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倒置AAO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8927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活污水倒置AAO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倒置AAO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水作为人类的生命之源,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污水正成为水污染问题的源头之一。生活污水中的氮磷等元素大量排入自然水体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生活污水的处理迫在眉睫。

目前的污水处理工艺虽然能够脱氮除磷,但是聚磷菌和硝化菌存在污泥龄不同的问题,导致脱氮除磷无法同时达到满意的效果,出水水质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的生活污水倒置AAO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生活污水倒置AAO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格栅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超滤池、消毒池和清水池;所述好氧池内填设有生物填料;好氧池和二沉池之间的管道经硝化液回流管与厌氧池和缺氧池之间的管道相连通;二沉池上连接有通往厌氧池的污泥回流管。

进一步的,厌氧池和缺氧池内设置有穿孔曝气管,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微孔曝气盘。

进一步的,所述消毒池上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污泥回流管上连接有排泥管。

进一步的,清水池上还连接有用以冲洗超滤池中超滤膜的反冲洗管,所述反冲洗管上设置有反冲洗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生活污水倒置AAO处理系统操作简单,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可以达到一级A标准。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构造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缺氧池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好氧池构造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格栅池、2-厌氧池、3-缺氧池、4-好氧池、5-二沉池、6-超滤池、7-消毒池、8-清水池、9-污泥回流管、10-硝化液回流管、11-生物填料、12-穿孔曝气管、13-微孔曝气盘、14-潜水搅拌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生活污水倒置AAO处理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格栅池1、厌氧池2、缺氧池3、好氧池4、二沉池5、超滤池6、消毒池7和清水池8;格栅池1中的格栅网能够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杂质;所述好氧池4内填设有生物填料11,硝化菌在生物填料上面附着生长,可以延长好氧池中硝化菌的污泥龄;好氧池4和二沉池5之间的管道经硝化液回流管10与厌氧池2和缺氧池3之间的管道相连通;二沉池5上连接有通往厌氧池2的污泥回流管9,处理后的污水通过超滤膜进行深度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消毒池采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消毒的效果好;刺激性小;扩散速度快,以达到快速消毒;对细菌、病毒的灭杀范围广泛;产生的消毒副产物较少。

在本实施例中,厌氧池和缺氧池内设置有穿孔曝气管12,所述好氧池内设置有微孔曝气盘13;缺氧池内还设置有潜水搅拌机14,缺氧池和厌氧池中相邻两根穿孔曝气管之间的间距为600mm,穿孔曝气管的安装高度为300mm;好氧池中相邻两微孔曝气盘之间的间距为600mm,微孔曝气盘的安装高度为300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消毒池上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污泥回流管上连接有排泥管。

在本实施例中,清水池上还连接有用以冲洗超滤池中超滤膜的反冲洗管,所述反冲洗管上设置有反冲洗泵,利用清水池的水进行对超滤膜进行反冲洗。

本实用新型生活污水倒置AAO处理系统的工作过程:(1)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到格栅池,去除里面的杂质;(2)污水与回流污泥进入到厌氧池中,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将体内的磷转化为正磷酸盐的形式,然后将正磷酸盐释放到污水中;(3)大量硝化液通过硝化液回流管进入到缺氧池中,缺氧池中的反硝化细菌将硝化液中的硝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最后进一步转化为氮气;(4)接着污水进入好氧池中,在有氧条件下,亚硝化细菌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同时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超量吸收污水中的正磷酸盐,一部分硝化液回流至缺氧池;(5)接着污水进入二沉池,固液分离,一部分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回流至厌氧池,其余污泥外排,达到除磷的目的;二沉池中的上清液经过超滤膜进行深度处理;(6)经超滤池处理后的水进入到消毒池进行消毒,消毒后一部分水进入到清水池作为超滤膜反冲洗的水源,其余的污水外排。

表1为未经处理的污水水质,表2为经本系统处理得到的清水水质,出水水质满足国家一级A标准。

表1

表2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