室104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103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01,另一端穿过所述加药室104后连接搅拌叶102;所述中心轴103为中空轴,加药室104的侧壁上设有连通加药室104的加药孔105,所述中心轴103处于加药室104内的那段设有轴心药剂入口106,连接搅拌叶102的那段则设有药剂喷射口107。

使用时,将搅拌叶102伸入搅拌室内,从加药孔105引入药剂至加药室104内,再经轴心药剂入口106进入中空的中心轴103,最后由药剂喷射口107喷射至搅拌室,一边喷射一边搅拌,使搅拌更加均匀和充分。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