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制浆污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3396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污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造纸制浆时所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以使其符合环保要求的装置。



背景技术:

造纸工厂排出的废水按工艺性质来区分,可以分三股废水:一是制浆蒸煮废液,即造纸黑液;二是分享黑液后纸浆的洗、选、漂水,也称中段水;三是抄纸机上的白水。在造纸厂排放的废水总量中,中段水和白水水量占了90%,有机污染负荷却只占20%左右;而黑液的水量虽然只占10%,但有机污染负荷却高达80%,是一种高碱性的复杂污染体系,易引起水体污染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将黑液与中段水及白水区分开来作针对性特殊处理,是造纸工厂废水排放达符合环保要求的重要前提。

黑液的组成比较复杂,大体上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种。其中,有机物主要是制浆原料在蒸煮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生成物、溶出物及不同程度的降解产物,占固形物总量的65%~70%,内含木质素、半纤维素、腐植酸、多糖类及纤维降解物等;无机物主要来自蒸煮用的碱及硫酸盐,其主要成分是有机化合钠、游离氢氧化钠、硫酸钠、硫化钠、碳酸钠、硫代硫酸钠等,占固形物问题的30%~35%。

目前,对造纸产生的污水的处理方法有多种,例如:酸析法、碱板法、吸附法、电化学法、膜处理法等等。但是,单纯运用一种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高效、经济的处理方法,应用于造纸企业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经济的造纸制浆污水处理装置,适合在造纸企业中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造纸制浆污水处理装置,其包括顺次连接的污水收集池、第一过滤池、pH调节池、电解-絮凝池、第二过滤池、一体化MBR反应器;所述电解-絮凝池的池内设有至少一组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阳极板及阴极板,所述阳极板及阴极板分别与供电电源连接,所述电解-絮凝池的上方设有两个以上的絮凝剂投料口;还包括污泥收集池,所述污泥收集池收集第二过滤池中的絮凝物质,并通过脱水系统脱除絮凝物中的污水,所述脱水系统将脱除的污水送入pH调节池。

优选地,所述pH调节池的池内设有pH计及搅拌器。

优选地,所述絮凝剂投料口为硫酸盐投料口。

优选地,所述阳极板及阴极板均为铁电极。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池的内部设有砂滤层,所述砂滤层包括过滤板、设在过滤板上的砂料层,所述过滤板上均匀分布有过滤微孔。

优选地,所述砂料层的高度为第二过滤池高度的1/3至1/4。

优选地,所述絮凝剂投料口为固定在电解-絮凝池的顶壁上的圆柱管,所述圆柱管向下倾斜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先在pH调节池中调整污水的pH值,使污水的pH值在3-4之间,以提高电解-絮凝池中加硫酸盐后的絮凝效率;在电解-絮凝池中,可以对污水进行电解和絮凝,两步工艺同时进行,不仅节省了时间,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絮凝效率,絮凝时不再需要添加其它助剂,如PAM、PAC等,减少水体的污染物。

2、本实用新型还设计了具有砂滤层的过滤池来过滤分离絮凝物质,提高了絮凝物的收集效率,而且进一步对絮凝物进行脱水处理,处理后的污水又回到pH调节池循环处理,保障了最终排出的污水符合环保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造纸制浆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通过管道顺次连接的污水收集池1、第一过滤池2、pH调节池3、电解-絮凝池4、第二过滤池5、一体化MBR反应器6。

所述污水收集池1收集来自造纸制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污水收集池1收集到的污水通过管道和开关阀81输送至第一过滤池。在第一过滤池2中过滤污水中的颗粒杂质。经第一过滤池2过滤后的污水通过管道和开关阀82输送至pH调节池3,在pH调节池3中将污水的pH值调至3-4的范围内,在pH调节池3中,根据池底部的pH计32测得的pH值,通过投加盐酸或者氢氧化钠来调整pH在合适范围内,在测量pH值之前,先启动pH调节池3中的搅拌器31将污水搅拌均匀,提高测量的准确性。经过pH调节后的污水通过管道和开关阀83输送至电解-絮凝池4。在电解-絮凝池4中,具有表面用金属铁包覆的阳极板41b和阴极板41a,阳极板41b和阴极板41a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并且,在电解-絮凝池4的顶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絮凝剂投料口42a、42b。所述絮凝剂投料口42a、42b为固定在电解-絮凝池的顶壁上的圆柱管,所述圆柱管向下倾斜设置。在电解-絮凝池4中,启动电源进行电解,同时通过絮凝投料口42a、42b往电解-絮凝池4中投入至少两种硫酸盐作为絮凝剂,优选用硫酸铁及硫酸铝,还可以选取硫酸铝钾等。在电解的作用下,大大地提高了絮凝剂与污水的反应,提高絮凝效率。絮凝反应后,通过泵91将沉淀物及污水输送至第二过滤池5。所述第二过滤池5池内设有砂滤层,所述砂滤层包括过滤板51、设在过滤板51上的砂料层52,所述过滤板51上均匀分布有过滤微孔(图未标),所述过滤微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砂滤层的砂颗粒直径。所述砂料层52的高度为第二过滤池高度的1/3至1/4。絮凝沉淀物在第二过滤池5被截留在砂料层52上,而污水则流向池底。絮凝沉淀物通过泵92被输送至一脱水系统7,而第二过滤池中的污水则通过管道和开关阀84输送至一体化MBR反应器6,在一体化MBR反应器6被处理后成为洁净水被排放。而脱水系统7则对如弟沉淀物进行脱水处理,脱水后的物质作为污泥被收集起来,而脱水系统7处理后的污水则又流回pH调节池3中循环处理。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