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固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8647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固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固液分离装置,用于生活污水处理。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指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或者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净化的过程。按照污水来源分类,污水处理一般分为生产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一般包括过滤、曝气、沉淀等步骤。曝气是指将空气中的氧强制向液体中转移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得污水获得溶解氧,从而保证污水中的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时的具有充足的溶解氧。

申请号为201310635587.9的专利揭露了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图1),该系统中的过滤网直接设置于管道中,长久使用会导致排水管道的堵塞,使用起来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提供了能一种污水固液分离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污水固液分离装置,所述污水固液分离装置包括下水管、过滤箱体、推板、过滤板、侧板、止水板、第一导向件、驱动机构、滤渣收集管道、污水收集管道和控制模块;所述下水管用于接收生活污水;所述过滤箱体开设有过滤腔、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的推料通道和与所述推料通道连通的落料通道,所述过滤腔的顶壁开设有与所述下水管连通的下水开口;初始时,所述推板位于所述过滤腔,所述过滤板转动连接于所述推板、并抵靠于所述推料通道,所述过滤板将所述过滤腔分隔成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过滤板设置有第一过滤孔,所述下水开口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所述过滤板的第一侧边设置有第一密封软垫和由所述第一密封软垫覆盖的第一吸附部,所述侧板转动连接于所述推料通道,所述侧板的第一侧边设置有第二密封软垫和由所述第二密封软垫覆盖的第二吸附部,所述第一吸附部与所述第二吸附部相互吸引,所述第一密封软垫与所述第二密封软垫密封接触,所述过滤板、所说侧板和所述推板包夹形成待滤空间,所述下水开口流出的污水流入所述待滤空间;所述过滤箱体开设有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的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导向件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滑动腔,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推板固定连接;所述止水板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腔的顶壁,所述止水板与所述推板固定连接,所述止水板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导向件的滑动方向;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向件以使所述第一导向件朝向所述侧板滑动;所述滤渣收集管道与所述落料通道连通;所述污水收集管道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驱动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以使所述第一导向件朝向所述侧板滑动,当所述第一导向件运动第一预设距离后所述止水板封闭所述下水开口,所述侧板发生转动,且所述过滤板经所述推料通道进入所述落料通道,且所述过滤板以其自身重力矩转动至竖直方向;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以使所述第一导向件回复至初始位置。

优选地,所述推料通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滚轮,初始时,所述过滤板支撑于所述支撑滚轮,且所述过滤板底部与所述第一导向件的底部齐平;所述推料通道的顶部设置有容纳所述侧板的第一容纳空间,初始时所述侧板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当所述第一导向件运动第一预设距离后,所述侧板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空间。

优选地,所述侧板设置有多个第二过滤孔,所述侧板外侧面开设有导流槽,所述第二吸附部延伸至所述导流槽的槽底,所述过滤箱体开设有第一流通管道,所述第一流通管道一端连通所述推料通道的底部、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腔,所述推料通道的顶壁凸设有第三吸附部,所述第三吸附部的凸出高度与所述导流槽的槽深相等,初始时,所述侧板倾斜设置,经所述第二过滤孔过滤的污水经所述导流槽流入所述第一流通管道,当所述第一导向件运动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后,所述侧板转动至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且所述第三吸附部吸附所述第二吸附部。

优选地,所述侧板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推板延伸形成有一推移侧壁,所述推移侧壁具有一与所述第一滚轮接触的推移轮廓,所述推移轮廓与所述止水板平滑过渡,在所述推板的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推移轮廓始终接触。

优选地,所述推板开设有多个第三过滤孔,所述第一腔的侧壁开设有驻水腔,所述过滤箱体开设有第二流通管道,所述第二流通管道一端连通所述驻水腔、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腔,初始时所述推板覆盖所述驻水腔。

优选地,所述过滤箱体开设有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滑动腔、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过滤箱体外壁,所述过滤箱体开设有容纳所述止水板的容纳腔和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一端连通所述容纳腔、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过滤箱体外壁,所述过滤箱体开设有牵引孔,所述污水固液分离装置还包括牵引绳,所述牵引绳一端连接所述侧板、另一端连接所述止水板的末端,所述牵引绳穿过所述牵引孔和所述第二通气孔;当所述第一导向件运动第一预设距离后,所述牵引绳将所述侧板牵引至所述第一容纳空间。

优选地,所述下水管设置有流水检测传感器,所述流水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下水管是否有水流动,所述流水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待滤空间内设置有滤渣检测传感器,所述滤渣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滤渣的高度是否达到预设高度,所述滤渣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当所述流水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下水管停止流动且所述滤渣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滤渣的高度超过预设高度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驱动机构以使所述第一导向件朝向所述挡板滑动。

优选地,所述污水固液分离装置还包括滑动条、紧压机构、第三电机、扫刷,所述落料通道的内壁设置有滑动路径封闭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条封闭,所述滑动条滑动安装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紧压机构包括第四电机、第一紧压轮和第二紧压轮,所述第四电机与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第四电机安装于所述过滤箱体,所述第一紧压轮与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所述第一紧压轮转动安装于所述过滤箱体,所述第二紧压轮转动安装于所述过滤箱体,所述滑动条位于所述第一紧压轮与所述第二紧压轮之间,所述第一紧压轮与所述第二紧压轮挤压所述滑动条,所述滑动槽包括滚扫段和非滚扫段,所述第三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滑动条,所述滑动槽具有一连通至所述过滤箱体内壁的滑动开口,所述滑动开口供所述第三电机滑动,所述扫刷同轴固定于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初始时,所述第三电机位于所述非滚扫段,当所述第一导向件运动第一预设距离后,所述推板和所述过滤板与所述滚扫段相邻,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四电机转动,所述滑动条滑动带动所述第三电机进入所述滚扫段,所述第四电机被触发,所述第四电机带动所述滚扫转动。

优选地,所述滑动条包括多个铰接块,所述扫刷安装于其中一所述铰接块,所述铰接块包括主体和铰接柱,所述主体的侧边缘包括依次相接第一半圆柱部、第一平面部、第二半圆柱部和第二平面部,所述第一平面部与所述第二平面部相互平行,所述主体贯通开设有铰接孔,所述铰接孔与所述第二半圆柱部同轴,所述主体还包括相互平行的内壁面和外壁面,所述主体的内壁面凸设有所述铰接柱,所述铰接柱与所述第一半圆柱部同轴,相邻的所述铰接块依次铰接,且相邻的所述铰接块的内壁面相贴覆,所述第一紧压轮的外缘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紧压轮的外缘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紧压轮抵靠于所述第一平面部,所述第二紧压轮抵靠于所述第二平面部,所述滑动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平面部与所述第二平面部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滚扫段的滑动开口设置有第一导电条和第二导电条,所述污水固液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第二弹性元件、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所述第三电机开设有第一接线孔和第二接线孔,所述第一接线孔连通至所述第三电机的外壁且与所述滑动开口的内壁相对,所述第二接线孔连通至所述第三电机的外壁且与所述滑动开口的内壁相对,所述第一接线柱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接线孔中,所述第一接线柱与所述第三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接线柱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接线孔中,所述第二接线柱与所述第三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用于对所述第一接线柱施加向外的弹性力,所述第二弹性元件用于对所述第二接线柱施加向外的弹性力,当所述第三电机从所述非滚扫段运动至所述滚扫段时,所述第一接线柱与所述第一导电条接触,所述第二接线柱与所述第二导电条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污水固液分离装置,本发明实施例的污水固液分离装置在其过滤腔中设置有推板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动推板运动,将过滤腔中的滤渣推入滤渣收集管道中,从而避免了生活污水中滤渣堵塞过滤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污水固液分离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污水固液分离装置的控制原理图;

图3是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B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污水固液分离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污水固液分离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D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9是图7中E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10是图7所示的污水固液分离装置的落料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污水固液分离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污水固液分离装置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污水固液分离装置沿F-F线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所示的污水固液分离装置的控制原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污水固液分离装置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G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17是图15所示的污水固液分离装置落料后的滚扫状态示意图;

图18是图15所示的污水固液分离装置的控制原理图;

图19是图15中的污水固液分离装置中的铰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铰接块沿H-H线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9所示的铰接块铰接成滑动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所示的滑动条沿I-I线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15所示的污水固液分离装置中紧压机构、滑动条及过滤箱体安装示意图;

图24是图23所示的安装示意图沿J-J线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3所示的安装示意图沿K-K线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3所示的安装示意图沿L-L线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15所示的污水固液分离装置中扫刷、第三电机、滑动条及过滤箱体的安装示意图;

图28是图27所示的安装示意图沿M-M线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图28中P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30是图27所示的安装示意图沿N-N线剖切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加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污水固液分离装置,该固液分离装置用于对生活污水的过滤,例如可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过滤,生活污水通过该固液分离装置过滤后可以得到生物质固体废物(例如菜叶、粪便等),该污水固液分离装置包括下水管110、过滤箱体200、推板310、过滤板320、侧板330、止水板340、第一导向件350、驱动机构360、滤渣收集管道120、污水收集管道130和控制模块400。

下水管110用于接收生活污水。下水管110优先采用反虹吸管,可以避免过滤箱体200内的异味返流。

过滤箱体200开设有过滤腔201、与过滤腔201连通的推料通道202和与推料通道202连通的落料通道203,过滤腔201的顶壁开设有与下水管110连通的下水开口204。下水管110的生活污水经下水开口204排入过滤腔201中。优选地,落料通道203沿竖直方向设置。

初始时,推板310用于推动过滤腔201中的滤渣,推板310位于过滤腔201,推板310于初始位置与过滤腔201的侧壁密封,过滤板320为设置有多个第一过滤孔301的板状结构,第一过滤孔301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过滤板320转动连接于推板310、并抵靠于推料通道202,过滤板320的转动轴线垂直于第一导向件350的运动方向,过滤板320将过滤腔201分隔成第一腔201a和第二腔201b,过滤板320设置有第一过滤孔301,下水开口204与第一腔201a连通,过滤板320的第一侧边设置有第一密封软垫321和由第一密封软垫321覆盖的第一吸附部322,过滤板320的第一侧边是指远离其转动中心的侧边,侧板330转动连接于推料通道202,侧板330与推板310相对,侧板330通过一转动副与过滤箱体200转动连接,侧板330于初始位置与推料通道202的侧壁密封,侧板330的转动副不干涉第一导向件350、推板310、止水板340的运动,侧板330的第一侧边设置有第二密封软垫331和由第二密封软垫331覆盖的第二吸附部332,第一吸附部322与第二吸附部332相互吸引,侧板330的第一侧边是指远离其转动中心的侧边,第一密封软垫321与第二密封软垫331密封接触,过滤板320、所说侧板330和推板310包夹形成待滤空间302,下水开口204流出的污水流入待滤空间302,污水在待滤空间302短时储存后被过滤,显然地,过滤腔201的侧壁、推料通道202的侧壁参与待滤空间302的形成。,第一密封软垫321与第二密封软垫331除了起到密封作用,还起到隔震作用,减少了第一吸附部322与第二吸附部332的直接撞击。

第一吸附部322或第二吸附部332至少其中一个为永磁体材料制成,例如第一吸附部322和第二吸附部332同时为永磁体材料制成;或者第一吸附部322由永磁体材料制成,第二吸附部332由软磁材料制成;或者第二吸附部332由永磁体材料制成,第一吸附部322由软磁材料制成。

过滤箱体200开设有与过滤腔201连通的第一滑动腔205,第一导向件350滑动安装于第一滑动腔205,第一导向件350与推板310固定连接。第一导向件350与第一滑动腔205的内壁通过一移动副滑动连接(不限制该移动副的具体结构形式,例如可以为燕尾槽与燕尾滑块滑动连接,T型槽与T型滑块的滑动连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导向件350可以杆状结构或板状结构,或其他具有一滑动面的任意结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滑动腔205还起到容纳第一导向件350的作用。推板310安装于第一导向件350的端部。

止水板340滑动安装于第一腔201a的顶壁,止水板340与推板310固定连接,止水板340的滑动方向平行于第一导向件350的滑动方向。止水板340朝向第一腔201a的顶壁具有一封水面341,当封水面341滑动至与下水开口204边缘接触时,封水面341与下水开口204滑动密封。设置止水板340的好处是避免在推动滤渣的过程中,下水管110的污水进入过滤腔201中。

驱动机构360用于驱动第一导向件350以使第一导向件350朝向侧板330滑动。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制驱动机构360的结构形式,驱动机构360可以实现第一导向件350平移运动的任意机构。驱动机构360包括一原动机,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制该原动机的具体结构形式。

滤渣收集管道120与落料通道203连通,滤渣经滤渣收集管道120最终进入滤渣处理装置(图中未示意)中。

污水收集管道130与第二腔201b的底部连通,进入第二腔201b的生活污水最终流入污水收集管道130中,生活污水经污水收集管道130最终进入污水处理装置(图中未示意)中。

控制模块400与驱动机构360电性连接,控制模块400用于控制驱动机构360以使第一导向件350朝向侧板330滑动,过滤板320产生滑动并与侧板330脱离接触,当第一导向件350运动第一预设距离后止水板340封闭下水开口204,侧板330发生转动(由过滤板320、推板310或止水板340任一零件推动侧板330发生转动),且过滤板320经推料通道202进入落料通道203,且过滤板320以其自身重力矩转动至竖直方向,过滤板320承载的滤渣落入落料通道203中。控制模块400还用于控制驱动机构360以使第一导向件350回复至初始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污水固液分离装置可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例如用于处理粪便用水、洗菜用水等。本发明实施例的固液分离装置在其过滤腔201中设置有推板310和驱动机构360,驱动机构360驱动推板310运动,将过滤腔201中的滤渣推入滤渣收集管道120中,从而避免了生活污水中滤渣堵塞过滤腔201。

参见图1至图4,在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推料通道202的顶部设置有容纳侧板330的第一容纳空间206,初始时侧板330转动连接处位于第一容纳空间206,侧板330的转动连接处位于第一容纳空间206,当第一导向件350运动第一预设距离后,侧板330位于第一容纳空间206。且止水板340与下水开口204边缘相邻,实现止水板340的快速响应。过滤板320呈水平安装,且过滤板320底部与推料通道202底部齐平,过滤板320底部与第一导向件350的底部齐平,并且推料通道202底部靠近过滤腔201处圆弧过渡,推料通道202底部靠近落料通道203处圆弧过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推料通道202底部还起到支撑第一导向件350的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初始时,侧板330呈竖直状态,第一吸附部322和第二吸附部332均倾斜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方便第一吸附部322脱离第二吸附部332。

进一步参照图1至图4,过滤箱体200开设有第一转动腔207,第一转动腔207与第一滑动腔205连通;驱动机构360包括第一电机361、齿轮362和齿条363,第一电机361与控制模块400电信连接,第一电机361安装于过滤箱体200,第一电机361的输出轴伸入第一转动腔207,齿轮362位于第一转动腔207中,齿轮362同轴固定安装于第一电机361的输出轴,齿条363设置于第一导向件350,齿条363与齿轮362啮合。进一步推而广之,包含旋转原动机和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传动机构的驱动机构360,均可以实现第一导向件350的直线运动,该旋转原动机包括电动机、风机、汽轮机、水轮机、液压马达等,该传动机构可以为齿轮362齿条363机构、链条传动机构、皮带传动机构、丝杆传动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凸轮机构,不在详述。

参照图5,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360还可以为电动推杆364,第一导向件350由电动推杆364推动,电动推杆364安装于第一滑动腔205内。进一步推而广之,直接实现直线运动的原动机可直接作为驱动机构360,例如可以为电动推杆364、气动推杆、液压推杆等。

进一步参见图6,推料通道202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滚轮210,初始时,过滤板320支撑于支撑滚轮210,且过滤板320底部与第一导向件350的底部齐平,当第一导向件350运动至推料通道202时,支撑滚轮210还起到支撑第一导向件350的作用。设置支撑滚轮210的好处是减少了过滤板320或第一导向件350与推料通道202底部的摩擦力。

进一步图7至图10,侧板330设置有多个第二过滤孔303,侧板330外侧面(靠近落料通道203的侧面)开设有导流槽304,第二吸附部332延伸至导流槽304的槽底,过滤箱体200开设有第一流通管道208a,第一流通管道208a一端连通推料通道202的底部、一端连通至第二腔201b,推料通道202的顶壁凸设有第三吸附部220,第三吸附部220的凸出高度与导流槽304的槽深相等,第三吸附部220由永磁材料或软磁材料制成,初始时,侧板330倾斜设置,经第二过滤孔303过滤的污水经导流槽304流入第一流通管道208a,当第一导向件350运动第一预设距离后,侧板330转动至第一容纳空间206,且第三吸附部220吸附第二吸附部332。通过在侧板330设置第二过滤孔303,进一步提高了该污水固液分离装置的过滤效率。

进一步而言,侧板330的内侧面(靠近过滤腔20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滚轮333,推板310延伸形成有一推移侧壁311,推移侧壁311具有一与第一滚轮333接触的推移轮廓311a,推移轮廓311a与止水板340平滑过渡,在推板310的移动过程中,第一滚轮333与推移轮廓311a始终接触。设置推移轮廓311a的好处是方便柔性推动侧板330,减少侧板330的损坏。

进一步而言,推板310开设有多个第三过滤孔305,第一腔201a的侧壁开设有驻水腔208b,过滤箱体200开设有第二流通管道208c,第二流通管道208c一端连通驻水腔208b、一端连通第二腔201b,初始时推板310覆盖驻水腔208b。

进一步而言,下水管110设置有软质管部111,软质管部111由弹性膜制成。设置软质管部111的好处是,当止水板340封闭下水开口204后,若下水管110中有水流动,软质管部111起到临时储水和缓冲下水管110水压的作用,避免了生活污水积压于下水管110以至于从下水管110的上部溢出。

进一步参见图11,过滤箱体200开设有第一通气孔209a,第一通气孔209a一端连通第一滑动腔205、另一端连通至过滤箱体200外壁,过滤箱体200开设有容纳止水板340的容纳腔和第二通气孔209b,第二通气孔209b一端连通容纳腔、另一端连通至过滤箱体200外壁,过滤箱体200开设有牵引孔2010,污水固液分离装置还包括牵引绳370,牵引绳370一端连接侧板330、另一端连接止水板340的末端,牵引绳370穿过牵引孔2010和第二通气孔209b;当第一导向件350运动第一预设距离后,牵引绳370将侧板330牵引至第一容纳空间206。

进一步参见图12至图14,下水管110设置有流水检测传感器510,流水检测传感器510用于检测下水管110是否有水流动,流水检测传感器510与控制模块400电性连接,待滤空间302内设置有滤渣检测传感器520,滤渣检测传感器520用于检测滤渣的高度是否达到预设高度,滤渣检测传感器520与控制模块400电性连接,当流水检测传感器510检测到下水管110停止流动且滤渣检测传感器520检测到滤渣的高度超过预设高度时,控制模块400控制驱动机构360以使第一导向件350朝向挡板滑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流水检测传感器510可以为检测下水管110中是否有水流动的任意传感器,例如流水检测传感器510可以为水流开关、流量计、超声波传感器等(即定性检测或定量检测的水流检测传感器均可),水流开关直接检测下水管110中是否有水流动;当流水检测传感器510为流量计时,流量计的流量值为0即下水管110中无水流动;当流水检测传感器510为超声波传感器时,超声波传感器扫描下水管110的流水截面,当下水管110中无水时,超声波传感器的反射值显著不同于下水管110中有水时的反射值,从而判断下水管110中有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滤渣检测传感器520为障碍物检测传感器,当过滤板320积累滤渣达到预设高度时,滤渣触发滤渣检测传感器520。滤渣检测传感器520发出的信号可以为可见光、激光、红外线、无线电、超声波等,滤渣检测传感器520的布置方式可以对射式、反射式等,当采用对射式传感器时,该对射式传感器的对射高度为预设高度,滤渣的高度达到预设高度阻断对射式传感器的信号,从而判断滤渣的高度达到预设高度;当采用反射式传感器时,该反射式传感器的反射扫描高度为预设高度,当滤渣的高度达到预设高度时,该反射式传感器的反射扫描值发生变化,从而判断滤渣的高度达到预设高度。当采用反射式传感器时,滤渣检测传感器520安装于第一腔201a的其中一侧壁,以第一腔201a相对的另一侧壁作为常反射面。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滤渣检测传感器520为对射式红外传感器,包括红外发射器521和红外接收器522,红外发射器521和红外接收器522分别安装于第一腔201a的相对两侧壁,红外发射器521发出的光由红外接收器522接收,红外发射器521的光路平行于过滤板320,红外发射器521距离过滤板320的高度为预设高度,当滤渣的高度达到预设高度时,滤渣阻断对射式红外传感器的光路。为了实现对滤渣更为灵敏的检测,可布置多组位于同一高度的对射式红外传感器。

进一步参见图15至图30,污水固液分离装置还包括滑动条600、紧压机构700、第三电机810和扫刷820,落料通道203的内壁设置有滑动路径封闭的滑动槽2011,滑动条600封闭,滑动条600滑动安装于滑动槽2011内,紧压机构700包括第四电机710、第一紧压轮720和第二紧压轮730,第四电机710与控制模块400电性连接,第四电机710安装于过滤箱体200,第一紧压轮720与第四电机710的输出轴同轴固定,第四电机710用于驱动第一紧压轮720,第一紧压轮720转动安装于过滤箱体200,第二紧压轮730转动安装于过滤箱体200,滑动条600位于第一紧压轮720与第二紧压轮730之间,第一紧压轮720与第二紧压轮730挤压滑动条600,滑动槽2011包括滚扫段2011a和非滚扫段2011b,第三电机810固定安装于滑动条600,滑动槽2011具有一连通至过滤箱体200内壁的滑动开口2012,滑动开口2012供第三电机810滑动,扫刷820同轴固定于第三电机810的输出轴,初始时,第三电机810位于非滚扫段2011b,当第一导向件350运动第一预设距离后,推板310和过滤板320与滚扫段2011a相邻,控制模块400控制第四电机710转动,滑动条600滑动带动第三电机810进入滚扫段2011a,第三电机810被触发,第四电机710带动滚扫转动。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制第三电机810的触发方式。

进一步地,滑动条600包括多个铰接块610,扫刷820安装于其中一铰接块610,铰接块610包括主体611和铰接柱612,主体611的侧边缘包括依次相接第一半圆柱部611a、第一平面部611b、第二半圆柱部611c和第二平面部611d,第一平面部611b与第二平面部611d相互平行,主体611贯通开设有铰接孔601,铰接孔601与第二半圆柱部611c同轴,主体611还包括相互平行的内壁面611e和外壁面611f,主体611的内壁面611e凸设有铰接柱612,铰接柱612与第一半圆柱部611a同轴,相邻的铰接块610依次铰接(具体地,铰接块610的铰接柱612转动安装于相邻铰接块610的铰接孔601中),且相邻的铰接块610的内壁面611e相贴覆,第一紧压轮720的外缘由弹性材料制成,第二紧压轮730的外缘由弹性材料制成,第一紧压轮720抵靠于第一平面部611b,第二紧压轮730抵靠于第二平面部611d,滑动开口2012的宽度小于第一平面部611b与第二平面部611d之间的距离。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铰接柱612与铰接孔601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并且安装后,铰接柱612的端部挤压形成挡凸612a。

显然地,本发明实施例中,过滤箱体200的内壁开设有容纳第一紧压轮720的第一转动空间2014a,以及容纳第二紧压轮730的第二转动空间2014b,第一转动空间2014a和第二转动空间2014b均与滑动槽2011连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滑动槽2011的拐角或转弯处,留有足够的空间供铰接块610滑动过程中转弯。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滑动条600可采用软质材料制成。

进一步而言,滚扫段2011a的滑动开口2012设置有第一导电条910和第二导电条920,第一导电条910和第二导电条920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污水固液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930、第二弹性元件940、第一接线柱950和第二接线柱960,第三电机810开设有第一接线孔801和第二接线孔802,第一接线孔801连通至第三电机810的外壁且与滑动开口2012的内壁相对,第二接线孔802连通至第三电机810的外壁且与滑动开口2012的内壁相对,第一接线柱950滑动安装于第一接线孔801中,第一接线柱950与第三电机810电性连接,第二接线柱960滑动安装于第二接线孔802中,第二接线柱960与第三电机810电性连接,第一弹性元件930用于对第一接线柱950施加向外的弹性力,第二弹性元件940用于对第二接线柱960施加向外的弹性力,当第三电机810从非滚扫段2011b运动至滚扫段2011a时,第一接线柱950与第一导电条910电性接触,第二接线柱960与第二导电条920电性接触,从而实现第三电机810的触发以及连续供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电机810可以优选为直流电机,第一导电条910与电源的正极电性连接,第二导电条920与电源的负极电性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制第一弹性元件930和第二弹性元件940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弹簧、弹片或弹力绳等。

具体地,滑动开口2012滚扫段2011a的内壁分别开设有第一导电槽2013a和第二导电槽2013b,第一导电槽2013a和第二导电槽2013b均沿铰接块610的滑动方向开设,第一导电条910安装于第一导电槽2013a的底部,第二导电条920安装于第二导电槽2013b的底部。由非滚扫段2011b至滚扫段2011a,第一导电槽2013a平滑过渡,第二导电槽2013b平滑过渡,当第三电机810从非滚扫段2011b运动至滚扫段2011a时,第一接线柱950运动至第一导电槽2013a中并与第一导电条910电性接触,第二接线柱960运动至第二导电槽2013b中并与第二导电条920电性接触。本发明实施例设置第一导电槽2013a与第二导电槽2013b的好处是隐藏了电接触部位,形成隔离防护。进一步地,第一接线柱950和第二接线柱960的外壁均覆盖绝缘层,第一接线柱950仅端部裸露,第二接线柱960仅端部裸露。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